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23《雾凇》第二课时课案_第1页
4上23《雾凇》第二课时课案_第2页
4上23《雾凇》第二课时课案_第3页
4上23《雾凇》第二课时课案_第4页
4上23《雾凇》第二课时课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雾凇第二课时课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执教胡集镇中心小学 王华理论支持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收益。而小学中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最佳期、巩固期。因此,本课案十分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注意将习惯养成渗透在读写活动中,在反复尝试、历练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培养和训练。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这也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为此,本课案构建了“复习导入,预习反馈,细读引领,诵读提升,熟读成诵”的教学模式。以高效的模式促进学习方法的获得,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优化,促进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化、自我生成建构,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立足点由“教”向“学”

2、转变。波兰尼的知识分类理论。主要表现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突出中段教学的基础性,努力实现在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紧扣语文教学的情意性强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联系生活经验”、“扣读导悟,以读见悟”等方法,以情感为主线,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引导学生在感知、领悟、想象、表达等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雾凇形成”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得到传统文化滋养。从而,使隐性知识不断丰富,实现外显化,生成新的情感体验,获得新的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精妙

3、,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从而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来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悟雾凇的动态和静态之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准备: 认真练读雾凇。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引 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诵读巩固。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2.(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4、。”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3.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想不想再来欣赏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的美景呢?4.图片欣赏。师:这次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过渡: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可真丰富啊! 5.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6.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1.生齐读江爷爷的诗。2.生雾凇3.学生欣赏雾凇的美景图片。4.生回答词语。5.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以简练的

5、语言,通过引用江主席的诗句来引出课文,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情感。图片的欣赏把孩子们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令我深切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由观图到词语表达,很好地将词语训练得到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吧第一课时所略读课文时应该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很好地对第一课时进行 总结。了体现。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品味内化。过渡: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出示引读第三自然段)。(2)出示三幅图片,师: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它们有的像 ,有的像 分小组讨论,拿出

6、纸笔把你的心中所想写下来吧!出示小练笔: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是 !(什么样的什么)你看到的雾凇是什么样的呢?指名美读作品(注意评改)。(3)这真是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啊!(板书: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4)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又想说什么?学生交流难怪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出示引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1.生读第三自然段。2.小组合作,说说这雾凇像什么?并作记录。3.指名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4.生发表看法。5.齐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延伸文本,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使文本得到延续,

7、实现了文本的另一种超越。三、自主探究,了解雾凇的成因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惊叹不已。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呢?1.归纳出示思考题-“我会想”:(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2.同桌二人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诵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3.交流:(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进行研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 师:雾凇的形成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8、?指名答。(A.严寒季节;B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2)解决第二个问题:师:吉林的松花江畔有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呢?指名答。A、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里来? B、这水汽多到饱和的程度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笔圈一圈,并读一读。出示句子(3)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4)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5)指导朗读,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过渡:难怪看雾凇还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A、交流出示这段话。每当夜

9、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a指读:(评价过渡: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b谁还想读(评价过渡: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c谁还想再读(评价过渡: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d齐读。B、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引读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指导朗读:a、多奇妙呀,谁来读?(指导朗读好“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师:谁能用“慢慢地”说一句话?b

10、、齐读。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过渡: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多么神奇的变化呀!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逐渐_,最后_。)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课件出示:(配图)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回到句子: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配乐朗读)练习背诵。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11、),( ),笼罩着()。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过渡: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请我们的小导游把这雾凇的美毫无保留地向小小旅行家们做个美丽的介绍吧!1. 生自读第三节。2. 生提出相关的问题。3.学生合作解决问题。4.学生齐读句子。5.指名答。6.指名答。7.生齐读。8.学生多种形式读句子,品味感悟。9.学生造句10.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图片将雾凇的形成过程作详细的介绍。11. 配乐朗读。12. 生练背。13. 指名背。14.齐背。此处把解决问题的机会交还给学生,摒弃了以往的包办代替,使老师成为

12、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提问时,注意突出“两个条件”,学生能够从老师的语言中捕捉到主要的信息,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努力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必须对重点或不理解的词句圈画,对感悟的地方进行批语,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造句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就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来领会。四、个性实践,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3.老师带来了一首雾凇赞,我们一起来读读吧。4.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1.学生自主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2.生齐读雾凇赞3.学生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