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示放大电路中接线有错误的元件是aRLbRB_第1页
如图示放大电路中接线有错误的元件是aRLbRB_第2页
如图示放大电路中接线有错误的元件是aRLbRB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示放大电路中接线有错误的元件是(错误之处是( 集电极电 性接反1 如图不能正常工作,请指出该电路)°阻Rc接错(b) 基极电Rb接错(c)电容Cl, C2极3(电源如图接)°电压极性接反(b)基极电示, 该Rb接错电路错误之处是(c)耦合电容Cl,C2极性接错+UoCCCCo路列6 以下各电路中能实现交流电压放大的是图。12V7 放大电路 了饱和失真,当增加如下图,为了改善由于RB1,和Rb2阻值选取得不适宜而产生 失真,适RB2 ,管工作在放大状减小Rbi正确的做法(b) 保持Rbi不变,(d) 保持Rb2不变,是( )。适当增加RB2 适当减小Rbi态,欲使静态电流Ic

2、减(b)(c)保持Ucc, rb 一定,保持Ucc, Rc 一定, 保持Rb, Rc 一定,增大Ucc减小Rc增大Rb当Rw = 0时,=9V ,流应等于3 mA ,CCI C Q此时应把RW调整为(c) 68 k'1(d) 86 k'111放大电路如下图UCC = 12V,现该电路中 保持原来的静态电流480 k门的I C(b) 120 k1'.1:Rb = 240 kl 1, Rc = 3 kl 】, 三极管损坏,换上一个3= 80不变且忽略Ube ,(c) 700 k 'J体管3 = 新管子, 应把Rb调整为(d) 240 k 门40,假设要3 = 50,

3、欲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9 图示电路,晶体管-60 , Ube = °7 V , & = 2 k I】,忽略ube, 如要 将集电极电流lC调整到1.5 mA , RB应取()° 480 k 门(b) 120 k I (c) 240 k(d) 360k ' J=50 , U be = °. 6 V , Rb = 72 k:_. , Rc= 5 k:_. , U cc晶体管处于临界饱和状态,正常工作时静态集电极电)°(c) 300 k 1(d) gRb应调至( 10 k" (b) 100 k 1-12 V13放大电路如下图,设晶体

4、管B =50 , Rc= 1. 50 1 , U be = 0. 6V,为使 电路 在可变电阻RW = 0时,晶体管刚好进入饱和状态,电阻 R应取( )° 72 k"(b) 100 k"(c) 25 k 114当(a)15电路如下图, 电阻 R2 不慎截止状态R1路(b)FCR2TRaRe=5ki,R2 = 15ki', R3 =10ki,Rc =2kil, 后,(如图放大状态U CC12 V电路如下图,U cc= 12V , Rc),该(c)3k,电路中的晶体饱和状态Re = 2 kJ管处于B = 40且忽略U BE,假设要使静态时UCE= 9V,那么R

5、B应取()° 600 k 1(b) 240 k 门(c) 480 k ' J(d) 360 k 门CC(a)(b)(c)17对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u确定静态工作点Q 确定输入电阻ri,输岀电阻r°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 晶体管的= 50 ,假设 将该管调换为 B =80的 个晶体管,那么该电路中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将°b减少c根本不变另夕卜(a)增加18(a)放大电路如下图,其中的晶体管工作在 放大区b 饱和区(c)截止区电路如下图,晶体管工作在19C饱和状态20电路如下图,晶体管工作在 放大状态(C)°饱和状态21(

6、a)电路如下图,U be = 0. 6 V ,那么该管子的临界饱和电流I cs约为7mA)°(b) 10mA(c) 3mA(d) 4 mA+12 Vo4k/ 3=5010k0+2 V22电路如下图2 mA管子的临界饱和电流d 40les约为卩A23位电路如Uc应图所示, 假设晶体管的发射结被烧坏而形成开路,那么集电极电 等于+6V)°0.6 V(d)5.3 V24某固定偏置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如下图,欲使工作点移至 Q'需使°a偏置电阻Rb增大。b集电极电阻Re减小c偏置电阻Rb减小* LmAQ如以下图所示,假设N27固定偏置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

