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新提纲_第1页
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新提纲_第2页
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新提纲_第3页
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新提纲_第4页
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新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矿区探矿工程设计安全专篇工程编号:×××××公司二一三年 月××××公司×××××××××矿区坑探工程设计安全专篇设计人员姓 名专 业职 称签 名目 录第一章 设计依据11.1 地质详查项目批准、批复文件及相关合法性证明11.2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

2、安全规定11.3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31.4 其它设计依据4第二章 项目概述52.1 地质详查坑探项目基本概况52.2 影响坑探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122.3对勘查区安全状况及周边安全环境影响的总体评述27第三章 安全设施设计303.1 设计范围303.2 探矿工程303.3 装岩运输333.4 通风与防尘333.5 供防排水393.6 压气403.7 供电与通讯403.8 总平布置413.9 爆破433.10 探矿工程量及进度计划443.11 劳动定员443.12 主要设备453.13 安全设施投资估算45第四章 地质安全影响因素474.1 地质特点及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474.2 地表水系、地下水和喀斯特地貌(溶洞)对坑探工程施工的影响534.3 高硫和其它有自燃、自爆倾向的矿产对坑探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534.4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等对坑探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534.5 特殊灾害对坑探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55第五章 详查坑探工程施工安全评述575.1 坑探工程形式及安全可靠性分析575.2 坑内通风特点、入风质量、凿岩防尘、爆破防尘、风量和风速排尘等安全性分析575.3 坑内排水特点和水泵排水能力的安全性分析585.4 坑内供水特点和供水的安全性分析585.5 爆破作业安全性分析585.6 特殊条件下坑探工程施工安全措施的安全性分析605.7 灾变设施

4、安全可靠性分析61第六章 总平面布置626.1 井口及井口设施安全状况评述626.2 爆炸器材库安全性分析626.3 废石场安全状况分析626.4 建筑物之间间距可靠性分析62第七章 机电和其它647.1 机械647.2 供配电657.3 通讯677.4 工业与民用建筑可靠性分析677.5 坑口安全保健辅助设施68第八章 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708.1 安全管理708.2 协作单位的合法性728.3 矿山消防728.4应急救援74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治专篇759.1 职业危害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防范措施759.2 个人防护779.3 医疗救护77第十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78附件与附图79第一章 设计依据

5、1.1 地质详查项目批准、批复文件及相关合法性证明1)探矿权人营业执照(证号:×××××);2)探矿权证(证号:×××××);3)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评审意见书(编号×××××)。1.2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01.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

6、.01.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12.31);(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0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16);(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09.01);(11)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01.01);(12)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5.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4号

7、,1996.10.30);(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07.19);(15)×××安全生产条例(2010.10.1.);(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1997.11)。1.2.2 行政规章(1)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详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5号令,2010.12.03实施); (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2008.2.1实施);(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2009.5.

8、1);(4)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2009.7.1);(5)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6.1);(6)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2012.6.1);(7)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2010.7.1);(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详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210号);(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93号);(10) 关于做好淘汰导

9、火索、火雷管、铵梯炸药相关工作的通知(科工爆2008203);(1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1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非煤矿山推广使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177号);(1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2006.01);(14)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它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15)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9.1);(1

10、6)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人民银行,财建2006369号);(17)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劳动部发1993442号);(18)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004.4.27);(19)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质详查坑探工程安全监管的通知(豫安监管办201061号,2012.4.26)。1.3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1)地质详查安全规程(AQ2004-2005);(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4)重晶石、毒重石、萤

11、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5)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630-2010);(6)钻探、井探、槽探操作规程(YS5208-2000);(7)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测定办法(GB5748-1985);(8)电器设备安全导则(GB4064-1983);(9)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1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1)用电安全导则(GB13869-1992);(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14)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

