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一一黄秀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本科72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6学时)专科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本科4分,专科3.5分教研室名称: 地理系一一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课程内 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

2、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 变化及人类影响等。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 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 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 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习内谷及时数第一章大

3、气概述4气象要素的观测6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8第三章大气的水分4第四章大气的运动12第五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12天气预报1第六章气候的形成10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10气候资料的统计与整理1第八章气候变化4648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选择教材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 一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 1982年第一版国家优秀

4、教材纪念奖 1988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8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 2001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1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珍高教出版社2气象学与气候学中山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气象学与气候学张苑莹北师大出版社4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卜永芳高教出版社5气象学陈世训农业出版社6气象学关伯雄江苏出版社7天气学教程张兀咸气象出版社8大气天气气候 张超、马骋琦高教出版社9山地气候施尚文科学出版社10地理气候学傅抱璞气象出版社11世界气候盛永禹气象出版社12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上海师范高教出版社13中国云图中央气象局中央气象局理论教学内

5、容与要求:第一章 引 论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气候系统概述要求:.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

6、和生物圈概述1-3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 :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 :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 1太阳辐射要求 :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一、辐射的基本知识二、太阳辐射2 2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要

7、求:1、熟练掌握地面有效辐射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一、地面、大气的辐射二、地面有效辐射三、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2 3大气的增温与冷却要求 :1、熟练掌握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的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2、掌握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一、海陆的增温和冷却的差异二、空气的增温和冷却三、大气静力稳定度2 4大气温度的变化要求 :熟练掌握气温的日变化、 年较差; 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 辐射逆温;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掌握影响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变化的因素;

8、平流逆温; 下沉逆温; 锋面逆温的形成。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重点 :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难点 :降水的形成条件3 1 蒸发和凝结要求:1、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一、水相变化二、饱和水汽压三、影响蒸发的因素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3 2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要求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雾的形成条件;云形成条件、分类。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特点。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物三、云3 3 大气降水要求 :1、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2、

9、掌握降水的类型及分布。一、云滴的增长的物理过程二、雨和雪的形成三、各类云的降水四、人工影响云雨五、降水的分布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重点 :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3、促使空气运动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风压定律5、大气环流及三圈环流的模式;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难点 :1、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3、三圈环流的形成、风带、气压带的形成4 1 气压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要求 :1、熟练掌握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2、掌握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一、气压随高度的变

10、化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4 2 气压场要求 :1、熟练掌握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2、掌握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二、气压场的基本形式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要求:1、熟练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的形成。2、掌握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一、作用于空气的力二、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三、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4 4 大气环流要求:1、熟练掌握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2、掌握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大气环流

11、的平均状况三、大气环流的变化第五章天气系统重点: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3、寒潮的概念、源地、路径、天气4、副热带高压各部位的天气及季节活动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5、赤道辐合带的类型、台风的概念、源地、形成条件、降水原因。难点:1、锋面气压场的特征2、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条件3、西太平洋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5 1 气团与锋要求:1、熟练掌握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掌握气团的变性;锋的温压场的特征一、气团二、锋5 2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要求:1、 熟练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 分类; 锋面气旋的

12、结构与天气; 寒潮的定义、 源地、 路径、天气、条件。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锋面气旋的形成一、高空主要天气系统二、温带气旋和反气旋5 3 低纬度天气系统要求 :1、 熟练掌握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的特点,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副高各部份的天气,梅雨的概念。2、掌握副高的形状,季节活动规律,梅雨的天气特征及成因。一、副热带高压二、热带天气系统第六章气候的形成重点 :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各纬度的环流与气候3、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对周期性风系的作用4、洋流对大陆东西两岸气温、降水的影响5、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难点 :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季风的形成

13、原因3、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6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要求:1、熟练掌握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理解天文辐射气候带、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一、太阳辐射与天文辐射二、辐射收支与能量系统6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要求 :1、熟练掌握大气环调节海陆的温差,各纬度的环流与气候2、理解大气环调节高低纬间的温差,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二、环流与热量输送三、环流与水分循环四、环流变异与气候6 3海陆分布对气候的作用要求:2、,1、熟练掌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海陆风、季风的概念、形成原因掌握海陆分布对雾、降水的影响,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一、海陆分布与气温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的影响三、海

14、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6 4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要求 :1、熟练掌握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2、掌握中小地形、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形成的影响、雪线及地理分布特点、地形与地方性风。一、地形与气温二、地形与地方性风三、地形与降水四、地面特性与气候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重点 :1、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3、能利用所给资料或气温、降水分布图判别气候类型7 1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要求 :1、熟练掌握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掌握气候带、气候型的概念及五带十二型一、柯本气候分类法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