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下科学教案_第1页
2022年三年级下科学教案_第2页
2022年三年级下科学教案_第3页
2022年三年级下科学教案_第4页
2022年三年级下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混合1.1 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亲身经受混合沙和豆子的和分别沙和豆子的活动,在活动中观 察物质混合时发生的一些现象;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争论事物的特点,学习观看混合物,并将观看的结 果向大家沟通;3、培育同学用事实说话的习惯;教学重点:亲身经受沙和豆子混合和分别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会观看摸索;教学难点:亲身经受沙和豆子混合和分别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会观看摸索;教学预备:沙子、豆子、透亮杯子、筷子、筛子等;教学过程:一、推测试验 1、出示沙子和豆子,指导同学观看并描述其特点;2、提出问题:将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可能会怎样?3、引导推测: 1 、可能不会发生变化;即沙子仍

2、是沙子,黄豆仍是黄豆;2 、可能发生变化;颜色、气味、大小等方面发生变化,即产生既不是沙子也 不是黄豆的其它物质;4、指导试验设计:怎样才能知道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科学讲究实证,你准备怎样收集证据来证明将黄豆和沙子混合后发生变化或者没有发生变化?)5、指导同学分组试验,并进行认真观看;二、研讨深化 1、沟通观看的结果;(没有发生变化;)2、估量影响试验结果的缘由: 1 、是不是我们刚才混合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搅拌或者混合时沙子和黄豆的量太少了的缘故呢 同学认为可能我们就得用试验来进行验证;2 、同学再次试验,沟通试验结果;.有没有这个可能 .只要有一位3 、仍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影响而没有发生变化

3、呢?4 、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放在杯子里我们没观看认真呢?3、争论分别混合物的方法:怎样才能清晰地观看到沙子和豆子有没有发生 变化?4、同学分别沙和豆子,并和混合前的进行比较;5、沟通观看结果;(黄豆仍是黄豆,沙子仍是沙子; )三、总结延长 1、通过混合沙子和豆子,你有什么收成吗?2、出示水和油,假如将它们混合在一块,可能会怎样?(课后验证;)12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亲身经受混合小苏打和醋的活动,在活动中观看物质混合时发 生的一些现象;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争论事物的特点,学习观看混合物,并将观看的结 果向大家沟通;3 、培育同学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学会依据科学事实做

4、出判定;教学重点:亲身经受小苏打和醋的混合过程,在活动中学会观看摸索;教学难点:亲身经受小苏打和醋的混合过程,在活动中学会观看摸索;教学预备:小苏打、醋、小匙、玻璃杯、火柴、石灰水等;教学过程:一、推测试验 1、出示小苏打和醋混合,指导同学观看并描述其特点;2、提出问题:将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可能会怎样?3、引导推测: 1 、可能不会发生变化;即小苏打仍是小苏打,醋仍是醋;2 、可能发生变化;颜色、气味、大小等方面发生变化,即产生既不是小苏打也不是醋的其它物质;4、指导试验设计:怎样才能知道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科学讲究实证,你准备怎样收集证据来证明将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发生变化或者没有发生变化?)

5、5、指导同学分组试验,并进行认真观看;二、研讨深化 1、沟通观看的结果;(没有发生变化;)2、估量影响试验结果的缘由: 1 、是不是我们刚才混合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搅拌或者混合时小苏打和醋的量太少了的缘故呢 同学认为可能我们就得用试验来进行验证;2 、同学再次试验,沟通试验结果;.有没有这个可能 .只要有一位3 、仍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影响而没有发生变化呢?4 、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放在杯子里我们没观看认真呢?3、争论分别混合物的方法:怎样才能清晰地观看到小苏打和醋有没有发生 变化?4、用火柴、石灰水验证,并和混合前的进行比较;5、沟通观看结果;(小苏打和醋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令火柴熄灭,令

6、石灰水变混浊;)三、总结延长 1、通过混合小苏打和醋,你有什么收成吗?比较之前的一课:混合黄豆和 沙有什么不同2、后续争论:出示水和面粉,假如将它们混合在一块,可能会怎样?13 分别混合物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混合后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2通过分析混合物的特点使同学把握一些分别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敏捷应 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教学重点: 材料不同, 分别的方法就不同; 让同学体会到分别混合物时肯定 要留意观看混合物的性质,已有学问、体会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想出更多分别 方法 教学难点: 材料不同, 分别的方法就不同; 让同学体会到分别混合物时肯定 要留意观看混合物的性质,已有学问、体

7、会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想出更多分别 方法 教学预备:粳米、面粉、铁屑、木屑、磁铁、水、盛水的容器、筛子、盒子、簸箕、餐巾纸或过滤纸、黑墨水、绿墨水、滴管、喷壶等 教学过程:一、我们每天制造着很多混合物,但同时也需要把有些混合物分开;今日,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分别混合物(板书课题)二、分别混合物粳米和面粉 1出示面粉盒,将一粒粳米放入面粉盒内,提问:你怎样将它们分开 2同学操作(或许同学会用捡的方法)3将几粒粳米放入面粉盒里,提问:你怎样将它们分开 4抓一把粳米放入面粉盒内,使面粉和粳米充分混合,提问:这时你应当 怎样将它们分开 5同学摸索、沟通 6尝试操作 倾斜装有混合物的盒子, 反复敲打盒底