12、要求(GB/T8196-2003);(1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9)噪声作业分级(GB12801-1991);(20)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21)工业企业总平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93);(22)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GBZ2.1-2010);(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13、触限值 第2部分 化学因素(GBZ2.2-2010)。1.4 其它设计依据(1)×××××××××矿详查实施方案(××××××××,2012年7月);(2)安全专篇编写委托书;(3)设计人员在现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概述2.1 地质详查坑探项目基本概况2.1.1 探矿权人情况介绍××××公司成立于1990年(营业执照号×××××

14、),位于×××××老城区×××××73号,法人代表×××××,注册资金壹仟零叁万圆整,主要经营×××××等。2.1.2 探矿工程情况介绍2011年7月,经×××国土资源厅批准,××××公司取得了×××××××××矿探矿权(证号:×

15、××××),勘查面积×××××km2,有效期为2011年5月18日至2013年5月17日,勘查单位为××××××××,其具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2.1.3 详查区范围详查区范围有6个拐点连接构成,其拐点地理坐标见下表。详查区拐点坐标拐点号经度纬度拐点号西安1980坐标系XY1111°550035°013013877769.04837583589.5132111°560035°01302

16、38777836173111°560035°000033875009.43837585136.5394111°543035°000043874988.40037582854.1885111°543035°003053875912.96537582845.7816111°550035°003063875919.91537583606.4877111°550035°004573876382.19737583602.2448111°544535°00458

17、3876378.71537583221.9109111°544535°010093876840.99737583217.68610111°543035°0100103876837.53037582837.37211111°543035°0115113877299.81337582833.16712111°550035°0115123877306.76437583593.757详查区面积约×××××平方公里2.1.4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8、5;××详查区位于××××××××县城北部,行政区划为××××××××乡管辖,详查区位于×××城北北东方向约31千米处,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千米,距×××××约68千米,与×××××乡、×××城均有简易

19、路或县级公路相通;至县城与×××××铁路、×××××高速公路及全国相连,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详查区交通位置图详查区位于崤山东北麓,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之涧河支流。区内属中高山区,地形南、北高,北西、南东低,最高海拔1168米,最低海拔610米,相对高差558米。植被发育,基岩裸露相对较差。详查区为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气温达41.6,最低气温-18.7,年平均气温12.4。年降水量为1013.6456.1毫米,平均降水量为670.2毫米。雨季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

20、量的60%左右。冰冻期为12月到翌年2月。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豆类等。耕地面积较少,但粮食可自给。区内工业相对较落后,但采矿业发达,采选矿种主要为煤炭、铝土矿、石灰石等。劳动力资源相对较富余。区内电力资源充足,测区附近有高压输电线通过,可满足生产及生活用电需要。详查区不在各级自然保护区内,其内无名胜古迹,也不在各级矿产资源规划设置的禁止、限制开采矿产的区域之内。2.1.5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57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49队在仁村杜家开展了煤田普查工作时,曾在本区南外围进行了1:2.5万地质测量。1960年1964年,×××区测队在本区进行了

21、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编制了×××××幅1:20万区域地质图、矿产图及说明书,较系统的阐明了区域地质及矿产情况。1982年后,×××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提交有×××××幅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及1:20万水文地质图。1986年,地质部门提交有×××豫西地区1:1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20世纪80年代初,×××化工局地质队曾在本区及外围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在渑池北部150km2范围内圈定重晶石远景储量202万

22、吨。20世纪80年代末,×××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圈出金、铋等元素异常各一个,并提出在部分断裂构造带内有重晶石脉分布。1995年,×××矿管局曾组织技术人员对本区进行踏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重晶石点及找矿线索。此外,测区或外围还提交有铁矿、铝土矿、石灰岩矿及煤矿地质普查及详查报告。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开展重晶石普查找矿工作。通过工作在区内发现了三条含矿断裂破碎带,编号分别为F1、F3和F4。其中在F1、F3中发现了三个

