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第三项目部_第1页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第三项目部_第2页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第三项目部_第3页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第三项目部_第4页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第三项目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专项实施规划方案1 工程概况青弋江分洪道第三项目部负责青弋江分洪道工程三埠管至澛港段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工程及护坡工程,即河道堤防工程E、F工段,分洪道左堤桩号Z27+569Z48+665,左岸堤防全长21.1km;分洪道河道桩号H27+440H47+281,河道长度约19.8km。其中河道堤防工程E-1工区为门楼圩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5572m,左岸堤防长度5351m,桩号Z27+569Z32+920;河道堤防工程E-2工区为石硊圩截弯取直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2251m(桩号H22+049H35+300),左岸堤防类型为新建,长度2183m,桩号Z32+920Z35+058;河道堤防工

2、程E-3工区为漳河大桥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4030m(桩号H35+300H39+071),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长度2112m,桩号Z35+058Z38+400;河道堤防工程F-1工区为连河圩段,该段河道疏挖长度5868m(桩号H39+071H44+939),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长度6283m,桩号BZ0+000BZ3+382和Z44+075Z44+976;河道堤防工程F-2工区为澛港左岸退建段,该段河道疏挖、堤防长度1689m,左岸堤防类型为退建,桩号Z46+976Z48+665。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1891.6万m,土方填筑456.7万m,弃渣1352.7万m。建筑物10座,分别为:石硊交通

3、桥1座,排涝泵站5座:门楼泵站、联谊泵站、高岗埠泵站、连河泵站、澛港排灌站;排水涵闸4座:联谊斗门、三池湾斗门、庄西斗门、连河斗门。2 编制依据(1) 技术文件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 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4、GB428484)3 环境保护措施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是以防洪、排涝为主要任务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对环境不利影响要表现在:施工期间“三废”排放将对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及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占地及河道疏挖对生态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活动会产生水土流失。3.1 水环境保护(1) 保护目标保护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河道堤防E、F工段施工区附近新义水厂、长江干流桂花桥至利民路江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不因工程建设和运行改变漳河、青弋江及长江干流芜湖市江段等工程涉及水域的水质级别;同时漳河、长江桂花桥至利民路河段等II 类水域禁止新增排污口。生产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S

5、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内。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BOD5、COD和SS的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60mg/L和70mg/L以内。(2) 含泥废水处理措施针对本工程施工产生含泥废水的具体特点,拟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措施:1) 基坑排水青弋江分洪道河道堤防工程石硊圩截弯取直段、澛港退建段分别采用了干地施工方案,沿线穿堤建筑物基坑排水统一排至拟建分洪道内,静置沉淀后再由分洪道的主排水沟排至附近沟渠或河道内。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分洪道沿线共设3处排水口,分别位于三埠管、石硊圩进口、澛港退建段(起点处)。基坑排水由于其废水产生的特殊性,废水本身集中于

6、基坑内,便于进行处理,对围堰基坑内积水采取静置沉淀48h后排放的处理方式,由于基坑排水呈弱碱性,静置过程中同时添加中和剂调节酸碱度。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河道堤防E、F工段内河段为类水域,涵闸基坑初期排水抽排至圩内塘堰,用于农田灌溉;基坑经常性排水经沉淀中和处理后抽排至附近沟渠。2) 吹填退水根据本工程吹填的具体特点,在三埠管以下疏挖河段布置3处排泥区,分别是伏龙山漳河废弃河道内、初设原11#弃渣场和连河圩左叉废弃河道内。在排泥区设置围堰,围堰顶宽2.0m,平均高度2.5m,内外边坡11.5,吹填可分段轮流施工,吹填退水在围堰内静置48h,将上层清水排至圩内沟渠,在沟渠内作进一步沉降,余水作为农灌用