8、; 用筛子筛; 用簸箕簸 看能不能 把它们分开 三、分别混合物铁屑和木屑 1出示铁屑和木屑混合物 2争论:我们能找到多少种方法把铁屑和木屑分开 3分组试验、记录分别的过程和方法 4小组汇报沟通 四、小结 有些物质混合后仍旧保持原先的性质和状态,如木屑和铁屑;有些物质混合 后发生了变化,如盐和水混合成为盐水;这节课通过分别粳米和面粉的混合物、铁屑和木屑的混合物, 同学们都把握了一些分别混合物的方法;其实,依据混合物的性质不同, 分别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此外,仍有一种分别墨水的方法现在已用在中药争论中,用来把草药中有治疗功效的成分分别出来 五、后续活动:分别黑墨水或绿墨水14 争论土壤 教学目标

9、:1科学方法:能够和同伴沟通自己的观看结果;2学问与技能: 1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 遗体; 2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亲密的关系;2 情愿 靠近土壤;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熟悉土壤;教学重点: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教学预备:多种土壤、每个小组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观看记录表;一根木 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大自然赐予我们绿色的植物,你知道这些植物依靠什么生存?2我们今日来争论有关土壤的学问;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熟悉;(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

10、了些什么?(2)小组内沟通、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学问;2土壤是混合物吗?怎么验证?(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泥土(老师预先预备的多种泥土,写明泥土的产 地,并标明编号)倒在报纸上,认真观看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诧异的发觉是什么?你有什么猜想?你预备怎么验证?发觉的问题: 土壤的颜色不同; 土壤有不同的成分; 土壤中有塑料一类的杂 物 (2)小组内问题进行深化争论,怎么来验证自己的观看;(3)小组间沟通、汇报;(4)在活动记录卡上登记或画下你的观看结果,验证方法;(5)在下节课中我们来依据你们观看以及猜想进行验证;三、课后争论 你仍想知道有关土壤

11、的什么学问?(1)你仍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沟通;(3)在活动记录卡上登记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4)花肯定的时间去自主争论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争论结果记录下来;其次单元:空气21 明白空气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领同学经受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看与探究空气的过 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好玩的活动,激发同学剧烈的奇怪心与 积极的探究欲,并情愿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熟悉与同学们沟通共享;3、科学学问: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亮的气体,知道空气是 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淌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试验结果进行

12、分析,得出结论的才能 教学预备:老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 料;同学用( 4 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嬉戏导入、产生问题 1课前先进行吹气球擂台赛;2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吹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竞赛;3看到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4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一)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同学争论: 为什么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2设计可乐瓶内有空气的试验设计;3小组沟通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可乐瓶里布满着空气)4同学观看用漏斗倒酱油的试验,进一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二

13、)探究空气能够流淌 1老师问: 现在老师要转变这三种现状:使气球在可乐瓶内吹大,纸在杯 底内放入水中会湿, 可乐也能顺当倒入另一只可乐瓶中你们说应当怎么做?应用 什么方法,才能使这种现状发生变化;2同学争论、并设计试验方案;老师供应相关材料;3小组汇报沟通多种方法;4同学动手试验验证,老师进行适当指导;三、总结师:今日我们又明白空气的什么性质?(出示课题)生:空气占据空间;(板书)师:今日老师观赏了大家很多赐予新意的试验设计之后,觉得你们真是能干 极了 . 老师期望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小伴侣们也要像今日那样不但要学习新 学问,更要懂得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解决一些小难题;做一个小小的

14、 设计师,好吗 . 22 被压缩的空气 教学目标:1学问点: 使同学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压缩空气有弹性; 明白压缩空气在2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试验才能,能通过试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激发同学应用压缩空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提出创新的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培育同学通过实践,自己猎取第一手资料的 争论科学的初步方法;培育同学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胆识;教学重点:熟悉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教学难点:能通过试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教学预备:针管、橡皮胶、各种皮球、轮胎、打气筒、辟拍枪、 CAI 软件“ 压缩

15、空气”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让同学说说他明白的空气; (用以把握同学对空气明白的程度)二、认定目标 1依据同学对空气明白的程度,引入有气的皮球和没气的皮球的不同,导 入要认定的目标;2口述目标并板书课题;三、导学达标 一 让同学作几组试验:试验:压缩针管;试验:往皮球和轮胎中打气;不同的 试验过程让同学充分地做, 在试验中让他们体验空气在密闭容器中,情形下有什么不同现象; 留意发觉同学的创新做法 探究下面的问题:1用橡皮胶顶住针管,往下压针管活塞,针管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2压针管活塞的手松开有什么现象?3往皮球或轮胎中打气前和打气后有什么不同?气打得小和打得多有什么 不同?4同学在试验后

