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_第1页
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_第2页
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_第3页
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_第4页
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工会法律工作基本任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中国梦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改革创新体制不到位收入分配领域不公平先进文化传播不得力干部队伍存在不廉洁需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引发社会矛盾并转化为社会风险的纠纷 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隐藏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社会风险 一是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逼近社会容忍线;二是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三是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体事件或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四是贪污腐败现象使仇富、仇官、仇权的社会心态问题日渐突出;五是非传统安全危机正成为公共安全的

2、主要威胁,其中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络安全成为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 。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应该对发展的战略机遇保持自信,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挑战所在。事实上,中国真正的挑战不是眼前,而是未来5到10年;真正的难题不是国际和周边局势,而是内部的体制变革和社会生态;真正的威胁不是军事冲突,而是金融、社会、网络、外交等非军事麻烦。未来5到10年,中美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国际权威机构普遍预计,中国经济总量超美大约在2020年左右。届时,中国军事、科技实力也将有实质性提升

3、。美战略界目前在集中思考3个有关中国崛起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应对一个13亿至15亿人口大国的崛起带来的资源、能源和经济上的挑战?如何应对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带来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上的挑战?如何应对一个尚未完全解决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国所带来的军事安全上的挑战?这意味着,中美目前的博弈只是序曲,真正的战略较量还在后头。如何尽快调适心态、调整战略、破解上述难题,迎接经济总量超美之后的中美关系,成为必须思谋的大战略问题。未来3到5年,是各主要大国脱困疗伤的关键期。各国目前都在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件事:对内深化体制性变革,对外谋求战略性空间。美国体现为奥巴马“新政”和战略重返亚太;欧洲体现为围绕

4、债务危机的体制机制变革和对西亚北非变局的积极介入;俄罗斯则利用“普梅体制”对内谋求经济复兴、对外打造“欧亚联盟”兼及巩固远东。一旦美欧诸国渡过难关,完成新一轮体制性变革,辅以正在酝酿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则将真正冲击中国战略机遇期。如何冷观周边形势,将工作重心尽快转向国内体制机制完善和经济社会再造,赢得最终的综合国力竞争,是中国当前真正的考验。 这一阶段,美将更多利用非军事手段滞缓或干扰中国崛起进程,获取战略实利,实现国力重振,确保霸权地位。其主要手法包括:以人民币汇率为突破口、以金融保险市场开放为阶段性目标,全面打入中国第三产业,以期在掌控中国发展命脉的同时牟取巨大经济金融利益;以“网

5、络自由”为旗号,改变“自上而下”推进民主自由的传统模式,以维权律师、地下宗教、异见人士、网络领袖、弱势群体为核心,以期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渗透中国基层,为中国的“改变”创造条件;以强化同盟国关系、提升伙伴关系、分化离间中国同朝、巴、缅关系、重启美俄关系等方式,造成中国外交被动,松动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压缩中国崛起的战略空间;以“海、空、天、网”等“全球公域”问题为抓手,推进相关对话、制定相关准则,以期实质性弱化中国在上述领域对美的战略挑战。未来3到5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重在实现有利于美国主导的亚太格局的再平衡,而非同中国的全面对抗;重在利用中国同相关国家的主权矛盾尽快完成新一轮亚太战略布局,

6、而非过早卷入同中国的军事冲突。由此可见,中国宜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和战略观念,将国家安全防范的重心由局部的外在军事冲突风险转向全面的内部体制机制重塑。这是中国能否再一次成功应对当下战略挑战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在宪法基础上建立的具备民主、法治和人权基本要件的体制,称为民主的宪政体制,这种体制按照民主原则、民主方式和法定程序进行民主政治活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7、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工会是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

