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_第1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2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3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4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1教案课题: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2、了解“七律”的特点,体会诗歌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长征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七律长征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笔触去体会那一段历史,去体会融入那一段历史、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的的精神。二、阅读主场(一)介绍知识七律:1、八句,每句七字。2、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4、至少中间两联对仗。(二)研读课文1、

2、引导学生理解首联与其他三联的关系、关键词语的含义首联是总纲,其他三联是细目(纲举目张)。“远征难”:行程之远,时日之长,代价之大,经历之苦;自然中的险山恶水、严寒酷暑,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张国焘的分裂。“只等闲”:经历多而显得平常,寻常、平常又显现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2、引导学生概括总纲下五个画面(细目)的意思,理解其中几个关键词语表达上作用。概括画面:(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金沙(4)飞夺泸定(5)喜踏岷山关键词语:“腾”“走”“拍”“暖”“横”“寒”“喜”“开颜”。(三)指导朗读1、学生试读2、教师指出其不足,并作示范、指导。第一联朗读稍慢,读出磅礴

3、气势,注意体现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二、三联用轻松的语调朗读,再现什么困难也难不倒红军战士的意境。尾联注意体现出欣喜、喜悦,表达出红军战士获得胜利时难以抑制的心情。(四)教唱七律长征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三)课外延伸阅读:中国历史或其他资料中关于“长征”的记载。(五)课外作业:1、从课课练长征中任选两题。2、跟家长交流阅读七律长征的感受,并以“为长征立碑读七律长征有感”为题,写一段短文。七律长征教案2学习目标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

4、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教学过程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5、音。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七律长征教案3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

6、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难点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2、理清全诗的思路。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正音:七律( l ) 逶迤( wiy ) 磅礴( pngb )云崖( y ) 岷山( mn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等闲:平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

7、云的山崖。)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1、分析结构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教学步骤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后明确:颔

8、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七律长征教案4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

9、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4、读课题。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

10、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11、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

12、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四、梳理拓展

13、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师:红军的什么 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 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毛泽东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七律长征教案5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14、。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

15、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nn”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那你又从哪里感

16、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B、大渡桥横铁索寒(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那冰冷的铁

17、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看录像,谈感受。读出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出示金沙江图)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有感情地读。(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更喜

18、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拓展延伸1、读全诗。2、积累,试背。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五、总结

19、。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远征难 只等闲无畏乐观七律长征教案6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方法:以朗

20、读、讨论为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

21、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七律长征教案7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有一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词选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词为“长征组歌”,顾名思义,所选取的课文都与“长征”有关,而七律长征作为本

22、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最短,相对而言难度也较小。学情分析:据了解,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这首诗,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这首诗,但小学时老师的讲解却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课文相关内容未作介绍,就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探究了。教学目标:针对此种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知识)2.了解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能力)3.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为能圆满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2.体会理解本诗高度

23、的艺术概括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二、检测预习情况:(5分钟)1.生字生词逶迤(wiy)磅礴(pangb)岷山(mn)2.有关“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表明的是本文的题材(解题)(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成为“排律”。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七字的则称为“七律”)3.写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战斗豪情作下此篇。三、课文分析:一系列的课前热身结束后,就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了: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不

24、理解的相互讨论,无法解决的举手问老师。(4分钟)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由五幅图组成的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请你认真研读诗歌,分别给这五副图概括出一个恰当的名称,并从屏幕上找出相对应的画面。(5分钟)3.讨论诗句的妙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15分钟)a.首联: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的总起、总纲,“远征难”总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b.颔联:把五岭

25、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反衬的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c.颈联: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悬崖”?(突出山的高、地势陡峭)“云崖暖”“铁索寒”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则烘托出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d.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

26、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他说成是“三军过后”呢?(这是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军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红军指战员们的殷切希望的无比信任)四、整体感知(5分钟)选取风格完全不同的两段音乐(一较为舒缓、一较为雄壮),请同学们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与之相协调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延伸拓展(10分钟)20 xx年,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播出后,一位学生家长给央视“观众联络处”打电话:“长征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可以让孩子了解长征、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我希望中央电视台能在学生放假时重播这部电视剧。”你能理解这

27、位家长的心情吗?你认为他的要求有必要吗?请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七律长征教案8教学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教学重点: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2、充

28、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教学难点: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教学过程: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