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锡苏2015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_第1页
通锡苏2015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_第2页
通锡苏2015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_第3页
通锡苏2015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_第4页
通锡苏2015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通锡苏2015届高考语文密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1)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 ,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2)总统座驾的油箱经过深度装甲强化,由一层特殊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燃

2、料在紧急情况下燃烧。这台 的座驾还能够抵御化学武器的攻击,并配有自动供氧设备。(3) 强大的道德基础会在精神上约束民众的行为,并积蓄起复兴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力量才是国家最 的战略力量。A、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B、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坚如磐石C、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D、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B、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C、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

3、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D、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了。_;_;_。_。_,_。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

4、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A、B、C、D、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

5、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5、根据下列要求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文字。(3分)要求: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点明漫画寓意。6080字。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句不盥栉。文章婉缛,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

6、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

7、,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8、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宫体诗:内容多写宫廷生活及男女艳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南暗疏之 疏:写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C、为窦建德所获 吾属今为之虏矣D、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8、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

9、诚恳的一组是(3分)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宣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 B、 C、 D、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4分)(2)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3分) (3)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4分)三、古诗词鉴赏(9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9分)海 棠郑 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

10、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释】莫愁: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1)诗人捕捉海棠“_”、“_”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2分)(2)第三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海棠之美?请简要分析。(4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2)登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5)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6)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7)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定和是个音乐迷沈从文 “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

12、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和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飘渺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

13、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

14、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

15、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

16、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12、本文第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13、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分)14、本文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

17、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6分)15、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丁梅芊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对生命本源的深刻思考和形象概括之上体现出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之美。易经的美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上,天与人是相通的、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也是人类所应当遵循的规律。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说明美和艺术,但却是同美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就艺术范畴论,“天人合一”的文化潜意识使古代艺术家相信,人类所要表达的情感,于宇宙万物中

18、能找到相应的事物、恰当的形式予以寄托,万物是心的外化,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所以,中国古典美学的先哲认为艺术应当“法天贵真”,艺术创作应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比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即暗含着人终归要归入自然之万物,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天人合一”、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易经对阳刚之美和阳刚之象有深刻的阐释:乾为天,为阳,为刚;乾为天,乃纯阳至刚者。乾文言传中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易经中虽没有明确指出“阴柔之美”,却也间接地描绘了阴柔之美的各种现象,如“天地变化,草木蕃”“山下有风”“地中生木”“鸣鹤在阴”之

19、类,都颇能给人以阴柔之美的感受。由于阴、阳二者在不断变易、互相融合与转化过程中可以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所以,“阳刚”与“阴柔”结合的“和谐之美”,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和谐”作为美学思想,最早表现为音乐艺术理论中“和”的观念,乐记在音乐艺术风格上即体现出了对“阳刚”和“阴柔”艺术风格的兼收与并蓄。易经对隐喻象征这种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亦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所采用的论证、论据及论证方法都是隐喻性的,都是借助自然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或形态来阐释抽象晦涩的哲学道理。系辞下传即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经各卦各爻,是对万物万类的抽象概括和升华结晶,但又以实际存在的卦象符号来表现,即“

20、八卦以象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象”具有“言”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一切艺术都无法脱离“象”的构成问题,因此,易经关于“象”的理论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美学意义。易经的隐喻象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诗歌创作而言,易经即开启了一种隐喻、象征的创作传统。中国文学一贯讲究“立象以尽意”,例如“飞龙在天”“云行雨施”“困于株木”等词语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意象。恰如“大江东去”与“晓风残月”成为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的代称,中国古代诗歌大量运用比喻象征从而使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表征。(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4日,有删改)16、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

