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_第1页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_第2页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_第3页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_第4页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和体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演变决定因素一、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根本内涵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并向公众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在这一过程红,谁来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关系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否可以别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分工的,对这些问题的答复及其规定,就构成了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即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题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长期以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开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

2、。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派别,即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这两大派别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时而前者占上风,时而后者占上风。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经济自由主义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之前,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古典和新古典两个时期,在长达近两百年的历史里,经济自由主义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都根本上承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认为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必须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让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亚当斯密主张让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前提下,完全听其自由,允许其采用符合自己愿望的方式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以自己的劳动及资本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

3、相竞争。国家的职能就是对外防御敌人入侵,对内保障个人权益和自由,在经济方面主要举办公共福利事业和兴建公共设施。除此之外,应对市场采取自由放任原那么,不需要任何措施加以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派尽管在经济学概念和理论根底上有别于古典经济学派,并较多地涉及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但在根本理论上仍承袭古典经济学派的学说,主张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控制在最低限度。这就是所谓主张自由竞争,由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而国家那么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与制度条件;并承担某些不适合由市场来协调的经济活动的经济自由主义。 引入案例:罗斯福新政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国家干预主义“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

4、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 “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泼起来的口号,符合广阔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工程,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根底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罗斯福“新政是美国以行政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的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验性措施,遂即成为“新政是西方经济思潮从自由放任论向政府干预论转

5、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下,早在1926年就发表了?自由放任主义终结?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到来之际,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批判传统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并立即在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与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在理论、政策以及研究方法上的鲜明比照。在此,我们只着眼于理论和政策方面。 在理论方面,凯恩斯否认了传统理论所奉行的萨伊定律“供给自行创造需求,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有效需求通常都是缺乏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

6、机制已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它既不可能使生产资源到达充分利用,也不可能使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应放弃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理论。 在政策方面,凯恩斯主张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平衡和调节,要求摒弃传统的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实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二战后直至本世纪70年代初,以凯恩斯理论为根底的国家干预理论有了很大的开展,形成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作用机制、功能以及局限性作全面、深入的分析,建立了一整套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同时对微观经济干预的理论和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与经济自由主义相对应的国家干预主义,

7、又称凯恩斯主义。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中的焦点问题市场与政府关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少一点好,还是多一点好?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根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始终处在不断开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开展和深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指出,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每个人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去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应放任经济自由开展,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亚当斯密在主张由“看不见的手充当社会经济主要调节器的同时,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限

8、的,无非是充当一个经济上的“守夜人的角色。 市场机制广泛地发挥作用,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社会进步。但随着资本主义向其高级阶段的开展,种种难题也随之出现,而且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 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资本主义经济150年的开展历程进行回忆和总结时,认为市场机制的全面运行空前地调动了人类的创造力与生产力,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与资本,然而人类为此付出从自然、社会到人文的代价,也是空前的。这种代价的增迭,曾一次次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困厄与危机,即那种并非由“看不见的手可以回春的恶疾。这些困厄与危机,一次次缓解或“化凶为吉,在他们看来,首先是得力于“看得见的手,

9、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市场为什么会失灵,为什么会有“看得见的手的介入?现代福利经济学把自律机制在什么条件下最有效率,或者最没有效率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根底方式,产生了帕累托效率说。即资源配置使一些人的条件有所改善的同时,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条件变得更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叫帕累托效率。什么情况下才能到达帕累托效率呢?也就是说符合什么条件“看得见的手方才是尽善尽美的经济开展调节器?不妨借用他们的观点和假设。第一,完善的市场信息。 第二,完全的市场竞争。完全的市场竞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市场竞争开展的充分性,二是市场竞争开展的有效性。虽然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它不是万能

10、的,市场机制最正确功能发挥所依赖的市场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法实现。而且即使是在完善的市场信息和完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能够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效率最优化,也不能保证这种符合帕累托效率原那么的资源配置同时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垄断产生,宏观经济的波动也使完全竞争的条件难以实现,在社会公众收入分配等领域,即使完全的市场竞争也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正的问题,仅仅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必然导致市场失灵。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必须要在经济调节中发挥作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一针见血指出的:“市场之所以出现失灵现象,是因为没有人对市场负责。资源配置的决定是由成千