8、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要在党领导下,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依法维权,依法治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一、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40分钟)(一)国体和政体及法律体系(二)工会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三)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四)民主权利保障法律体系二、工会法律工作的任务(40分钟)(一)服务社会,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为平安苏州建设营造法治氛围。(二)服务基层,加强工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登记,促进工会规范化建设。(三)服务职工,加强信访接待和法律服务与援助,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四)服务发展,加强工会

9、劳动法律监督,为和谐企业共建共享提供动力。提纲 一、工会工作的法律依据(一)国体和政体及法律体系(二)工会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三)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四)民主权利保障法律体系(一)国体和政体及法律体系1、国体是国家性质的反映,它确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政权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2、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反映统治阶级如何反对敌人保护自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通过代议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直接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制度。3、法律体系指国家现行的全部法

10、律规范,它包括多个法律部门。大陆法系发源于欧洲大陆的德法两国,主要以成文法为主,故而称为大陆法系或成文法系。海洋法系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以判例法为主,因两国均为海洋国家,故称为海洋法系或英美法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不同于任何其他法律体系的地方,是它产生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渊源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的内在结构,而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则是法律渊源,世界各国的法律渊源多种多样,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等。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制定法,即由有权创制法的不同国家机关所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习惯只有在国家认可的条件下才能成为我国

11、法律渊源,判例不是我国法律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纵向划分即法律渊源包括:1.宪法;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3.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所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国务院各部门所制定的部门规章;7.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政府规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

12、门宪法部门包括宪法和宪法相关法 ;民商法部门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部门是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部门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法部门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部门是规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法律规范的总和;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部门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环境资源法部门是关于保护、治理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社会法部门 2001年3月4日九届全

13、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说:“根据立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初步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 我国的社会法部门主要由劳动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益与慈善法三个子部门组成。 劳动保障法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就业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法,如残疾人保障法,未成人保护法,老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社会公益与慈善法包括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和社会救助法等。 (二)工会权

14、益保障法律体系 工会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劳动法、工会法、与工会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工会法制定的工会法实施办法或者工会条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 2、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3、江苏省实施办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我国工会立法先后经历了1950年、1992年、2001年三个文本。现行工会法是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工会法修正案,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突出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和义务。 二是强化了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利的法律保障。 三是建立工会干部对职工和会员负责的

15、组织体制。 四是加大了对工会干部的保护力度。 五是明确了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措施。 工会法调整的关系实际上是劳动关系的延伸和发展。从法律部门划分来说,工会法属于劳动法。但它并不等同于劳动法下属一个层次的其他法律,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项特别法。现行工会法对工会的性质、职责、组织机构、法人资格、经费收缴以及停工怠工处置都做出了明确规定。(1)工会的性质阶级性、自愿性、群众性、独立性、永续性。(2)工会的职责(维护、教育、参与、建设)(3)工会的组织机构工会的组织原则。工会的机构设置。工会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包括:女职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协助党政建立企业劳动

16、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并积极参加其工作。(4)工会的法人资格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5)工会经费收缴所有用人单位工会经费在税前列支,一律按工资总额2%拨缴。 (6)停工怠工处置工会应代表职工反映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合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予解决。 2、 司法解释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工会经费和财产、工会工作人员权利的民事案件,维护工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

17、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解释,与工会法一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于推动工会法的贯彻执行、保障工会合法权益、促进工会活动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企业的自我规制、完善和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 (2)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自我规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有利于发挥工会的作用。3、 江苏省实施办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7章57条的基础上,2002年10月23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实施办法,并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

18、根据江苏实际作出43条规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强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能方面:办法第二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五条规定,女职工委员会或者女职工委员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内容规定,工会通过实行劳动法律监督、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争议仲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内容规定,工会通过参与立法和执法检查、与政府建立联席会或座谈会制度、与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实现对职工权益的宏观维护。 在稳定劳动关系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办法第九条对工会的职

