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册全册说课稿_全集_集锦c_第1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册全册说课稿_全集_集锦c_第2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册全册说课稿_全集_集锦c_第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册全册说课稿_全集_集锦c_第4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册全册说课稿_全集_集锦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P3、P4页轴对称。该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本课计划1个课时。2、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美。3教学目的:

2、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5、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

3、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三、 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五、说教学过程:(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计划6分钟)1、(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玩个小游戏,

4、大家想看吗?”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剪纸)老师慢慢把纸对折,然后快速动作剪纸。展示作品,师:好看吗?大家也想动和做做吗?好,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白纸来,自己动手玩吧:要求,先把纸对折,然后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2、(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按教师的方法自由创作。教师也拿出一张纸:“我跟大家一起比比剪纸,看谁的剪纸又快又漂亮”教师剪蝴蝶。学生开始了折纸和剪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教师让同学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课堂气氛高涨。(师生展示自己作品)教师展示自己的剪纸,贴在黑板上,选几幅较优秀的学生作品,

5、张贴在黑板下沿边上。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脑之所想,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二)“识”对称,体悟特征(计划7分钟)1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引导语):“大家看看自己手上的图形,仔细观察一下,中间折线把图变成了两半,这两半图形有什么特点?我们剪纸或撕纸时,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让学生自己说出左右“一样”、“相同”、“重合”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

6、形的“对称轴”。板书课题,并引入“轴对称”和“对称轴”概念。(出示课件)动画演示,蝴蝶剪纸对折过程,并板书轴对称图形概念。2我会能找: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师导语:)“在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面图形的或立体实物,它们也有我们刚才剪纸一样有对称特点,擦亮眼睛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学生口述一些轴对称图形或实物)组织学生相互分析评价,教师作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三)、“验”对称,强化训练(计划9分

7、钟)1(出示课件)火眼睛睛:教师出示一组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星形、不规则图形等。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首先观察讨论,接着把学具袋中的纸片图形折折试试,然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演示多媒体引导。并对学习活动进行小结。2、出示一组脸谱、商标、交通标志等图形。让学生辨别真假轴对称图形,提示学生从脑里给图形适当位置画一直线,想出来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学生观察后在组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最后对本学习活动给出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本环节有2个不同类题目,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印

8、象,继续强化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对称轴,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四)“画”对称,学会创新(计划10分钟)1、让学生画课本第4页房屋图(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找出画有一半房屋的方格纸,提醒学生先想想,怎么画出对称图形出来,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画,然后全班统一几种方法,学生自由绘画。(画房子: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会说:“先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再连线。”但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有的学生思考后说:“只需画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我及时点评:“对,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老

9、师要强调的是“对称点”的确定)教师跟据学生口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画图。教师小结进入下一环节。2、我会创作(5分钟)让学生利用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实物(包括眼镜、钮扣、三角板、瓶盖、橡皮擦、小玩具等等),在白纸上画对称图形,大胆想象,放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画的,有小印章印的,有手撕的,有剪的,有拓的选几幅有创意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作图,教师巡视,选取几幅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全班同欣赏,同时选几幅有代表性出错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本环节的设计

10、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突出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五)、我真行,小设计师(计划3分钟)(出示课件:红双喜)回家问问父母,红双喜字是怎么剪出来的,自己剪一个。本环节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增加运用知识的能力。(六)、我来说,看我本事(计划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今天学了什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

11、,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并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六、课后反思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课堂氛始终很活跃,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图形的旋转说课稿p5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

12、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一、 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

13、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性质的来源、本质和应用。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技能目标: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初步学会运

14、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二、 说教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

15、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 、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引导探索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

16、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将详细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并在阐述过程中说明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第一环节是新知引入的过程,我首先创设和学生一起玩“俄罗斯方块”游戏的情境。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游戏操作用语言表达出来,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下落)从而发现图形的变换旋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顺时针”, 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

17、转。然后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并用语言来简单的表达旋转,把紫色的图形逆时针旋转90。,放在左边角落里。(出示动画:紫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引导学生理解“逆时针”, 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逆时针旋转。接着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三: 综合运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来描述旋转,把蓝色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出示动画:蓝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顺势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

18、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判断能力。(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三大块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即: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首先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出示动画:几种旋转现象(车轮、地球自转、秋千、钟表、齿轮)引出钟表指针的研究。观察、描述旋转现象出示:钟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

19、过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板书: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30。到“1”(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巩固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  到“3”。(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接着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要求学生同桌互相独立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进而深化知识,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生:12(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

20、、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板书:  点    方向     角度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的直接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突出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