11、上万不同的企业作出的,从而造成了重复生产和无效率。所以,“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配置。 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长期高速增长和推行国家干预主义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矛盾终于又显现出来。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为解决失业,应通过财政、金融扩张刺激需求,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作代价;当发生经济过热时,再压缩货币发行,着手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一过程中再以未来一定程度的失业为代价。总之,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断调整这架难以驾驭的经济机器。然而,这时的现实情况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锋利,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增长停滞,失业率升高,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国际收支状

12、况恶化的情况。这种大量失业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严重的挑战。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再一次迅速上升。新经济自由主义充分肯定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坚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认为正是这种干预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新经济自由主义在具体政策主张方面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以解决众多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主张降低税率,调整税收结构,以刺激生产积极性;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减轻财政负担;主张改革工资制度,建立“分享经济机制,通过确定工人在企业收入或利润中所占的分享比率,真正把工人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起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政的10余年间,被认为是奉行新经济自由主义政策成功

13、的范例。美国总统里根在其两届任职期间,采用新经济自由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政策,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维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经济衰退,以充分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再次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关注的对象新凯恩斯主义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后采取的政策是短期内通过财政扩张,增加就业,复苏经济;长期内那么减少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以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克林顿经济政策及其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效,在一定意义上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的复兴。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重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分量。 作为西方经济理论代表的两大根本流派贯穿于资本主

14、义开展的整个过程,并且总是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而此消彼长。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吸收和融合。无论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方,它们与经济现实紧密相连,并在效劳于经济现实的过程中得到补充和开展。回忆: 新公共管理理论一、背景“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市场化成为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市场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为政府减负,同时也意味着政府放权。 在现代国家,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即“社会福利的提供者与

15、“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主舵手。政府在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教育平等、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支配着巨大的社会资源。社会要求政府“花费更少、做得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对此,政府必须积极从内部管理上挖潜,寻找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私营企业优良的管理绩效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自然地成为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的改革选择。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鼓吹市场化和效法私营企业管理,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典范的诞生而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1980年,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缩小政府规模和进行“财政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其后的梅杰政府“公民宪章运动、布莱尔政府“第三条道路继续推进政

16、府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化作用;新西兰那么在1988年开始以“政府部门法案为蓝本的改革;加拿大在1989年成立“管理开展中心,并于次年发表题为“加拿大公共效劳2000的政府改革指导性纲领;美国于 1993年成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用来指导政府改革,后于1998年更名为“重塑政府国家伙伴委员会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这些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效劳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效劳能力。重点介绍?改革政府?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Re

17、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原那么;改革的根本内容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绩效管理。这场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戈尔所领导的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NPR:National Performace Review)的报告?从过程到结果: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简称“戈尔报告;其先导那么是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一书。重点介绍?改革政府?“戈尔报告指出:从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建立起庞大的、从上而下的、集中化的官僚体制来处理公共事务,这种体制

18、以那时的公司结构为模式,采用分等级的科层制形式它将任务加以分解,落实到不同层次的雇员,而这些雇员及机构那么由严格的规章制度所约束。由于对标准化程序的先入之见、垂直的指挥链条和标准化的效劳,这些官僚机构是稳定的,但是也造成机构臃肿和反响缓慢。当代迅速变化着的世界、闪电般的信息技术、全球性竞争和需求式的顾客,使得庞大、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已经失效。重点介绍?改革政府?该报告提出政府改革的四项主要原那么:(1)消除繁文缛节,由注重过程的系统转变为注重结果的系统;(2)把顾客放在首位;(3)授权雇员以取得成果;(4)一削到底,并创造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戈尔报告还引用了英国

19、、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改革经验,指出美国在开展新公共管理方面已经落后了。重点介绍?改革政府?改革政府?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重点介绍?改革政府?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或译?重塑政府?一书提出的“企业化政府模式即“新公共管理模式是一种单一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如下十大根本原那么或根本内容:(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效劳;(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效劳中去;(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重点介绍?改革政府?(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

20、;(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这十大原那么构成?改革政府?前十章的标题。奥斯本和盖布勒在书中对这十个原那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在最后一章第十一章中加以汇总组合。该书成了1993年开始的美国“重塑政府改革的理论根底。克林顿总统给予该书很高的评价:“美国每一位中选官员应该阅读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90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二、认知 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选择新公共管理,是因为传统公共行政已经走入理论困境。传统公共行政