23、×××矿体,编号分别为1、2(原1)、1,并对矿体地表进行了稀疏槽探和少量坑探工程控制,提交有×××矿普查工作总结。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本区继续进行详查工作,提交了×××××××××××详查区详查报告,2007年7月22日×××国土资源厅以豫国土资储备(小)字2007111号文备案。报告对1、2、1三个矿体提交(332

24、)(333)(334)?+(333)边界:×××矿石量84.76千吨,BaSO4平均品位62.91%。其中(332)+(333)矿石量55.64千吨,占65.6%,BaSO4平均品位63.41%。;(333)边界矿表外矿石量8.36千吨,占9.9%,BaSO4平均品位43.66%;(334)?矿石量20.76千吨,占24.5%,BaSO4平均品位69.35%。此外,详查区或外围还提交有铁矿、铝土矿、石灰岩矿及煤矿地质普查及详查报告。以上地质工作部分或全部包含本区。2.1.6 详查实施方案主要内容2.1.6.1工作任务1)在I1、1、1号矿体及上、下盘一定区域内开展

25、12000地质修测,详细圈定各类地质界线,向两端追索含矿构造带,可能不漏失矿体。对地表地质界线不清的部位,施工槽探系统揭露,准确确定各地质体边界及位置。2)对1号矿体的×××××-YM1继续向两端施工至直控制住该矿体两端边界,然后在×××××标高施工×××××-YM1沿脉坑道至到矿体两端边界,以求两排坑道控制高级别储量。对矿体深部按100×100m间距布置钻孔,以了解矿体延伸情况及其它地质特征。3)对2号矿体中深部按50×50

26、m或100×100m间距布置钻孔,以了解矿体两端和深部延伸情况,扩大资源储量。4)通过系统的工程取样及化验分析,据样品测试结果,估算详查区资源储量。2.1.6.2工程间距确定依据×××矿床第类型之勘查工程间距要求,沿走向50100米、沿倾斜50米进行工程布置。本次确定控制的工程间距为50×50m,坑道段高50m。工程加密一倍探求(331)资源储量,放稀一倍探求(333)。地表槽探可加密至20-25米,沿脉坑道内样线间距10m。2.1.6.3探矿工程 槽探首先对现有矿体进行加密控制,其次对含矿构造带两端延伸部分或地质界线进行揭露。探槽一般垂直矿体

27、或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布置,工程间距一般50100m。矿体部位槽探工程间距加密至25米。探槽的布置与施工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疏到密的原则。本次共布置探槽9条,工作量约1000米3。 钻探本次设计钻孔14个,编号分别为ZK1501、ZK1502,ZK701、ZK1101、ZK1901、ZK3101、ZK3303、ZK3501、ZK3502、ZK3901、ZK1101、ZK5001、ZK5801、ZK401、ZK601设计孔深为70-226m,全部为斜孔。施工顺序为ZK3303ZK5001ZK5802ZK601ZK401ZK1901ZK1501ZK1502ZK1101ZK701ZK3101ZK350

28、1ZK3901ZK3502。本次设计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共计1862.6米。钻孔施工顺序、孔深和钻孔个数可根据见矿情况调整。 坑探工程探矿坑道断面规格2.2×2.4米2,底板坡度3,正向坡度,有利于行车及坑内排水等。要求坑道平直,力避弯曲。硐壁要求平整,避免凹凸不平。沿脉坑道尽量在矿体内掘进。本次设计坑探工作量合计225米,主要用于1矿体,对该矿体×××××-YM1向两端施工控制矿体边界,然后在×××××段高再施工一排沿脉坑道,段高×××,穿脉工程间距102

29、0米。设计实物工作量表项 目单 位设计工作量备 注1:2千地质修测km21.101:1000详查线剖面测量Km4.6槽探m31000坑探m225钻探m1862.6基本分析样个220含内、外检化学全分析样件6组合样分析样件6光、薄片样个20小体重样个30其它工作量若干2.1.6.3坑探工程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坑探工程采用平硐掘进,人推胶轮车运输,供电来自详查区附近的10kV高压输电线,平硐采用自流排水,通风采用压入抽出混合式机械通风。2.1.6.4勘查区总平面布置由工业场地、废石场、生活区及详查区道路构成。2.1.7 工程概算项目经费概算主要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2007)

