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综述_第1页
环境保护综述_第2页
环境保护综述_第3页
环境保护综述_第4页
环境保护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阿环境保护综述1.1 环境的概念 1.1.1 广义的概念: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1.1.2 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我国的“环境”概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

2、、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也就是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心: 人 层次: 普通人群: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生活环境(衣食住行有关)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2.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并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

3、改造。2.3 地球环境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独特性 :地球环境丰富多样 存在大气、陆地和海洋 有一个保护生命不受损害的臭氧层温度适中,有利于生物的生长,表面覆盖着一层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长的基地,地壳厚薄适中。人类对土壤圈的影响:荒漠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水涝。2009年12月7-18日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1、什么是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困扰我国的环境问题(十

5、个)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什么是全球六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或人口膨胀问题;(2)全球性气候变迁问题;(3)大气污染问题;(4)遗传学方面的变化,有些动物物种灭绝;(5)土地贫瘠化问题;(6)生态平衡问题。1. 气候在悄悄地变暖温室效应的恶果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在地球外面的大气层中能吸收红外辐射并对大气有加热作用的气体称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对流层臭氧(O3)和氯氟烃(CFCS)等。这些气体组

6、成一道无形的玻璃墙,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如同玻璃温室一样,故称温室效应。2. 天空的塌陷南极出现臭氧洞3. 空中的死神-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4.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水资源短缺水是生命之本,是地球上最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不可缺少的资源。它覆盖地球表面的71,但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量的0.003。土地荒漠化意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从而造成贫瘠化。人类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本不富足,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它关系到个人、国家和区域的安全,最终影响到全球的稳定,对政治、社会的安定造成威胁。 沙漠化现象包括:

7、因水蚀、风蚀、过垦过牧、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土地退化,如水土壤贫瘠化、光秃化,沙漠化、盐渍化、酸化和土壤污染。什么是土地资源? 答: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土地。它是地球表层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涂的总称。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为基础,包括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的内涵既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又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什么是土地资源的质量? 答:所谓土地的质量,从农业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层厚薄,肥力高低,水源远近,潜水埋深和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从工矿和城乡的建设用地的角度,还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

8、,承压性能和受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威胁的程度等。另外还包括土地的通达性,指土地离现有居民点的远近,以及道路和交通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劳动力与机械到达该土地所消耗的时间和能量。土地资源具有哪些属性? 答:土地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立地基础,又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它除了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属性 (1)位置固定。土地都是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以及一定的形态特征。土地利用都有限于固定地点,不像其它物品一样进行移动。土地只能就地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可利用性有很大差异。 (2)数量的有限性。不考虑漫长的地质过程,土地面积不会明显增减。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可

9、能再生产和复制。其数量是由地球表面的大小及其形状决定,数量相对固定而不能扩延也不能消灭。 (3)不可替代性。土地无论作为环境条件还是作为生产资料都是不能用其他任何东西所代替。 (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的永续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土地作为自然产物,它与地球共存亡,相对于地球来说永不消灭。其二是指土地作为人类的活动场所和生产资料,在使用过程中只要利用合理,其生产力能够得到保持或不断提高,可以年复一年地使用下去。 五、困扰我国的环境问题:(1) 大气污染问题(2) 水环境污染问题(3) 垃圾处理问题(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5) 水土流失问

10、题(6) 旱灾和水灾问题(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8) WTO与环境问题(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潜在的环境问题 潜在的环境问题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上认识,但在一定的时期后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问题: 环境诱变、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的风险、环境诱变剂 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的影响:调查显示,孕妇怀孕时末次月经后第34到50天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在此时间段以外服用反应停,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除了可以导致畸胎,长期服用反应停可能还会引起外周周围神经炎。物种入侵:由于外来物种的存在而使本地物种的生存

