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_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_第1页
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_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_第2页
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_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_第3页
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_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_第4页
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_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教材研究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诉求 。 本文探讨教师教材研究的视点与教材开发的原则, 侧重阐述乡土教材的价值以及乡土素材教材化的含义与步骤 。 乡土教材的开发是对传统的封闭僵化的教材观的 挑战, 可以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教材发展开辟新的愿景 。关键词:教师的教材研究; 教材开发; 乡土教材开发; 乡土素材的教材化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2视 点教学是由教材 、 教师和学生三个要素构成, 并 经教师直接地或以教材为媒介作用于学生 (反之, 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影响之下, 通过教材习得一定的 态度 、知识与技能 的教育活动 。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 论 “ 三角形模型 ” 。 教材

2、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 媒介, 对教育活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 可 以说, 有了教材的存在, 教学才得以形成 。 然而, 数 十年来受到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 中国教育界对教 材本身的研究却十分薄弱 。 可喜的是, 新课程背景 下“ 一纲多本 ” 的教科书政策激活了教师的教材研 究, 乡土教材的开发则为我国新世纪的教材研究吹 来了一股新风 。本文旨在从教师教材研究的层面,探讨教材研 究的视点与教材开发的原则,阐述乡土教材的价值 以及乡土素材教材化的含义与步骤 。一 、 教材与乡土教材 (一 教材与学科内容学生必须习得的 “ 学科内容 ” , 就是关于自然 、 社 会与人类的科学 、 艺

3、术所创造的概念 、 法则 、 态度等, 这些 “ 内容 ” 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 、 “ 看不见的东 西 ” , 本身不能直接用于施教 。 唯有选取典型地包含 了 “ 看不见 ” 的学科内容的 “ 看得见 ” 的事物和现象, 施教给学生, 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力量与其对话, 学生才能逐渐习得学科内容 。 这就是说, 学生首先要拥 有并且作用于他们直接看得见的具象的作品 教 材, 才能逐渐地习得学科内容 。如此一来就需要区分 “ 学科内容 ” 与 “ 教材 ” 。 对 于学生来说, “ 学科内容 ” 是前人通过探究活动所创 造的现成知识,是期待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加 以习得的东西 。 学生通过亲

4、自作用于 “ 教材 ” 所体现 的具体事实,并且揭示这些事实之间的联系, “ 学科 内容 ” 才会变得 “ 看得见 ” 。 学生正是通过调动自身的 思考 、考察教材所提供的种种事实 、 验证假设 、 反复 观察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才一步一步地习得原本 “ 看 不见 ” 的 “ 学科内容 ” 。 1现实教学中, “ 教教材 ” 还是 “ 用教材教 ” 的分歧, 其实反映了教材概念本身的性质 。 在 “ 教教材 ” 的场 合,“ 教材 ” 本身是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容易陷入 “ 灌输主义 ” 。 在 “ 用教材教 ” 的场合, “ 教材 ” 是提示学 生学习课题的具体材料,是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态

5、度 、 知识 、 技能的手段或媒介 。 因此, “ 用教材教 ” 准确 地表述了教学过程之中教材的性质与功能 。(二 教材与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要任务在于,准备好切 合并能撼动学生思维方式 、 提升其思维品质的教材, 然后设定有步骤地呈现的计划 。 教材是否具有作为 教材的价值,首先就得看它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探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 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 笮 钟启泉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上海20006225-究, 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 、 态度 、 自信等基本素质 的发展 。 教科书教材不等于有价值的好教材 。 教科书 教材即便经过了提炼,对于学生

6、来说也未必总是最 适当的教材 。 所以, 有必要以教科书教材的选取为契 机, 唤醒渗透于其中的文化元素, 利用一切机会来收 集丰富的资料, 如报道的事件 、 各地的见闻 、 体验性 文字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 教师亲自调 查的材料也随时可以 “ 教材化 ” 。 尽管教材随处皆是, 但必须凭借教师自身加以体验和把握 。 现成的教材 未必是有用的,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教材,使之成为 “ 我的教材 ” 。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 14章 “ 教材的本 质 ” 中在界定 “ 教材 ” 概念时, 把教材分析的焦点引向 儿童经验的分析 。 他说:“ 所谓教材, 就是在一个有目 的的情境的发展过程

7、中所观察的 、 回忆的 、 阅读的和 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 。” 2在这 里, 所谓 “ 有目的的情境的发展过程 ” , 就是指直面 问题情境, 瞄准疑惑之处, 一步一步地展开思维的过 程, 亦即探究过程 。 在此探究过程中, 杜威把形成预 设 、 假设的根据 事实分为四类:(1 探究者在问 题情境中直接 “ 观察 ” 到的事实; (2 联系当前的问题 “ 想起 ” 的东西,即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和既有知识; (3 作为问题解决必要资料的 “ 读到的信息 ” ; (4 同 问题相关的他人 “ 说的东西 ” , 即从他人听取到的信 息 。 第一 、 二种属于直接经验, 第三 、 四种属