30、标准执行。设计地质工作量见上表,经概算总资金为138.46万元(项目概算费用见下表)。项目费用概算一览表工 作 项 目工作量预 算备注工区条件计量单位本次总工作量单位预算标准(元)本次总预算(万元)一、地质测量3.061 1/2千地质修测中常km21.1104831.1521/千详查线剖面测量中常km4.641441.91二、探矿工程117.051.钻探m1862.945083.83级岩2.坑探m225127228.62级岩3.探槽m31000464.60土石方三、岩矿实验2.251.基本分析一般个220601.50含内外检2.光谱全分析件62000.123.化学全分析件64500.274.组

31、合样分析件61820.115.小体重样个30500.156光片个10500.057.薄片一般个10450.05四.其它地质工作16.101.地形测量级区km21.191301.002.坑道测量m300200.603.地质点/工程点测量级区点300501.504.报告编写出版份1800008.005.其它5.00合 计138.462.2 影响坑探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2.2.1 影响探矿工程安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该详查区地质、矿床地质、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探矿作业方式及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的综合分析,该探矿工程在探矿过程中主要存在火药爆炸、放炮、高处坠落、中毒窒息、冒顶片帮、透水、触电

32、、物体打击、粉尘、噪声、振动以及野外作业等危险有害因素。2.2.1.1 火药爆炸爆破器材装卸、储存、发放、加工的一些环节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或未按规定进行及时的检验和销毁等,都可能引起火药爆炸。发生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有:(1)爆破器材过期、变质或爆破器材为劣质;(2)爆破器材与炸药混存混运;(3)在加工、人工运输药包时穿戴产生静电的衣物、违章吸烟等,没有设禁火区;(4)加工好的起爆管未分开存放;(5)人工超量运输时,炸药包跌落;炸药放置时未轻拿轻放。2.2.1.2 放炮该项目在掘进过程中,爆破作业的设计和组织、炮孔装药、炮孔堵塞、起爆作业、盲残炮处理、爆破安全距离确

33、定等某些环节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都可能引起爆破伤害事故。发生爆破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有:(1)使用爆破器材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取得资格证,不了解爆破器材的特性及操作规程产生误操作或使用不当导致事故。(2)早爆:早爆是雷管或装药在预定起爆时刻之前发生的意外爆炸。引起早爆的原因:雷管受到意外冲击、存在杂散电流等。(3)迟爆:指爆破网路在规定起爆时间以后又突然起爆,在人员进入时发生较大危险。(4)违章装药;在残眼上打孔;拒爆处理不当等;未按规定等待时间进入作业面。(5)槽探或巷道内进行爆破时,爆破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或装药过多导致飞石伤人。(6)爆破时未按规定设立安全警戒、安全标志及信号,人员误入危险区。(

34、7)作业面距离较近时不统一放炮时间或放炮时互不通信息,作业人员未能安全躲避。装岩作业前,未检查有无残炮、盲炮和爆堆中有无残留的炸药、雷管。(8)剩余或未使用的爆破器材乱存乱放不及时退回,造成丢失或保管不当引发事故。2.2.1.3 冒顶、片帮由于坑探活动中掘进、探矿工程的开挖,造成矿岩赋存条件的变化,岩体周边暴露于空气中,在爆破震荡松动、岩层水蚀、风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岩体产生应力不平衡,结构发生变化,穿越破碎带未及时支护等,从而引起冒顶、片帮、塌方等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主要发生在井下穿脉巷道。2.2.1.4 物体打击平硐口未支护,平巷掘进过程中,作业顺序和作业位置不合理,巷道