11、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称之为“物种入侵”或“生物入侵” 什么是热岛效应? 答:由于城市尤其是中心区的建筑物、人口密集,工业、车辆、居民生活排放热量较高,使城市中心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农村,形成高温城市处在低温郊区包围中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请举出热岛效应的影响。 答:热岛效应的影响有: 城区冬季缩短,霜雪减少,夏季高温天气加剧; 带来城区暴雨、飓风、云雾等异常天气现象; 加剧城市能耗,增大用水量,而消耗能源产生的废热又进一步加剧热岛效应,导致恶性循环; 形成城市热岛环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质的扩散,加剧城市的空气污染。 请举出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方法。 答: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方法包括: 改善热

12、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 提高降温技术水平,减少废热排放; 积极开展废热综合利用; 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增加自然下垫面。六、环境问题的实质1、从性质上,环境问题不可以根除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3、环境问题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人类会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变化,引起新的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问题和人类文明问题的综合问题七、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全球人民素质生态环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马世骏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的生物,也不是孤立的研究环境,而是生物与

13、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分:、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答: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包括: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一种动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平衡? 答: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一)生命成分1、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其次是指光能合成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生产者又称为自养生物。2、消费者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异养

14、生物。消费者按食物链关系可以分成以下几级:3、分解者 是具有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一些小型动物。分解者多为异养生物。 作用:以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二)无生命成分1.无生命成分包括能源一一太阳能;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一水、氧、岩石、土壤等;生物的代谢物质-二氧化碳、无机盐、水。2.无生命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网)生物之间以食物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

15、物链彼此交叉联结所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从绿色植物开始,通过食物链的营养级逐级向前传递的,最后以做功或散热的形式消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1)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一般为1左右。(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3)流动中能量急剧减少,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都有大量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为10左右。(5)生态系统中,当其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时,该生态

16、系统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物质流)是生态系统中构成生命体的各种物质以及一些非生命体构成的必要物质的传递和转化的动态过程。五种物质的循环水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1)营养信息: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到另一个种群,或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食物链(网)即是一个营养信息系统。(2)化学信息:生物分解出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在生物的个体或种群之间起着各种信息的传递作用。(3)物理信息:鸟鸣、兽吼、颜色、光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4)行为信息: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方式向同伴发出识别、威吓、求偶和挑战等信

17、息。五、生态平衡的概念1.定义: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2.特点: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六、生态平衡的机制(一)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降解,其浓度下降,使受污染的环境恢复。(二)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它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组成与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例如:草原生态系统)(三)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七、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一)自然原因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

18、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的有害因素。(二)人为因素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平衡标志: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非生物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生态失衡标志:1.物种改变某一种生物的消失或引进;2.环境因素改变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3.信息系统的破坏排放到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质与某一种动物放出的性信息素发生作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1999年1月国务院通过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环保局从1999年起实施33211工程:三河(淮河、海河、辽河)水污染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一

19、市(北京)环境保护工程一海(渤海)环境保护工程中国水资源特点:1、水的人均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平衡 3、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4、缺水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们常常提到“十大公害”事件,请问是哪十大公害,各发生在哪些国家?一、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二、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三、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

20、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四、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五、19531956年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六、19551972年骨痛病事件: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七、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八、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

21、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十、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1.生物监测:生物监测也称生物学监测 , 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 , 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 , 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2.生物评价

22、:生物评价也称生物学评价 , 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3.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和真实性、 长期性、 灵敏性、 简单易三、制定生态规划方案生态规划: 是按生态学原理 , 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的综合规划 目的: 在于科学地利用资源 , 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是利用生态学原理 , 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生态农业: 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农业形式 , 是根据生

23、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当前已有 2000 多个试范地区。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自然变动: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反应指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反应人口增长规律的指标:指数增长、倍增期。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ª人口死亡率

2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快,增长率下降: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男女性别比例偏高;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老龄化进程加快第二节 我国人口增长现状人口增长速度快,增长率下降: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男女性别比例偏高 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老龄化进程加快 (一) 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所以有时又称之为人口最大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力。 国际人口

