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ppt课件_第1页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ppt课件_第2页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ppt课件_第3页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ppt课件_第4页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界最大的动物界最大的 门:占门:占4/5分分6类:有爪纲、肢口纲、蛛形纲、甲壳纲、类:有爪纲、肢口纲、蛛形纲、甲壳纲、 多足纲、昆虫纲多足纲、昆虫纲l解剖观察沼虾的外形、内部结构解剖观察沼虾的外形、内部结构l了解了解l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l认识认识l甲壳纲的代表动物。甲壳纲的代表动物。l标本标本l1、沼虾:新颖、沼虾:新颖 或或 浸制不久的浸制不久的l2、 藤壶、龟手藤壶、龟手l3、多种虾类、蟹类、多种虾类、蟹类l挂图:挂图:l沼虾外形、附肢、内部结构。沼虾外形、附肢、内部结构。l 工具:工具:l解剖盘、眼科剪、解剖针、尖头镊解剖盘、眼科剪、解剖针、尖头

2、镊 放大放大镜镜l(一)、沼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一)、沼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l (解剖方法详见实验指导(解剖方法详见实验指导40页)。页)。l提示:提示:l将沼虾的左侧附肢将沼虾的左侧附肢19对按顺序取下时,应由后对按顺序取下时,应由后部向前用镊子钳住基部摘下,注意附肢的部向前用镊子钳住基部摘下,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完整性。l取两对小颚时,特别注意,看清形态后才小心取两对小颚时,特别注意,看清形态后才小心取下取下l解剖时应注意解剖时应注意l操作顺序,操作顺序,l小心去壳,以防损伤内部器官。小心去壳,以防损伤内部器官。l摘取附肢: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摘取附肢: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

3、下。l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提下;注意附肢的完整性,不损内部器接后再提下;注意附肢的完整性,不损内部器官官l剪开甲壳时,剪刀不宜从头胸甲背面中央插入剪开甲壳时,剪刀不宜从头胸甲背面中央插入和沿腹甲背中线剪。和沿腹甲背中线剪。l去甲壳时应先仔细将甲壳与附在其内缘的肌肉去甲壳时应先仔细将甲壳与附在其内缘的肌肉及其内脏器官剥离开,以防损伤内部器官及其内脏器官剥离开,以防损伤内部器官 l(1)、头胸部:)、头胸部:l头胸甲、复眼、附肢头胸甲、复眼、附肢13对取下观察)对取下观察)l(2)、腹部:)、腹部:l附肢附肢6对取下观察)。对取下观

4、察)。尾足尾足螯螯步足步足额角额角触角触角侧甲侧甲腹足腹足头胸甲鳃区头胸甲鳃区1、沼虾的外形观察、沼虾的外形观察第二步足淡蓝色,第二步足淡蓝色,雄性的步足发达。雄性的步足发达。部位部位附肢序号附肢序号名称名称功功 能能头部头部(6节节5对)对)1小触角小触角嗅觉嗅觉,平衡平衡,触觉触觉(前方前方)2大触角大触角触觉触觉(两侧两侧,后方后方)3大颚大颚咀嚼食物咀嚼食物4第一小颚第一小颚抱握食物抱握食物 5 第二小颚第二小颚扇动鳃腔内水流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利于呼吸胸部胸部(8节节8对)对)6第一颚足第一颚足具鳃具鳃,呼吸呼吸 7第二颚足第二颚足具鳃具鳃,呼吸呼吸,游泳游泳8第三颚足第三颚足具

5、具鳃鳃,呼吸呼吸,内肢节内肢节,雌雄异形雌雄异形.9-10螯肢螯肢捕食捕食11-13步足步足捕食捕食,爬行爬行腹部腹部6节节 14-15交接器交接器()第十四对附肢退化第十四对附肢退化16-19腹足腹足游泳游泳尾肢尾肢1对对强大强大,逃避逃避嚼嚼抱抱扇扇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捕食捕食游泳游泳逃避逃避(1呼吸器官:鳃呼吸器官:鳃(2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3循环系统:心脏、动脉循环系统:心脏、动脉(4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异体)异体):精巢、输精管、:精巢、输精管、 孔第五对步足基部)。孔第五对步足基部)。:卵巢、输卵管、:卵巢、输卵管、 孔第三对步足基部)。孔第三对步足基部

6、)。l为开管式,主要观察心脏和动脉。为开管式,主要观察心脏和动脉。(1)心脏: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为半透明、多心脏: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为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轻轻撕开围心膜即可见到用放大镜观角形的肌肉囊,轻轻撕开围心膜即可见到用放大镜观察,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膻面,各有察,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膻面,各有1对心孔也对心孔也可将心脏取下置于培养皿内的水中,再在放大镜下观察。可将心脏取下置于培养皿内的水中,再在放大镜下观察。l(2)动脉:细且透明。用慑子轻轻提起心脏,可见心脏动脉:细且透明。用慑子轻轻提起心脏,可见心脏发出发出7条血管条血管l由心脏前行的动脉有由心脏前行的动脉有5