16、对“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熟悉仍比较肤浅,通过播放 CAI 课件,用动画形象地描述空气在针管皮球、轮胎中被压缩的过程;压缩后空气在密闭容器中会有弹性的过程;5让同学在试验中和试验后结合 CAI 课件进行摸索, 发觉和比较, 自己总 结出“ 空气的体积能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的性质, 使同学通过探究实践得 出有关空气压缩的第一手资料;6板书:空气可以被压缩 , 压缩空气有弹性; 二 回忆试验中皮球打气前后, 和气打得小和打得多的比较, 找诞生产和生 活中应用压缩空气的例子; (提示可以从用打气筒或空气压缩机往密闭容器里送 气的地方去想)老师让同学把发觉的例子写在黑板上;23 流

17、淌的空气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淌形成的,空气是热的也有冷的;2同学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3勉励同学用画图、想像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淌;教学重点:空气可以流淌形成风;教学难点:空气可以流淌形成风;教学预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爱好;1、今日教室里有什么不同?同学不约而同地说闻到了香味;接着问,香味 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 有的说风一吹一搅, 我们就闻到香味了, 有的说我们要呼 吸空气,香味随着空气被我们闻到的; (同学虽说不出气体分子扩散,但已提到 空气的流淌;)2、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看不见,怎么办呢?这个

18、问题一提出,激发同学探究的爱好,他们说,我们拿桌上的材料 香 做个试验吧!二、亲身体验空气的流淌;1、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观看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 里?2、怎样使烟飘得快些?(用嘴吹、用书扇,把香端到电扇底下吹;)3、“ 为什么在电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 (电扇下风很大,烟飘得快,风可以加快烟的扩散; )(教室里布满着烟味, 呛人,而且仍熏眼睛,有点难过)“ 现在有什么感受?”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打开门窗)4、把门窗打开;过了一会儿,问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打开门窗后,外面 的空气可以流到教室里来, 教室的空气流出去了; 烟淡了, 教室里的空气新奇多 了)通过这个活动,

19、同学亲身看到、感受到空气的流淌,再不是纸上谈兵了;5、最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淌的 图(在黑板上画出简洁的教室立体图,然后让同学画烟的流淌路径);其他同学 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三、同学活动;把香分到各小组, 使烟先往左飘, 再往下飘, 该怎么做?各小组同学都积极 协作,来完成这项活动(虽然在前面有的同学已经提到用嘴吹、用书扇、用电扇吹,也就是制造风,但不是每个同学都亲自试验)使烟、香味处处飘,风实际上就是空气的流淌;四、后续活动;提问:自然界中有哪些种风?同学会说出微风、;活动完毕师生共同总结:风大风、龙卷风, 等等;又问:人们用风做哪些事情?同学会说

20、出风车磨面、用风发电等; 最终,留给同学摸索 题:我们在教室里靠用嘴吹、用书扇、用电扇吹制造风,那么自然界的风是怎么 产生的呢?回去多观看,多摸索吧!24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1通过对呼吸的争论活动来熟悉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通过亲身体验使同学熟悉到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对保证呼吸卫生的重 要意义;3渗透环保训练,使同学学会用科学关注我们四周的生活;教学重点: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熟悉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提出任务 1老师:今日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吧;2请大家趴在桌上,记录我们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数完后,请在记录本上 记录下来;3刚

21、才是寂静时的呼吸次数, 假如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二、活动探究、完成任务1、做一会静力性动作,如用力弯曲手臂等,然后立刻记录呼吸频率,并写 在记录本上;2、比较:寂静时和运动时呼吸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由这个问题引出人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等学问; 一般来说,同学能够自己说出来, 假如不行,老师要讲解,或让同学看课文中的“ 资料与拓展” ;3、假如我们不呼吸呢?引出嬉戏:憋气竞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通过这 个竞赛让同学熟悉到,人不能不呼吸;4、想一想,今日我们把门窗关闭着上课,你有什么想法呢?小组充分争论后全班沟通; 同

22、学大致会说出下面的一些情形:我们感觉有点 闷;在封闭的教室里, 氧气不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吸进来了; 新奇空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觉得闷,对身体不好;5、体验活动:分男女生,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站一会,体验教室外和教室内 的空气给我们的感觉; 活动完毕后问: “ 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学 生会回答:“ 打开门窗!” 由此将同学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三、后续活动、任务延长 1、想一想,在冬天,我们往往把门窗紧闭着上课,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 好处的,但天气又冷,不敢开窗,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2、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有哪些类似的情形呢?我们对这些情形调查一下;夏天空调房间

23、里的空气流通问题;家庭里的空气流通问题;大商场是如何解决通风问题的;城市里的空气污染问题;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 31 种子变成芽 教学目标:1让同学明白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2培育同学观看与记录的才能;3培育喜爱自然、喜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种子如何变成芽;教学难点让同学明白种子变成芽的过程;教学预备: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事先老师播种花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谈话:假如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熟悉植物的一生,最终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