35、支护不牢固、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业精力不集中、违章作业等,造成设备(物体、工具)、岩石从高处坠落,击中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主要发生部位为平硐口、井下巷道。2.2.1.5 触电(含雷击)掘进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如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照明灯具等均有可能引起触电伤人及引发火灾。触电伤害的主要因素为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没有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失效;电器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非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在有雷击的地方因无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失效引发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由于探

36、矿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因此在探矿期间空压机房、井下作业点、办公场所均有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2.2.1.6 火灾火灾主要包括雷电火灾、电缆、电器火灾、爆炸火灾、风筒不阻燃、采用木支护失火、柴油管理不善引起的火灾。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器材不足将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坑探期间柴油发电机需要使用大量的柴油,因此在坑探期间井下电气作业点和发电机房、办公场所均有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2.2.1.7 透水在坑探过程中,上部由于前期钻孔未及时封堵或在暴雨时沟内河流水涌入井巷有导致透水发生的可能。2.2.1.8 中毒窒息在井下爆破和意外的火药爆炸及井下火灾均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通风不良时

37、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死亡。柴油发电机烟管设置在室内,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通风不良时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死亡。探矿时的井下长独头巷道掘进时,由于局扇通风设施、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的炮烟中毒。空压机储罐集油不及时清理,冷却系统失效时,罐内温度过高,引起罐内火灾,废气排入井下,也会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主要危险部位在井下作业所有场所。2.2.1.9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矿山作业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矿山的各种机械设备都有可能造成伤害。这些机械设备包括电机、凿岩机、发电机、空气压缩机、局扇等。这些设备在运转、装卸搬运、检修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碾、碰、压、撞、倾覆、气绳回摔等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

38、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探矿期间的空压机房、凿岩、机械维修、钻探等作业点。2.2.1.10 车辆伤害由于项目在野外,加之面积比较大,设备、作业人员及坑探作业掘进产生的岩石,不可避免的需要车辆运输,由于道路不平整,或突发因素处理不当,或平巷运输没有避车道,平巷照明不足、运输平巷宽度不足等发生车辆伤害的可能性较大。废石场卸车点没有车挡或车挡高度未达到要求,也有发生车辆伤害可能。2.2.1.11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主要容易发生在钻探作业进行钻机安装、钻机维修时,由于乘工作台高空作业时没有闭锁手动制动装置、人员未系安全绳、工作平台没有护栏或护栏高度不足等,均有发生高处坠落可能。2.2.1.12 其它伤害工人在

39、移动、体举、搬运、装载和存放材料、重物时发生的事故,多表现为发生挤伤、压伤、砸伤事故。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方法不当、判断失误、盲目蛮干或思想不集中等。2.2.1.13 粉尘危害产生于凿岩、爆破、装卸矿(岩)作业过程中,从环境空气浓度分,以凿岩、爆破作业为最高,其中,凿岩工作中粉尘的产生是连续的而且地点分散、时间长、细尘多,难以控制;爆破工作中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粉尘并伴有大量的炮烟,若无有效的通风防尘措施,不仅爆破地点的粉尘达不到国家标准,还会影响其它作业区。按粉尘有害性质分,粉尘中SiO2浓度越高危害越大;粒级小于5um的呼吸性粉尘,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是引起矽肺病主要原因。本矿山

40、探矿坑道岩石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43.3957.56%),长期接触游离状态的SiO2,有发生矽肺病可能。2.2.1.14 噪声结合该项目实际作业方式、设备设施,噪声产生于作业的始终:凿岩、空气动力噪声、爆破瞬间、空压机工作中、废石运输、发电机、装卸中。其中凿岩作业中产生的噪声大(90分贝以上),距人近,时间长,有害性较大;爆破产生的噪声级高,但属瞬间性,一般距人远,影响弱。长期在噪声级高的环境中工作,导致人体特异性噪声病和非特异性噪声病等,如噪声耳聋、神经精神病状、神经衰弱综合症、精神病变等,使作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下降和生产性外伤增加。2.2.1.15 振动结合该工程掘进作业过程,振动主要产