25、生态学界曾提出了世界人口容量的定义:世界对于人类的容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的人口数量的大小。(二)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人口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的极限为16亿,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16亿。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控制在14亿。四、人口与发展人口高速增长,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淡水、粮食、森林、空气的污染和过度消耗、城市化、全球化、大规模移民进一步恶化环境质量。高度消费、高度浪费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第一节 森林资源概述 1、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它能更新,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2、森林资源丰富程度

26、指标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3、森林是由乔木或灌木组成的绿色植物群体,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面、地下和空间的生境都有多方面的影响。森林是一种极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拥有大量的生物资源,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生物群落,是巨大的遗传资源库。森林本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效森林作了给人类提供大量的直接产品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吸收C

27、O2,放出O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驱菌和杀菌、阻滞粉尘和减低噪声、保护野生生物和美化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从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中国政府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多方面入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先后启动的“三北”、长江 中上游、沿海、平原防护林体系,太行山、治沙工程、黄河中游、淮河、太糊、珠江、 辽河等10大生态建设工程,1998年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2000年又进行了长江中游、黄河上中游 造林绿化工程,开展了174个县(市)的退耕还林试点工作,构成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框架 ,覆盖了80%以上的

28、国土。这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深远。实践表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业的发展。林业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充分显示了 森林作为最丰富、最稳定、最完善的资源库、贮碳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在维护生态平衡 中的决定性影响。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特点: 一是森林面积持续增长。二是森林蓄积稳步增加。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改善。四是林种结构渐趋合理。五是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六是林业发展后劲较大。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分布不均。三是质量不高。四是林地流失依然严峻。五是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新世纪上半叶中国林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综合各家

29、的观点,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特点是空间分

30、布格局的反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对策2: 迁地保护 对策3: 重视社区管理问题 对策4: 经营与管理分离,限制保护区的经营权力 对策5: 扶持、引导社区经济发展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自然界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有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其中有些可以直接利用,但通常需要经过适当加工转换后才能利用。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后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其中主要是热能,机械能和电能。其它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1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能源。2国家间能源消费水平差异大。3世界能源消费不断增

31、长。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有以下特点:(1)能源总储量不足,保障程度不高;(2)人均资源占有量低,需求压力巨大;(3)能源结构问题突出,优质能源短缺;(4)单位产品能耗高,能源效率低;(5)工业消耗能源占很大比重,而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请简述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答: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需要坚持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节能优先。我国的能耗节约和能效提高有着巨大的潜力,以工业、交通、建筑三大耗能部门为主,全方面采取节能增效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甚至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费量。 结构多元。逐步降低煤炭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积极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

32、;加快水电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控制石油消费量。 环境友好。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洁净化技术,通过政府推动、公众参与、污染总量控制、排污交易等方面促进环境友好的能源体系建设。1 我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位,石油资源占世界第11位;天然气资源占世界第14位,水力资源占世界第1位,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前苏联);此外,核燃料资源、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也较丰富。 2 人均拥有量少 我国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少,现有人均拥有的能源矿产资源量为2794t,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按人口平均,中国能源资源相对量小,煤炭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石油不足1/8,天然气不足1

33、/20。人均水能资源0.34kW,为世界人均值的64%。3 结构不理想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能源资源总量的75.2%,水力居次,占22.4%,油气为辅,仅占2.4%。从能源资源的构成上看,油、气资源比重比世界油气比重(25.3%)要低得多。4 分布不均 以全国能源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六大区域分布看,能源资源的80%左右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仅山西一省就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而人口比较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九省市储量却很少;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水力资源的70%分布在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偏少,对能源运输和开发利用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5

34、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以煤为主。 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4.3%和73.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粉尘污染分别是石油的几倍至十几倍,天然气的十几倍至几十倍。中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来自于烧煤。我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酸雨对农作物、森林、草原和建筑物等影响巨大。 6 工业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消费者 1999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7.9%。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占总量的62.3%7. 农村能源短缺 近年来,国家计委的“乘风计划”和“光明工程”已经利用外