7、水。3)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由于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量少,且比较分散、呈间歇性排放,影响程度较小,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均为短期使用,施工结束后即不再继续使用,出水均用于施工区洒水,出水要求低。因此,选择简易滤池作为冲洗废水处理的方案。由于废水中pH值较高,在简易滤池中加入适量的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废水经简易滤池过滤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简易滤池产生弃泥含有一定的水分,需经过进一步处理。针对工程特点,选取自然干化方式处理弃泥,弃泥干化后用于施工土方填筑。干化场选择在污水处理池附近,根据出泥量和现有的地形条件灵活布置。根据施工布置,在混凝土施工区布置1座简易滤池。(3) 碱性废水

8、处理碱性废水主要来自石硊交通桥砼预制场,通过在砼预制场周围的排水沟收集然后进行处理。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拟在混凝土预制厂施工区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底面与两侧用砖头衬砌,水泥砂浆抹面处理,两侧上边缘需高于地面0.1m。处理方法采用沉淀中和法,碱性废水进入沉淀池后,同时添加中和剂,充分沉淀、反应后上清液排放。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SS的同时可以调节pH值,且工艺较为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废水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沉淀池弃泥可与施工弃渣一起用于回填。(4) 含油废水处理在各施工区汽车停放保养场的施工区设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在施工机械停放场四周布置排水沟,收集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废水经

9、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共布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5座。经处理达标后的废水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机械停放场含油废水产生量约为5m3/d,沉淀池、隔油池设计参数如下:沉淀池:3000mm2000 mm2000 mm。隔油池:3000mm2000 mm2000 mm。含油废水小型隔油池沉淀池上清液图3.1-1 机修系统含油废水处理流程 出水排放薄壁堰图3.1-2 小型隔油池示意图废 水废油隔油板加强施工船舶管理,施工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施工期间加强对船舶的和检修和维护,防止船舶燃油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5) 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办公生活用房多数布置在施工营地内,不足部分租用

10、民房。由于租用民房其生活污水排放可纳入当地污水收集、处置系统,不再进行详细设计。对于施工区内产生的生活污水,需进行收集处理。结合项目区属于血吸虫疫区的特点,采用三格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化粪池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后,出水用于施工堤段周边农田灌溉。共布置处理生活污水的三格化粪池5座,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置见表3.1-1。三格化粪池有三个贮粪池,池与池间有通道,大部分虫卵沉入第一池底,第三池粪液中一般无虫卵,见图3.1-3。表3.1-1 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名 称位置施工项目处理设施(个)分洪道施工营地10-7H31+8301石桅交通桥施工营地H34+700新建1分洪道施工营地1

11、0-8H39+100堤段新建、加固1分洪道施工营地10-9H38+6001分洪道施工营地10-10H46+5001合 计5粪便入口200cm10cm图3.1-3 三格式血防厕所示意图140cm35cm二池一池三池池(6) 水泥土弃浆水处理措施本工程水泥土弃浆水产生在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部分,其中石硊交通桥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门楼泵站、联谊泵站、联谊斗门、三池湾斗门、庄西斗门、高岗埠泵站、连河泵站、连河斗门、澛港排灌站等9座涵闸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处理为水泥搅拌桩。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为含泥和水泥的泥浆,基本不形成汇流。根据设计要求,沿征地红线边缘设置土坎拦截水泥土弃浆废水,其中土坎尺寸

12、为0.8m(高)0.5m(宽)、两侧边坡缓于1:1。在施工征地红线边设置土坎,将水泥土弃浆水拦截,防止外溢,待蒸发、凝固后,将凝固泥块用作填塘或加固压浸平台。(7) 水厂取水水质保护新义水厂位于河道堤防工程E-工区附近,拟定将生活区、机械停放场、厕所、垃圾桶等布置在远离取水口方位,且各类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应用于洒水降尘,不得排入水体。施工期间加强生活区内垃圾桶、厕所的管理,严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厕所废水丢弃或排放至保护区,环境监理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施工区域的监理。(8) 水处理措施汇总根据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施工布置情况,本工程施工期间需采取的水处理措施详见3.1-1。表3.1-1