7、作点Q如以下图所示, 高时工作点Q将a当温度升28()°Q''移动)°2中的25某固定偏置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如下图,欲使静态工作 点移至 Q'需使。a偏置电阻Rb增加 b集电极电阻Rc减小c集电极电阻Rc增 加将直流电26源U cc适当降低,那么Q点将移至/V/V/V29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 为短路,这种处理方法是()。(a) 正确的(b) 不正确的(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那么不正确。30微变等效电路法适用于()。(a)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b)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c) 放大电

8、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31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确定静态工作点Q(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u和输入,输出电阻ri, r。32单管共射交流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该电路的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 压Ui ,的相位()。(a) 相同(b) 相反(c)相差一2UCC(a)33放大电路如下图,静态时U ce输入信 号Ui时,输岀信号Uo首先岀现( 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UCCCC = 4V,Rc = 4k ,当逐渐加大 3)。(c)截止和饱和失真34为(CC当)。Ui二0.01 sin tV时,那么输岀电压uo的波形应(c)矩形波(d)无任何波形3

9、5某一固定偏置NPN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波形如图2所示,造成这种失真的原因是(b)电路电源电压Ucc太咼(d)偏置电阻RB太大1所示,其输入和输出电压)°(a)管子的:值太小(c)偏置电阻Rb太小U36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Ui与输岀电压Uo波形如下图,说明 该电路产生了()。(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tCC37 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输入电压Ui与输岀电压Uo的波形如图2所示, 为使输出电压U0波形不失真那么应()。(a) 增加Rc(b) 增加Rb(c) 减小RbU38在NPN管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电压为正弦波,其输出电 压的波形出现了图示失真,假设

10、要消除失真,那么应()。(a) 调高静态工作点(b)调低静态工作点(c)增加集电极电阻Rc的值(d)减小输入信号39放大电路如下图,欲使输出电压Uo的幅度尽可能大而不产生非线性 失真,那么Uce的静态值应为()。(a) 6 V (b)0 V (c)12 V (d)3 V12V40如下图的放大电路()。(a) 能稳定静态工作点(b)不能稳定静态工作点(c) 不仅能稳定静态工作点且效果比接有射极电阻时更好。41如下图的放大电路()。(a) 不能稳定静态工作点。(b) 能稳定静态工作点,但比无二极管D的电路效果要差。(c) 能稳定静态工作点且效果比无二极管D的电路更好CC42电路如下图,假设发射极交

11、流旁路电容Ce因介质失效而导致电容值 近似为零,此时电路()。(a) 不能稳定静态工作点(b) 能稳定静态工作点,但电压放大倍数降低(c) 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升高CC43分压式偏 置单管放大电路的发射极旁路电容Ce因损坏而断开,贝V 该电路的 电压放大倍数将()。(a) 增大(b)减小(c) 不变44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为使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效果更好 一些,而且对放大电路其它性能不产生影响,在设计电路时应使()。(a) Ib = I2, vb = Ube(b) 12 = (510)Ib , vb = (510) U be(c) I2<<Ib , vb = 2

12、U becc45两级共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假设将第二级换成射极输出器,那么第 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将()。(a) 提高(b)降低(c)不变46如下图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u的表达式为()。(c)"Re/Rl)r be叭b (1+B)( Re"Rl)(1 兀 (b) rbe (1)(Re/Rl)CC47 放大电路如下图,其输入电阻仃的正确表达式是()(a) Rs+(rbe+(1+ :)Re)Rb(b)(RsRB)rbe+(1+ : )(Re/Rl)(c) RBbe+(1+ :)Re(d)RB(be+(1+ J(ReRl)48(a)(c)49(a)(b)(c)50CC比射极输出

13、器电路的特点输入输入电阻高,输出就放大作用而言,射极输出器是输出电阻低(b)阻都很高(d) 一种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高 输入,输出电(电路电路阻都很低)°有电流放大作用而无电压放大作用的 有电压放大作用而无电流放大作用的 电压和电流放大作用均没有的电路正常工作的射极输出器,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那么晶体管定工作在()°(a) 饱和区 (b) 截止区(c) 放大区51射极输出器的输入输出公共端是()°(a) 集电极(b) 发射极(c) 基极52射极输出器电路中,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 u i之间的关系是()°(a)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出(b)两者同相,输