41、生于空压机、凿岩机凿岩、爆破作业场所等。凿岩工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后,可发生手与臂的触觉、痛觉及温热感觉迟钝,手部皮肤温度下降、手指发白、手臂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经常在振源范围内作业如空压机房等,可引起全身振动,全身振动多为大幅度的低频振动,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下肢酸痛等症状。振幅大又有冲击力的振动,往往造成骨、关节的脱钙、内生骨疣、变形性关节炎和无菌性骨坏死。2.2.1.16 地质灾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探矿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有:(1)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堆积在废石场,雨季时易发生泥石流,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废石的主要成分为非金属矿物,含有害成分少,对周围环境

42、影响小。(2)山洪会造成井下透水事故发生。2.2.1.17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1)爆炸物品使用场所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该项目所用物质中属于危险物质的有炸药、雷管等民用爆破器材。民用爆破器材重大危险源临界量见表4-1。重大危险源临界量表 表4-1类 别物 质 特 性库区临界量使用场所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 t0.1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 t5 t乳化炸药等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该项目不设爆破器材库,爆破器材按日使用情况到当地民爆器材公司领取。使用场所实

43、际拥有民爆器材数量按照每日55kg计,雷管60枚,雷管药量按4g/枚计。则爆破器材临界量之比为55/5000+60×0.004/100=0.0134<1,因此,本项目爆破器材使用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金属非金属矿山根据该矿现状及有关资料,按照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附件1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危险源的界定条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辨识,详见表4-2。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检查表 表4-2重大危险源界定条件检查依据矿山地质情况检查结果瓦斯矿井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附件一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详查区地质中不含甲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有自

44、燃发火危险的矿井矿种为铅矿,没有自燃发火物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本项目为探矿工程,掘进断面小,冲击地压可能性小。根据检查表评价辨识结果,该矿山不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条件,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3)压力管道(在本项目主要指工业管道)根据方案及有关资料,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附件1对压力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界定,该项目所用压力管道主要输送压缩空气用于风动凿岩,不符合以下条件: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

45、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输送其它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因此,该项目压力管道不构成重大危险源。4)压力容器(在本项目主要指空压机储罐)根据方案及有关资料,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附件1对压力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界定,该项目所用储气罐主要用于储存压缩空气,调节生产用气,不符合以下条件: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

46、群)。因此,该项目所用压力容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综上所述,该项目爆破器材使用场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均不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条件。2.2.2 防范措施2.2.2.1 片帮、冒顶、塌方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和检查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对井下巷道掘进工作面每班至少进行大检查一次,对不稳定区段地质变化带、破碎带等重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每次放炮后专人处理顶板和两帮浮石,及时加强支护,防止顶板冒顶落石等事故发生。 严格执行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巷道支架必须放在点底上,保证支架合格。 维修地点有专项措施,保证施工安全。2.2.2.2火药爆炸与放炮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爆炸管理制

47、度,认真执行班队长、安全检查员、放炮员三人联锁放炮制度。2、槽探爆破作业要按照300m警戒范围设置警戒人员;设专人把好通向爆破地点的路口,放炮设声、光警示信号、标志,任何人不准进入警界区。爆破警戒范围内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通道不畅、爆破器材不符合要求时禁止爆破。3、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时,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必须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盲炮处理按有关规定执行。4、使用起爆药包时,起爆药包的加工只能在爆破现场附近的安全地点进行。5、爆破器材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检查产品生产日期,禁止使用过期产品。6、爆破器材使用前,必须对导爆管的外观进行目测检查,发现导爆