13、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E、F工区废水处理设计汇总表废水特性处理措施数量(座)设计规模(m3/d)构筑物尺寸(mm)处理设施布置含泥废水基坑排水中和沉淀10利用围堰基坑交通桥、涵闸吹填退水沉淀3围堰顶宽2.0m,平均高度2.5m底泥堆场碱性废水中和沉淀池110300020001000混凝土预制场130500030001000含油废水沉淀滤油池103250015001000机械停放场生活污水三格化粪池512按标准设计图施工营地3.2 生态保护(1) 保护目标保护工程建设区的生态,减少工程施工、拆迁安置等活动对地表植被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加强施工迹地的恢复,保护工程影响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护

14、扬子鳄及生境,保护鱼类产卵场及水生生物多样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确定本工程影响区执行一级标准,具体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9%。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工程建设区土地资源,减轻工程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临时占用的耕园地采取恢复措施。(2) 陆生生态保护1) 区域植被恢复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占用植被以农田植被为主,占用林地、灌草丛、芦苇等其它植被面积较小。为减缓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不利影响,规划通过堤防草皮护坡、水保植物措施

15、等方式恢复植被,全部堤防内坡和大部分堤防外坡均采用草皮护坡,三埠管下游段弃渣场按水保植物措施恢复。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种植要层次搭配合理,乔、灌、草兼有。乔木以适应当地生长的意杨、水杉为主,施工生产生活区搭配种植观赏性较强的樱花、桂树、香樟等乔木树种;灌木以紫叶黄栌、月季、小叶黄杨为主,搭配种植常青藤;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花苜蓿、三叶草、狗牙根、马尼拉等。2) 耕地保护 耕作层土壤收集从保护土地资源角度出发,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少占用耕地。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施工营地采用租用民房或在永久征地红线内布置。因施工无法避免而占用的耕地,剥离表层土质较优的耕作层土壤,选择合适的位置集中堆放,用于复垦耕地、劣质

16、地或者其它耕地的土壤改良。工程完工后拟对临时占用的料场、渣场及填塘等区域进行复垦,规划复垦耕地需要大量肥力较高的表层耕植土,为满足后期复垦和土壤改良对耕植土的需求,对可能被本工程施工建设活动压覆或施工机械碾压的耕地,都要进行耕植土的剥离、收集。表土层一般为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到的区域,土壤最为松软、肥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其中,耕作层是土壤表层经过耕作熟化的土层,农作物的最佳耕作层厚度一般为2025cm。施工过程中,按照“先剥离、收集耕作层土壤,再施工”的原则进行施工,避免耕作层土壤资源的浪费。为确保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耕植条件,剥离厚度在30cm以上。对于具体的土料场,首先选择地

17、势较高的地点取土,既保证了取土量,又为取土后土地平整复垦创造了条件。耕作层土壤堆放过程中,选择地势比较平缓的地面集中堆放剥离的表土;表土堆置高度不超过5m,堆置边坡比控制在1:1.5以内。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化,堆放场应压实,土堆周围加设土袋等临时拦护措施,并播撒草籽、种植青草。表土剥离、堆放完毕后,指派专人负责看管,防止盗用。 耕地复垦本工程规划对施工临时占用耕地和鱼塘进行复垦。首先,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区的地面高差控制在10cm以内;再将收集存放的耕作层土壤均匀覆盖在平整区表层,覆盖厚度至少保证在30cm以上;然后对复垦的耕地进行水利设施配套和土壤熟化。3) 设置警示宣传牌施工期间,在施工

18、人员活动较集中的施工营地、交通干道入口处等区域分别设置生态警示牌。生态警示牌应以“示意图+文字”的形式标明本工程的施工征地范围,明确施工人员活动范围,禁止施工人员越界施工占地,以减少越界施工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结合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情况,计划在工程涉及区共设置生态警示牌21个。其中9处河闸建筑物施工营地、10处分洪道施工营地、1处桥梁施工营地各设置生态警示牌1个;鲁港大桥两侧上堤路口设置生态警示牌1个。4)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施工期间,在7#10#施工营地内分别张贴公告、制作板报,在施工人员中以宣传单和会议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保护知识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5) 施工人员管理加