21、建立在两大理论根底之上,即政治与行政两分思想和官僚制理论。政治与行政两分思想认为,政治是国家决策,而行政是执行国家决策,两者必须严格区分。官僚制理论强调,在组织结构上,实行政府部门的权限和任务的专门化,以协调“层级组织和等级控制;在行为程序上,通过技术的或法律的规那么来控制职务行为和约束行政行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塑造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屡遭挫折:按照官僚制组织起来的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行政人员固守陈规;政府履行决策的行政裁量权不断扩大,政府运行本钱居高不下;公共效劳质量低劣,缺乏创新精神。沿袭传统的思路和策略进行政府改革,只能采取更多的等级控制、更细的规那么约束,从而陷入“僵死循环,

22、最终导致政府功能失调。可见,传统公共行政既是问题本身,又是问题根源。在这样一种相互纠葛的情形下,传统公共行政从理论到实践都无法超越自身。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解释政府困境时表现出优越性。1、将政府困境定义为低劣的管理,认为政府部门由于特定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环境,面临着积重难返的管理困境。根据民主宪政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官僚制政府体系中,政治官员掌控着财政预算、人事管理等重要权力,真正履行管理职能的管理者要受制于细节详尽的预算规程、人事规那么、采购制度、审计制度,不能面对变化的环境或者顾客的需求做出灵活的回应。英国的撤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组建的“雷纳效率小组在研究“下一步行动时发现,有关“公务员招募、解雇、晋升

23、、薪酬、工作时间、安置、分类、工作组织以及IT信息技术的使用等,都不为多数管理者所控制。政治官员不关心或者不懂得管理,而大多数管理者处于命令链的下端,管理权威与管理事项严重脱节。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和不尽人意的行政水平,在本质上是一个低劣的管理问题。政府改革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合理授权给管理者,同时在财政、预算、人事、采购和审计等方面解除不必要的规制和控制,以实现管理者的解放。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是专业人士。政府部门的不良绩效是由于“坏制度、不必要的规那么和规制严重地制约他们的管理权威和管理能力。公共管理人员因此成为“被制度束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策略的设计必须让管理者从政府的繁文

24、缛节中解放出来,放手让管理者来管理。这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利用程序和规那么控制公共管理者完全不同。三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于并指导着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改革,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结晶。它说明管理理论正在超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界限,成为普遍适用于公私领域的管理哲学。在根本理念上,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社会开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运用复杂的信息技术、组织技术、物质形态的商品生产技术来有效地管理劳动力要素,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保证。因此,管理又是一项重要的组织功能。管理者必须拥有合理的“权限。“新公共管理的信条就是“让管理者来管理。这是良

25、好管理的根本准那么。良好的管理可以消除繁文缛节,高度鼓励管理人员,促使机构有效运作,发现和消除浪费,将资源集中到关键领域,为国家复兴提供钥匙。通过引进私营部门成功的商业实践,可以在公共部门实现良好的管理。在具体内涵上,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 第一,强调管理的政治性质。公共管理者应当抛弃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政治与行政严格别离的教条,正视政府管理中大量存在的政策性行为及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在加强政府内部管理的同时,公共管理者必须有能力积极参与政策制订,正确处理与不同部门、组织、群众媒介和公众的关系,树立“顾客意识,以政治眼光对待公共管理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 第二,推崇自由化的管理。公共管理人员是高度专

26、业化的、通晓管理和掌握信息的个人。政府管理的不良绩效不是因为管理者缺乏能力和不履行职责,而是过多的程序和规那么束缚了管理者的权威和灵活性。因此,管理需要“自由化,管理者应该拥有合理充分的权力,做到“让管理者来管理。 第三,崇尚市场取向的管理。竞争和私营部门管理是市场取向中两个带普遍性的问题。首先,在公共部门内部创立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实现高效率和低本钱,以改进政府绩效。其次,将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打破公私管理之间的界限。 第四,倡导企业家型的领导者。公共管理人员与市场中的理性经济人一样,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逃避责任、时机主义、自我效劳、欺诈及导致道德风险的内在倾向。私

27、营管理人员与公共管理人员在管理绩效上的优劣之别,原因不在于自利的人性,而在于管理环境的不同。繁冗的程序规那么恶化管理环境,压抑管理者情绪,导致低劣的政府绩效。相反,私营管理能够有效利用管理人员的自利、时机和风险的意识,使他们适应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创造良好的管理绩效。因此,改革的着眼点是设计恰当的制度环境,保证公共管理人员拥有充分合理的权威,并且赋予他们以企业领导者的角色。四启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政府规模缩小,财政危机缓解,信任危机改善,政府管理和公共效劳的能力普遍提升。新公共管理作为成功的改革典范,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思考:1、新公共管理

