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3)_第1页
课题研究 (3)_第2页
课题研究 (3)_第3页
课题研究 (3)_第4页
课题研究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用学生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对教学环节作出精心预测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预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如何寻找和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不是把自己的教学设计

2、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时,只考虑自己怎样去向一群一点也不懂的孩子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就会重复一些劳动,也会使整堂课变得索然无味。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被教案牵着走。有时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预设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

3、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这样寻找到的起点容易过低,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起点过高,学生不易接受。(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

4、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课题概念的界定这里所说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它可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

5、技能积累。三、研究的目标和理论依据(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寻找学生真实学习起点的策略,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依据。2、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使学生能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在实践研究中,教师能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情分析”。同时,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得到提高,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6、。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时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最近发展区过大,则使学生觉得学习过于困难,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适当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 “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7、,激发学习的兴趣。3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么,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意识。1、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从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发展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要用先进的教学

8、理念武装自己,因此,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事情。及时的给自己充电,为我们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保障,也是教师合理、灵活运用学习起点的前提。2、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课堂中教师必须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入的审视和检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起点得到充分利用。课后教师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总结,使教学经验理性化,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得到强化,可以更好的指导和改进后继教学。从而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二)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1、在课前调查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

9、尽相同,从而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1)调查的内容了解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上课前我们首先应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认真解读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前后联系,设立有意义的目标。为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进程推进上提供正确的保证。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我们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不能只来自教材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的,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现实状态”。“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这应成为最基本、最重要、最不该遗忘的教学资源。我们

10、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正确地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学生构建一个较高的认知平台,支撑起一个更大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处在一个最佳的最近发展区,获了更大的成功和发展。(2)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即设计一张问卷,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前,围绕“你知道什么是百分率吗?”、“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百分率吗?”等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即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从这一部分同学的反馈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谈话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直接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作业分析: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对知识的

11、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也是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一种重要途径。2、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教师进行教学预设。在课堂中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学习水平。(1)在课前谈话中找寻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他们充分展示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的展现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的现实起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流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方便教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在

12、尝试练习中找寻在新课教学时,教师通常可以设计尝试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的尝试反馈中教师可以很清楚地寻找到学生的真实起点,从而随时调控,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起点为教学服务。(3)在交流、倾听中找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并通过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再通过对信息的处理来调整教学预设,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4)在活动、操作中找寻动手操作是课堂活动中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更能体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

13、基础。因此,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三)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是为什么服务呢?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我们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那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弹性教学方案综合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我们应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地调整,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形成“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时重在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使学习材料具有较强的思考性。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

14、教学方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做出相应地变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我们课前没有想到的“可能”,寻找到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情况有所偏差,这时教师不能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能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而必须在学生所占有或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改造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调整自己的预设方案。3、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强化意义建构强化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课堂探究的主要内容。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

15、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为了能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强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实物、图形、学具,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1)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材料。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思维定势,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整、准确概念。(2)结合直观形象的演示或操作活动。如何使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得丰富而生动,我们可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使定义与直观形象和感觉经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能直观地表现知识的内在意义,促进知识的理解,更有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

16、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实现同化与迁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4、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解决“内需问题”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内需的问题”内心中急于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活动的必要。而有了“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内需问题”,大家才能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学习、讨论、调查、研究等工作。教师要善于挑起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认知冲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关注学生内在心理困惑的诱导和生成,及时解决学生的内需问题。5、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完善作业设计作业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

17、状况,及时调整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五、本课题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过程和步骤(一)本课题研究对象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数学学科所有班级。(二)本课题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上的研究内容,我们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与学生、教师的谈话交流,了解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2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研究方案的设计,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课题研究的成效进行必要的考查,及时调控研究过程。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根据研究资料和实验观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和提升,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揭示存在问题,明确今

18、后的研究方向,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4、对比法。用同一节课内容,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行为,针对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比,总结经验。(三)研究过程及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课题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12011.4):理论研究。搜集整理并学习研究有关资料,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拟订行动研究的实验计划,为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打好坚实基础。第二阶段(2011.52012.7):行动研究。分年级分课型按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写出有关案例。第三阶段(2012.82013.10):深入研究,总结提升。由实验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验。不断总结提高,上升为理论的东西,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整理并推广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六、预期成果形式(一)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录音、文字资料。 (二)问卷调查。 (三)用事实说明问题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四)各种课件、影像资料等(五)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公开课七、课题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