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传体散文的欣赏-精选文档_第1页
人物评传体散文的欣赏-精选文档_第2页
人物评传体散文的欣赏-精选文档_第3页
人物评传体散文的欣赏-精选文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物评传体散文的欣赏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国诗歌史上曾有过两座高 峰一一唐诗和宋词。而在宋词这座高峰之上站着一位行伍出身, 以武起事, 而最终以文为业, 成为大诗词作家这就是辛弃疾。 把 栏杆拍遍 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语文(拓 展模块)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中课文, 这篇充满阳刚之气的 人物评传体散文, 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下面谈谈如何 欣赏这篇课文一、以联想丰富文章内涵 课文揭示的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 军事 家和政治家辛弃疾的心路历程,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联想和形象。(一)由事迹联想到词“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 大,

2、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 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 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 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当时的辛弃疾还是 个少年, 我们现在的 22 岁年轻人 ?是父母翅膀下的孩子, 但是年 轻的辛弃疾已经是一个正血气方刚, 欲为朝廷痛杀贼寇, 收复失 地的少年英雄。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就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 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书写着遗憾的叹息和 无奈的自嘲。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 上和自己的

3、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 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文章不仅引述,还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 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是要求学生背诵的,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不能实现收复 中的悲愤心情。再如,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中“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有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 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 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 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他痛拍栏杆的文字使读者 深深震撼,为英雄的空有一身力又无处可

4、使而泪沾襟。(二)由词联想到时代、人物 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 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得姓何年,细参辛 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 向人辛辣。“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 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 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 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南归后。辛弃 疾为什么不被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 他在一首 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 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 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

5、怕他 烦他忌用他,他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 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 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 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 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所以,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 望眼欲穿的形象。二、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第一处运用对比是在引用了破阵子之后,作者先将它与 岳飞的满江红比较,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 后又

6、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 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 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凌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第二 处对比是将他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 他认为辛弃疾 “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 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 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 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 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 进大退”。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东坡的豪放作比 较。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

7、的代表人物, 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 辛”连称的,但作者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 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富国志 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 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 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 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 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 才可能飞翔能燃烧才能炸响, 才能振聋发 聩”,而辛弃疾的诗正是这样的诗。 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 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他认为“柳、李的多情多 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 梧桐更兼细雨', 而辛词中的婉 约言愁之笔, 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 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 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在散文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