19、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猎捕蛙类、蛇类、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及生境。(3)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1) 加强环保宣传与施工管理施工前,采用图片、宣传画、录像片等多种宣传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和培训,增强其环保意识。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组织,同一施工段实行同向逐步推进施工,相邻施工段错开施工高峰期,避免同一段水面出现大规模的集中施工。2) 重要鱼类长须黄颡鱼和湖北圆吻鲴保护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并请当地渔政专家参与巡查,若发现长须黄颡鱼和湖北圆吻鲴时,在渔政专家指导下,立即投放到附近已完成施工活动水域或青弋江。3)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三埠管到

20、石硊河段河道疏挖避开47月鱼类产卵期。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三埠管到石硊河段鱼类产卵场。(4) 扬子鳄保护项目部及时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统一制作的扬子鳄保护宣传单分发到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分发到施工人员,加强施工人员对扬子鳄保护知识的宣传。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扬子鳄,立即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或扬子鳄保护区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并将扬子鳄运送到扬子鳄保护区。3.3 拆迁安置环境保护 拆迁安置环境保护由地方政府征迁部门配套组织实施。3.4 人群健康保护(1) 保护目标加强施工区疫土的灭螺工作,重视拆迁安置点和施工区环境卫生与疾病控制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结合工程建设减少钉螺孳生易感染带,防治

21、血吸虫病,保护区域人群健康。(2) 工程措施灭螺1) 抬洲降滩灭螺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涉及区域有螺面积共计72.0万m2,其中河道堤防工程E、F工段主要分布新义村和杨村等河段的滩地上。根据工程总体布置,随着河道疏挖工程的实施,新义村和杨村等河道内高滩、圩梗将被清除,在提高分洪道过流能力及保障堤防安全的同时将改变上述滩地钉螺滋生环境,达到灭螺效果。2) 弃渣处置河道疏挖、清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血防部门提供的安全动土方法:在新义村和杨村等河段的滩地上动土时,先铲除表层有钉螺的土层,并将该土层掩埋于弃渣场底部,再取无螺的下层土铺在其上并压紧、夯实,厚度达到1m以上,做到取土和弃土规范化,防止施工造成钉螺

22、扩散和转移。3) 施工场地清理施工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营地进行清理,对临时厕所的化粪池进行消毒,并铺撒生石灰杀灭血吸虫卵;及时转运施工区的废弃物,对施工中产生的坑凹、积水洼地、沟塘等需进行消毒、平整、填埋,避免产生新的钉螺孳生地。清理范围包括施工附企区(施工机械停放场、混凝土预制场、备料场)、办公生活区、综合仓库及堆场。(3) 药物灭螺1) 查灭螺方法进场前对施工营地进行一次防护性灭螺,采用氯硝柳胺药液(施用量2g/m2)喷洒灭螺;施工活动结束后,对弃渣场表层采用氯硝柳胺药液(施用量2g/m2)喷洒灭螺;河道疏挖料直接吹填至排泥区,排泥区表层喷洒灭螺药物进行处理。2) 查灭螺范围主要为施工生活

23、营地、施工附企区以及弃渣场、填塘固基等易感地带。(4) 血防宣教工程施工准备期向进入施工区的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开展全面的健康防护宣传,普及血防知识,使其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感染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感染机率。宣教方式:在疫水区段设立醒目的血防警示标志(牌),共计10个;向施工人员及拆迁居民发放血防宣传手册,保证人手1册;施工报告单位组织施工人员观看血防录像片,制作血防宣传墙报等。工程范围内各施工区设立警示牌个数见表3.4-1。表3.4-1 工程范围内各施工区设立警示牌设置情况河段地名有螺面积(万m2)警示牌(个)工程项目漳河新义村4.802杨村26