48、管缺陷,应弃除不用。如发现导爆雷管有压扁、破损、加强帽歪斜等情况禁止使用,必须及时退回。7、禁止无充填黄泥爆破。爆破时,充填长度为孔径的2040倍。但不得小于0.6m,二次爆破时剩余炮孔必须全部充填,其充填物只准用黄土或碎料,不准用石块充填。8、爆破作业必须由持操作证的爆破员操作,严禁非持证爆破人员进行爆破作业。9、爆破作业是危险性最大的一项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避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10、巷道中应设有通往爆破区和安全出口的明显路标,并设联通爆破作业区和地表爆破指挥部的通讯线路。11、井下工作面所用炸药、雷管应分别存放在加锁的

49、专用爆破器材箱内,不应乱扔乱放。爆破器材箱应放在顶板稳定、支架完整、无机械电器设备的地点。每次起爆时将爆破器材箱放置于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12、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的时间内,不应运输爆破器材;运输爆破器材时,载重量不超过当班用量,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滑、防摩擦和防止产生火花等安全措施。2.2.2.3中毒窒息防范措施1、企业要配备检测设备,对井下空气质量及时检测。2、修复老坑道加强通风,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通风设备,避免出现循环风。3、按照要求配置局部通风设备。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爆破时,保持工作面与新鲜风流巷道之间畅通;爆破后进行充分通风,经检测空气质量合格后,并用水喷洒爆堆,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50、工作。4、加强个体防护,对不用的老坑道进行封堵。2.2.2.4透水防范措施1、 汛期对报废的钻孔进行封堵,其它钻孔进行防水处理。2、发现工作面有发汗、挂红、水叫等突水征兆时,应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进行观察处理。3、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加强监测措施,在井下有突水征兆时,应撤出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4、在接近断裂带等可疑地段施工超前探水钻孔,查明掘进工作面前方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准确边界位置,确定前方是否有溶洞、透水断层、裂隙带等突水威胁。超前钻孔遇水后,应根据涌水量、水压确定工程如何进展。超前探水孔的超前距离视水压和岩层稳定性而定,一般在距离可疑突水水源70m以外开始打钻,钻孔深度应经常使工作

51、面前方保持520m厚的岩壁,钻杆长度应大于15m,钻孔数目不少于3个,其中中心眼与两个帮眼组成一定角度,对工作面的中心、上下、左右有效控制,探水钻孔的直径不应大于28mm,以便遇水时能够及时加以控制。超前探水孔孔深1020m。2.2.2.5触电防范措施1、井下照明采用安全电压、地面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本设计用一台发电机保证一级负荷用电设备供电要求,另配设2台36V行灯变压器,专供井巷及井下作业面照明。2、井下电缆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a 平巷照明电缆悬挂应设置在巷道顶部。B 电缆接地芯线不准兼作其它用途。3、为了保证人身安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电缆必须

52、按规定接地。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4、在井下掘进工作面等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照明采用36V的安全电压。5、配电盘、配电箱、开关等各项电器设备设置场所不准堆放各种易燃易爆、潮湿和其它影响操作的物件。6、电气设备维修人员严禁带电作业,并穿戴防护用品。7、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8、变配电室等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9、在I、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及暂设用电设备和潮湿场所用电设备均加装漏电保护装置。2.2.2.6 机械、车辆伤害防范措施1、在机械设备安

53、装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安全平台宽度要符合要求,并按规定对机械传动部分设置防护罩。2、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4、两人同方向推车时,必须保持规定的距离。5、以操作者的操作位置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下的可动零部件应有可靠的防护,防护装置应牢固、可靠;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使用信息。设备的转(传)动部位应有护罩(护套)。6、传动装置的可动零部件尽可能采用固定式防护装置,固定式防护装置的结构和尺寸保证没有漏保护区,使操作者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不到运转中的零部件;封闭式防护罩的检修开口门和可启闭式的防护罩应有联锁

