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作业_第1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作业_第2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作业_第3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作业_第4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我小测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某容器中有1 mol氯D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就是6.02×1023C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3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4下列叙

2、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5相同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粒子大小不同 B粒子质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 D粒子间作用力不同6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1.204×1023个CO2分子 B0.6 mol COC32 g SO2 D1.6 g H27O2、SO2、SO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45 B123C111 D2338x g H

3、2O中含有y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9x/y mol1 B9y/x mol1Cx/y mol1 Dy/x mol1 9在三个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10某化合物由NaCl、MgCl2、AlCl3三种物质组成,已知钠、镁、铝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9,则NaCl、MgCl2、AlCl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当Cl为1 mol时,混合物的质量是_ g。11

4、在标准状况下,有8.96 L的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质量6.8 g,经过电火花作用,H2与O2充分反应。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剩余气体为_,其体积为_。参考答案1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上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故B正确;C项的表示方法是错误的,应为1 mol Cl;阿伏加德罗常数应为6.02×1023 mol1。答案:B2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近似值为6.02×1023,适用于微观粒子,因此,D项正确。答案:D3解析:本题以同学们应该了解的氢气、氦气的分子结构为线索,考查同学们的“识图”(即接受某种新信息)的能力

5、、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掌握情况,以及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能力。氢气属于双原子分子,而氦气属于单原子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容易算出,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分子个数比即体积比,因此,A是正确的。答案:A4解析:气体的体积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所以A、D错误,B正确;只有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近似为22.4 L·mol1,C错误。答案:B5解析:由于固、液体粒子之间距离很小,可忽略,因此其体积主要由粒子本身大小决定

6、。答案:A6解析:n(CO2)0.2 moln(CO)0.6 moln(SO2)0.5 moln(H2)0.8 mol答案:D7解析:设m(O2)2m,则m(SO2)4m,m(SO3)5m,所以n(O2)n(SO2)n(SO3)n(O2)n(SO2)n(SO3)111。答案:C8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1 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先求出x g H2O物质的量,进而确定所含H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nm/M得,x g H2O的物质的量为:n(H2O)x/18 mol因为1 mol H2O中含有2 mol H,则x g H2O中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x/9 mol。根据NAN/

7、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9y/x mol1。答案:B9解析: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度、同体积的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题的关键是比较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三个密闭容器体积相同,当密度都相同时,由mV可知三种气体的质量相同,设每种气体的质量都是1 g,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n(Ne),n(H2),n(O2),则:n(H2)n(Ne)n(O2),所以p(H2)p(Ne)p(O2)。答案:D10解析:混合物中钠、镁、铝三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n(Na)n(Mg)n(Al)(23/23 g·mol1)(16/24 g·mol1)(9/27 g·mol1)321,则

8、n(NaCl)n(MgCl2)n(AlCl3)321。按3 mol NaCl、2 mol MgCl2、1 mol AlCl3混合后的三种物质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n(Cl)3 mol×12 mol×21 mol×310 mol,这种混合物的质量:m3 mol×58.5 g·mol12 mol×95 g·mol11 mol×133.5 g·mol1499 g,列比例可求得Cl为1 mol时,混合物的质量:10 mol499 g1 molm,m49.9 g。答案:32149.911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

9、量n;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数值相等,;已知混合气体的n总和m总,则容易求出H2和O2的各自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剩余气体及体积。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4 mol,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设混合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x),则32x2(1x)17x0.5,即n(O2)0.2 mol,n(H2)0.2 mol2H2O22H2O0.2 mol 0.1 mol剩余O2的物质的量为:n0.2 mol0.1 mol0.1 mol体积:V0.1 mol×22.4 L·mol12.24 L答案:0.4 mol17O22.24

10、L第2课时物质的量浓度1下列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A0.3 mol·L1 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 ,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溶液中,如果Na和SO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D10 时,0.35 mol·L1 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

11、L12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 mol·L1 B0.40 mol·L1C0.25 mol·L1 D0.50 mol·L13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0.37 mol B0.63 molC0.74 mol D1.5 mol4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

12、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物质的量为0.1 mol550 g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 g·cm3的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0.5c mol·L1,则加入水的体积为()A小于50 mL B等于50 mLC大于50 mL D等于50/ mL6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L1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A14 B15C21

13、 D237今有3 mol·L1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各100 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完毕,生成的气体质量之比是34,则盐酸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为()A5.6 g B8.4 gC11.2 g D16.8 g8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5 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的密度一定大

14、于1.174 g·cm39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 mL 3.00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 g·mL1)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 0 mol。(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 mol。(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_。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 g NaCl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150 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容器

15、,从中取出溶液100 mL,该溶液恰好与20 mL 0.100 mol·L1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参考答案1解析:A项中的叙述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故溶液中Na和SO的总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0.9 mol。B项中,虽然强调了氨水的体积为1 L,而不是溶剂为1 L,但是22.4 L的氨气没有指明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氨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制成1 L溶液时,浓度也不一定是1 mol·L1。C项中,当Na和SO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根据化学式中K和SO,Na与Cl的比例关系,c(K)c(Cl)21。D项中,对于10 时0.35 mol·L

16、1 的KCl饱和溶液,蒸发了水分,必析出KCl晶体,温度恢复到10 时,仍为饱和溶液,故浓度不变,D项正确。答案:D2解析:因混合后SO的物质的量为:n(SO)0.3 mol·L1×0.1 L0.2 mol·L1×0.05 L×30.06 mol,溶液的体积V0.1 L0.05 L0.15 L,则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n(SO)/V0.06 mol/0.15 L0.40 mol·L1。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已知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由溶液的密度可以先求出M

17、g2的物质的量浓度c(Mg2)2.5 mol·L1,再根据MgCl2Mg22Cl,故c(Cl)2×2.5 mol·L15.0 mol·L1,n(Cl)0.3 L×5.0 mol·L11.5 mol。答案:D4解析:A项,c1 mol·L1;B项,m58.5 g·mol1×0.5 mol29.25 g;C项,m1 mol·L1×0.1 L×58.5 g·mol15.85 g;D项,n1 mol·L1×0.1 L0.1 mol。答案:B5解析:设加水

18、的体积为V,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c mol·L1×0.5c mol·L1。化简可得:V·50100·后V100·50,因为氯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即后,所以V50 mL,C正确。答案:C6解析:首先由定义式可求出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原)60 g÷40 g·mol1÷0.3 L5 mol·L1。题目问“约为”,所以可以近似认为V(后)V(原)V(水)。再根据守恒原理,即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得:c(原)×V(原)c(后)

19、5;V(后)c(后)×V(原)V(水)即5 mol·L1×V(原)1 mol·L1V(原)V(水)解得V(水)V(原)14。答案:A7解析:加入的是等质量的铁,为什么产生的氢气不是11,说明等质量的金属在一种酸中未溶解完,在另一种酸中溶解完了。具体地说,金属在盐酸中应有剩余。盐酸0.3 mol含H0.3 mol,硫酸0.3 mol含H0.6 mol,如果两酸都反应完了,则氢气质量之比应为12,已知其比为34,故含H多的硫酸未反应完;含H较少的盐酸反应完了,但铁过量(有剩余)。硫酸最多耗铁16.8 g(0.6×16.8),盐酸最多耗铁8.4 g(0.3×8.4),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想象,加入的铁粉必然小于最高极限16.8 g(因酸有剩余)而大于8.4 g(因铁过量),不必经过计算,符合34要求的铁究竟是多少克,可以估算出来。答案:C答案:D8解析:对于KCl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浓度越大,所以A正确。取1 L该溶液,溶质K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