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1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此处略)第2节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必考科目,能力层级为A。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有时规定选出错别字的数目;有时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从近几年的考题上看,考查字形主要是出自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此考点虽考的是字形,但形音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的音义、不明字的音义而用错写错,所

2、以要据义别形。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高考考查字形辨析的重点是四类字:以因音近(同)形近而误的为主,如“国籍”的“籍”误为“藉”;“嬴政”的“嬴”误为“赢”。因音同而误的,如“滥竽充数”的“竽”误为“芋”,“提纲”的“提”误为“题”。“礼尚往来”的“尚”误为“上”,“反映意见”的“映”误为“应”。因形近而误的,如“如火如荼”的“荼”误为“茶”;“草菅人命”的“菅”误为“管”;“修葺”的“葺”误为“茸”; “肄业”的“肄”误为“肆”;“针砭时弊”的“砭”误为“贬”;“铤而走险”的“铤”误为“挺”;“相形见绌”的“绌”误

3、为“拙”。因一词可此写可彼写(同义异形词)而别的没有设置错误,也不可能设置错误,但是干扰性特别大,如果考生只知此而不知彼反而易选错。如“详实”同“翔实”、“攀缘”同“攀援”、“弘扬”同“宏扬”、“可望而不可即”同“可望而不可及”、词不达意辞不达意等。对个别有并存写法的字如“伶牙利齿”则以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为根据。 另外,成语中的别字也是重点之一,每年此题中16个词语其中有8个为成语。复习时要注意:(1)加强意义识记。如“脉搏”的“搏”,常同“博”混淆,“脉搏”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常ò“搏”有“搏动、跳动”义,而“博”则是博取、赌博等义。再如“融会贯通”,意为“参合多方面

4、道理进行体会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融”有“融合”义,“会”应有“体会”、“理解”、“懂得”义,“会”就不会错为“汇聚”的“汇”了。(2)加强形旁识记。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而形旁是表义的,这就可据形推义,由义辨字。如“讴、呕、沤”,“讴歌”的“讴”字,“讠”旁表示该字与语言有关,“讴歌”当然要用语言,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呕吐”“呕心沥血”必须是“呕”;“沤”形旁是“氵”,表明与水有关,“沤肥”属此。(3)探索词源识记。如“针砭”的“砭”是中医治病的石针,不能为“贬”,“名列前茅”,“茅”,古时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例1 2003年高考全国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

5、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解析)此题只要求在每组四个词语(包括成语熟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包含一个错别字,难度不高。但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又是不容易辨识的,且给出的其他没有错别字的词语中也都包含了容易写错的字,因此干扰性较大。本题答案为A项。A中各词语都没有错别字,但“部署”易误成“步署”,“备受青睐”易误成“倍受青眯”,“恰如其分”易误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

6、,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别字。C组中“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应写作“通牒”。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但有个别词典也收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此题引起了争议。但命题人认为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等),“伶牙利齿”中的“利”应看做为别字。这就提醒考生,判断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写法是否正确,还是要以权威和规范的字典和词典为准。另外,有错别字的三组中其他的几个词 语也都有容易写错的字,要仔细辨

7、认。(答案)A例2 2002年高考全国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解析)此题考查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语料都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的常用词语。此题答案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的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尽管也都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

8、别字。(答案)B例3 2003年高考北京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借助形音义的知识,正确答案为A。B组中“楫”应为“揖”,C组中“恭”应为“躬”,D组中“裨”应为“稗”。“楫”和“揖”、“裨”和“稗”都属形近而误。“开门揖盗”指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揖”拱手行礼,从“扌”;“稗官野史”中的“稗官”指古代的小官,“稗”本指稗子,比喻微小,从“禾”;“

9、躬”与“恭”属于同音而误,“事必躬亲”指不管 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躬”是自身或亲自的意思,从“身”。(答案)A例4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辨识,寞、愁、孪、辟、宵、蘖都是同音误写。题干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就意味着其他各组可能有多个错别字。此题答案为C项。C项的错别字为“蘖”,应为“孽根”,意思是“罪恶的根源”,而“蘖”则是指树枝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A项有两处错误:“冷寞”,应为“冷漠”,“寞

10、”表清静,“漠”表冷淡,意思完全不同;“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愁”表发愁,“筹”表“计 策”。B项的两处错误是:“痉孪”,应为“痉挛”,“孪”表“双生”,“挛”指手脚蜷曲不能伸开;“偏辟”应为“偏僻”,“辟”为“开辟”,而“僻”则表“离中心地区远”。D项也有两处错误:“气冲宵汉”,应为“气冲霄汉”,“宵”为“夜”的意思,而“霄”则指“天空”;“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溯”为“逆着水流的方向走”,而“扑朔”表示事物错综复杂。这是音近、形近误写。(答案)C第3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从1999年开始轮空,到2004年纳入必考范围。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