19、责和义务也相应作了明确,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鼓励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协作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服务企业发展;规定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技术培训。 在促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方面:针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存在阻力、进展缓慢的情况,办法第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在开业或者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建立工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开业或者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仍未依法建立工会的,从期满后的第一个月起,应当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上级工会拨缴工会筹备金。工会建立后,上级工会依照比例

20、返还该单位工会。第四条规定,乡镇、城市街道,以及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应当建立工会。职工较多的城市社区、村可以建立工会。(三)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法律关系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以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至四),对劳动者的平等和选择职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权、依法参加工会和民主管

21、理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进行了规定,为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其中,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是宪法以下的最高层次的立法,从法的效力的角度而言,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具有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平等保护和特殊保护、基本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强大效力。 1、劳动者权益的性质劳动者权益,又称劳动者权利或劳工权利或劳权。根据权利的性质和行使方式的不同,劳动者权益分为劳动者个人的权利和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劳动者个人的权利,又称为个别劳权,即与劳动者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由劳动者个人享有并只能由其个人行使的权利。劳动者的集体权利,是由劳动者集体享有并通过工会来具体行使的权利,集体劳权又被称为

22、劳动基本权。劳动者个人的权利和劳动者集体的权利的提出,并被法律制度所认可,是以工人阶级争取自己的权益为目的的工人运动为社会基础的。 1919年国际劳动宪章九项原则 在法律上和事实上,人的劳动不应视为商品;工人和雇主都有结社的权利,只要其宗旨合法;工人应该得到足以维持适应生活水平的工资;工厂的工作时间以每日8小时或每周48小时为标准;工人每周至少有24小时的休息,并尽量把星期日作为休息日;工商业不得雇佣14岁以内的童工,并限制14-18岁男女青年的劳动;男女工人做同等工作应得到同等的报酬;各国法律所规定的劳动状况标准,应给合法居住该国的外籍工人以同样的待遇;各国应设立监察制度以保证劳动立法的实施

23、,监察人员应有妇女参加。 1944年费城宣言的目标 充分就业;使工人受雇于最能发挥技能和成就的职业;提供训练和迁移及调动劳动力的方便;应将进步成果公平地体现在工资、收入、工时和其他工作条件的政策上;切实承认集体谈判权和劳资双方的合作;扩大社会保障的措施;充分保障各业工人的生命和健康;提供儿童福利和产妇保护;提供充分的营养、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保证教育和职业机会均等。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也从以维持生命状态的最低生活标准,发展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劳动者的权利,在社会权利体系中,是与财产权相对应的生存权。所谓生存权,是指关于确保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基本性质是为了生存,同时,劳动者

24、也是生存权的重要主体。对于劳动者而言,追求的首先是生存,而要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就要限制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生存权是对抗财产权的最有力的法的理念:天赋人权,首先应该赋予人生存的权利,这是劳动者具有生存权利的基本依据。 劳动者权利作为生存权,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中,特别是在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影响和决定劳动者权利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劳动者争取生存权的劳工运动,二是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民主要求。作为生存权,劳动者权利一般都具有宪法权利的性质。各国一般都将劳动者权利作为基本内容写入宪法。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利益包容在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中,有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便有了劳动者的

25、利益,劳动关系管理的模式是从政府到企业直至个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资本也不断进入我国,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政府对劳动关系的管理不再是“一竿子插到底”,而是压缩管理以增加当事人双方协商空间。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个空间由各级工会和雇主组织填补。而我国目前,工会和雇主组织在有的地方尚未建立,已经建立的也不是都能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使得劳资矛盾日益凸现。在财产权和生存权分离的情况下,强调以生存权为其本质特征的劳动者权益,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便有着更加直接的现实意义 。2、劳动者权益的内容(1)劳动就业权 (2)劳动

26、报酬权(3)休息休假权(4)安全卫生权(5)职业培训权(6)社会保障权(7)团结民主权(8)劳动争议权(1)劳动就业权 劳动就业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了劳动者享有辞职的权利。 (2)劳动报酬权 劳动报

