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修辞4_第1页
大学语文修辞4_第2页
大学语文修辞4_第3页
大学语文修辞4_第4页
大学语文修辞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通感警策1、对比的含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2、修辞效果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3、对比的种类 两体比对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例如:我的声音低如呻吟,她的声音高如咆哮,惊动楼道里各家人,都出来观看热闹。(张宇垃圾问题)3、对比的种类 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例如: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就是两面派行为的表现。4、

2、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确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5、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就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而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 1、映衬的含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2、修辞效果突出正面

3、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3、映衬的种类 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例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如:姑娘选种麦地里,沉甸甸麦穗打脸皮;手理头发怨自己,为啥长得这样低? 4、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1、反复的含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做反复。 2、修辞效果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3、反复的种类 连续反复连续反复是

4、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间隔反复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 1、设问的含义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修辞效果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1、反问的含义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2、修辞效果同平铺直叙的

5、表达比较起来,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1、通感的含义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2、修辞效果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1、警策的含义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 2、警策的种类 主宾重复判断用判断词“是”使主语和宾语重复,突出强调了语意。例如:假的总是假的,谬误终究还是

6、谬误。事实就是事实。2、警策的种类 表意相反相成 从表面上看互相对立,从实质上说互相联系,矛盾统一,表意深刻。例如: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2、警策的种类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表面上好像没有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联系紧密。例如:有的说:“ 可是朱桂棠,杀人做大户,咱们滴的血,他做聚宝盆,咱们的骨头,他做摇钱树”。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

7、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的冤魂!(夏衍包身工)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兼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例如: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例如: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设问和暗喻兼用)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对偶和对比兼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

8、系。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比拟里套用比喻)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对偶里套用比喻) 现代文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不同体裁的文章对语言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形成不同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也叫做语体。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1、公文语体的含义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2、公文语体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 明确性:指公文语体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方面必须写得十分明确,避

9、免发生歧义和误解。简要性:指公文语体的内容必须扼要、清楚、通顺,要指出问题和争论之所在。不能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规格性:指公文语体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不能有随意性。 3、公文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词语使用上,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在句式使用上,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语体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在篇章结构上,公文语体有严格的规格要求。 1、科技语体的含义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科技语体可

10、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2、科技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词语使用上,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在句式使用上,从句类看,主要是使用陈述句,有时也用疑问句,基本不用感叹句和祈使句;从句型看,则多用主谓句,一般不用省略句和倒装句。还大量运用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 在辞格的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少用比喻、映衬、反语、夸张、排比等。 3、通俗科技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词语方面不用专门术语,往往以日常口头词语来代替。在句式方面,比较灵活多样。 在修辞方面,有时运用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引用等辞格,以增强广大读者的兴趣。1、政论语体的含义政论语体也称宣传鼓动语体,是适应

11、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声明、新闻报导、文艺批评、思想杂谈等。2、政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宣传鼓动性:就是政论语体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述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严密的逻辑性:就是政论语体论证问题是采用逻辑思维兼顾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科学的论证和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使论点突出,论据充分有力,论证周到严密,以理服人。3、政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词语使用上,具有广泛性;还不断吸收新词语。在句式使用上,从句类看,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在辞格方面,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1、文艺语体的含义文艺语体也称艺术语体,它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文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形象性:文艺创作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以文艺作品的语言必须是形象的,带有描绘色彩。情感性:文艺语体常常广泛地运用各种表情手段,抒发感情,引人共鸣。3、文艺语体的类别散文体: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