24、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看、记录,最终通过分析争论观看记 这株植物的一生;二、观看种子录,用事实数据科学、精确地说明1 观看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点;2 观看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点;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4 老师或同学演示解剖方法;5 同学观看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 结构;似;6 争论和沟通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三、播种活动 1 争论和沟通“ 如何播种” :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2 老师依据同学沟通情形,进行结构化的板书: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 花盆中戳个洞1 厘米芽

25、朝上每天 1 勺水沙中撒在表面表面任何方向保持潮湿3 自主挑选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4 老师供应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同学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5 老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形进行课外观看;(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 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番治理,每个同学带种子回家依据自己的挑选情形地栽或盆栽);后续活动:1、推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2、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32 芽长成苗 教学目标:1 明白芽长成苗的过程及其各部分出现的特点;2 培育自主探究芽长成苗过程中变化特点的本事;3 培育探究自然秘密的乐趣及爱好;教学重点:明白凤仙花苗一周内的

26、高度变化是整个种植活动的观看记录;教学难点:明白凤仙花芽长成苗的整个变化过;教学预备:四种种子由芽长成苗的系列变化过程、尺、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一、沟通与研讨 沟通活动一:1、四种种子在泥土里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形同估量一样吗?四种种子的芽有 什么相同与不同?2、凤仙花苗多数是在哪一天出土的, 记录了吗?初出土的芽是什么颜色的?3、第一对叶是什么样的?同以后长出的叶有什么不同?你看到第一对叶是 由什么变成的?化?4、说说以后长出的叶的外形和颜色是什么样的?茎的颜色和粗细有什么变5、前三周测量了苗的高度吗?小组同学相互查看记录情形;沟通活动二:6、让一或二个小组展现小组或个人的观看记录;7、同学

27、就观看记录进行评判,老师进行技术性指导;同时以勉励的口吻评 价同学的观看记录活动;沟通活动三:1、同学说说在观看记录过程中,发觉的其他新现象、新问题;2、老师引导同学就其中某一个问题进行尝试性说明;二、观看凤仙花 1、同学测量凤仙花苗的高度、观看凤仙花叶的数量、叶的长法以及茎的特 点 2、沟通和记录;3、认真观看凤仙花,尝试发觉其他的内容;例如:子叶的变化,真叶的形 态等;4、同学绘制凤仙花,展现本组画的凤仙花;三、推测以后几周的生长变化;1、推测凤仙花在今后几周内将有怎样的生长变化?2、说说这样推测的依据;3、提出今后几周的观看重点,如开花时间?花长在什么位置?开花前有什 么征兆等;4、同学

28、争论和摸索后,说说怎样进行进一步观看、测量、记录;5、老师做勉励性评判,促进同学耐心、细致地从事后续的观看活动;33 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标:1准时反馈同学对凤仙花的观看记录,并勉励他们连续地、多方面地进行 课外观看;2指导同学解剖花的方法及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熟悉;3初步熟悉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4指导同学熟悉果实的外形及颜色的变化;教学重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观看和熟悉;教学难点:同学对花与果实关系的熟悉;教学过程:一、沟通与研讨 沟通活动一(展现沟通) :1、让如干个小组展现小组或个人的观看记录;2、组织同学对观看记录进行评判;老师做必要指导(从技术性与勉励性两 方面进行);沟通活动二(小

29、组内沟通) :3、组内沟通活动:谁最先发觉花芽?谁种的凤仙花最早显现花蕾?第一朵 花是哪一天开的?4、观看凤仙花生长高度的记录,小组争论:凤仙花现在仍在连续长高吗?沟通活动三(全班沟通) :1、谁最先发觉花芽?谁种的凤仙花最早显现花蕾?第一朵花是哪一天开 的?2、凤仙花现在仍在连续长高吗?争论:凤仙花高度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的 可能缘由是什么?3、同学沟通各自的想法;沟通活动四:1、说说在观看过程中发觉的新现象与新问题;2、老师挑选一个或两个问题,让同学尝试说明(只要求经受说明的过程);二、观看凤仙花花的结构 1、“ 凤仙花从花蕾,到开花,再到枯萎,凤仙花的花是怎样变化的?” 依 次观看凤仙花植

30、株的花蕾、花苞、花朵、枯萎的花,并自由描述;2、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描述;3、观看凤仙花花的结构,供应操作要领: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摘下花的各 个部分、镊子夹在基部,并粘贴在记录纸上;4、某一同学进行示范性操作,老师订正;5、同学解剖凤仙花的活动;6、争论:凤仙花的花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有几片;7、老师展现凤仙花的结构,并初步说明每个部分的名称;8、轻轻挑开变干了的花,里面有果实吗?9、观看并描述果实的外形、颜色;10、争论沟通:花的各个部分和结果有什么联系;三、推测以后几周的生长变化 1、推测凤仙花的果实颜色、大小等在今后几周内将有怎样的变化?2、提出观看记录任务:(1)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凤仙花