35、资将近2亿美元,占到总资金来源的60%左右,为新能源与可再生新能源发展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家计委正在办理的新能源项目利用外资金额就有2亿美元左右。可再生能源法也在2005年颁布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在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将“能源”列为第一位,将“可再生新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列为能源领域第四优先主题。新能源开拓利用基础是能源科学发展的前沿,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及氢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新能源开拓利用是能源学科的新兴方向,国内著名高校在此领

36、域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介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燃料电池。 农村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被当今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能源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需要能源的有力保障,农村地区长期使用的生物资源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很密切的联系,另外能源的利用不可避免会产生出对

37、环境的影响。因此,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需求,建立高效、经济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它的四大主要特征是:1满足消费需求、2强调节能高效、3优先再生能源、4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志们,我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10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开场白振聋发聩。会场内肃静无声,代表们神色凝重。三、为什么沙尘会从干涸的居延

38、海区域扬起?答:热力洼地吸引气流下沉,从而扬起沙尘什么是热力洼地?答:热力洼地是指地表温度相对周围地区明显偏低的区域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1、鼓励经济增长2、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目标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五、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制定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制定条约和宣言,形成国际社会共同准则。3、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系统。4、重点援助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 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体系监测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为KF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指标体系

39、的原则:(1)科学性;2)层次性;3)相关性;4)简明性。 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人口方面指标:人口数量,增长率,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抚养指数等等;社会方面指标:成人文盲率,千人医生数,社会福利等等;资源方面指标:水资源量,矿产资源量,耕地面积,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等;环境方面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固体废物,沙漠化面积等等;经济方面指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固定资产,劳动力数量等等;科技方面指标:专业技术人数,研究开发费用等等;政府行为指标:财政收入,失业率,行政人员学历等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40、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会使我国比较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我们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国家整体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地方、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主要内容为四大部分。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经济可持续发展。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特点一、体现新的发展观。二、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三、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四、注意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21世纪议程

41、的实施一、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二、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三、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四、利用国际合作加快中国21世纪议程。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被定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浩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

42、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是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不能期望通过一次或几次清洁生产活动就能完成

43、污染预防的目标。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出现更清洁的生产。因此这意味着清洁生产是个持续改进。永不间断的过程。对于废物产生后在生产过程内部的循环回用和不同生产过程间的综合利用,从污染预防的角度看,由于这类活动仍优于污染的末端处理处置方式,它们应得到积极的鼓励。污染预防并不排除污染末端治理的必要性,作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最后有效手段,末端治理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清洁生产所强调的是:避免污染的产生,尽可能在生产发展全过程中减少废物要比污染产生后运用多种治理技术更为可取。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人类和环境的风险,需要把传统侧重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污染的重心向生产过程的“上游”转移,

44、从污染产生的源头去消减污染。 在清洁生产概念中包含了四层涵义:(一)是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二)是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 (三)是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四)是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 清洁生产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将资源与环境的考虑有机融入产品及其生产的全过程中。

45、从生产角度广义来看,它可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区域范围上的清洁生产三个层次的活动。它们相互联系结合,促进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一)清洁的生产过程1基于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生产过程是一个生产性组织,特别是一个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对于这类组织,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准备直至起产品的最终形成,即由生产准备,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服务等过程构成的全部活动过程。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一个组织的生产过程实施污染预防的活动。狭义上看,这也是通常所称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清洁生产是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实施的污染预防对策措施。由于部门、行业、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即

46、使同一类型的部门、行业、企业,其产品、生产过程所面临的具体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清洁生产技术方法措施。 开展清洁生产需要针对每个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对于一个生产过程系统,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1)原材料(包括能源)有效使用和替代(2)改革工艺和设备(3)改进运行操作管理(4)产品改革替代(5)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2 .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也称为清洁生产审计。主要指对已建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运用以文件支持的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方法,进行生产全过程评价、污染预防机会识别、清洁生产方案筛选的综合分析活动过程。它是支持帮助

