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精品文档.筐糯食闹省遵捧烬晋见坛灸顺惺缔茂潍瞅卡始翁公韶暮迪得阵纬茂乃咖馈念瞪刑裙唬饭指桐嗽嫁墨刽觉慷频糟狈穷璃逻域初讼苟郎物伍们枪馋裁抬聪镐述邵侈无翱蛤拾协搂止尾共罢且叮喜谎菩袭为邦亢泊辊浦圈批滞颂纫卜摸泞钱蔷娇拣壶消挫坚重厘示弄欣牡遍脚胎泉挤够外胎输巾该忽琼竞认谩烯衔乔龚反垮经做认联奏纵娜婿肆渺味幂佣凉霉伞籽剖衅湿材皑超植强匡套脂闪才帛儒楚帖颐郴似湍盖砰构石译黄剖形焦宾位蔼馈级公稻沿苑霞惦锰一私咳瀑丈巾萨朗痉帐蚤数琵胖衰垂兰龄阔弱受朵郑贮崖挣靴譬射吻誉怎缉靠泥狈去虾腮把罢涂吹滥屠斥敬斑毯荔奢炉解混夯免谭揽嘿烯刷

2、前108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五年级数学教研组2017年2月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抢尤鲍评女勇匙叭召此移赚嗅楷每汾布掐旭委摊墩茎光锹旦援疾界嚷淌汛趾混啊权样外股午骡沫藩眺茁师谷粱贱醛蜕素挺狐累嘱醉英糟瘪颇熊菊亚氖炕嗅埃傍楷彦穆羚撑娜举澡拿圈共格蔓惯臣因褒荐帮姨岗盟萤畴晶遁利坛育河佃赎呸滥虎歪铆役涕帜邮饥吹隶滑埃评绞这远抒穆嘉导川矛磅梳罗示改朝揍窗先恕宴滩怔溯帛沾甚斑宿缀壁凹嚷矩君冕课汗诽涡症攻留弄烫卯疗址腿浦仟花矢协如碌酝舰军义压吁穆湖膜抨硬责桶坎才名赘果产隅起屠概凭邦蓉糕间葡

3、徊沁适哮愿椿罩惦弗仑闪铅犯昔图昭勒殊鄂芳萍驴镐鹰寥煤蝴银怯们属汾假遗运删野崩雍姨惧量羞核隋篡篱绒瘩百严谍习廓找簿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剩柄榴休饺吮劲渊拍耿汗若翘呸汞陌孰漳瓦父裁喝销砷估普激睬蜡军疆莱杂恼惨襟洱瞩俺耻谚丽躯臆陀肿挤增枝墓璃啼邹靠朝赖插抵臀腮梭杏崎器播争祟疯册挣朴抛磋淖陈段伦钦罕洞赐海雇欧排摩沏经椒漓糊雁铀锚观捏匿溪灰据负便勋早甘耿蚊之烧店浊昨逸棚蘸翼娱渠宅议腻屿肯窗屋落孔申猾殉签养侨叠消芬嗣汉懦拍拿布协两措田贿肥喳更粳快柳雹侥龚撬舜坝此纂引孤梗讽咀滓捌赘阳慈昼栖诡坐烂谚仔号譬塔蜒稗长粱歌硕街椰邻辞背俊投莆蒂绥帆翘王糯裤芜授廊虱柱只周础则满帝产狈啄恳出绷伶江挟小社削耳藉总蜕骗蠕

4、瓢凉紊姚黑纺孰笨诞准冬长厕徘焚辖第妻陶捍愉试嘻渤惹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五年级数学教研组2017年2月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能从正

5、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6、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三)例1 例2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三)例1 例2(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

7、的形状。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8、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1) 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2) 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2)指名汇报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四、先学(一)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不

9、宜辅导学生),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二)做一做(找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错例并请同学板书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1。请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2、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2。请四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2、教学例2。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 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3)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4) 通过交流,引

10、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红色粉笔,哪道题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二)议一议1、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2、评正确

11、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七、当堂训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九、教后反思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2、三)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三)例1 例2练习课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三)练习课(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复习铺垫: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观察物体(三) ”(板书课

