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1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2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3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4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斯大林列宁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922年,苏联成立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拉美一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古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马歇尔计划

2、北约组织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1947年)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华约组织(1955年)冷战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成立“经互会”经互会旗帜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如何评价经互会?材料二: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的轨道。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趋向于苏联的社会结构。材料一: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

3、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积极: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消极: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中苏关系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计划经济请根据视频说一说苏联模式的“利”?“弊”?“斯大

4、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1956年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斯大林

5、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上: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材料一: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西伯利亚西部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1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阿尔泰地区增加了3倍。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在部分地

6、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区的玉米一无所获。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1)措施:勃列日涅夫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勃列日涅夫材料一: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快

7、速度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获得了一定成效。(2)评价:材料二: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

8、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一度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

9、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3、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2、影响: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 元化”

10、,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含义: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八一九事件)1991年底,苏联解体。过程:原因:实质4、苏联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4.苏联解体:1991年影响: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表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原因:实质三、东欧剧变东欧剧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