27、酬权是劳动者按自己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应得工资收入的权利。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有切实的内容,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各种工资收入(在我国,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的保障工资等),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女职工有权要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作为用人单位和国家,有义务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3)休息休假权 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工作间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探亲假、婚

28、丧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缩短工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手段,也适应了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既是实现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保障,又是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的一个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任意延长劳动时间。 (4)安全卫生权 劳动法第六章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其中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第56条中还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

29、、检举和控告。”第7章还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为了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国家还通过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权。(5)职业培训权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包括受普通教育和受职业教育。目前,获得职业技能越来越依赖职业培训,如果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就无法充分实现。(6)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以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为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制度。由于个人劳动力素质不同,地域差别,社会经

30、济发展历史背景不同等多种因素,决定劳动者在劳动能力、劳动水平以及获得劳动机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和主要利益维护者,每个劳动者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弱势群体也不例外,都有获得社会保障权的权力。国家颁布社会保险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五个方面的权益。 (7)团结民主权 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扰和限制;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

31、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8)劳动争议权 劳动法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其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是劳动者权利保障最后的法律防线。这一制度对于保障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劳动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实现劳动者权益的途径劳动关系法制化,是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权益实现的基本途径。具体而言

32、,劳动关系法制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监督和劳资自治。 国家监督是指由国家制定劳动标准,并通过国家行政力量监督实施劳动标准。 劳资自治,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利的保障,应该依据法律,通过劳资双方的协商和谈判,自行约束自行管理。基本条件是劳动者拥有能代表劳动者的工会。 实现和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工作,主要通过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来完成。劳动合同的意义在于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劳动标准。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其劳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劳动标准。劳动合同在我国已经普遍推行,但需要进一步按照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和内容,以及确保劳动合同的法律

33、效力。集体合同的意义在于调整和实施劳动标准。在集体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劳动者是以集体的力量通过工会与雇主一方就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进行对等协商谈判的。劳动者权利的保障,是集体合同的基本内容,也是签订集体合同的直接目的。(四)民主权利保障法律体系 民主的内涵:一是国家形态的民主,其本意是指国家制度,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制还是君主制;二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其本意是指权力,即权力掌握在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手里,当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就是民主,反之则是专治、独裁。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管理的重点是组织中的人员,管理的本质是协调。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

34、、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即管理者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组织中的各种行为,共同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民主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是一种群众参与下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1、参与民主管理是职工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依据法律规定,职工享有的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决定权,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监督权,选举和推荐职工代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管理人员的选举权。职工作为劳动权利的主体,在其依法行使各项劳动权利的同时就已经享

35、有了监督自己这些权利不受侵犯的权利和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劳动关系调处的权利。因此,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不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所给的,而是职工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2、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产生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吸引职工参与管理,促进企业管理的民主化。1986年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国家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对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作出规定,标志着这一制度走向成熟。2007年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再一次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作出明确规定。2012年全国厂务公

36、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合下发企业民主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制度,为公司制企业实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重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听取企业主要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企业改革和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情况,企业用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履行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情况等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企业制定、修改或者决

37、定的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和时间的调整方案,劳动模范的推荐人选等重大事项; 选举或者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选举依法进入破产程序企业的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中的职工代表,根据授权推荐或者选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审查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规章制度情况,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并提出奖惩建议;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国有企

38、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除按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行使职权外,还行使下列三项职权:一是听取和审议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关于企业投资和重大技术改造、财务预决算、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等情况的报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企业公积金的使用、企业的改制等方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审议通过企业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破产实施方案中职工的裁减、分流和安置方案;三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3、保障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企业的责任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工会法第十九条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

39、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法第十八条规定“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本法规定的企业的各项义务,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工作,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定”。3、保障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企业的责任对于企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为,职工和工会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劳动