8、于间接经 验 。 四种材料都是探究思维的材料, 是思考展开的根 据 。 杜威把这些叫做 “ 题材 ” , 也就是 “ 教材 ” 。(三 乡土教材的独特价值我们认为, 学生要解决直接面对的问题, 最适当 的根据就是乡土教材 。 因此要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 就得重视最直接性的素材 、 教材, 亦即学生亲自观察 得来的事实和学生想起的 、 同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 与过去经验 。 要变革学生的思考方式 、 锤炼他们的探 究力, 就得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过去经验, 同 其他事实关联起来加以思考 。 学生在直面某一个问 题之际,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之多总是会出乎意 料, 学生据此展开思考, 就能积极 、

9、 持之以恒地展开 探究, 形成个性化的思考; 倘若能够把想起的素材作 为 “ 教材 ” , 亦即将其 “ 教材化 ” , 就能形成个性化的学 习 。 可以说, 乡土教材是学生身边的一种教材, 是一 种容易调动学生直接经验的教材 。二 、 教材研究的视点与教材开发的原则(一 教材研究的复杂性在学校教育中, 教科书教材是主要教材 。 但严格 地说, “ 教科书教材 ” 不过是具有成为 “ 教材 ” 的可能 性, 它能否真正成为 “ 教材 ” 还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活 动 。 教师必须认识到, 教材蕴含了人类生活的创造, 并对人类生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 文化价值 ” 。 这里 所谓的 “ 文化 ” 是

10、人类通过学习从社会习得的生活方 式的总称, 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技术 、 学问 、 艺术 、 道 德 、 宗教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生活样式与内容 。 教师越能深刻地把握教材的文化之根, 那么这个 “ 教 材 ” 就越能影响学生 。通常, 我们是按照学科类别来进行教材分类的, 但这样未必能清晰地体现教材的特质 。 例如外国普 遍流行的家政科是由多种教材构成的,包括关于营 养的自然科学教材, 关于家庭经济的社会科学教材, 关于服装剪裁的技能性教材 。 我国的 “ 品德与社会 ” 也是如此 。 因此在外国, 有的学者从 “ 分析教材特质 的视点 ” 出发, 把教材区分为生活教材 、 知性教材 、 表

11、达教材 、 技术教材; 有的学者则从 “ 基础学力 ” 的概 念 语言学力 、 数量学力 、 社会学力 、 自然学力 、 艺 术学力 、 运动学力 出发,把教材区分为语言教 材 、 数量教材 、 社会教材 、 自然教材 、 艺术教材 、 运动 教材等 。 3然而, 离开了作为 “ 学习主体 ” 的儿童的认 知活动,“ 就教材论教材 ” 是不可能充分的 。 因此, 有 学者主张从儿童认识的阶段性角度,把教材区分为 要素性教材 、 概括性教材 、 实践性教材 。 这也是把握 教材特质的有力视点 。教师的教材研究不仅仅是对教材本身的研究, 还包括对学生与教材之关联的研究 。 教材原本就是 为学生的学

12、习与成长而编制的 。 教师按照一定的目 的向学生提示教材, 这个教材是怎样影响学生的? 学 生又是怎样作用于教材的? 教师必须研究这两 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与教材关联的教 材研究不是真正的教材研究 。 学生与教材是怎样相 互作用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怎样彼此沟通的? 作为 其结果学生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构想和研究是 教师独有的富有创意的工作 。(二 教师教材研究的视点与路径教师的教材研究不能满足于教学参考书的复26 -制, 需要从如下三个视点展开探讨:1. 教材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 “ 文化 ” 并不是外 在于教师的客观存在,而是教师已拥有且在教师身 上生生不息的东西 。 这就是

13、教师在以往的生活与研 究中获得的关于自然 、 社会 、 人类的各种概念 、 思考 方式 、 技术 、 鉴赏力 、 态度等 。 对教师来说, 这些已成 为其身身一个整体构造 。 所谓 “ 教材研究 ” , 就是教师 调动自己的知识体系 、 认知结构 、 直觉, 阐明教材的 意义; 同时重新认识和建构自己拥有的体系 、 构造 。 这样, 教师就能整体地把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内容, 以 及把握所有学科基本内容的整体构造 。2. 教材聚焦什么 。 教师需要从 “ 教材瞄准什么 、 聚焦什么, 为什么选定这个教材 ” 的视点展开教材研 究 。 教师越是理解教材所拥有的文化价值, 越是深刻 地理解学生的实际状