24、.008抛石护坡合计30.8010(5) 施工人员防护进场前向当地血防机构咨询,了解施工区钉螺易感地带分布情况,并对进入施工区的人员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个体防护。1) 预防药物施工期间,在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期,给施工人员发放预防药物,预防药物主要采用口服蒿甲醚。2) 血防服向接触疫水的工作人员发放防护靴、血防服,避免与疫水直接接触,血防服按2套/人配备。3) 血吸虫病治疗按照接触疫水人员的3%的人数预留血防治疗费,对施工期感染血吸虫的施工人员进行治疗。(6) 血防卫生设施设置根据施工区布置,工程施工划分为5个施工场地,每个施工场地设置1座血防厕所,本工程施工生活营地共修建血防卫生厕所5座。(

25、7) 其它疾病预防1) 施工营地卫生清理对施工营地进行一次性清理和消毒。选用石碳酸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消毒,清除垃圾堆、固体废弃物等,有效消除病原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污染物,防止施工人员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避免对施工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 施工营地灭蚊、灭鼠在施工营地生活区开展灭蚊、灭鼠活动,施工区在施工期间每年灭鼠一次。3.5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1) 保护目标施工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67-1996)的二级标准。(2) 防尘措施设计1) 混凝土拌和防尘混凝土拌和站设置在离环境敏感点如居民区200m外的地方;拌和站进行生产时,设置袋式除尘器,对其产生的粉尘

26、浓度控制在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规定的标准以内;当拌和站处于工作状态时,除尘设施要同时运转,平时加强除尘器的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2) 多尘物料运输过程中的防尘土方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空气污染,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保持车辆进出施工场地路面清洁;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在晴朗多风天气,装载土料时,适当加湿或用帆布覆盖;运送散装水泥车辆的储罐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运送袋装水泥必须覆盖封闭;施工便道尽量硬化,避开村庄等敏感点,应离村庄200m外;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尽可能减少运输车辆经过居住区等敏感区域,车辆在施工布置区和环境敏感点

27、如三埠管居民点等路段行驶时,车速不得超过15km/h;施工区应配备洒水车,在无雨天气每日进行洒水46次。施工期间对责任范围内施工道路要加强养护、维修,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清扫洒落路面的渣土,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施工期间环境监理应加强对敏感区附近施工区的监督检查。3) 物料堆积时的防尘多尘物料堆积过程中,堆积边坡的角度不宜过大,弃土场应及时夯实;散装水泥应尽可能避免露天堆放。晴朗多风天气应对露天临时堆放的多尘料适当加湿或用抑尘覆盖物覆盖,防止被风吹产生扬尘。4) 燃油废气控制措施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应定期检修与保养,及时清洗,确保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

28、的管理,执行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参与施工的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应执行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114761.793),若其尾气不能达标排放,必须配置消烟除尘设备;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对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及时更新。3.6 噪声控制(1) 保护目标施工场地周围的噪声控制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办公生活区、居民区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控制。(2) 设立警示牌,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运输车辆在通过居民点等时,应减缓车速,禁止鸣放高音喇叭。在三埠管、澛港等敏感点的两端分别

29、设置警示牌和限速牌。限速牌采用镀锌铁板为基板制作,表面应丝印,制作规格为:牌形状为长方形,规格为40cm60cm;正面内容制作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设计,为白底黑字红圈;支架采用不锈钢制作,长度为3m,支撑部分采用十字架,底座用角钢铆钉固定。(3) 加强噪声源控制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减少运行噪声;施工临建设施包括施工工厂(混凝土拌和站、机械修配厂、钢筋加工厂及混凝土预制场)、砂石料堆场、施工仓库(水泥仓库、其它仓库)等尽量设置在离环境敏感点如居民点200m外的地方。机动车辆的喇叭使用指向性强的低噪声喇叭代替高噪声的电喇叭或气动喇叭,振动大