14、出电压近似等于(c)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53射极输出器的反应系数F(a)小于1(b)等于154射极输出器是(a)共集电极电路(c)共基极电路电压输入电压)°(c) 大于1)°(b) 共发射极电路55射极输出器是()。(a) 串联电压负反应电路(b) 串联电流负反应电路(c) 并联电压负反应电路56电路如下图,电阻Re引入的反应为()。(a) 串联电压负反应(b)串联电流负反应(c) 并联电压负反应(d)串联电压正反应CCC2G+ +Ui+Uo57(a)(c)电路如下图,电阻 串联电压负反应 并联电压负反应(b)(d)反应为().串联电流负反应并联电流负反应CC58放大

15、电路如下图,Rf支路引入的反应为()。(a)(c)串联电压负反应 并联电压负反应(b)(d)串联电流负反应正反应CC59两级放大电路如下图, 阻支路跨欲引入级间并联电流负反应,应将反应电接在电路中的(a) E2,Bi 之间)°(b) E2, E1 之间(c) C2, El 之间(d)C2, Bi之间U CCTi1CiB2B2RC2+Uo60两级放大电路如下图,第二级与第一级之间的Rf支路引入的反应为)°(a)串联电压负反应(b)串联电流负反应(c)并联电压负反应(d)并联电流负反应UCCUS|Rb111r r B1屮T14uiR B2RE2CE-O+Rf61(a)电路如下图

16、,欲使后级c点向前级引入负反应,那么应 c端和b端连接 bc端和d 端连接 cc端和a端连接JdO12V16V+Uo62高其输入电阻,要求从第串联并联在单(a)(c)63对两极共射阻容耦合交流放大器,希望稳定其输出信号电级至第电压负反应 电压负反应 管放大电级引入的反应为串联电流负反应bd并联电流负反应 中,引入并联负反应,输入电(a)降低(b)提高(c) 不变64(在单管放大电)。路中,引入 电 流 负 反 馈 , 放大电路的 输 出 电 阻将(a)减小)。(b)增加(c) 不变65在串联电压负反应放大电路中,假设将反应深度增加,那么该电路的输出电阻将()。(a)减小(b) 增加(c) 不

17、变65在负反应放大电路中 ,随着反应深度的增加 ,那么 闭环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稳 定 性 将 ( )。(a) 降 低 (b) 提 高 (c) 不 变66在串联电压负反应放大电路中,假设将反应系数|F|增加,那么输入电阻 将 () 。(a) 减 小(b) 增 加(c) 不 变67 在 串 联电 压 负 反 馈 放大电 路 中 , 假设将 反 馈 系 数|F| 减 小, 那么 该 电 路 的闭环放大倍 数 将 ()。(a) 降 低(b) 提 高(c) 不 变68 欲 使放 大 电路的输 入电阻增 加 ,输出电阻减小,应引入( ) 。(a) 串 联电 压 负 反馈(b)串联电流负 反馈(c

18、) 并 联电 压 负 反馈(d)并联电流负 反馈69 两 极共 射 极 交流 放大电 路,由后极至 前极 引 入串 联 电压 负反馈 后起到的作用是 () 。(a) 提 高 输 入电 阻,稳定输出电 压(b) 减 小 输 入电 阻,稳定输出电 流(c) 提 高 输 入电 阻,稳定输出电 流70 为 了 稳 定放 大 电路的输出电 流 , 并 能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应 采 用 的 负 反馈类型为 () 。(a)串联电压负反应(b)串 联 电 流 负 反 馈(c)并联电压负反应(d)并联电 流 负 反 馈71交 流 放 大 电 路 引 入 负 反 馈 后()。(a) 改 善 了 波 形

19、失 真 , 通 频 带 变 窄(b) 改 善 了 波 形 失 真 , 展 宽 了 通 频 带(c) 展 宽 了 通 频 带 , 波 形 失 真 未 改 善72 某 交 流 放 大 电 路 引 入 电 压 负 反 馈 后 ()。(a) 降 低 了电压 放 大 倍 数,改 善 了 波形失真(b) 提 高 了电压 放 大 倍 数,改 善 了 波形失真(c) 降 低 了电压 放 大 倍 数,波 形 失 真未改善73 假设 要 求负载 变 化 时 放 大电 路 的 输出电压 比 较 稳 定 , 并 且 取 用 信 号 源的电流尽 可 能 小 , 应 选 用 ()。(a)(c)74(a)(b)(c)(d)