40、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工会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第四十九条规定:“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工会法律工作的任务工会是社会团体,没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手段,必须依靠法律维护工会和职工的权益。要参与劳动立法,坚持用宏观维护指导具体维护。要监督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相关问题。要参与劳

41、动争议预防与处理,积极为职工和工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要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工会和职工主张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能力。(一)服务社会,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为平安苏州建设营造法治氛围。(二)服务基层,加强工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登记,促进工会规范化建设。(三)服务职工,加强信访接待和法律服务与援助,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四)服务发展,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为和谐企业共建共享提供动力。 (一)服务社会,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为平安苏州建设营造法治氛围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决定开展全民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根据这一决议,法

42、制宣传教育就是“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使广大人民掌握,使广大人民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作斗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工会应当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为重点,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使全社会了解劳动法律,使工会干部精通劳动法律,使职工及时得到法律服务。 (二)服务基层,加强工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登记,促进工会规范化建设 中国工会的法人资格具有公法人和私法人两重性的意义。一般所说法人是指民事法人。民事法人又有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不同。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地方各级总工会,负有参与法律、法规起草、计划、政策制定以及三方协

43、商机构活动等职责,此非通常民事法人所能承担,所以它们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具有公法人性质。而基层工会以及各级总工会机关本身的工会组织,在参与民事活动中的法人资格则与一般民事法人没有两样,它们是私法人,而与上述公法人的性质迥然不同。落实基层工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登记与年审规定,是确认基层工会在签订集体合同等民事行为中的主体资格的需要。 (三)服务职工,加强信访接待和法律服务与援助,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1、落实苏州市2013-2015年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强对职工信访和法律服务与援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各级工会每年研究信访工作不少于2次。2、指定专人负责职工信访和法律服务与援助工作,向社会公布办

44、公地址和电子信箱,畅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落实职工来访来信来电登记存档制度。3、市县两级工会建成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行政区划内80%的镇(街道、开发区)工会建成职工法律援助站,在村(社区)工会和300人以上企业工会设立职工法律援助点。4、按照万名职工配备4名法律援助工作者、工作经费不低于职工帮扶财政专项资金5%的标准,加强职工维权律师队伍和工作平台建设。5、形成职工维权服务长效机制,企事业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就近向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预警信息,各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就近对企事业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提供专业支持。落实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开展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

45、监督、争议调解工作。(四)服务发展,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为和谐企业共建共享提供动力1、依法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并报上级备案,逐级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数据库。2、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成员经过推选产生后即取得监督资格,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应当及时发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证,并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3、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或综合检查活动,第一季度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第二季度重点检查安全卫生,第三季度重点检查职业培训,第四季度重点检查工资支付。发现重大劳动争议苗头即时逐级报告。4、落实职工举报和立案登记制度,及时填写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情况登记表,并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及工会法律监督建议书纠正违法

46、用工。对于处理完毕的事项,及时填写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事项处理情况表。5、落实统计分析和信息交流制度,各级工会每年应当对实施劳动法律监督的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分析报告并报上级备案,与同级劳动行政部门建立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通报和定期会商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权利1.知情权。2.检查权。 3.调查权。 4.处理权。包括对监督对象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对于违法、错误行为提出予以纠正的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对违法的监督对象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支持职工依法举报、控告;利用宣传阵地、舆论工具进行披露、批评。5.诉权。 工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47、,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会法第二十一条、劳动法第三十条规定: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江苏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职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需要使用工会实施劳动法律监督获取的有关资料的,应当向工会提供仲裁或诉讼的立案法律文书。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因劳动关系矛盾引起的重大或群体性事件,工会及其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应当及时协同有关方面处理。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义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义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会的义务。工会代表劳动者向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动监督机构,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支持职工依法检举、控告和诉讼。同时要依法开展监督,即依照法定权利、法定范围和法定程序行使监督权利,开展监督工作。二是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成员的义务。江苏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成员应当热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业务能力。第十三条规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成员应当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