11、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能力层级为D级。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难点主要在辨认、识别上。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一、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共有16种。包括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1.点号包括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1)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句末点

12、号使用要注意的重点是: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言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选择问句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如“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如“你来一下好不好?”主谓倒置的问句,问号放在句末,如“怎么哪,你?”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但并非真正发问,应该用句号,如“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感叹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在末尾。例如:“多壮观啊,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前面的叹词后面用逗号。如:“啊,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2)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

13、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句中点号要注意的重点是: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的情况:如“兄弟姐妹”、“十六七岁”、“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并列关系句和单句排比,一般不用分号,用逗号。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标号(1)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的话,或突出强调的内容,或讽刺和否定,或特定称谓都用引号。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

14、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 后引号。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2)破折号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也表示意思的递进,或意思的转换、跳跃、转折,或语音的延长,或语音较大的停顿、中断,或总结上文等,要注意区分。(3)括号里的是注释、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原样不动,也可不用。括号和破折号的区别:当解释说明

15、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4)使用省略号要特别注意有表情达意功能的那些用法。如:表示静默或思考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表示语言中断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的。还应注意: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5)使用书名号应注意: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二、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三个层面:1.正确选用标点,要特别注意区分逗号与句号、句号与问号、冒号与逗号的用法。2.正确书写标点,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引号、括号

16、、书名号的书写。3.注意发挥标点的抒情功能和达意功能,要认真分析句子间的关系,通过标点使句意清晰,消除歧义,传达感情。例1 1998年高考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A , , 。B 。 ; “” 。C , ; ?D 。 , “” ?(解析)此题考查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

17、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正确答案为A项。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答案)A例2 19997年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

18、-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解析)此题考查逗号与分号、逗号与顿号的区别及引号、括号的用法,正确答案为A项。B中引号欠妥,应将“彗星”也引起来,或干脆去掉不用;“太阳旁边”后的逗号误用,应改为分号,表示前后两层并列,分述水星和金星、木星的状态。C中括号属句外括号,句号应加在括号前。D中顿号应改为逗号,这是三个主

19、谓短语构成的分句间的停顿,不同于A中并列成分里词语间的停顿。(答案)A例3 1995年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解析)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正确答案为D项。A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

20、。B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答案)D第4节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这一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它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高考实词的考查核心是“使用”,它体现出词语的“动态”,命题的选材,注重语言材料的生活化。常见题型是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的辨析填空。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前者是确认能力,后者是整合能力。高考

21、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等。虽然2002年出现了判断词语解释正误的新题型,但还是侧重于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实词词义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看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的差别,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

22、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再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边疆边境,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看词的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从褒贬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如“成果”“结果”“后果”(褒中贬)。此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如“寿辰”与“生日”,前者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宰(用于人)”与“杀”,前者带有诙谐或讥讽的感情。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有的是

23、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吓唬恐吓(口语书面语)、小气吝啬(口语书面语);有的是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如可以准予,后者多用于公文。又如唱歌唱,后者多用于文艺作品,脑袋头部,后者多用于司法文书等。看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损坏”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又如“努力”与“竭力”,“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力量。它们都是前一个词义

24、轻,后一个词义重。另外如:批评处罚、请求恳求、轻视蔑视、失望绝望等,都是前轻后重。看词语的习惯搭配。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看词性和句法功能。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还有句法功能不同,如“突然”(形容词,作状、谓、定语),“猛然”(副词,作状语)。词义着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的着重方面不同。如“

25、精细、精致、精巧、精美”,“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再如:才能(做事能力)才华(文艺特长);陡峭(坡度大而陡直)峻峭(高而险)。例1 2003年夏季北京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治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解析) 此题考查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正确答案为D项。命题体现了“常见、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的原则,不偏不怪,但这些又是容易出错的。“审定”意为“审查决定”,“审订”意为“审查修改”,(1)句中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决定了,所以用“审定”,B、C两项可以排除。“许诺”、“承诺”都有“应允、答应、应承”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前者轻后者重,(2)句中“郑重立下誓言”,应该用“承诺”。“谋取”指通过谋划取得,“牟取”侧重在指通过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此句用“牟取”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答案)D例2 2004年北京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