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课件6中外美术史4(隋唐)_第1页
《中外美术史》课件6中外美术史4(隋唐)_第2页
《中外美术史》课件6中外美术史4(隋唐)_第3页
《中外美术史》课件6中外美术史4(隋唐)_第4页
《中外美术史》课件6中外美术史4(隋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隋唐美术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全国又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并随之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唐朝。 第一节 隋唐历史概况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登基安史之乱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

2、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

3、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武则天登基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安史之乱唐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武皇后先后废除李显(中宗) ,李旦(睿宗)。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唐玄宗后期,志得意满,放纵享乐,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

4、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第二节 隋唐绘画国画概述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绘画理论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国画概述Histo

5、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 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

6、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东西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三)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五)中国画题材以自然

7、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隋唐人物画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历史人物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宗教人物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图仕女画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

8、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他的画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魏隋以来张僧繇、郑法士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的表现。阎立本用笔一变顾恺之“春蚕吐丝”的描法,是一种比较浑厚坚实的“铁线描”,用色吸收了六朝盛行的晕染法,能成功地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厚度。铁线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 历史人物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上,唐太宗气宇轩昂,威严地坐在宫女抬的辇乘上,高兴地对礼官陪同的禄东赞讲着什么,身着少数

9、民族服装的禄东赞则谦恭地听着,整个画面气氛融洽,彼此的身份、态度和情绪都描绘得很真实。这幅反映汉藏通婚事件的作品是一幅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历史画卷。历代帝王图(今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阎立本刻画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 十三位帝王的形象。 阎立本运用刚劲的铁线描,设色古雅沉着而又变化,对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有别于魏晋时期的“秀骨清像”的类型化表现,使人物肖像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代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但是这卷画面不依靠背景,人物动作较为单一,以及主体人物高大而侍从矮小等,表现了当时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还受到一定局限。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10、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宗教人物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图 吴道子,字道玄,河南禹县人。吴道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古代最享盛名的画家之一,在唐代就有“画圣”之誉。他出身寒微,早年做过小官吏,还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草书,后来转而习画,颇有成就。绘画特点:1、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使用的线条被称为“莼菜条”。2、他画的人物,仿佛处于流动的空气中,衣袂飘舞,“天衣风动,满壁飞扬”,画史上用“吴带当风” 来概括其绘画风格。3、为强调其线

11、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曹衣出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冒出之感 。秀骨清相:清秀瘦削,表现人物内在的清刚、峭拔、智慧超脱的品质。春蚕吐丝:高古游丝描,线条描法形似游丝,表现比较均匀缓慢的节奏。吴带当风: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似乎具有狂风暴雨的速度,气势很大。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History of Fine

12、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很高,武则天称帝后,出现许多宫廷妇女题材的绘画。仕女画在唐以前,基本主题是宣传教化、女德。盛唐时期,出现了以表现贵族妇女生活和美丽为题材的“绮罗人物”画,那体态肥胖、曲眉丰颊的人物造型特点,既是贵族妇女养尊处优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贵族审美理想的反映。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是张萱、周昉,他们描绘宫廷妇女冷落寂寞的宫怨题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仕女画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 京兆(陕西西安)人。盛唐宫廷画家,主要表现贵族人物的生活。他擅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画面气氛,布景精致。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

13、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春天出游时的情景,画面略去春天的景色,只是通过轻质的春衫,轻举的马蹄,闲适的人物,创造出一种春意融融的气氛,显得内涵丰富、意味无穷。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卷再现了虢国夫人盛装出行,奢华骄纵的情态。全卷共八骑九人,线条劲细,赋色细腻,艳丽不失雅致,背景空白,以人物之前后顾盼展现空间。现实的题材与丰腴的仕女造型,反映了唐人的审美新风。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捣练图藏于美国波斯顿博物馆 纵51.8厘米横15.8厘米 捣练图分组描绘了唐代妇女的整理丝布的情形,依次为捣练、织修、熨平。所画12人,年龄不同,姿态各异,通过画笔颇有情致的传达出来,再现了唐代下层妇女的劳作场面

14、。 周昉,中唐画家,出身贵族。他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 他笔秀润匀细,笔下的人物体态丰腴,是当时贵族妇女的真实写照。 他画的女子形象已不同于张萱的欢愉活跃,似乎总是处于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态中。周昉 簪花仕女图用笔朴实气韵古雅,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衣着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无所事事。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圆浑流畅的线条,艳丽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隋唐山水画青绿山水: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因为使用青、绿为主的颜色而被称为“青绿山水”,是以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既表现了对象的固有颜色,又略带主观化装