31、花的发育过程(老师可说明一下);(2)亲密关注果实的微小变化,准时记录;(3)观看其他方面的变化,发觉新的问题;34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1指导同学熟悉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从中懂得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2 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熟悉;知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生长周期、植 株高度变化特点以及凤仙花身体的 6 部分;3 通过“ 阅读与扩展” ,引领同学熟悉凤仙花种植的真正意义;教学重点:指导同学能运用观看、测量、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凤仙花的生 长情形;教学难点:引导同学用观看凤仙花的体会,观看四周的各种植物;教学预备:活动手册、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 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过程:一、引入

32、 1老师让大家回去以后亲密关注果实颜色的变化,你们观看到了吗?2除了颜色的变化,仍看到了什么?3有些果实已经开裂了,它们的种子到哪里去了?二、估算种子,懂得“ 繁衍” 意义 1轻轻捏一棵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有什么现象发生?2数一数一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3那么,一棵凤仙花上一共有多少粒种子呢?4数一数一棵凤仙花上共有多少个果实?(包括已经开裂的果实,接近成 熟的果实,将要长成的果实)5请大家运算一下你们小组的凤仙花大约长出了多少粒种子;6请各组汇报你们的估算结果;7我们亲自种下一粒种子,尽然长出了那么多的种子,真了不得!假如我 们再把它们种下去,那么将来就会产生更多的种子,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的

33、繁衍;三、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熟悉(一)生长过程 1大家都把记录资料带来了吧,请把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拿到老师这儿 来,依据凤仙花的生长情形,给它们排列一下;2谁能依据排列图描述它的生长过程?3大家的本事真大,一个比一个讲得好;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出现花蕾的苗这一过程是凤仙花在长身体;殖后代;(二)生长周期从花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凤仙花是在繁1依据你们对凤仙花生长日期的记录,你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吗?(生 长周期就是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时间)2让我们任选一组一起来运算一下;老师依据同学回答板书;(三)高度变化特点 1在我们的记录中,仍收集到了凤仙花不同时期的生长高度,假如我们把 它画成折线图

34、,看看又有什么发觉?2老师通过多媒体绘画折线图;3请大家从课桌下拿出折线图把凤仙花的高度用折线画出;4认真观看折线图,你有什么发觉?5凤仙花在哪一段时间里生长最快?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同什么有关?四、后续活动 1多媒体出示“ 阅读与拓展” 资料;2假如我们仍想争论四周的其他植物,你会怎样争论?3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争论其他植物;4老师期望同学们在课外连续争论,去发觉植物世界里更多的秘密;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41 迎接蚕宝宝的产生 教学目标:1知道蚕卵能孵出蚕,是蚕生命的开头,知道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点,知 道蚁蚕生活和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明白其他动物的卵,发觉卵的异同点;2经受对蚕

35、卵、蚁蚕的观看和描述过程,获得对科学观看的熟悉和明白,在观看中发觉更多的现象和问题,并挑选自己感爱好的问题边养蚕边争论;情愿和同伴合作与沟通;具有养蚕的爱好,能积极参加养蚕 3在活动中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开头和进展,增进靠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预备: 供小组和个人观看用的蚕卵,的卵的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实地观看活动1、 活动预备放大镜和养蚕用的盒子; 一些动物(1)师课前找一养蚕户供同学进行观看活动的场地;(2)全班沟通观看调查的方法及留意事项2、实地活动(1)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长作好观看记录(2)师,各小组稍加一些方法指导(3)回班进行沟通观看发觉 二、后续活动:在 4

36、周左右的时间里进行养蚕并做好记录;42 可爱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1能将自己对蚕的观看发觉和同学进行沟通与探讨;2留意对观看现象的摸索,并尝试做出说明;3对蚕进行一些简洁的专项探究活动(如:怎样吃食物);4尝试联系其他动物的特点熟悉蚕;教学预备:同学用:放大镜、直尺、天平;老师用: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其他动物幼体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 引入蚕宝宝诞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 二、 沟通蚕的新变化,大家发觉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描述其他新发觉;三、沟通蚕宝宝换外衣的情形 1沟通:说说你们是怎样发觉蚕宝宝蜕皮的

37、;说说观看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们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2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形;3争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渐渐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四、观看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1用放大镜观看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2蚕宝宝怎样吃食物?3蚕宝宝怎样运动?4争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5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6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7把你们的蚕宝宝画下来;五、争论比较,其他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1漂亮的蝴蝶和它们的宝宝是怎样的?2袋鼠和它们的宝宝是怎样的