21、的特征和性质首先我让学生来具体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直观感受旋转。(出示动画: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的全过程)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2) 接着我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度。(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汇报:(实物投影展示)(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2)预设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组2,根据对应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进而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

22、进行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最后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对于旋转的性质学生已初步建构知识,但还不成熟,因此乘热打铁我设计了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出示动画: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图3),提出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进一步巩固这

23、一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经验,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师生、生生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 3.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图形旋转的性质,这一难点的解决能使学生完整的理解图形的旋转,为下面的作图打下了基础。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画图这一环节。  自主画图 

24、;第一步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然后作品展示交流画法: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至OB连接A B)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画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展示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交流画法体现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反馈和整理小结。(三)欣赏设计,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数学美。1.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出示: 2.出示:利用旋转画一朵小

25、花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设计图案,是对旋转的性质和作图的一个综合运用。在画图这一环节我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四) 全课小结,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最后,我设计了一题拓展题:练习一第6题,

26、让学生了解“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还与原来图形重合的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欣赏设计教学设计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设计欣赏设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1单元的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学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

27、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一、教材分析欣赏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第7页)。本节课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两幅美丽图案,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

28、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创造的美。2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剪刀、方格纸。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法分析1.学生在欣赏图案时,可能部分学生能看出图案的变换但不能正确熟练描述,原因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换的对称、平移、旋转定义不能理解掌握,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旋转定义。2.学生在设计图案

29、时也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设计能力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或挂图及自制教具演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四、学法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通过对图案的欣赏进行图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节课在教师准备教具(挂图或课件)和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方格纸)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五、教学程序(一)教学基本流程图复习引入、图案欣赏、设计图案、小结(二)教学情景1、复习引入问题1: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那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对称、平移、旋转)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标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里所学的对称

30、、平移、旋转等知识回顾。2、学习新知(1)、导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好好学习,我想你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设计(2)、图案欣赏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7页主题图),学生欣赏图案问题2:我们欣赏了这两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案,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3)说一说:问题3:上面这两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先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平移或旋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通过小组交流

31、,让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学价值。(4)想一想出示下图(教材第7页页脚)问题4: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同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3、设计图案(1)、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4、目标检测(1)练习一的第

32、3题:说一说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5题)题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以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3)第7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5、全课总结问题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

33、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04倍数和因数p12一、教材分析:“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

34、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本 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

35、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 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说教学流程(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 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

36、示出来。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电脑演示相应的图形。      板书:12×1=12     6×2=12       4×3=12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 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

37、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 12×1=12呢?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 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18的所有因数吗?有

38、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 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3、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4、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 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5、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39、   16的因数有1、2、4、8、16。6、观察上面三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明确:   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1、2、3、4、5来找3 的 倍数; 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写的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 2、能总

40、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交流。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教师出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05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p17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因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

41、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自然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

42、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学生的学号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

43、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说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个游戏,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用寻找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4、,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补充题; 2、拓展练习,补充题。 (四)全课小节,反思。五、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

45、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

46、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

47、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三、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3

48、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 猜想验证。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

49、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三、 体验新知。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

50、,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

51、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这也正应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四、归纳总结。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五、实践应用。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

52、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1:课本P19做一做1。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2:P21页(5、6题),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我增设了3道发展题。把数娃娃送回家。题目如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判断、选择等题目,使学生在判断中明事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练习3:P21(7题)7、在 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7 4 2 44 65 12 1(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3、,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附: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07质数和合数p23 一、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54、也是“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下半学期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熟悉100以内的质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55、60;                    3、教学重、难点: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二、说教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思考分析身边的事物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我采用了探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开心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56、,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算式“4×5=20”中,谁是谁

57、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自然数分成几类? 【设计意图】: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时间是8分钟。复习内容必须是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习题要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课开始就被吸引住,既从知识上起到迁移、铺垫的作用,又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二)学习新课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要求学生观察120这二十个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二十个自然数分成几类?(2)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

58、流的学习方法。因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唤起学生亲切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桌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关键在于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1)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2)观察自然数2、3、5、7、11、13、17、19的因数,这些自然

59、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3)自然数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4)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可分成几类?(师板书)(5)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质数和合数。(课件)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质疑问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在不断的新的问题面前,对概念已有的理解与新的问题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过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找出概念的本质关键,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张质数表)(1)台下同学检查,纠正台上站错的同学并

60、说出根据。(2)了解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3)让全班32个同学判断自己的座号是否质数,座号是质数的同学举起座号卡片到讲台前集合。【设计意图】:我运用了快乐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齐100以内的质数。经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使上述过程成了一个有效地巩固、应用,拓展巳经学知识的动太态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既检查了全体学生能否根据概念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质数还是合数,又能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