20、串联电压负反应 并联电压负反应 放大电路如下图,输入电阻增大,(b)串联电流负反应(d)并联电流正反应 假设接通开关S,将使电路( 电压放大倍数减小输入电阻减小,电压放大倍数增大 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均不变 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均减小假设改变第一级静态I B1,那么(a)(b)(c)76(a) 阻77(a)78第二 第二 第二 两级级的基极电流IB2随之而改变级的静态值(1 B2 ,1 C2, U ce2 )均不改变级的静态电流阻容I B2大U改变,但lC2要路(b)输入电阻(c)信号源内阻某两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不接第二级时(b)(c)级的负载电阻 电压放大倍数为10 0倍,接上第二

21、级后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降为50倍, 数为50倍,那么该电路总电压放大倍数为(第二级的)。电压放大倍(a) 5000 倍(b) 2500 倍(c) 150 倍79将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基极电流Ib适当调大,将集 值适当调小,那么该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将(a)变得更宽80两级共射阻容耦合放大较,两级 的通频带(a) 更窄一些 相同81阻容耦合放(电极电阻RC的阻(b)变得更窄电路的通频带与其中任何(c)无任何变化 级的通频带相比(a)耦合电容的影响)。(b)更宽一些(c)与其中较窄的一级路在高频段电压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b) 晶体管的结电容和导线的分布电容的存在以及电流放大系数B的下 降(c) 发射极

22、旁路电容的影响82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低频段电压放大倍数降低的原因是 ( )。(a) 耦合电容和发射极旁路电容容抗较大(b) 晶体管的结电容和导线分布电容的存在(c) 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1的下降83为了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或直流信号,多极放大器级与级之间必须 采用()。(a) 阻容耦合(b)变压器耦合(c)直接耦合84在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前后两极的静态工作点 ( )。(a) 彼此独立,互不影响(b) 互相影响,互相牵制(c) 后级对前级有影响,前级对后级无影响85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导致零点漂移最为严重的是 ( )。(a) 第一级的漂移(b)中间级漂移(c)末级漂移86直接耦合放大电

23、路产生零点漂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 温度的变化(b) 电源电压的波动(c) 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87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采用差动式电路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电压放大倍数(b) 抑制零点漂移(c) 提高带负载能力88由两管组成的无射极电阻Re的简单差动放大电路,在单端输出时将 ( )。(a) 不能抑制零点漂移(b) 能很好抑制零点漂移(c) 能抑制零点漂移,但效果不好89由两管组成的无射极电阻Re简单差动放大电路,欲在双端输岀时能很好的抑制零点漂移必须使得 ()。(a) 电路结构对称,两管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b) 电路结构对称,但两管特性不一定相同。(c) 两管

24、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但电路结构不一定对称。90差动放大电路如下图,其输入信号电压Ui为()。(a) 差模信号 (b)共模信号 (c)比拟信号U CC91差动放大电路如下图,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数Ad=100,对共模信号 的放 大倍 数Ac = 0,那么该电路的共模抑制比等于()°(a)0(b):(c) 1 0092设某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共模抑制 比KCMR =:,该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avc等于(a)无穷大(b)100(c)零93设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vc,对差模输入信号 的电压放大倍数为,那么该电路的共模抑

25、比 KCMRR(a)AVCAVDAVD(b)Avc(c)Avc Avd94 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时共模抑制比KcMRk的值等于()°(a) 零(b)无穷大电路完全对称,在双端输出(c)95双端输出电路对称的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 数近似等于(a) 零 倍数96 (a)(b)(c)97(a)(b)(c)9820dB电压放大倍)°(b)无穷大(c)一个管子的电压放大差动放大电路中所谓共模信号是指两个输入信号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大小不等,极性相同差动放大电路中,所谓差模信号是指两个输入信号电压(a)(b)(c)

26、6;大小相等,大小不等,大小相等, 具有发射极)°稳定晶体管的发射极电位稳定发射极电流补偿Re两端直流压降,使电路获得适宜的静态工作点极性相同极性相同极性相反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中,负电源Ee的作用是99在差动放大电路中,共模反应电阻Re的作用是()。(a) 对差模信号有很强的负反应,使放大倍数稳定(b) 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负反应,抑制零点漂移(c) 对任何信号均无负反应,它可限制发射极静态电流100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中,Re的电流负反应作用对 ()有效。(a) 共模输入信号(b) 差模输入信号(c) 共模和差模两种输入信号101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