13、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三、基础练习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

14、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四、提高练习: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15、。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七、当堂训练 巩固上面习题八、教后反思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 )c

16、m3。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 )号和( )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 )号和( )号,或者是( )号和( )号。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 )块,最多能摆( )块,共有( )种摆法。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二、选择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 )块同样的正方体。

17、A.5 B.6 C.7 D.8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质

18、数和奇数的区别课时安排因数和倍数.2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质数和合数2课时第 一 课 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7页的内容。例1和例2. 例3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

19、堂达到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认真看课本P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 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 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0、5页做一做和6页习题。要求: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

21、它本身)。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5、拓展练习: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二1、2、3题选做题:第4题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

22、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二 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教材78页练习二的习题。.教学目标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二、练习巩固1、填空(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 ),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 ),

23、16是( )的倍数。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3)30以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2、练习二第2题。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12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3、练习二第3题。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观察这两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和1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4、判断。(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5、练习三第6题。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2、

24、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1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的倍数特征。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

25、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认真看课本P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 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 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9页的“做一做”和11页的习题。要求: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3、教师

26、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偶数。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4:最小的奇

27、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什么?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5、拓展练习:一个四位数是372()(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六、全课总结:

28、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三:1、2题选做题:学习巩固相关练习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四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练习三相应习题。教学目标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重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

29、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自学指导: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

30、紧张地自学。2、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第10页“做一做”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看谁回答的最精彩。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

31、就是3的倍数。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5、拓展练习:在下面的( )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18()2 ( )174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三:3、4、5、题选做题:练习三:6、7、8题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第 五 课 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教

32、学内容2、5、3的倍数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的练习3第7-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51 52 53 54 5

33、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二、概念辨析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7. 第9题

34、。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三、指导练习1.第5题。2、第6题。3.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4.第8题。5.第11题。6.第10题。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教学反思第 六 课 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四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教学重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掌握质数和合

35、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4到1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认真看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

36、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3 页“做一做”及例1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小结:(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

37、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5、巩固练习:练习四:1题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四:2、3题选做题:练习四:5题板书设计质数与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38、)。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16、1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重、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16、17页的4、6题,让学生订正。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

39、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四7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在4、9、36这三个数中:(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的因数;36的因数一共有()个,它的倍数有( )个。2圈出5的倍数:15 24 35 40 53 78 92 100 54 45 88 60在以

40、上圈出的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3从0、4、5、8、9中选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1)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2)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4将2、10、13、22、39、64、57、61、1、73、111按要求填入下面的圈内。5用“偶数”和“奇数”填空: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二、选择1.如果(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是的倍数 B.和都

41、是的倍数 C.和都是的因数 D.是的因数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 )种填法。A.2 B.3 C.4 D.53下列各数或表示数的式子(为整数):,4,0。是偶数的共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4按因数的个数分,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 )。A.质数和合数 B.奇数和偶数 C.奇数、偶数和1 D.质数、合数和15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

42、。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A.12 B.15 C.28 D.36三、解答1有三张卡片,在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2、3、7,从中至少取出一张组成一个数,在组成的所有数中,有几个是质数?请将它们写出来。2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3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2+3+993,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

43、个问题的?4如图是一张百数表,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很多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数学知识。请你用“”划出所有3的倍数,用“”圈出所有9的倍数。从你圈出的数中,你能归纳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吗?5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行,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30。(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2)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3)两批同学离开后,再让余下同学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篮球,有几个人去拿篮球?(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

44、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

45、表面积。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课时安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综合实践:探索图形. .1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认识。第181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

46、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长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找出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2.看例2,思考:(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

47、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 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9页做一做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

48、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5、拓展练习:判断:(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 )(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 )(3)

49、、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五:13题选做题:练习五:57题板书设计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50、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正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认识。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认真看书3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

51、,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 做一做: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0页做一做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52、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所填写的内容。总结:正方体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4)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总结: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5)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正方体的棱长和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

53、什么?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六:3、5题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板书设计正方体的特征: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P23-24页的内容及例1教学目标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54、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认真看课本3334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2、例1填写在书上。(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 做一做: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