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自然界的物质性A.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一,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第二,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

2、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概括了一切运动的共性,而这一共性是通过运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

3、、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种错误观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3、物质运动的规律原理:(1)

4、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怎样把握规律?第一自觉遵循规律: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因为违背规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第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考点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

5、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映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第二,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促进人脑形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提供意识内容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B.正确意识、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经过加工改造(思维)的结果。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E.意识依赖物质(客观存在)n 形式(是主观的): 理论、观点、思想、

6、路线、方针、政策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第一,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第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

7、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复制当

8、前、追朔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第一,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贝多芬先天失聪就不能创作音乐)B. 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说法宇宙是无限(时间、空间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但每个人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科学家对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创造性的反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复制当前、

9、追朔过去、预测未来。意识可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是被人类改造过的世界。考点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随意性。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次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0、)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1.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阅读: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从主观出发的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等)。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去认识;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2.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是

11、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现实意义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怎么样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

12、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辩证地把握客观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间接经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要反对主观主义(从主观出发)。】考点7、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第一、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

13、践的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阅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

14、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考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a.认识来源于实践;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第二、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第二,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

15、来加以比较和对照。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从而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考点9、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16、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阅读:这里的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阅读:这里的条件和范围是从空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真理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真理与谬误:对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考点10、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