38、?3青蛙和它们的宝宝是怎样的?通过比较,你们有什么发觉?说说你们的发觉;六、蚕宝宝为自己盖新居 1观看蚕宝宝为自己盖新居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们会做些什么?2你们能帮蚕宝宝盖新居做些什么?3观看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居的;4观看蚕宝宝为自己盖新居,你们有什么发觉?43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知道蚕茧、蚕蛹是蚕一生变化中的必定产物,是蚕一生中的一个阶段;2让同学经受对蚕蛹、蚕茧的推测、观看和描述的过程;经受拉丝的活动;3勉励同学在养蚕的活动中发觉生命的进展变化,并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受 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生态环境的训练;教学预备: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39、1可爱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它花了多少时间建成了自己的房子;2 蚕宝宝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想不想争论?二、观看蚕茧 1想知道蚕宝宝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办?2怎样观看?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导;3同学分小组观看蚕茧和教室,记载自己的观看所得,老师巡察做适当指4同学沟通汇报,老师点评;5嬉戏:比一比谁抽的丝长,老师指导抽丝的方法; (抽丝的详细操作放在 课外)三、观看蚕蛹 1我们不停的抽丝,最终会找到谁?它在房子里呆了那么久会不会变了模 样?2大家看法不一样,该怎么办?3用剪刀剪要留意哪些事情?4请大家把蚕蛹放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观看,并把观看的结果画下来;你们 可以把自己的发觉

40、告知同学;老师巡察做适当指导;5哪个同学情愿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蚕宝宝?6老师点评;蚕宝宝变了模样后人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蚕蛹;7你们觉得蚕蛹和蚕宝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学领取表格再次观看;8同学汇报,老师小结;四、后续活动调查争论丝厂对蚕蛹的处理;蚕茧里面仍有什么东西?44 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对蚕蛾外形的观看、描述过程,培育同学的动态观看、细节 观看才能;2通过对蚕一生记录的整理,发觉蚕的一生所经受的不同阶段,明白变态 的意义;3通过其他动物与蚕的生命过程的对比,领会不同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 周期;教学重点:通过小结蚕的一生,迁移到熟悉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熟悉其

41、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预备:老师:有关蝴蝶、鳄鱼、狗等动物的生长过程及每个阶段经受所需时间的资料、录像;同学:对蚕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过程:一、 沟通蚕茧发生的变化1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2蛹到哪里去了?3从蚕茧里钻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蛹变的?4蚕茧里现在仍有什么?二、 观看蚕蛾的外形特点和行为 1观看蚕蛾;2描述蚕蛾的身体;它有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3比较蚕蛾与蛹;它们有哪些不同?4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从蚕蛹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5比较雄蛾和雌蛾;6观看雌蛾怎样产卵;7数一数,一只雌蛾能产多少卵;8观看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颜色会变吗?三、 小结蚕的一生 1分组活动,沟通自己在养蚕活

42、动中的发觉、记录;2整理记录,争论蚕的一生经受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受多长时间;3小结:蚕的一生经受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四、 熟悉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蝴蝶一生经受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受多长时间?2鳄鱼一生经受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经受多长时间?3青蛙、猫、狗等动物的一生是不是与蝴蝶、鳄鱼有相同的经受?4从以上事实中,我们能发觉什么?第五单元:沉和浮 51 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观看和争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组织同学通过试验验证各 种物体沉浮的假设,探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2同学经受“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的科学探究过程;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勉励同学

43、从试验现象和已有体会的冲突中不断发 现问题,并进行大胆推测,以及想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测,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观看与摸索(出示木船、轮船、潜水艇图);问题:这些船在行驶中有什么特点?你们想争论那些问题? 2 争论、沟通 同学提出问题(同学可以互评互议) ;介绍沉和浮的前言内容,板书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二、收集事实,估量探究 1 活动 1 “ 观看物体在水中是沉的仍是浮的” ;同学分组活动;活动情形汇报:“ 你们是怎样做的?” “ 观察了什么现象?” 指导描述:“ 把 放在水面,观察它垂直下沉到底” “ 把 放在水底,观察它垂直上浮到水面” 提示:“ 怎样做才能观察物体是浮起

44、来的?总结:观看物体的沉出现象,要用两种方法:把物体放在水面和把物体 放在水底; 2 活动 2 “ 观看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仍是浮的” ;同学分组活动:先估量后“ 分堆” ;集体沟通,搜集事实:“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浮 的?” “ 估量正确选项哪些物体?” “ 估量出错的是哪些物体?” 争论作出估量:“ 我们是依据什么估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 关?” 综合各种估量:物体的沉浮和它在水中的大小、轻重有关;(板书)三、观看事实,试验证明 1 第一个活动:把几种物体按大小次序排列和轻重次序排列 , 分别放入水 中;提出争论的问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

45、?(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指导观看:(1)是不是比较大的物体都浮现来?小的都沉下去?(2)是不是比较重的物体都沉下去?轻的都浮现来?(3)这些大小轻重互不相同的物体使我们看不出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再争论问题:(1)胡萝卜与小石头比较,谁轻?谁重?(2)为什么“ 重” 的胡萝卜是浮现来的?而“ 轻” 的小石头是沉下去的?(适时指导: “ 胡萝卜和小石头除了轻重不同外,仍有哪些方面会影响沉浮?”让同学发 现它们的大小不同;把胡萝卜切削成像小石头一样大小时,再比较它们的轻重; 让同学看到物体“ 重沉轻浮” 的事实,缘由,引出其次 个活动;)找到“ 看不出” 与沉浮关系的 2 其