21、?请简要分析。(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18、运用文本中的理论,说说我国的书法艺术体现的美学思想。(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最近,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登顶珠峰过程中,先搭乘直升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到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尽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早已在登山界达成了共识,也是评判登山者是否登顶成功的首要标准。王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当时选择乘直升机直升是因为路段冰崩已被封闭,无法穿越。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22、:有人认为,王静没有遵照标准登顶,不能算作登顶成功,并觉得此举亵渎了体育精神;有人认为,王静在没有其它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乘直升机,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最终达成了目标,值得肯定;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攀登珠峰当做一种人生体验,王静的做法无可厚非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2、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故诗有三义

23、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21、 诗品与刘勰的 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 合 称为“六义”。(2分)22、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二、名著

24、阅读题(15 分)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中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黛玉见到宝玉的惨状,又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凄凉光景,回去后悲从心生,作诗一首,题为秋窗风雨夕,情思极为凄苦哀怨。B、三国演义中当国舅董承密奉“衣带诏”事件败露后,曹操欲废汉献帝,被谋臣程昱谏止。程昱认为仍应秉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策略,一旦失去了汉献帝这块“招牌”,“必起兵端矣”。C、边城的内容常被评价为是“田园牧歌”式的,但沈从文在题记中却着重指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是给“在这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国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们看的。D、呐喊塑造了一系列寄寓着作者对“国民

25、性”强烈批判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夏瑜、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风波中的赵七爷等均是典型。E、哈姆雷特以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主线,同时交叉进行了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辅线。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人物的复仇都是为了各自的父亲而展开的。24、简答题。(10分)(1)茶馆以小小的裕泰茶馆为舞台,却折射出了气势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变迁史。请问全剧是撷取哪三个典型的时代断面来加以表现的?全剧最后“祭奠自己”的三个悲剧人物分别是谁?(6分)(2)薛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惟黛玉流泪不止,请简述黛玉哭的理由,并说说表现了黛玉什么

26、样的性格特点?(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

27、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

28、“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

29、证明。25、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6分)26、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4分)27、怎样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5分)绝密启用前通锡苏2015届高考语文密卷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坚如磐石”和“固若金汤”;都形容“事物的牢不可破”。但“坚如磐石”大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也比喻集团、组织、国家的坚强;“固若金汤”只用于物;大多形容跟“防守”有联系的城阵。“坚不可摧”是非常坚固,摧毁不了。2、B【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

30、】A项介词赘余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随着”;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发展”;D项结构杂糅,“出现”和“发生”应删去其一。3、B【解析】阅读所给六句话可知,是并列句,又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一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是人们的反思,是对的回答。4、A【解析】从A项句子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5、画面上有三个部分:一只垃圾桶、一个唱着“学习雷锋”歌曲而乱扔垃圾的学生,一个正打扫卫生的女环卫工。漫画讽刺了把学雷锋只停留在口头而不付诸行为的社会现象。二、文言文阅读

31、(18 分)6、C【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方”,比,与相比。7、C【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介词,被;A项,认为/因为;B项,向/在;D项,像/如果。8、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9、(1)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2)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

32、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3)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三、古诗词鉴赏(9分)10、(1)新著雨、欲开时【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事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解析】抓住题干的提示“秾丽”“娇娆”。(2)侧面烘托的手法。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解析】先看第三联,判断表现手法“侧面烘托”,再分析语

33、句抓住关键词“懒”“迟”,最后说说表达效果即可。(3)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看不足”“羡”表现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与赞美。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1)春与秋其代序(2)山岛竦峙(3)以手抚膺坐长叹(4)钻之弥坚(5)三餐而反 (6)君子不齿(7)冰泉冷涩弦凝绝(8)右擎苍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12、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34、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解析】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13、(1)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2)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解析】(1)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2)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

35、会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14、定和在上海痴迷于古典音乐的情形;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15、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

36、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解析】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16、易经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隐喻象征的抽象之美等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易经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美学基础。17、首先指出易经对隐喻象征这种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然后从原因角度解说易经关于“象”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最后具体指出易经的隐喻、象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产生的深远影响。18、书法艺术体现了一刚一柔的“和谐”美学思想。线条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纵观古今书法,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为阳刚之美、阴柔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