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8讲 生态工程(含解析)浙科版_第1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8讲 生态工程(含解析)浙科版_第2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8讲 生态工程(含解析)浙科版_第3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8讲 生态工程(含解析)浙科版_第4页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8讲 生态工程(含解析)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8讲生态工程1农业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 BC D22012·金华联考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A BC D3如图K38­1是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工艺的叙述,错误的是()图K38­1A该设计能净化污水,原因是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B该设计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C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D该工艺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4

2、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62012·绍兴模拟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图K38­2就是一个“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

3、说法错误的是()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图K38­2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不能正常运转72012·杭州联考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图K38­3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能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

4、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分析图回答问题: 图K38­4(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至少写两种)。(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

5、其主要原因是_。(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9如图K38­5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图K38­5(1)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2)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3)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10如图K38­6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图K38­6(1)该恢复工程中,、是指_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

6、农作物?_。(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4)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_生态工程原理。综合污染物排放量图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图图K38­7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1“生物圈2号”建造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它是一座占地面积约1.2 hm2、8层楼高的密封钢架结构建筑。内部主要由7种模拟生态群落区和2个大气扩张室组成。生态群落包括5个野生生物群落和2个人工生物群落。经过4年的实验,“生物圈2号”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生物圈2号”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若按照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来分,“生物圈2号”是一种_(自然/

7、人工)生态系统。(2)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_。(3)哪些具体特征反应了“生物圈2号”已经失去作为一个正常生态系统应具有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功能?_。(4)“生物圈2号”工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对此,我们的认识是什么?_。12“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K38­8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K38­8(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_。沼气的产生依赖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_。(3)

8、“四位一体”应用了_等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稳定性_(高/低)。(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1B解析 农业生态工程的优点有: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 2D解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等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3C解析 “多功能生物氧化塘”较好地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利用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4C解析 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

9、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5C解析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6C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7B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与食物链的长短无关。8(1)整体、协调、循环、再生(2)桑、油菜等生产者

10、固定的太阳能蚕、禽、畜(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解析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等原理,该生态工程体现了以上原理。(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而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消费者是蚕、禽、畜。(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5)该生态系统

11、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碎屑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用做肥料。9(1)人、鸡、鸭、猪(2)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3)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解析 (1)据食物链可以判断,人、猪、鸡、鸭均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2)太阳能、沼气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或污染很少。(3)利用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可以更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或未利用的能量。10(1)工程机械措施;制造表土、压实(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4)B解析 (1)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特别是土壤极其贫瘠,导致植被难以恢复,因此应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

12、表土;然后在人工制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进一步建立畜牧养殖业。(2)矿区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3)图中体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遵循整体性原理,植被恢复时,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树或草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4)现有的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系统的失衡。11(1)人工(2)建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3)温度失调、CO2含量猛增、O2量减少(4)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使我们认识到尽管科学技术

13、如此发达,但是人类依旧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探索自然、模拟自然的实验奠定了基础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圈2号”实验。“生物圈2号”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建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该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温度失调、CO2含量猛增、O2量减少等具体特征反映了“生物圈2号”已经失去作为一个正常生态系统应具有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功能,这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使我们认识到尽管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但是人类依旧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探索自然、模拟自然的实验奠定了基础。12(1)2条分解者(2)不能(3)物质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