46、次个活动: 由大小相同的球体按轻重次序排列和轻重相同的立方体按 大小次序排列的两组试验组成;活动要求:(1)两组试验分两次进行 , 两组材料不能混合使用;(2)在“ 排列次序” 有争议时,可供应称量便利,按课本插图序号 放置物体;(3)先估量,后试验;(4)搜集、整理资料(同学小组汇报,老师填写在黑板表格中)四、作出结论 1 分析资料:(1)“ 最重” ,“ 较重” “ 重” 概括为重;“ 较轻” “ 最轻” 概括为轻;“ 最小” “ 较小” “ 小” 概括为小;“ 较大” “ 最大” 概括为大;(2)这两组试验使用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2 逐题争论:(课本中的摸索题) 3 概括归纳结论:(指导

47、同学陈述并板书记录)大小(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轻重相同的物体,小的 沉,大的浮;52 转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1进一步懂得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学问,把握转变物体 沉浮的方法;2会用多种方法转变多种物体沉浮;3懂得潜水艇沉浮的原理;4培育同学争论问题的才能,创新才能,动手制作才能(简易的潜艇);5培育同学深化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求的思想品质;在争论过程中形 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预备:小组观看试验用:水槽、小药瓶、浮标、橡皮泥、泡沫塑料、气球、石头、铁块等;制作“ 潜艇” 用饮料罐、塑料软管、塑料笔帽、橡皮泥、塑料矿泉水瓶 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48、、提出任务 第一出示空瓶, 然后提问: 把空瓶放入水槽中, 它会沉仍是会浮呢?空瓶在水中上浮是怎么回事?由问题导入,关学问,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探究研讨、完成任务既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又复习了本课的相1争论转变物体的重量可以转变物体的沉浮老师先依据试验材料提出要争论的问题,再让同学依据问题猜想可能发生的现象;“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空瓶下沉?” “ 估量加多少水可以使小瓶沉入水底?加多少水可以使小瓶悬浮在水中?”这是探究活动中不行缺少的环节;接着分组试验进行争论, 试验时勉励同学自己设计试验方案;用试验来证明 自己的假设,让同学充分感知,自行发觉;然后汇报结果,整理信息,通过大家 的辩论,得

49、到说明现象的依据;“ 请你们说明瓶子在水中沉浮是怎么回事?什么缘由引起物体的沉浮变 化?” 最终老师小结,给同学们一个清晰的概念;2争论转变物体的体积可以转变物体的沉浮;三、巩固学问、培育创新运用所学学问转变其他物体的沉浮探究这部分学问的方法同上;观看桌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形,争论:用什么方法使沉的物体浮起来,浮的物体沉下去?同学依据问题做出估量; 然后分组争论, 在小组内商议好先做什么, 后做什 么;然后分工合作,有目的、有方案地去试验;试验中勉励同学有特殊的做法,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汇报时不但要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 仍要说明转变物体沉浮方法分别属于哪 一类;利用所学学问进行说明;然后利用多

50、媒体讲解潜艇的工作原理,加深同学对本课学问的懂得;四、创新制作 制作、争论简易的“ 潜艇” ;出示材料(空饮料罐和塑料管) ,要求同学制作一个简易的潜艇;大家先在 小组里争论,制定方案后再制作;然后汇报展现各组的作品,让同学有胜利感和骄傲感;最终,出示老师制作 的沉浮自如的“ 潜艇” , 引起同学的爱好, 让同学回家后查找别的材料制作一个 能沉浮自如的“ 潜水艇” ,把学习的爱好延长至课后;53 马铃薯在水平是沉仍是浮 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在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与承载的液体有关;2过程与方法:经受一个典型的“ 观看发觉估量验证” 的科学探究 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51、,保持和进展探究四周事物的爱好和奇怪心不断地提出关于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问题;教学预备:1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2小组试验观看用:蜡烛、汤勺(2 只)、火柴;3小组试验观看用:塑料杯、清水、搅拌棒、食盐、白糖、马铃薯;4天平一架、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三只、熟鸡蛋一只、250 毫升烧杯一只;5死海资料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观看马铃薯的沉浮:1估量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仍是浮;2观看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在在两个不同水槽中的沉浮;(一个沉,一个浮)3怎样说明两个马铃薯沉浮的不同?4影响马铃薯沉浮的缘由有哪些?5假如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同一个水槽中,会怎样?6观看:把两个马铃薯同时

52、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浮;把马铃薯同 时放在其次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沉;7这是怎么回事?怎样说明马铃薯的沉浮?二、观看比较两个水槽里的液体;1这两个水槽里的液体不一样吗?怎样知道?2从两个水槽里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 痕迹;3从留下的痕迹看,两种液体一样吗?4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是什么液体?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三、马铃薯在盐水中为什么能浮?1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里沉、在盐水里却变浮了?2盐水重仍是清水重?3是由于盐水比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盐水里浮吗?四、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1把物体分别放在比水轻的油中和比水重的糖浆中,物体的沉浮会怎