14、态,就越能把握恰当而清晰的 目标 。 在这里, 一贯性相当重要 。 一个单元的目标和 目的, 与学校教育目标 、 班级管理目标 、 学科教学目 标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必须贯通在每一节 课时的目标之中 。3. 教材如何跟学生衔接 。 教材研究是在设想学 生的反应之中展开的 。 在这里,重要的是尽可能站 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学生过去的经验 、 已有知识 、 个 性特征 、 生活环境 。不管哪一门学科, 教材开发的路径不外乎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路径, 二是自下而上的路径 。 前者是 “ 学科内容的教材化 ” “ 组织化的系统性方法 ” , 后者是 “ 素材的教材化 ” “ 非组织化的 、 经验性

15、方 法 ” 。 4这里所谓的 “ 自下而上的路径 ” 是指从有魅力 的素材选择开始, 从中提炼应当教授的基础学力, 并 加之以教材化的方法 。 在实际的教材开发中, 多数场 合并不是单纯局限于其中一种路径,而往往是交织 着上述两种路径 。(三 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条件教材开发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有助于诱发 并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规定 的目标, 培育学生的生存能力 。 教材必须能够起到撼 动学生思维机制 、 促进其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 好的教 材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能够诱发学生持续的兴趣 。 学生原本就是 一个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存在 。 这种本能的心向一旦 被激活,就会立即引发

16、学生积极地 、 持续地展开活动 。 学生面对意外的事物或是尽管平常但构成了明 显对比的事物会兴味盎然,大凡这些都是学生过去 的经验 、 思维体制所不能加以解释的对象和问题 。 第二,能够多样地发展学生问题 。 这里所谓的 “ 问题 ” 是指通过能动 、 直觉的思考, 洞悉自己所处的 整个情境, 洞悉所把握的事实或整个叙述, 把握其整 体关联, 从而逐渐意识到问题并使问题明朗化 。 当我 们认识到 “ 问题 ” 正是学习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时, 才 会在问题设定阶段多花一些功夫 。 这样, 个性化 、 多 样化的问题才会产生,而在探究过程中又会产生质 量更高的问题, 从而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发展 。

17、第三, 能够调动学生过去的经验和既有知识 。 好 教材必须能够引发学生大量调动过去的经验和既有 知识并据此展开追究 。 学习是在既知和未知之间展开 的 。 大凡能够调动学生既有知识 、 投入未知世界的探 究 、 变革自己思维体制的教材, 就是好教材 。第四, 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多元思考 。 学生的过去 经验 、 已有知识和思考方式是千差万别的 。 能够发挥 学生各自能力的教材,能够回应学生个性差异的教 材, 就是好教材 。 教材必须有利于经验和思考方式不 同的学生, 能够基于学生自身的思考方式, 以其各自 的视点, 展开独立的想象和解释, 产生对立与分化, 从而逐渐在变换视点的过程之中加深思考

18、。第五, 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教材必须有利 于学生能够凭借业已掌握的学习方式去设定课题, 能够规划自身的学习计划展开探究活动,而且能够 迁移到今后的学习活动或其他领域 、 其他学科的学 习活动之中 。上述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条件同样适用于乡土教 材的开发 。 这里应当明确的一点是, 乡土教材的开发 不是乡村教育的专利, 不是某些学科的专利, 不是个 别教师的专利, 也不是单纯的文本教材的概念 。 它牵 动着所有社区 、 所有学科 、 所有教师和整个基础教育 教材开发的全局,体现了一种普适性的教材开发的 原理 。三 、 乡土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一 乡土教育与乡土教材“ 乡土 ” 是 “ 每一

19、个人终身的精神支柱, 在人格形 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 5“ 乡土教育 ” 是激活学校社 区性 、 社区教育性, 借以提升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所27 -需要的 。 “ 乡土教育 ” 的理念是:在乡土拥有的优良传 统与教育风土之中, 培育身心健康, 具备顽强的意志 与创造性 、 科学性, 能立足于国际视野, 为社会发展 做出贡献的人 。 “ 乡土教育 ” 的目标是:谋求乡土教育 素材的教材化, 充分发挥乡土教材的教育价值, 借以 实现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目的, 培育学生认识乡土 、 热 爱乡土,愿为本乡本土的发展效力的奉献精神 。 6“ 乡土教育 ”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教

20、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课程改革开启了我国教材研究和乡土教材开 发的新纪元 。 多年来我们重视国家层面的乡土教育, 设置在各地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是一个 典型案例 。 新课程改革以来, 得益于三级课程管理的 实施,地方层面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活跃起 来, 反映各地风土人情 、 地理环境 、 历史文化 、 生物多 样性及其保护 、 当地生产活动等学生身边的社区资 源的乡土教材,通过一系列自然环境考察 、 社会调 查 、 社区服务 、 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 得以 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并且 引发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乡土教育和乡土教材 的开发 。(二

