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_第1页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_第2页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目的1掌握放线菌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生物技术, 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纯种 分离技术,纯种培养技术,以及抗生素检测等。3掌握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4学习对微生物实验的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实验材料药品:可溶性淀粉、KNO NaCI、KHPGP3HO MgSC?7HO FeSGP7HO 琼脂、重铬酸钾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 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 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实验原理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 菌),其数

2、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 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 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 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 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 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C热 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 10漸等),都可以使细菌, 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故可用金黄色葡

3、 萄球菌(G+)和大肠杆菌(G-)作指示菌鉴别放线菌。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 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 KNO、NaCI、K2HPO?3HO、MgS4?7HO作 为无机盐,FeSG?7H2 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1.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K2HPO4?3H2O 0.125g,可溶性淀粉 5g,硝酸钾 0.25, MgSO4?7H2O0.125g FeSO4?7H2O0.025g ,氯化钠 0.125g,琼脂 5g,水 250ml。配制时,先依次加入上述药品(除琼脂外)顺序溶解,加入

4、无菌水至250ml,调节p店7.4,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震荡至溶化后,121 C灭菌20分钟。将6套平皿、12只试管灭菌。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1.编号,分装:取6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 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然后在 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凝至 50 C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 右,待冷凝成平板。另取5支盛有9ml 一只盛有10ml无菌水的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 依次标明 10-1、10-2、10-3、10-4、10-5、10-6。2.稀释倾注分离称1g 土样放入10ml无菌水试管中振荡10min,即10-1的土壤悬 液

5、,静置30s。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2 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23次,吸时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水面, 使其混合均匀。即为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 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无菌吸管)。如图-1T -4-5-fl-1-gQ101C 1U 101010 L(JLCV-7-8J3. 倒平板分离培养于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培养皿中,倒入溶化后冷却至45 C左右的高氏培养基约10 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混匀,待凝 固。(若融化的培养基温度太高,会产生太多的冷凝水,影响观察。)用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4、10-5

6、、10-6的稀释菌液 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用 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液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4培养 接种完毕,将平皿和试管放入 28C恒温箱培养7天, 观察平皿上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菌落。菌种纯化1、倒平板 将加热融化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倒平板,并标号。2、平板划线戈U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图V -3划线分离示意图分区划线用接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 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

7、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 刮取少许菌苔,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 1次平行划线67条, 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 1次划线部分 作第2次平行划线(图V -3),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 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 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 室培养。连续划线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图V -4 , B)。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 28C培养。ABV 4划线分离示意图拮抗实验长出菌落后,要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1配置鉴别培养基配置金黄

8、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培养基。2标号 在两平板上标注均匀间隔的7个区域。2挑菌落在纯培养的平板上切取生长较好的放线菌落依次放入 标注区域中(在火焰旁切取),置于28C恒温箱培养1天后可观察到 有抑菌圈生成。讨论1高氏培养基的配置关键是pH值的调节和重铬酸钾的加入。放 线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是2337, pH7.07.5,而在同样条件下也利于 霉菌生长。在咼温杀菌下,放线菌和霉菌的孢子仍可以存活,所以必 须加入重铬酸钾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否则霉菌大量生长。如图培养基配置时各成分的溶解顺序应是先加缓冲化合物,后是主要元素、次要元素。调节pH值时,加入酸碱要缓慢、少量、多加搅拌,防

9、止局部过酸或过碱而破坏营养成分。我们第一次配置的高氏培养基很可能就是由于酸碱调节时酸碱过 量和未加入重铬酸钾而导致失败。2放线菌可以产生色素,且放线菌代表属也分好几种。其菌落一 般为圆形,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地衣状。表面干燥。可作为鉴别菌种的基本参考依据。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孢子由于孢子含有不同色素,成熟 的孢子堆也表现出特定的颜色,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比较稳定,故也是 鉴定菌种的依据之一。但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不能笼统地作为分类鉴定 的重要依据。3整个过程要保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及仪器可用高压蒸 汽灭菌。接种时,实验桌要用95%的酒精擦拭,且在接种时要在火 焰区的无菌范围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细菌和霉菌孢子等造成污 染),且打开培养基时间尽量短。4稀释倒平板法时涂布要均匀,否则,细菌密度不均导致菌落生 长过于集中,细菌无法充分利用营养成分影响生长, 且在鉴别时较难 看到明显的抑菌圈。稀释时除了应用平板涂布外还用了划线法。涂布主要是通过稀释 溶液方法减少细菌分布密度,划线法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