30、的设备(部件)配备减振装置;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减少运行噪声。(3)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昼间12:3014:30、停止高噪声施工活动。(4) 集中居民点噪声防护集中居民点噪声防护的措施一般有临时声屏障、隔声门窗、动迁、临时避让等,结合本工程施工区沿分洪道呈线性分布,采取分段施工的特点及其他类似水利工程施工噪声防护的有效措施,建议对受噪声影响区域的居民点临近施工区一侧第一排房屋的部分居民采取补偿措施,具体补偿居民户数见表3.6-1。表3.6-1 受环境噪声影响居民补偿统计表序号敏感点名称距工程区最近位置(m)规模(人)工程内容补偿户数(户)1三埠管居民点45218堤防加固

31、213.7 固体废物处置(1) 弃渣河道堤防工程E、F工段土方开挖量1891.6万m3,填筑共需土料456.7万m3,弃渣共1434.9万m3。弃渣主要采用集中弃渣场,初设阶段共规划19处,弃渣总量约1204.66万m。工程建设期内,因征迁难度非常大等原因变更了初设弃渣场布置;根据“青管工201464号”文批复,分洪道三埠管以下段弃渣主要利用废弃老河道及堤后平台进行堆弃。位于滩地及低洼地的弃渣场包括:石硊圩1#弃渣场、石硊圩2#弃渣场、门楼圩左岸弃渣场、门楼圩右岸弃渣场和保大圩弃渣场。其中初设阶段规划设计已交付或即将交付的弃渣场布置见表3.7-1。表3.7-1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弃渣场布置一览表

32、序号项目弃渣场位置占地面积(万m2)平均高度容积(万m3)左岸右岸左岸8H33+4005.30 2.50 10.60 9H35+10012.01 2.524.02 11H35+10081.88 2.5163.76 14H40+00067.00 2.6158.36 (2) 生活垃圾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高峰期约有200人,按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施工人员每天将产生0.2t生活垃圾。1) 加强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教育,不随意乱丢垃圾,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2) 垃圾清运施工期间在每个施工营地配置3个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共计15个,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理施工人员的生

33、活垃圾。4 环境保护保障措施4.1 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运用技术的、管理的手段及其它制度措施,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有: 组织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弄清和掌握污染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定期开展环境检查。 编制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纳入施工生产中。 制定符合环保要求并便于考核的污染物排放指标、环境设施运转指标、绿化指标等,与施工生产一样考核。 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对污染源的治理从资金上给予保证。 加强环保管理,采用防治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开展绿化工作

34、,及时恢复已完工程的植被,控制新污染源。 经常检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劳动竞赛活动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2)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环保、水保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环保水保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环保水保工作的责任体系。(3)环境保护检查制度环保工作的检查由项目部安全部牵头实施,由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配合。检查要明确检查的内容、检查周期频次及检查人员,检查要有记录、有总结,有相应的整改通知。4.2 水环境的保护措施(1)污染源及影响污染源: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泥浆水、设备油污、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影响:水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

35、受纳水体、破坏水质、破坏施工现场的水环境,本合同段主要为沿线水网、支流的水环境保护。(2)水环境的保护措施废水排放严格执行各项排放标准,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时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150mg/L)。在开工前完落实工地和项目驻地污水排放流程,必要时,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净化浓度达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防止污水直接排入富屯溪及沿线水网、支流或其他沟渠;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无污染排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施工泥浆设沉淀池,及时清理外运,不排放到沿线河流。将工地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工程废料及废油分类堆放,将建筑垃

36、圾等每天收集,集中外运,避免造成污染。对有害物质和施工废水,要进行处理的联系环保相关部门处理,严禁直接排放。优先安排电动机械施工,对柴油机械安装防漏油设施,对机壳进行覆盖围护,避免漏油污染。4.3 大气环境保护保障措施(1)污染源及其影响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主要为车辆、燃油机械施工、生活营地炉灶等。影响: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扬尘、粉尘、废气。(2)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保持湿度、控制扬尘。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等。定期检测、维护施工机械,使得施工机械排气标准达标。对进出施工营地的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重点地段采用碎石铺筑路面,减少扬尘。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炉灶排放物符合烟尘排放标准。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