21、 乡土素材的教材化要求学生自主地 、 创造性地学习就要有好的教 材 将通俗文化和生活经验纳为学习素材的教 材 。 这种教材注重学习与生活的关联, 注重学习的意 义和乐趣 。 对于学生来说, 兴味索然的东西不能引发 他们的思考, 即便教师再如何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 。 一般说来,教科书教材是众多教育实践者和研 究者共同开发的,其教育价值经过诸多优秀教学实 践的证实 。 但是, 教科书教材未必就是学生最好的教 材 。 重要的是, 教师能够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学科教 学的目标与内容出发, 找到学生热衷的 、 确实有助于 学生学力发展的教材 。 倘若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 不断调查 、 研究, 积累好素材,

22、 探讨教学中贴近学生 实际以及有助于学生个性发挥的素材的价值, 那么, 就一定能够凝练出大量好的教材 。 所谓 “ 乡土素材的 教材化 ” 就是这样一种实践 。(三 乡土素材的教材化策略与步骤根据日本的经验,乡土素材的教材化可以采用 以下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是 “ 用乡土教 ” 。 乡土拥有自然的 、 社 会的 、 历史的特质 。 根据教学目标把这些特质加以教 材化, 运用于学科教学及其他创造性的活动之中, 就 能达成各自的目标 。 这里, 乡土素材教材化的关注事 项包括:将学科教学目标及其他教育活动的目标加 以教材化; 活用身边鲜活的素材; 拓展学生的兴趣爱 好, 使身边的乡土素材视觉化,

23、成为促进积极学习的 内容; 增加体验性活动 。第二种策略是 “ 教乡土 ” 。 要让学生认识乡土优 美的自然和杰出的先人,就要学习古远的习惯和传 统文化,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操以及服 务于乡土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 这里, 乡土素材教 材化的关注事项包括:立足于自然 、 历史 、 人物 、 风 俗 、 产业的宽广视野, 选择素材; 增加体验性 、 社会参 与的活动, 通过身体力行来加深理解; 积极利用附近 的乡土馆 、 历史遗迹等; 活用创意的时间, 在宽松的 时间流程中实施 。乡土素材教材化的步骤有:71. 乡土资料的收集 (通过调查活动, 收集有关本 乡本土的文献 、 书籍 、

24、资料等 。2. 乡土素材的收集 (对本地社区的文献内容进 行逐一梳理, 制成素材一览表 。3. 教育素材的选择 (琢磨素材一览表中每个素 材的教育价值, 选择能够充当教育素材的内容 , 在一 览表中注明适用的学科和年级 。4. 教育素材的发掘 (探讨教材的 “ 效度 ” 主 要包括内容的价值和基本学习事项,以及 “ 信度 ” 主要是儿童发展阶段和兴趣 、 爱好 。 然后制成 教育素材一览表 (同时包含了从 “ 用乡土教 ” 和 “ 教乡 土 ” 两个侧面的思考, 并加以注明 。5. 年度计划的制定 (从教育价值与教育内容两 个角度探讨乡土教材的具体落实计划 。6. 教育素材的教材化 (从课程标

25、准的目标与内 容看是否适当; 从儿童的发展阶段看是否适当; 从儿 童的兴趣爱好看是否适当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进入教学计划的编制 。 缜密 的教学计划的编制需特别注意如下几点:充分考虑学 科的特点; 明确教学目标, 选择有助于达成目标的乡 土素材; 把握儿童实际, 根据发展阶段加以教材化; 准备好儿童能够自主地 、 积极地采用的教材; 激活乡 土环境,积极组织乡土活动;注意活动 诸如观 察 、 参观 、 制作 、 运动 的控制, 以免负担过重; 激28 -参考文献1日 岸光城 . 教学的技术与理论 寻求交响的教学 M.东京 :东信堂 .1988.96-97. 2美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 M

26、.王承绪译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92. 3日 广冈亮藏 . 授业研究大事典 M.东京 :明治图书出版公司, 1975.207-208. 4日本教育方法学会 . 现代教育方法事典 M.东京 :图书文化社,2004.2065日 奥田真丈, 河野重男 . 现代学校教育大事典 (第 2卷 M.东京 :行政出版公司, 1993.405. 678日 武村重和 . 学校课程 M.东京:国土社, 1987.38, 41-42, 43.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Review on the Value and Devel

27、opment of Local Teaching MaterialsZhong Qiquan(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Abstract: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 is the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and practical demand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viewpoint of teachers&#

28、39;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cuses more on the value of loc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procedures of making local materials as teaching materials. Loc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is the challenge for the closed rigid traditional view o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pens a new vision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new century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