27、大电路中,Re的作用是 ( )。(a) 稳定静态工作点,抑制零点漂移(b) 稳定电压放大倍数(c) 提高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102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中,适当增大Re的 电阻值, 那么()。(a) 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将会更好。(b) 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将会更差。(c) 对抑制零点漂移无影响。103在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 )。(a) 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b) 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c) 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两倍104无发射极电阻Re的简单差动放大电路,单管输岀时,对共模信号的电 压放大倍数等于()。(a)零

28、(b)单管电压放大倍数 (c)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105在差动放大电路中,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 )。(a) 等于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b) 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c) 等于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106差动放大电路中,两管的集电极电阻均为Rc,双端输出时其输出电 阻r。近似等于()。1 Rc(b) - Rc(c) 2Rc2107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单管输岀时,差模电压放大 倍数等于 ()。(a)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b)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两倍(c)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108无发射极电阻Re的简单

29、差动放大电路,单管输岀时,差模电压放大倍 数等于()。(a)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b)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两倍(c) 单管电压放大倍数的一半109双端输出电路对称的差动放大电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a)零 (b)二倍的单管电压放大倍数 (c)单管电压放大倍数110对功率放大电路的根本要求是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能有( )。(a) 尽可能高的电压放大倍数(b) 尽可能大的功率输出(c) 尽可能小的零点漂移111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功率放大级常位于()。(a)第一级(b)中间级(c)末级或末前级112功率放大电路通常工作在()。(a)大信号状态 (b)小信号状态 (c)脉冲信号状态113欲提高功率放

30、大器的效率,常需要().(a) 增加电源供应的功率,减小动态输出功率(b) 增加动态输出功率,减小电源供应的功率(c) 设置静态工作点在接近饱和区处,增加静态电流Ic114设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为PO,电源供应该电路的功率为Pe,功率 晶体管消耗的功率为Pt,那么该放大电路的效率等于()。(a)POPT(b)POPE(c)JPrPe115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理想情况下的最高效率只能到达( )。(a) 0. 25(b) 0. 5(c) 0. 785116某人自装了一台小型扩音机,功率放大级工作在甲类状态推动喇 叭,试判断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 声音越小越省电(b) 声音越大越省电(c)

31、耗电与声音大小无关117某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如以下图所示,静态工作点Q靠近截止区, 这种情况称为()。(a)甲类工作状态 乙类工作状态(b)乙类工作状态(c)甲uCE118某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如以下图所示,静态工作点Q大致在交流 负载线的中点,这种情况称为()。(b)乙类工作状态(a)甲类工作状态(c)甲乙类工作状态119无输出电容器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输入正弦信号ui的幅度足够大,那么输岀正弦波电源电压为一12 V, 幅度最大约等于( )。(a) 1 2V(b) 24V(c) 6V120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假设设置静态工作点使两管均工作在乙类状 态,将会出现()。(

32、a)饱和失真 (b)频率失真(c)交越失真121 OTL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图,该电路会产生()。(a)饱和失真(b)频率失真(c)交越失真IIOui122无输出变压器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输出耦合电容Cl的 主要作用是。a隔直流b改善频率特性c在输入信号负半周起直流电源作用123 OCL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图,当Ui为正半周时,那么。a Ti导通T2截止 b截止 T2导通c,T2 导通-O12 V5Z DiD2RlUo-12 V124 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T1 , T2为硅管,Ui <0. 2s int V , 那么输出Uo等于(a) 12si n tV(b)0.2s

33、in,tV(c)零125 OTL功率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该电路输出的正弦波幅度最大约等 于。(a) U cc.(b) U cc.(c)-Ucc.4C2+II+Uccuo126等于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图,静态时电容C2两端的电压Uc2(a)(b)-Ucc2(c) -Ucc4e +RlU cc.h(b)128具有PN P管型的复合管是QQQa-b-c-129具有NPN管型的复合管是。UQU(a)a(b)(c)130具有NPN管型的复合管是0(c)131为了提高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常采用复合管作为功率放大级,现需 要一个等效的PNP型功率管,那么应该选用图。(C)成复合管如以下图所示,设T

