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4_第1页
手太阳小肠经4_第2页
手太阳小肠经4_第3页
手太阳小肠经4_第4页
手太阳小肠经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节 手太阳小肠经与腧穴 一、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SI)(一)经脉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图3-6-1 见书号0914-4 图3-6-1)

2、。图3-6-1 图3-6-1手太阳经脉循行示意图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二)经脉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2、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一)腧穴名称与代码:少泽SI1 、前谷SI2、后溪SI3、腕骨SI4、阳谷SI5、养老SI6、支正SI7、小海SI8、肩贞SI9、臑俞SI10、天宗SI11、秉

3、风SI12、曲垣SI13、肩外俞SI14、肩中俞SI15、天窗SI16、天容SI17、颧髎SI18、听宫SI19。 (二)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等。(三)常用腧穴少泽 (Shào zé,SI1)井穴 【穴解】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图3-6-2 见书号0914-4 图3-6-6)。 图

4、3-6-2 图3-6-2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解剖】布有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和小指尺掌侧动、静脉指背支形成的动、静脉网。【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主治】肩臂后侧痛,小指麻木疼痛;乳痈,乳少,产后缺乳;热病,中风,昏迷,癫狂,瘛瘲;头痛,咽喉肿痛,目翳,胬肉攀睛,耳聋,耳鸣。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提示】孕妇慎用。 【配伍】配膻中、乳根主治乳汁少、乳痈;配天容、合谷、尺泽主治咽喉肿痛。【现代研究】【参考文献】 后溪(Hòu x ,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穴解】前

5、谷、后溪两穴俱承少泽之泽,犹雨露充沛,沟渠盈溢,经气流行,如走溪谷,故称“前谷”“后溪”。 【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图3-6-2 见书号0914-4 图3-6-6)。 【取法】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解剖】浅层有尺神经手背支,尺神经掌支和皮下浅静脉等。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耳聋,目赤,眩晕,咽喉肿痛; 癫狂痫;热病,盗汗,疟疾。 【操作】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可灸。 【提示】注意针刺角度,以防针

6、尖从手心透出,引起感染。 【配伍】配列缺、悬钟主治项强痛;配水沟主治急性腰扭伤;配环跳、阳陵泉主治腿痛。【现代研究】【参考文献】 腕骨(Wàn g,SI4)原穴 【穴解】穴在腕前方豌豆骨前凹陷处。骨穴同名,故名“腕骨”。 【定位】在腕区,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图3-6-2 见书号0914-4 图3-6-6)。 【取法】微握拳,掌心向前,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解剖】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布有尺动、静脉的分支及小指展肌和韧带。【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主治】指挛腕痛,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目

7、翳;黄疸,消渴;热病汗不出,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阳陵泉、肝俞、胆俞主治黄疸;配环跳、阳陵泉主治腿痛;配天柱、大杼主治颈项强痛。【现代研究】【参考文献】支正(Zh zhèng,SI7)络穴 【穴解】支,树之分支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虚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图3-6-3 见书号0914-4 图3-6-

8、7)。 图3-6-3 图3-6-3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取法】屈肘俯掌位,在腕后5寸,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取穴。【解剖】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布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热病,消渴,癫狂;肘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配伍】配合谷主治头痛;配内关、神门主治心痛;配曲池、肩髃主治肘臂手指麻痛。【现代研究】【参考文献】 天宗(Tin zng,,SI11) 【穴解】肩胛区之诸穴,犹如天象之诸星罹列或犹如天神之所在也。淮南·时则天宗注:“凡属天上神,日月星辰,皆为天宗。”

9、本穴当肩胛骨中央,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受曲垣、秉风外绕,有天宗之象焉,故仿星名以命名。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图3-6-4 见书号0914-4 图3-6-9)。图3-6-4 图3-6-4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 当上、中1/3交点, 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解剖】浅层布有第3、4、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重叠分布及其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下肌。 【主治】肩胛疼痛,肩臂痛;咳嗽,气喘;

10、乳痈,乳癖。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提示】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配伍】配肩外俞主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主治乳痈。【现代研究】【参考文献】颧髎(Quán liáo,SI18)三焦经、小肠经之交会穴 【穴解】 即颧骨尖处之髎窠也。 【定位】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的凹陷中(图3-6-5 见书号0914-4 图3-6-10)。 图3-6-5 图3-6-5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取法】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处取穴。【解剖】浅层布有上颔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颊支,面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布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进针层次】皮

11、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面痛,颊肿。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提示】慎灸。 【配伍】配地仓、颊车主治口眼歪斜;配合谷、颊车、翳风主治齿痛、三叉神经痛;配肝俞、太冲主治面肌痉挛。 【现代研究】【参考文献】 听宫(T ng g ng,SI19)三焦经、小肠经、胆经之交会穴 【穴解】 穴在耳前上切迹之前,耳司听,故名“听宫”。宫,深室也,以喻耳窍。 【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图3-6-5 见书号0914-4 图3-6-10)。【取法】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

12、的稍下方即是。【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进针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面痛,齿痛; 癫狂痫。 【操作】微张口,直刺 11.5寸。 【提示】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慎灸。 【配伍】配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配颊车、合谷、下关主治齿痛。 【现代研究】【参考文献】(四)其他腧穴 表3-6 其他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穴名代码定位主治操作前谷SI2在手指,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1. 热病;2. 乳痈,乳少;3.头痛,目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4.肩痛直刺0305寸。可灸阳谷SI5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1

13、. 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2. 热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3.癫狂痫直刺0.30.5寸。可灸养老SI6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1. 目视不明;2. 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项强;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小海SI8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1. 肘臂疼痛,麻木以及手颤;2. 耳聋,耳鸣,目黄,牙龈肿痛;3. 癫痫直刺0305寸。可灸肩贞SI9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1. 肩臂疼痛,上肢不遂;2. 瘰疬;3. 耳鸣直刺 l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可灸臑俞SI10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1.肩臂疼痛、不举;2.瘰疬

14、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可灸秉风SI12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直刺或斜刺0.5l寸。 宜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可灸曲垣SI13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肩胛背项疼痛直刺或斜刺0.5l寸。宜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可灸肩外俞 SI14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肩背疼痛,颈项强急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可灸肩中俞SI15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1. 咳嗽,气喘,唾血;2. 肩背疼痛;3. 目视不明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天窗SI16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1.

15、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2. 颈项强痛直刺0.5l寸。可灸天容SI17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1.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2.头痛,颈项强痛直刺0.5l寸。不宜深刺。注意避开血管。可灸小结 1. 经脉循行 (1)经脉体表循行线: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肩、颈、颊至目内眦,入耳中;一支脉自目内眦交接于膀胱经;因与肩部联系密切,又称“肩脉”。(2)联系脏腑器官:小肠、心、咽、胃、耳、目。(3)衔接经脉:上接手少阴心经,下接足太阳膀胱经。 2. 主要取穴标志 应掌握下颌骨髁状突、胸锁乳突肌、肩胛骨、尺骨鹰嘴、腕横纹及第5掌指关节等解剖标志。 3. 特定穴归属 少泽为井穴,前谷为荥穴,后溪为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腕骨为原穴,阳谷为经穴,养老为郄穴,支正为络穴,小海为合穴,颧髎为三焦经、小肠经之交会穴,听宫为三焦经、小肠经、胆经之交会穴。4. 腧穴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要用于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的病症。(1)头面五官病:少泽治耳鸣耳聋、头痛、目翳、咽喉肿痛。头项痛常用后溪、养老、支正、天窗、天容;治疗耳病常用听宫、后溪、前谷;治疗目疾常用养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