15、饰意味的手法。 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水墨山水:这种画法和李思训细腻的画风不同,它代表的是一种轻赋色,重笔墨线条、渲染表现的疏放新风。由于水墨山水能够较好的体现文人士大夫隐逸的志趣,适合他们淡雅天然的审美观念,所以也日渐兴盛起来。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辋川图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展子虔的山水画以很小的尺幅,却能表现千里之远的景致,被誉为“唐画之祖”,在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游春图(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了阳光和煦的春天,贵族士人策马游玩的景象,它不同干南北朝山水画早期阶段的幼稚面貌,人与山

16、有了适当比例,远近关系有所解决。全画以青绿作主调,真实的反映了我国早期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独特风格。李思训、李昭道 真正使唐代山水画达到成熟形态的画家是李思训、李昭道。 李思训,唐朝宗室,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称“大李将军”。风格属公致细密的青绿山水,精丽严整,以线条勾勒出山体轮廓,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山石的体面转折,施以青绿等浓重色彩,富丽堂皇,极富装饰效果,是唐代艺术贵族气息的反应。被唐人推崇为“国朝山水第一”。 李昭道,能变化他父亲的样式,独创一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还擅画海景。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五章 隋唐美术李思训江

17、帆楼阁图作品远处是宽阔的波光粼粼的江面,几艘小船在游弋。近景山岩间树木繁茂,掩映出庭院建筑,还画有游人现赏景致,一片明媚的春色,经由画家的细腻笔墨展现在观者面前。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王维,山西人,盛唐时代的大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抒写文人情怀。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喜作雪景、栈道等题材,通过单纯墨色的运用表现他的恬淡心境和优美幽静得景物,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江干雪霁图卷 唐 王维(清摹本) 破墨: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水的含量以及落笔的先后不同,可使浓淡之墨在交融或重叠

18、时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 雪溪图 绢本水墨,纵36.6厘米,横30厘米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辋川图 唐 王维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唐代动物画鞍马画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韩滉五牛图 花鸟画薛稷、边鸾唐代和汉代一样,都是开拓疆域的时代古代国家的象征最重要的就是马匹 韩干,长安人,中唐时期画家。擅长鞍马、人物、道释题材,尤以画马著称。出身低微,少年时在酒家打杂,他的绘画才华得到了王维兄弟的赏识,王维资助他学画,终有所成。天宝年间曾经做过宫廷画师。他曾师从曹霸学习画马,但他更加重视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写生,独创一格。唐代帝王

19、权贵喜爱骏马,唐明皇和他的几个兄弟都广蓄西域优良的名马,这些马多用于安闲时的骑乘,体态圆肥,韩干所画正是这些马的形态。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鞍马画牧马图画黑、白二马,身体圆肥,安然缓步徐道释题材,尤以画马著称。牧马人深目虬髯,带有少数民族特征。钩染细腻,体现出高超的写实技巧。照夜白所画为唐玄宗的御马。画家不只描绘马的轮廓外形,重在刻画马的神情风采,张大的鼻孔,嘶鸣的口部,四蹄腾起等细节将一匹欲脱缰离去的烈马形象传神的表现出来。韩滉五牛图薛稷、边鸾的花鸟画 薛稷,唐代前期的花鸟画家。他热衷政治,曾做到参知政事的高官,后因参

20、与太平公主阴谋废立唐玄宗的活动,事败被杀。薛稷长于文学、书法,在唐代是以画鹤知名的惟一一人。薛稷赋予了鹤以超然出世的隐者般的高贵品格。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他下笔轻利,用色鲜明,各类花鸟的形色、毛羽均在他的笔下再现出来。贞元中新罗国献孔雀,唐德宗命令边鸳描画,一正一背,翠彩生动,金羽闪耀,似乎还能听见叫声。他画的玉兰图,根苗相连,极为精妙。后人评论说:“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大抵精于设色,浓艳如生。”“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21、 Foreign绘画理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字爱宾,山西临猗人。出身三代宰相之家,曾任斯部员外郎、大理寺卿等职。张家富于书画收藏,为张彦远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他毕生对书画钻研不倦,有感于前代绘画史论浅陋简短,广泛采集文献资料,加以个人见解发而编纂为历代名画记十卷。成书时间在唐大中元年(847),全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绘画艺术史发展的评述,作品的鉴赏收藏情况,画家传记。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绘画艺术史评述部分,概括了张彦远对古代传统绘画的历史演变的总结。在“叙画之源流”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功

