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苯乙烯测定及降解方法_第1页
空气中苯乙烯测定及降解方法_第2页
空气中苯乙烯测定及降解方法_第3页
空气中苯乙烯测定及降解方法_第4页
空气中苯乙烯测定及降解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及降解方法演讲:王姗姗目录1 苯乙烯简介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5 参考文献1 苯乙烯简介1 苯乙烯简介危害致突变性:致突变性:化学结构与致突变剂和致癌剂氯乙烯相似,经代谢活化也是一种潜在的突变剂,其体内中间代谢产物苯乙烯7-8-环氧化物为强的直接致突变剂。致癌性: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证据。致突变性: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试验-鼠沙门氏菌1mol/皿。DNA抑制:抑制:人Hela细胞28mmol/L。危害分级(危害分级(GB5044-85):):级中毒危害1 苯乙烯简介表1-1 国内苯乙烯

2、控制规定1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新增指标限量值新增指标限量值/mgm-3原(原(GB/T18883-2002指指标限量值)标限量值)苯乙烯0.26/表1-2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新增指标与GB/T18883-2002指标的对比2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 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苯乙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采用 PEG6000柱分离,此处介绍一个空气中微量苯乙烯测定的新方法,即采用OV351柱分离的气相色谱法3。2.1 仪器与试剂仪器:TRACE GC 2000气相色谱(美国Finnigan);OV351色谱柱(J&W公司提供)试剂:二硫化碳(色谱纯):1mg/mL

3、苯乙烯标准溶液(临用时再用二硫化碳配成0、25、100、250、500g/mL的标准系列。)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图2-1 GC Trace-2000气相色谱仪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2.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采样后,将采样管中前、后段活性碳分别放入解吸瓶中,各加入1.0 mL二硫化碳,塞紧瓶塞,震摇1 min,解吸30 min,解吸液供测定。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柱的选择 国家标准方法是用PEG6000,由于苯乙烯的沸点较高,达145,PEG6000最高使用温度为150,

4、不利于老化,而OV351使用温度高达270,适用于高沸点物质的测定,且苯乙烯色谱峰能与二甲苯、对二苯酚色谱峰分离,故选用。2.3 结果与讨论 2.3.2 流量的选择 对载气流量进行了反复实验,分别于15、20、30、40 mL/min流量下比较,在20 mL/min流量下,峰形狭窄对称,灵敏度最高,故选用20 mL/min的流量。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2.3 结果与讨论 2.3.3 柱温的选择 苯乙烯沸点较高,因此控制好柱温是实现分离的重要条件之一,分别在85、90、95、100进行实验,在90时,峰形好,灵敏度高,出峰时间快,能与邻二甲苯完全分离,故选用。2 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2 空

5、气中苯乙烯的测定方法图2-2 苯乙烯色谱分离图1、二硫化碳( 0.59 min) 2、苯乙烯(3.04 min)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生物滴滤塔 Biotrickilng filter图3-1 生物滴滤塔工艺流程示意图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3.1 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低浓度苯乙烯废气4 3.1.1 填料 实验所用菌丝体热解炭填料粒径在 1015mm 之间,由土霉素菌渣经热解制得。图3-2 菌丝体热解炭表面形貌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图3-3 生物滴滤塔实验流程图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3.1.2 操作条件 温度&压力:室温(2228);常压 进气量 :200600L/h 气体停

6、留时间:14.443.2s 进气浓度 :501500 mg/m3 塔顶循环液喷淋量:3090 mL/min,液体pH68 生物滴滤塔的压力降: 026 mmH2O。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1)活性污泥的强化培养图 3-4 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图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2)挂膜与驯化图3-5 挂膜前后填料表面形态的变化空白热解炭生物膜覆盖的热解炭空白木屑生物覆盖的木屑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3)生物滴滤塔净化含苯乙烯废气1)进口浓度(Cin)和 停留时间(EBRT) 对去除率的影响 在室温(253)、气液比 7080 的条件下,考察进口浓度和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

7、响,结果见图 3-6。图3-6 进气浓度及 EBRT 与去除率的关系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2)进气负荷与去除负荷的关系 去除负荷(EC)是评价反应器降解性能的重要参数,是指单位体积滤料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降解量。进气负荷与去除负荷的关系见图 3-7。图3-7 苯乙烯去除负荷随进气负荷的变化3 空气中苯乙烯的降解方法3)填料层高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图 3-8 各填料层对苯乙烯去除率的贡献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吴献花5等人利用类球形陶粒作为生物滴滤塔的填料,接种混合菌种来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气流量为200 L/h,苯乙烯的进气浓度低于1000mg/m3时,生物滴

8、滤塔的净化效率可达 90以上。苯乙烯生化去除量随进气流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此研究中生物滴滤塔对苯乙烯的最大生化去除量为35mg/(Lh)。袁青彬6等人进行了苯乙烯的生物滴滤塔降解实验,结果显示,当苯乙烯的进气浓度小于 20 mg/m3时,可达到 GB14554-1993 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生物滴滤塔的去除效率达 92%以上;生物滴滤系统适宜的气液比为 300;总压力损失约为 100Pa;当生物滴滤系统稳定运行时,循环液的 COD、浊度以及 pH 都保持相对稳定,未发生生物膜脱落或积累现象。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苑宏英,郭静7将焦炭-塑料环组合填料应用于生物滴滤塔,进行了中试实验去除

9、含苯乙烯废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浓度范围是 50114 mg/m3,去除率为 30%45%左右,最高可达 90%左右。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宋甜甜8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生物滴滤器净化苯乙烯气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气体停留时间(EBCT) 为 30 s,进口苯乙烯浓度增加为 550、850 和 1700 mg/m3时,即相应的有机负荷为 65.25、100.85 和 201.7 g/(m3h),生物滴滤器BTF1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87%、70%和 49%,而使用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滴滤器BTF2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96%、91%和 82%。可以得出结论:在此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

10、滴滤器对气态苯乙烯的降解效率。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王中9进行了聚氨酯海绵体生物滴滤器去除苯乙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苯乙烯的去除效率随着苯乙烯的有机负荷的增加而降低,在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的BTF中去除效率分别为87%,70%和50%,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BTF中苯乙烯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92%和82%。在生物滴滤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可以提髙苯乙烯的去除效率。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孙珮石10等人进行了生物滴滤塔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当进口气体浓度为 2001000mg/m3、气体流量.20.25 L/h、液体喷淋量 1010-31210-3m3/h、停留时间 5065s

11、、循环液体pH为6.57.5 时, 净化效率为 90%99%。湿润生物膜微群落的优势菌种群包括恶臭假单胞菌、梭形芽胞杆菌、罗非氏不动杆菌等。4 生物法处理苯乙烯的研究进展5 参考文献1易鸣.管式生物过滤器降解苯乙烯性能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2谭和平,马天,方正等室内挥发性有害有机物限量标准 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6,32(5):8-15.3朱晓超,陈桂贻.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乙烯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46-1447.4赫环环.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3.5 吴献花,邵丹,林洪等. 苯乙烯生物滴滤塔的工效和生物膜微群落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 21(6): 84-896 袁青彬, 李景义, 庞金钊. 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6(2): 589-5937 苑宏英, 郭静. 生物焦炭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的中试启动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 6(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