7、条,条,l由心脏后端发出由心脏后端发出1条腹上动脉条腹上动脉l在胸腹交接处,腹上动脉基部,心脏发出一条弯向胸部在胸腹交接处,腹上动脉基部,心脏发出一条弯向胸部腹面的胸直动脉。腹面的胸直动脉。l剪去第四、五步足处脚部左侧壁,用镊子将该处腹面肌剪去第四、五步足处脚部左侧壁,用镊子将该处腹面肌肉轻轻向背方掀起即可见到曲直动脉遇到腹面肉轻轻向背方掀起即可见到曲直动脉遇到腹面(注意注意此血管易被拉断此血管易被拉断):达神经索腹方后,再向前后分为两:达神经索腹方后,再向前后分为两支:向前的一支为胸下动脉,向后的一支为腹下动脉。支:向前的一支为胸下动脉,向后的一支为腹下动脉。 l雌雄异体。摘除心脏,即可见到

8、虾的生殖腺。雌雄异体。摘除心脏,即可见到虾的生殖腺。(1)雄性:精巢雄性:精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白色对,位于围心窦腹面。白色l呈呈3叶状,前部分离为叶状,前部分离为2叶,后部合并为叶,后部合并为1叶。叶。l每侧精巢发出每侧精巢发出1条细长的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条细长的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墓部内侧的雄性生殖孔。第五对步足墓部内侧的雄性生殖孔。l(2)雌性:卵巢雌性: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性成熟时为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性成熟时为淡虹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淡虹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l卵巢向两侧腹面发出卵巢向两侧腹面发出l对短小的输卵管,其末端对短小的输卵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三

9、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性生殖孔。l在第四、五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在第四、五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即受精囊。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即受精囊。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循环系统:心脏、动脉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肠、肛门、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肠、肛门、 肝脏肝脏神经系统:脑、围食道神经、神经系统:脑、围食道神经、 腹神经索腹神经索l用镊子轻轻移去生殖腺,可见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团用镊子轻轻移去生殖腺,可见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团黄褐色腺体,即为肝脏。黄褐色腺体,即为肝脏。l剪去一侧肝脏可见肠管前接囊状的冒。剪去

10、一侧肝脏可见肠管前接囊状的冒。l胃:体前端的壁薄的贲门宵胃:体前端的壁薄的贲门宵(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色食物)和其后较小、壁略厚的幽门胃。剪开胃壁,观和其后较小、壁略厚的幽门胃。剪开胃壁,观察责门胃内由察责门胃内由3个钙齿组成的胃磨及幽门胃内几丁质刚个钙齿组成的胃磨及幽门胃内几丁质刚毛状结构着生的情况,想想它们各有何功能毛状结构着生的情况,想想它们各有何功能?l镊子轻轻提起胃,可见责门胃前肢方连镊子轻轻提起胃,可见责门胃前肢方连-禽管,前端连禽管,前端连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l中肠中肠(短,短,l对肝脏即位于其两侧。后即为贯穿整个腹部对肝脏即位于

11、其两侧。后即为贯穿整个腹部的后肠。后肠位于腹上动脉腹方,略粗的后肠。后肠位于腹上动脉腹方,略粗(透过肠壁可见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掩内有深色食物残掩),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l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方,可见到一团扁圆形腺体即外骨骼内方,可见到一团扁圆形腺体即触角腺,为成虾的排泄器官触角腺,为成虾的排泄器官l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腺,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腺,l浸铡标本常为乳白色,浸铡标本常为乳白色,l它借宽大而壁薄的膀胱伸出的短管,开它借宽大而壁薄的膀胱伸出的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口于大触角基部腹

12、面的排泄孔。 l(5)、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肠、肛门、)、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肠、肛门、l 肝脏。肝脏。l(6)、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l(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l脑、围食道神经、脑、围食道神经、 腹神经索。腹神经索。l除保留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除保留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l地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看到身体腹面正中线处有地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看到身体腹面正中线处有1条白色索状物,即为虾的腹神经链,由条白色索状物,即为虾的腹神经链,由2条神经干愈合条神经干愈合而成。而成。l用镊子在食管左右两侧小心地剥离,可找到用镊

13、子在食管左右两侧小心地剥离,可找到1对白色的对白色的圆含管神经。圆含管神经。l沿围食管神经向头端寻找,可见在食管之上,两眼之间沿围食管神经向头端寻找,可见在食管之上,两眼之间有一较大白色块状物,为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围有一较大白色块状物,为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围食管神经绕到食管腹面与腹神经链连接处有一大白色结食管神经绕到食管腹面与腹神经链连接处有一大白色结节,为食管下神经节自食管下神经节,沿腹神经链向节,为食管下神经节自食管下神经节,沿腹神经链向后剥离,可见链上还有多个白色神经节,这些神经节与后剥离,可见链上还有多个白色神经节,这些神经节与腹部体节的位置关系如何腹部体节的位置关系如何?