22、能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四时并运”。鉴藏的部分,叙述了书画鉴藏工作的历史发展,唐代的书画收藏以及装裱、复制和临摹的情况。画家传记部分,列出了上自神话传说时代,下至晚唐会昌元年(841)的370余人的记述,补充了一部分从文献中收集的材料及亲眼所见的唐代作品。 历代名画记总结了前人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史论结合的传统方法,开创了中国绘画通史的体例。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绘画通史,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以及里程碑作用。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三节 雕塑及工艺

23、雕塑宗教造像陵墓雕塑陶瓷唐三彩青瓷白瓷染织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隋唐雕塑劳役制变为工役制私营手工作坊出现文学艺术思想健康活泼宗教艺术成熟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国家的统一,长期的稳定繁荣,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交融,使雕塑艺术空前发展重视对生活现实的观察,强调大胆的创新,主张独特的风格,注重大众对艺术的欣赏要求融合了豪迈雄强蓬勃向上的时代气魄,更赋予绚丽多姿成熟完美的艺术风格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雕刻作为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有机组成成分,在加强建筑单体与组群的主题

24、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是由著名建筑家阎立德设计建造的,阎立本也曾参与其中。昭陵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政治意义的纪念雕塑,是置于北阙左右的昭陵六骏和诸蕃君长像园。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战争中先后骑乘的六匹骏马。出于对这六匹战马的缅怀之情,为表彰其功绩,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由阎立本起样,命匠人将六匹骏马的形象刻于石屏之上,并由唐太宗亲撰赞辞。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六骏分别为飒露紫、拳毛焉、白蹄乌、特勒骠、青骓(zhui)、什伐赤。它摈弃了前代浮雕象征意味的风格,采用写实手法,布局简洁明快,造型雄健优美。

25、六骏造型各异,或静立,或疾驰,或缓步款行,姿态生动。其形象注重整体感和大的体面关系,巧妙地运用曲直劲利的线条和微妙的起伏变化,表现出骏马丰厚强健的体魄,收到了近乎圆雕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它的烧制采用二次烧成法:先在1150左右素烧,然后在900左右釉烧。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的釉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使釉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釉中富含铅,一方面可使釉面光亮,还可起到使釉中的诸种金属元素相互浸润流动的作用,使釉面形成淋漓酣畅的色彩效果。 两

26、京地区(长安、洛阳)是唐三彩的主要产地,这里的三彩都是官府作坊的产品。唐三彩中人物俑、马、骆驼最为精彩。主要有人物俑、马、骆驼。丝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是盛唐对外交流盛况的极好写照。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北方烧制白瓷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内丘的邢窑。产品胎质细洁,釉色白润,在唐代前期成为进贡皇家的贡品。 南方烧制青瓷主要是越窑烧造,胎质细腻,清脆悦耳,主要品种有唐末五代时烧制的“秘色瓷”。邢窑和越窑的釉色分别被形容为“类银类雪”、“如

27、冰类玉”。其他品种有花釉瓷,是在深色末釉上,施以浅色花纹,十分醒目明快。唐代瓷器销国内,远销海外。现日本、印度和埃及等国均有唐代瓷器出土。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瓷器染织工艺 唐代染织,官方亦设织染署,其织锦工艺尤为发达,以纬丝显花为一大发展。所织锦纹联珠团花,花团锦簇,配色敷彩,典雅明丽,为唐代瑰丽生动的织锦纹样开创了新路。除织锦之外,其他丝织品主要有绫、绮、纱罗、缂丝。纱罗的高档品种有轻容、单丝罗,绫的特殊品种有缭绫。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图案:前期以动物纹样为主,中晚期开始出现花鸟、团花和缠枝纹样。印染:有青、绛、黄、白、皂、紫六作,能染出各种绚丽的颜色。此时蜡缬、夹缬和绞缬三种染色技术均非常流行。刺绣:新创直针、缠针、平金、齐针、套针、贴绢、堆绫和缀珠等技术。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