34、,的电流放大系数为-1,T2的 接成复合管后1:-"1+ 2的电流放大系数等于()°|;-1+|2 +1 2(C)133_2,晶体管与T2接成复合管如以下图所示, 接成复合管后的电流放大系数设T|的电流放大系数为等于(:仆T2的电流放大系数为B)°(C)共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a) 增大(b)134大倍数将(假设将源极旁路电容Cs去掉,那么该电路的电压放减小135(a)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该电路的 无穷大(C)输入电阻应等于(b)°Rg(c)RqRG1 / / Rg2图所示,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a)小于但近似

35、等于1g(b)约几十倍(c)为DD13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耦合电容C2约几十微法,那么Ci的取值 通常()°(c)比C2小得多,约0. 01 0. 047138(a)(c)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等于)°-gm RdgmRS(b)gm RdRdLCi+C2I+Uiu。RgRs +j Cs(。(a)零(b)I D RG(C)1 D RS1o"UddRd!C2C1Q+H-1+*1u。ui1RgRs-+-LCs -耳139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静态时该电路的栅极电位UG等于140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以下图所示a输入端电流i

36、i的大小电压ui的大小c输入端电压ui和电流ii的大小,那么漏极输出电流iD取决于(b)。输入端(1)假设改子何管电 大小,分析原因并指岀消除失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要将NPN管改换为PNP管, 动,画出改动后的电路图;2假设不改变输入信号 后输出电压Uo岀现了饱和失真,心-Ucc+Uo-oCC142某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Ucc=12V , Ube=0.7V, Uce=5V , lc=2 mA ,采用 B =50的3DG6晶体管,要求:(1)画出固定偏置放大电路;计算RB 和Rc的阻值;假设换用B =70的同型号晶体管,其他参数不变,试问 lc和Uce等于多少?143电路如下图,Ug=12

37、 V,Rc=2,晶体管的=60,Ube=0. 3 V,Iceo = 0. 1 mA ,要求:(1) 如果欲将lc调到1. 5 mA,试计算RB应取多大值?(2) 如果欲将Uce 调到3 V ,试问Rb应取多大值?+O+Uio144固定偏置放大电路如下图,Ucc =20V , Ube =07V,晶体管的电 流放 大系数B =100 ,欲满足lc =2mA , UcE =4V的要求,试求电阻RB , Rc的 阻值。145 电路如下图, Rs = 400 k , & = 1 k l , U BE = 0.6 V,要求:(1) 今测得Uce =15 V,试求发射极电流Ie以及晶体管的'

38、;(2) 欲将晶体管的集射极电压Uce减小到8V ,试求Rb应如何调整?并求出其值。(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O146电路如下图,晶体管的:=50, Ube 0. 7 V , I cbo二0-5" A测得该 电路静态时的UCE= 5V , IC = 1mA,试求RB , RC的数值。147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下图, 晶体T的1:=40,Ube =0.7 V ,试求 当RB1, RB2分别开路时各电极的电位u b , u c, u E。并说 明上述两种情 况下晶体管 各 处 于何种工作状态。RB120k'.1Rc'U cc12V2k' 1o-+UiC1 +1匕T足

39、RB23.9kQ 1JJ R1k<hE A140CeT+ C2Th1kQUo148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用晶体管均为硅管,Ube = 0.7V,试计算各电路 的静态 工作点,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指出它的正负极性。10VC-12V吋JII从+i 320kQJ 1.5kf0图2uL 0=60149图示放大电路如下图,一:=20,U BE = 0.6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 6V,试确定该电路静态时的U ce和I c值Ui 24212+C2Y 20V-O+Uoo150放大 电路如 图所示, 晶体管 的Rc = 2.4 ki 1 ,Re =15 ki i ,Ucc =12 V ,忽略U BE。假设要使 U CE 的静态=100,值到达+UiO-Rc11+UoReT Ce4.2 V ,估算Rb1,Rb2的阻值U be =0.6求将晶该是多151放大电路如下图,Rc =10 k",Re=270 ",晶体管为硅管, =5 V,Rb的数值应该调到多少?体管的P = 50,Ube = 0.6 V,假设要体管的静态电流调到Ic =2 mA,那么,偏置电阻RB1的阻值应少?RcQ+12V3.3kQRB1C1O_II+R32Ui2Qk11Re10QQC2U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