47、企业有效开展环境预防性清洁生产活动的工具手段,也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有效的清洁生产审核,可以系统地指导企业:目前,现有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主要还是针对单一企业,并侧重于以生产过程及其运行管理改进为特征的污染预防活动。把基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产品评价融入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将会极大地促使清洁生产审核向着深层次发展,深化企业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 节能技术。(2)清洁原料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3) 清洁的生产过程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48、;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完善的管理。 (4) 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 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合理包装; 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易处置、易降解。清洁生产的特点:(一)是战略性。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二)是预防性。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49、。 (三)是综合性。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四)是统一性。传统的“末端治理”投人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五)是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应当有更高的目标。2、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1)是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小;(2)

50、是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3)是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4)是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六、清洁生产的意义(一)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二)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三)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四)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五)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根本要求和最终归宿。开展清洁生产的本质

51、在于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七、清洁生产目标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它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更重要的是,环境作为经济的载体,良好的环境可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因为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52、。三、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推行清洁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推行清洁生产还比较缓慢。目前,推行清洁生产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外延、轻内涵,重治标、轻治本,思想上还没有转到从源头抓起,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清洁生产上来;已经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清洁生产审核阶段,重点放在无费和低费方案,尚没有与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清洁生产的效果还不够明显;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尤其是缺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缺乏清洁生产的投、融资渠道,投入严重不足;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不畅;环境保

53、护执法不严等等。 上述问题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障碍。清洁生产实例一、山西太原太化集团公司化工厂清洁生产一)企业简介 化工厂建于1958年,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氯碱、苯酚、氯化苯、聚氯乙烯、环己酮、己二酸等,其中氯化苯是该厂的主要产品,对整个氯碱生产,平衡氯气,提高效益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全厂整体生产能力的发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工艺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工艺较落后,设备也告陈旧、技术呈现老化,致使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居高不下,物耗、能耗未能物尽其用,以废物的形式排入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物(COD)、空气中的苯类有害物质均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导致社会公众与企业矛盾十分突出,环境纠纷也

54、有发生,环境问题已制约了企业生产发展。 为了改变企业被动状态,有两种模式可选择:一是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全面更新换代,但根据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一时难以筹措巨额投资,二是对企业现有传统工艺进行剖析,找出物耗、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序,结合技术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后一种选择是符合企业实际,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为此,该企业在1993年派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清洁生产培训,并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前后对己二酸、氯化苯两个产品作为示范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审计”使领导发现了生产工艺中存在着许多降耗、节能、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机会,增强了开展清洁生产信心,同时培养了“审计”师资队伍和积累了经验,

55、为企业持续清洁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实施清洁生产效果 二、珠江啤酒集团公司 清洁生产 (一)背景 1基本概况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公司于1985年建成投产,是我国首家全面引进国外先进工艺和设备建成的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资产达45亿元,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及省、市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环保先进单位。2000年生产啤酒64万吨,现价产值16.8亿元,利税总额5.4亿元,利润2.2亿元。2001年啤酒产销达70多万吨,利税总额超过6亿元,利润2.5亿元。 2.针对解决问题 啤酒生产是耗水大户。1998年以前,珠江啤酒集团公司每生产一吨啤酒耗水需15吨

56、左右,最高时达到20吨,与国内外同行水平相比差别距很大,不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污水处理负担。为将污染降到最小程度,节约水资源,做到增产不增污,甚至从根本上减少污染,节约能耗,公司以节约用水、开展水的循环利用、一水多用等为重点,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二)清洁生产实施 1、实施过程 珠江啤酒集团公司于1998年在广州市计委、环保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市经委、市计委、市环保局等单位领导组成的清洁生产委员会,协调指导“清洁生产”工作。为将“清洁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珠江啤酒集团公司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将酒损从10%以上降至6%以下的目标,并将酒损目标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标准,成立了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降酒损攻关小组,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及管理等方面制订了有效攻关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节水工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珠江啤酒集团公司的吨啤酒耗水由1997年的13.91吨降到2001年的6.17吨,与1997年相比,啤酒产量增加近35吨,而用水总量却减少了55.59万吨(表一)。实施节水的主要措施:抓好用水管理 实施技改项目,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