53、样变 化?2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3铜和铁在液体中能浮吗?4铜在水银中会浮(实际演示或图片展现)54 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知道其中的缘由吗?1让同学亲身经受按肯定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小船的活动过程;2在科学探究中熟悉到船舱的大小与船的载重量的关系,对所设计的小船 进行改进;3在体验中培育同学不断修正、完善原有熟悉的思想;教学重点:在探究中不断反思改进,从而提高船的载重量;教学难点:初步树立对原有熟悉不断修正和完善的思想;教学预备:课前布置同学收集有关船的资料;分组试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透亮胶、玻璃球、水槽、剪刀等;教学过程:1课前老师自制一只小船;同学也依据教材提示自制一只小船;2沟通我们

54、的小船 1 演示介绍自己制作的小船;2 争论我们的小船仍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哪艘船装得多;用 8 厘米见方的薄铝片可以制作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1 利用材料表中列出的材料,设计制作出一艘能装运玻璃球的小船,比谁 的船装运的玻璃球多;2 装了玻璃球的小船为什么会发生倾斜?3 怎样才能保持船的平稳?4 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试试装货时能平稳些吗?5 说说仍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得更多;4船的展览会;1 把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船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沟通;2 把我们制作好的小船和收集到的有关船的图片、资料在全班展出沟通;第六单元:冷与热 61 冷水与热水 教学目标:1经受用触摸的方

55、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成烫、热、温、冷的过程;2经受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法争论冷水与热水的过程,培育同学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3通过推测、分析、验证等途径明白热水上浮的缘由;培育同学良好的科 学探究习惯;教学重点: 经受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法争论冷水和热水的过程,并能对试验 现象进行沟通、分析,初步明确热水上浮的缘由;教学难点: 经受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法争论冷水和热水的过程,并能对试验 现象进行沟通、分析,初步明确热水上浮的缘由;教学过程:一、引入 1请同学说说从外面进入试验室里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同学说出室外比室内冷;2请同学相互摸一摸装水的水杯(有的同学倒的水比较热,有的

56、较凉),说说触摸的感觉;3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二、观看冷水和热水的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冷水和热水;1你们能用一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吗?怎样倒比较合 理?2小组争论制定方案;3各组沟通操作方案,通过争论,确定较合理的方案;4请同学说说在倒水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倒热水时应把水杯放在桌面,不要拿在手上; 倒完热水后应把热水瓶放在什么地方 )提示同学留意试验安全;5同学按确定的方案操作;6观看 4 杯冷热不同的水有什么差异?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感受这四杯水的 差异?(引导同学用触摸的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差异;)7请同学描述一下触摸四杯水的感受;8你们见过更冷的水吗?见过更热

57、的水吗?(依据同学回答整理对水进行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9请同学说说遇到易烫伤的水应留意些什么?哪些场合易发生烫伤?应当 怎样防止发生烫伤?三、冷水和热水仍有什么不同 1请同学讲讲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到冷水,什么时候需要用到热水;2假如把红墨水分别滴在冷水和热水中, 你能否推测一下会产生什么现象?3同学推测 4请同学说说滴红墨水时应留意什么;5同学试验;观看发生的现象与推测是否相同;6同学沟通;7假如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装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你们推测一下会显现什么现象?8请同学说说试验时应留意什么;9同学试验,观看发生的现象;10请同学尝试说明观看到的现象,提出

58、自己的假说;四、争论热水上浮的缘由 1影响水在变热过程中沉浮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有那些?2引导同学摸索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体积是否发生变化;3请同学设计验证方法,并说出验证过程中的留意点;4同学试验;5依据观看结果分析热水上浮的缘由;小结:我们发觉了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依据我 们在“ 沉和浮” 单元里所学的学问,这应当是热水上浮的缘由;62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经受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2观看熟悉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懂得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 物体的冷热;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育同学在合作、沟通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究熟悉空气和铜等的热胀冷缩现象

59、;教学难点:启示查找探究方法;教学预备: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塑料瓶(内装冷水)、暖瓶(内装热水)、抹布、小塑料圈、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酒精、牛奶、食用油、醋、酱油、果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 2 个踩瘪了的乒乓球, 其中一个是破球) 谁能帮我使这 2 个踩瘪了 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2问:你们准备怎样做?3同学演示试验;4分析缘由;二、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呢1能想个方法来争论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吗?2能不能采纳同液体一样的方法做?需要解决几个新问题?空气是会流淌的,必需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用什么容器呢?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呢?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觉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变化呢?3试验 4沟通: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白什么?5演示:瘪乒乓球复原过程;6小结:空气受热膨胀,受冷收缩;三、固体的热胀冷缩试验 1出示铜球等试验仪器,强调试验留意事项;2指导同学试验;3提问:通过以上试验,你们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