14、虾腹神经链上一共有多少个虾腹神经链上一共有多少个神经节神经节? 第五对步第五对步足足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异体)异体):精巢、输精管、:精巢、输精管、 孔第五对步足基部)孔第五对步足基部):卵巢、输卵管、:卵巢、输卵管、 孔第三对步足基部)孔第三对步足基部)l剪开鳃盖剪开鳃盖 - 看鳃看鳃 l剪头胸甲剪头胸甲l看心脏看心脏l向后剪向后剪 腹甲腹甲-看肌肉,去背板看肌肉,去背板l摘除心脏摘除心脏看虾的生殖腺看虾的生殖腺l去生殖腺去生殖腺-看看消化系统看看消化系统l剪去胃剪去胃 肝脏肝脏看触角腺看触角腺l除去内脏和肌肉除去内脏和肌肉-看神经系统看神经系统

15、l外骨骼外骨骼l呼吸气管呼吸气管l分节异律分节分节异律分节l附肢分节附肢分节l横纹肌横纹肌l(扁形动物、线形地位、环节动物平滑肌)(扁形动物、线形地位、环节动物平滑肌)l 藤壶、龟手l种虾类、蟹类l水蚤水蚤l剑水蚤剑水蚤l藤壶藤壶l虾蛄虾蛄l龙虾龙虾 l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寄居蟹寄居蟹l1、将沼虾的左侧附肢、将沼虾的左侧附肢19对按顺序取下,对按顺序取下,放在解剖盘上,并记下附肢的结构名称放在解剖盘上,并记下附肢的结构名称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l2、沼虾内部结构的解剖、沼虾内部结构的解剖l (检查所观察的器官及结构名称)(检查所观察的器官及结构名称)l 实

16、验七、沼虾的解剖l一、教学重点:沼虾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l二、教学难点:生殖系统l三、实验材料与用具:l 新鲜沼虾或浸制不久的标本。藤壶、龟手及多种虾类、蟹类标本。沼虾外形、附肢、内部结构挂图。l 解剖盘、眼科剪、解剖针、尖头镊。放大镜l四、教学过程:l(一)、实验目的:(教师简述)。l(二)、实验内容:l1、沼虾的外形由教师看挂图简述)。提示:将沼虾的左侧附肢19对按顺序取下时,应由后部向前用镊子钳住基部摘下,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取两对小颚时,要特别注意,看清形态后才小心取下。l2、沼虾的内部结构由教师看挂图简述)。解剖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小心去壳,以防损伤内部器官。l五、示范:l 藤壶、龟手及

17、多种虾类、蟹类。l六、布置课堂作业抽查:作为平时成绩其中一部分)l1、将沼虾的左侧附肢19对按顺序取下,放在解剖盘上,并记下附肢的结构名称。l2、沼虾内部结构的解剖检查所见的器官及结构名称l七、学生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师进行现场指导。l板书提纲:l一、实验目的:l 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l二、实验内容:l1、蝗虫的外形观察l(1)、头部:复眼、单眼、触角丝狀口器咀嚼式,取下观察)。l(2)、胸部:分3节前胸、中胸及后胸)、足3对、翅2对。背、腹、侧板。l(3)、腹部:分11节,背、腹板。听器第一节)、 气门1-8节背板两侧),腹部末端(、之别)。l2、蝗虫的内部解剖

18、解剖方法详见实验指导48页)。l(1)、循环系统:心脏呈长管状,共分8个心l 室)。l(2)、呼吸系统:气门、气管、气囊l(3)、生殖系统l:精巢、输精管和 射精管、阳茎。l:卵巢、卵萼和输卵管、总输卵管。l(4)、消化系统:前肠咽、食管、嗉囊、前l 胃)、中肠胃)、后肠回肠、结肠、直肠)、唾液腺。l(5)、排泄系统:马氏管位于中、后肠交界l 处)。l(6)、神经系统:脑、围食道神经、腹神经链。l三、课堂作业l1、将蝗虫的口器取下,放在解剖盘上,并记下结构名称抽查)。l2、蝗虫内部结构的解剖检查所见的器官及结构名称)l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l一、教学重点:蝗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l二、教学难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l三、实验材料与用具:l 活体蝗虫或浸制不久的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