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_第1页
课程论文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_第2页
课程论文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_第3页
课程论文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_第4页
课程论文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 岛 农 业 大 学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论 文 题 目 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学生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专业*级* 班 学生姓名(学号) * 指 导 教 师 * 完 成 时 间 2012年8月25日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课 程 论 文 任 务 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 一、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文字要流畅、语言要准确、论点要清楚、论据要准确、论证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内

2、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参考文献的书写按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5.20 完成论文日期 2012.8.25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长意见(签字) 目 录摘要 前言1一、管理的科学性1(一)管理是一门科学1 1科学的规律性1 2严密的程序性1 3先进的技术性1(二)管理作为科学有一定局限2 1管理理论具有局限性2 2管理在涉及“人”与组织的领域具有模糊性2 3管理存在非传递关系2二、 管理的艺术性 2(一)管理的艺术性没有标准模式3(二)管理的艺术性在于创新3(三)管理的艺术性并不

3、排斥科学性4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4(一)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4(二)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与创新5(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5结论5参考文献6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财务管理专业2009级 * 班 * 指导教师:*【摘要】管理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它具有科学性;管理也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它同时具有艺术性。本文在充分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内涵的基础上,深层次揭示其内在关系,指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与创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

4、辅相成、相互转化。既科学又艺术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关键词】管理 科学性 艺术性I前 言“成功的管理,靠科学还是靠艺术?”这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出现这一争论,主要是因为言论双方所站角度或立场不同造成的。强调管理是科学,是言者重视事实知识与原理知识的结果;认为管理是艺术,是论者重视技能知识与人际知识的结果。现在,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已成为共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本文拟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管理工作的提升。一、管理的科学性(一)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作为一个人类活动的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客观规律。人们通过对各种社会管理实践数据的收集

5、、归纳与检测,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地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1。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1科学的规律性。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从事任何管理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管理的科学性同社会生产的规律性紧密相联,而社会生产的规律性也要求管理具有科学性。同时,管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它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利

6、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研究和探索人们如何有组织、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从中揭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2。现代管理学在归纳和概括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管理实践的结果验证和丰富理论本身。因此,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等方面。2严密的程序性。科学的逻辑在管理的活动中表现为一种严密的程序化操作。程序性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严密的程序性要求不仅表现在管理流程的设计上,而且也表现在具体操作工艺的设计中3。3先进的技术性。现代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相应的管理

7、技术和管理技能。管理理论只有通过具体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运用,才能发挥作用。随着技术革命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特别是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是对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发展与运用提出的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现代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二)管理作为科学有一定局限1、管理理论具有局限性。任何科学的发展过程都是历史前进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不会终结,科学也不会停顿。在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新理论超越旧理论是必然的,不可阻挡。在今后出现了超越当前管理理论的新理论时,大可不必惊慌,用怀疑的目光和批判的态度对待包括管理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理论,才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正确

8、立场。2、管理在涉及“人”与组织的领域具有模糊性4。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以来,一大批的管理学者起初的确是沿着科学的方向研究和进行实践管理的,它们将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并通过理性分析组合这些知识形成了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他们坚信这对于有效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因为那时管理的对象是“事”。但随后,特别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使人们意识到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于是在涉及“人”和由人所组成的“组织”的一系列管理问题时,管理的科学性就变得模糊起来,一些没有建立在理性直觉推理基础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却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他们仅仅是通过实践观察和感性认识得到的,没有经过“证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

9、管理实践中发挥活跃的指导作用。这时,管理作为科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3、管理存在非传递关系。假设A、B、C竞选,民意测验表明,选举人中有2/3愿意选A不愿选B,有2/3愿意选B不愿选C,是否愿意选A不愿选C的最多?不一定!如果选举人按下列方式排候选人,就会引起一个惊人的悖论。假设,1/3的人,对候选人的喜好是:A、B、C;另外1/3的人,对候选人的喜好是:B、C、A;最后1/3的人,对候选的喜好是:C、A、B。可见,有2/3宁愿选A不愿选B;有2/3宁愿选B不愿选C;同样,有2/3宁愿选C不愿选A。这条悖论就是著名的阿洛悖论,又称选举悖论。肯尼迪阿洛曾根据这条悖论证明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民主选举

10、系统在原则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并由此分享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这个悖论是一个非传递关系的典型,这种关系在人们做两两对比选择时可能产生的。在社会科学中,大多数关系诸如情感的倾向、现实的评价等都是非传递关系,如果我们将它们两两比较并按各指标排列,再从中选择一个,就可能会出现上述矛盾。由于管理学具备很强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又都涉及人,主观因素就可能会在管理实践中作为衡量决策的依据,若我们再按照科学中的传递关系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上述悖论就不可避免了。二、管理的艺术性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章操作行为。它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

