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薄”·读“厚”·读“活”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秉承平衡理念,实施本真教学: 1.在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之间求平衡,回归课程本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读懂故事情节,亲近故事人物,理解故事内涵。人文目标的达成,蕴含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中。 2.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求平衡,彰显人本地位。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动性、积极性,顺学而导;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性、能动性,以学定教。 3.在依托文本与适度超越之间求平衡。一方面善用教材这个“例子”,另一方面活化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一、把故事读“薄

2、”感知故事1.引出成语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练习书空。2.回忆故事梗概: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借助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课文大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能围绕“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地说说?【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唤起学习经验;指点概括方法,回顾主要内容。】二、把故事读“厚”品读故事第一板块:复述“小故事”1.引导发现:这个寓言故事,和一般的寓言故事还不太一样故事里有故事。如果,把刚才这个完整的故事称为一个“大故事”的话,那么,这个“大故事”里,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2.语言实践第一层次:学会详细复述直击文本:放声读读少年口中的那个小故事。创意表达:你想怎么揭示小

3、故事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呢?小组合作探究。预设:方法一:箭头式 露水蝉螳螂黄雀弹丸方法二:文字式(瞄准 ) ( 啄食 ) (捕 ) ( 饮 )弹丸 黄雀 螳螂 蝉 露水方法三:图文式(略)方法四:图表式(略)品味语言找一找:哪个句子概括了蝉、螳螂、黄雀共同的特点?蝉、螳螂、黄雀,它们的“一心”,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语感受到的呢?读一读:结合交流,出示词串悠闲地叫 自由自在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语言实践:这些都是这些家伙“一心”追求眼前利益的神态、动作呀!现在,吴王“来了兴趣”,要听你讲故事啦!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抓住细节,把“一心”说具体,给大家详细复述这个“小故事”吗?第二层次:指点

4、创新复述聊一聊:真正善于讲故事的人,还会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加入自己的创造呢!你能任选一个地方,加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吗?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自言自语道:“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心里那个美呀:“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乐滋滋地想着:“ ”【设计意图:围绕“小故事”,指点学习方法,架设学习台阶,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在练习复述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3.总结回归:刚才,我们学习复述的这个小故事,现在往往概括为一个八字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板块:品读“大故事”1.点击故事道理:直击道理:少年讲的这个“小故事”,所揭示的

5、道理,你在课文什么地方读到了?读懂道理:少年讲的小故事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话中有话。少年说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什么呢? 表达道理: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那么吴王明白了没有?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第一层次想象表达: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想、填填、说说。 提示:内心我揣摩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心里明白了: 。于是,连声说:“对!对于!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可供选用的词语、句式 虽然但是 如果那么 好比 虎视眈眈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后悔莫及 第二层次概括表达:吴王从“小故事”里悟出的道理,如果也用八个字概括,你会吗?预设:吴国

6、伐楚,诸侯在后。【设计意图:以多层次的复述训练为基础,通过想象表达、概括表达,深入浅出地读懂寓言故事的寓意,让寓意的理解变“标签式”“程式化”为“体验式”“个性化”。】2.走近故事人物第一层次初知人物:吴王悟出的道理,正是大家劝的目的。你们看,相同的劝的目的,劝的人物不同,劝的结果截然不同。这,都是因为少年劝的方式!你想用哪个字来评价少年劝的方式呢? 提示:情节我梳理螳螂捕蝉故事发展示意图 大臣吴国伐楚诸侯在后吴王 直 劝 勃然大怒 少年 智 劝 恍然大悟第二层次探究人物:让我们试着走近故事的主人公少年。 1.提示任务 提示:人物我品味动动脑:默读整个“大故事”,想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7、动动笔:找出有关的句子,圈出有关的词语,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2.交流分享预设一:品味少年之“智”品味一:谏言有“匠心”直击文本: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相机诱导: 品一品:少年的言语,彰显着智慧。发

8、现了吗?这些话语,环环相扣,最终就是为了实现劝的目的。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面对吴王关心的询问,少年心中窃喜,回答道这回答,其实是想引起关注;面对吴王关注的提问,少年不露声色,这样说这样说,分明是要引发兴趣;面对吴王好奇的发问,少年正中下怀,于是,绘声绘色地引出故事;面对吴王迫不及待的追问,少年顺水推舟,于是,不露痕迹地引出道理。结一结:少年就是这样,步步为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劝的目的。小故事,大智慧;大智慧,言语显!品味二:设计很“精心”合作探究 引一引:人们这样说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一个深刻的道理。聊一聊:那么,这个大故事里假托的小故事“螳螂捕蝉”,你觉得是不是少年

9、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呢?说说你的想法。理一理: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酌情点拨。预设:没有的故事编着讲这是别出心裁的劝谏。眼前的故事借着讲这是借题发挥的劝谏。曾经的故事搬着讲这是移花接木的劝谏。不管如何,吴王最后是信以为真了!直击文本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创设情境:少年为了实现劝的目的,对自己的行动进行了精心的智慧设计。你能做少年的代言人,分享他的智慧吗? 少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间、地点、并要拿着一只弹弓呢?小结:一举一动,用心良苦。小设计,大智慧;大智慧,行动显。预设二:品味少年之“恒”直击文本:

10、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相机诱导:品味“毫不介意”:少年“毫不介意”的是什么?那么,他“真正介意”的又是什么?品味“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你能做少年的知音,走进他的内心吗? 第一个早晨,少年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可是,没有被吴王发现。他想: 。 第二个早晨,少年又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可是,没有被吴王发现。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吴王的寝宫望去,想: 。 第三个早晨,少

11、年继续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这时,他看到吴王踱着方步向他走来。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他的心中 。 品味“终于”: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转出了恒心,也转来了吴王。哪个词,也见证着这份恒心?同一个意思,你从作者的这个句式中体会到了什么? 吴王终于发现了少年。 吴王终于把少年发现了。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预设三:品味少年之“忠” 说一说:你能联系整个故事,感受到少年的“一心”吗? 少年智劝吴王,一心想 。 结一结:死命令前何所惧?一片丹心图报国!真是心系国家,忠心耿耿。预设四:品味少年之“勇”引一引:吴王已经勃然大怒,下死命令;少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再劝吴

12、王。【设计意图: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情节梳理与细节推敲相结合,人物形象理解与语言文字运用相结合,让学生与文本多维对话,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领略寓言故事这一文本的独特魅力。】3.活化故事情境 提示:课文我朗读读一读:好故事,要有声有色地讲,也要有滋有味地读。让我们聚焦故事的高潮部分,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个同学分别扮演吴王、少年,其他组员聆听、评价。 【设计意图:有效落实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目标。】三、把故事读“活”运用故事 1.链接生活,灵活活用:寓言故事的魅力在于,常常可以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思,有所悟。说一说: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自己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螳螂捕蝉”这个成

13、语吗? 句式一: ,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句式二: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然界中(生物链) 现实生活中 体育比赛中【设计意图:关注寓言这一文体特征,在生活情境中实现语言材料的学以致用。】 2.链接经典,拓展阅读: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是作者根据文言文改写成的。联系课文内容,你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言版的螳螂捕蝉吗?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悟一悟:作者把文言版改写成现代版,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酌情点拨: 情节有条有理 引一引:你找到文言版故事的“起因”“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