54、装置,保证在未关闭防护罩时,不能启动,以保证维修和作业人员的安全。2.2.2.7泥石流伤害防范措施1、按设计要求合理排放废石,增加防排洪措施,比如废石场上部开挖截水沟,废石场下部增设拦碴挡墙并预留泄水孔等。2、对废石场上游要采取疏通措施,能够使暴雨季节洪水汇流顺利流出。3、废石场滚石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4、废石场最终境界应排弃大块岩石以确保废石场结束后的安全稳定,防止发生泥石流灾害。5、废石场内平台应实施2%3%的反坡,并在废石场平台修筑排水沟拦截平台表面山坡汇水。定期对废石场进行安全检查。2.2.2.8 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严禁在井下安装炉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烧木材及其它可燃性材

55、料,禁止采用灯泡加热器、阻抗器或电炉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它易燃材料,井下放置爆破器材及其它易燃品的地点及运输过程中,严禁抽烟和明火或随身携带引火材料,如打火机、火柴等。2、井下进行明火或需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经总工程师和安全部门批准,并制定防火措施后,方可按照规定进行作业,作业中要有灭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飞溅的可靠措施,作业结束时要仔细检查现场,严禁留下火种,在一般地点进行焊割作业时,乙炔发生器与焊割地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并设专人看守。井下各作业地点的动力线路开关、电器设备必须规范安装,严禁超负荷运行,作业场所的照明动力线路,必须规范架设,经常保持其绝缘良好,在电线或电缆接头附近,禁止存

56、放易燃易爆物品,井下任何地点的工具箱、衣柜内禁止装置电灯或其它电热设备,灯泡及电线接头的裸露部分、电器设备的发热部分,禁止与木材、油毡和其它易燃品接触。3、地面防火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防火规定和当地消防机关的要求,对建筑物、材料场和仓库等建立防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禁止把火种带入林区。4、发现井下起火,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灭,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之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为发电机、空压机房配备灭火器。2.2.2.9粉尘危害防范措施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接尘岗位的工人进行检查,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一旦发现有职业病,应及时治疗

57、,并调离有害工作岗位。2、现场作业人员必须配置防尘口罩及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3、采取湿式作业或洒水措施,并给接尘人员配备防尘用品。4、合理安排作业,尽可能缩短工作人员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时间。2.2.2.10噪场危害防范措施1) 选用低噪音设备。2) 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装置降噪,将噪场控制在90dB(A)以下。3) 个体防护,主要依靠个体防护用品(耳塞、耳罩等)防护。2.2.2.11振动危害防护措施采用操作机械化(包括进、出料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选择动平衡好的设备。个体防护,主要依靠个体防护用品(耳塞、耳罩等)防护。2.3对勘查区安全状况及周边安全环境影响的

58、总体评述2.3.1 详查区现状经现场踏查,详查区位于×××××乡东沟一带,×××城北北东方向约31km处,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km,与×××××乡、×××城均有简易路或县级公路相通;至县城与×××××铁路、×××××高速及全国相连。详查区不在各级自然保护区内,其内无名胜古迹,也不在

59、各级矿产资源规划设置的禁止、限制开采矿产的区域之内。距详查区最近的村庄南原村在详查区250m以外。以往地质工作已完成730.7m的坑探工作量,其主要分布在1矿体、2矿体、1矿体,分别为300m、110.7m及320m,巷道断面为1.8×1.6m2。本次详查对1矿体已有的300m平巷工程进行利用,并将巷道扩帮至2.2×2.4m2。详查区内电力资源充足,附近有高压输电线通过,可满足生产及生活需要。2.3.2 坑探工程安全状况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矿区南部250m以外的南原村,距离矿区最近的2矿体1km,本次详查工程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对外部安全环境来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雷电、山林火灾和不良气候影响等。以上危险、有害因素通过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加上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危险程度能够达到可接受范围。从内部安全环境来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放炮、废石泥石流、冒顶片帮、机械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粉尘、噪声、振动等。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虽然在设计环节加以预防和控制,但不能达到消除的目的,需要在今后的探矿作业过程中,通过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和企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来加以控制,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次设计涉及的矿山安全管理、工业卫生、检测等工作,由勘查单位安全卫生管理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