11、导下实施随机应变的管理。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技术和技巧,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一)管理的艺术性没有标准模式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管理的艺术是多变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唯一正确的标准模式。事实上,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就曾经为寻求根本不存在的标准模式而付出过艰辛的努力。法约尔曾试图解决企业组织的结构问题;洛克非勒、卡耐基、摩根以及杜邦、斯隆等都曾为寻求某种正确的组织结构而不惜努力钻研。加州大学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

12、中提出的Y理论;以及有着“现代管理之父”之称的彼得德鲁克都曾为寻找一种管理员工的正确方式的假设而孜孜以求。关于管理风格、管理程序等方面的争论几乎占据了管理学与领导学史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所有的那些所谓的标准模式都曾给人们留下过极具启迪意义的一系列探索足迹,但是时至今日却一一地被后来者否定了。彼得德鲁克曾在其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对“7个管理的旧范式”或基本假设都系统地进行了批判性的阐释。诚然,这些假设在管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管理必须服从或接受持续变化的分配,要想真正适从这些变化的支配,就需要讲究艺术性5。鉴此,德鲁克再次提出了震惊管理学界的管理新范式。事实上,管理及其实践的历史证明:

13、绝对且唯一正确的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曾经或是在一定意义上、特定层面上所谓的正确的、标准的管理模式,一切均应取决于人们所创造或所选择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的实际情况与要求是否更适合、更有效、更切实可行。 这个特点就是管理艺术性的本质体现。(二)管理的艺术性在于创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管理的艺术性也在于此。换言之,不墨守陈规,不循规蹈矩,不断进行创新便是管理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借用彼得德鲁克的话表达,以创造更多新的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的价值为出发点的管理上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就是管理艺术的创新6。不仅重视涉及管理全局的系统性的改造与构建,而且不忽略那些小的、局部的创新。古今中外,成功的管理案例和丰富

14、多彩的管理思想便是管理艺术性的宝藏。管理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过程,而管理的艺术性使得这个过程富有成效。对于具体而不同的管理活动而言,无论其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是不尽相同并动态变化着,对这些资源的不同配置与运作方式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管理者只有围绕组织的特定目标,针对自己所面对的不同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出关于这些资源的独特配置方式与运作模式,方能保证管理的切实有效。那些不顾自己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机械地仿效别人的效颦式管理无疑将失去其生命力。(三)管理的艺术性并不排斥科学性管理是艺术,但又不仅仅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同样,管理是科学,但又不仅仅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因此,管理的艺术性与科

15、学性并不互斥。管理是一种多重高度综合的复杂的人类活动,在实践和理论中,人们强调其某些特性的目的,除表明其重要之外,更在于藉此要求人们保证实施管理的有效性。强调管理的双重特性,能够使人们充分重视管理本质。艺术性与科学性作为管理的双重根本特性,在管理的实际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紧密地交融在一起的7。可以说,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升华。没有艺术性的科学是抽象的、苍白无力的;同样,没有科学性的艺术是无法取得成效的。将管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巧妙地结合于一起是管理的至高境界。管理同样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自然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它。然而,管理又绝非一个纯粹自

16、然的过程,它是以人为轴心的行为过程和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自然有其对和谐统一的无限追求。 因此,我们又必须以科学性的要求更为复杂而丰富的方式来对待它。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认为,要将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在现实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那肯定是因为它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判断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好坏的原则是:是否给企业利害相关人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者等带来方便;是否节约了企业制度运行的成本;是否使评价成本与激励、约束、

17、监督成本较低;是否评价结果明确、公平,激励、约束功能很强等等。根据这些原则,还可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一、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同,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地采用民主管理;二、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给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能越级管理;三、制定严密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把评价和激励的标准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四、评价标准的选取,要考虑可控性,并且评价标准的精细程度是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例如,在酒店中这种评价标准要精细到服务生鞠躬的度数、倒葡萄酒的姿势与数量、擦桌子的光洁程度等等。评价标准硬度越高,效果就会越好;五、奖惩要严,太多的破例会

18、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六、激励要以评价为基础,否则激励便不可能公平合理,达不到激励的目标8。评价与激励制度设计的总指导思想是,通过它缩小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距离,如果好的制度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分步改进,制度的变迁需要耐心和诸多准备工作。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给职工稳定的预期,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和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有发挥的土壤。如果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就必然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一言堂,甚至独裁与腐败。(二)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与创新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也是很有必要

19、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包括正式的契约与非正式的契约、书面契约与口头契约、强制性契约与诱致性契约等等,而这些契约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一看似明确的契约实际上包括着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工资有没有包括资金,有没有包括实物工资?生产不同产品的职工之间,产品如何比较?产品的质量如何界定?由于请假、工伤、公务、不可抗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减少,如何扣减工资?而涉及到度量如产品质量度量方面,更是不可能绝对精确,简单到一张桌子有多长,我们也不可能精确量出。而涉及到概念,也是不可能绝对明晰。由于度量是不精确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发挥艺术性来弥补。(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性管理知识与科学性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艺术性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性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性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性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我们必须重视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从中感悟和提炼科学性的管理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