28、理论最值得学习的局部有哪些?、新公共管理理论本身是否存在缺陷或局限性?、中国政府改革中如何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值得学习的:第一,关于管理的政治性质。第二,关于公共效劳的市场化。第三,关于“顾客观念的价值导向。第四,关于企业家型的领导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评:批评涉及“新公共管理改革去想及模式的理论根底、意识形态倾向、改革的总方向以及各种具体的改革措施等方面。1、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表达了改革者对“市场价值和市场机制的崇拜。2、改革取向无视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差异,照搬私人部门管理模式,片面追求效率。3、分权有利于增强自主性和灵活性,但会带来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4、私有化有助于精简

29、政府机构,但损害公民参与,产生公共责任方面的问题。5、顾客至上,把公民降低为一般的消费者,产生分配上的重大难题。新公共管理理论“让管理者来管理作为政府改革的信条,隐含着一个前提假设,即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管理绩效问题,而非管理行为的标准性和合法性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侧重点就在于,如何提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能力,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提供本钱更低、质量更好的公共效劳。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蕴含的西方问题意识,也是我们评价和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之点。中国政府改革中如何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回忆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1949-2002经历了七次较大的行政体制改革:第一次:19

30、52年开始,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进行改革。第二次:1956年下半年开始,以中央向地方放权为主要内容。第三次:1960-1965年,重新强调集中统一。第四次:1982年开始“自上而下历时三年的机构改革,改革政企关系。第五次:1988年,改变政府职能,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第六次:1993年,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开展为目的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第七次:1998年2月,规模宏大的机构精简。现在:“瘦身转变为“强身历次改革中凸显的缺陷:1、改革的被动适应性大于主动前瞻性。2、改革视角偏狭,将其等同于机构改革。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限制战略政策的选择。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社会系络。5、效率

31、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因此。中国的公共管理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政府行为法治化缺乏,行政权力缺乏制约,侵权行政、专断行政、非法行政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政府管理能力缺乏及由此带来的管理绩效问题。政府管理效能与社会开展、经济开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不能维护公正有效的市场秩序,不能提供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快速应变的能力较弱。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政府改革需要同时完成两个层面的任务: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行政;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能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总结从历史开展的眼光来看,传统公共行政

32、理论主要解决政治随意干预行政而产生政府腐败和普遍低效率的问题,目的是使政府行为标准化、法治化,保证政府对社会、对民众负责任,因而有了政治与行政两分包括政治对行政实行民主控制的思想,以及官僚制理论中关于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程序的规定。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过度标准化、法制化和过多控制的情形下,如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改善政府的管理绩效。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都有自身的价值。中国政府所面临的自身行为非标准化、低法治化和管理能力、管理绩效的不理想状况,将成为我们批判地吸收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根本立足点。公共选择理论 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做出关于商

33、品购置、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那么相应地创立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的主要奉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到达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那么、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那么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那么体系决定的。?价格、收入与公共政策?与艾伦克拉克李等人合著,1954;?个人投票选择和市场?1954;?公债的公共原那么?1958;?财政理论和政治经济学?

34、1960;?赞同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根底?与塔洛克合著,1962;?民主进程中的财政?1966;?俱乐部经济理论?1965;?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968;?本钱与选择:一个经济理论的探讨?1969;?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与R.托尼逊合著,1972;?自由的限度?1975;?宪法契约中的自由?1977;?赤字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与理查德瓦格纳合著,1977;?宪法民主中的财政责任?与理查德瓦格纳合著,1978;?凯恩斯先生的结论:对于把经济理论滥用于政治投机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宪法纪律的建议?1978;?财政学?与玛里琳弗劳尔斯合著,1980;?赋税的权力?与G.布伦

35、南合著,1980;?自由、市场和国家:八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学?1986。公共选择经济学的根底是一个从根本上说十分简单但却很有争议的思想即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通过分析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这一思想的主要推论是政府不一定能纠正问题,事实上反倒可能使之恶化。其突出的特点是把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 正如布坎南所说,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公共选择的主题就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国家理论,选举规那么,选民行为,党派政治,官僚体制等等。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只是明确提出公共经济一般理论的一种努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集体选择方面从事人们长期以来在微观经济学方面所做的事情,即用一种相应的尽可能适宜的政治市场运转理论来补充商品与效劳的生产与交换的理论。该理论是这样一种尝试,它要建立模拟今天社会行为的模式,其特点是根据个人是在经济市场还是在政治市场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