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_第1页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_第2页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_第3页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_第4页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有很多观点。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的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的特征对于作为审计产生

2、与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受托方运用被给予的经营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加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

3、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为什么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将资源经营权委托给受托人之后需要对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资源经管人受托经管资源占有人的资源后需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以解脱自身的经营责任,这都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评价。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因而可以对受托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因此说,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

4、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审计理解成是由独立的第三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为什么说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关系反映了受托人的社会需要,而委托人的社会需要在层次和水平上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而受托责任关系的外延也总是在不断的演变。受托责任的性质有原始的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内容由受托财务责任扩展到受托管理责任;范围由对特指的委托人责任扩展到非特定的委托人的社会责任。而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因为它要保证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证明。从这层意义上说,审计既在受托责任关系基础上产生,又随受托责任关

5、系外延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受托责任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变化发展,但不论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如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没有变,都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还是现在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直至后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都是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对受托责任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第三章 审计环境及其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并改变着审计的范围、内容与方式、方法,推动了审计的发展,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述信息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范围的内容和影响20世

6、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变小”,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地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需求。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把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对审计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管理产生的影响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

7、化。我们知道,传统审计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查账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欲对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必须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否则,无法实现对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真正意义的信息系统审计出现了。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业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传统的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是存储的在磁盘上的信息至少是“可读(可理解)”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或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是由特

8、别的符号和代码组成的记录,这些电子证据不仅对于一般的审计人员“不可读(不可理解)”,而且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取得。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迫

9、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国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处就曾经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除知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信息时代的审计人员还必须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10、。第四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1、审计组织体系是由多种类型的审计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不同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存在差别。请论述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特征。(一)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各自侧重点(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二)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平行结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占主导地位;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社会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对其他审计组织的指导、监督关系)2、我国地方审计机关采用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请说明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一)我国地方审计机

11、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含义(双重领导体制是指对某一机构由两个上级领导机构同时进行领导的体制)(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内容规章制度;审计计划;综合报告;预算审计结果报告;提供审计信息和专题报告;行政复议;监督检查(三)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重要意义一致性;独立性;统一性3、审计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审计组织和人员角度,论述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可称之为审计的灵魂。独立性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得一种精神状态,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

12、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师的一种社会形象,即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公正客观公正。(二)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方面保持独立性:在审计组织方面,保证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审计组织有充分的经费和专门独立的经费来源;同时审计组织应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作出规定和检查、保障机制。在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三)审计的权威性来

13、源1、相关法律的保证。即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及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2、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资财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审计主体三方面构成了审计行为。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是经资财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并签有法律协议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审计主体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并提供必要条件。3、审计独立性。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审计主体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四)审计如何保持权威性为了保持审计的权威性,审计人员应注意遵守职业道德,遵守

14、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第五章 审计准则1、审计准则对于审计职业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各国职业界都十分重视审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工作。论述审计准则的概念、内容和作用。(一)审计准则的概念审计准则是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二)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和基本要求;审计计划;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工作记录的编制;审计结论的提出;审计报告的编制等。具体包括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社会审计准则。(三)审计准则的作用1、

15、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审计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服务,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很难测定。对审计质量的统一社会评价,主要依靠对审计人员和审计过程中专业行为的评价,审计准则提供了这种评价的尺度。没有对审计质量的评价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2、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职业责任的最低要求,审计人员若违背了审计准则,不仅说明未能切实履行应尽的职责,而且应对其所造成的后果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因此是否遵循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3、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审计行为是一种专业行为,十分复杂,普通的公众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和要求。借助于审计准

16、则,社会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审计质量的基本水准;通过让公众参与审计准则的制定,审计职业界可以了解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及其变化,审计组织与社会的这种沟通,可以促进审计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服务对象的需要。4、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审计组织要不断加强、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必须以科学、合理、明确的审计准则为基础。审计准则为审计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指南,是评价审计人员工作的标准,也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职业教育的根据。以审计准则为依据制定出各种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审计规范化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2

17、、近年来审计准则国际协调明显加快,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成必然趋势。请简要回答推动和阻碍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因素有哪些?(一)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概念(是指有关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的审计准则进行调和,缩小差异并使之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二)推动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因素(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审计准则的技术性)(三)阻碍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因素(审计环境的差异、各国的政治干预)第六章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对于整个审计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试述审计目标对于审计过程的影响,同时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说明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测试方法之间的关系。审计目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审计目标是审计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回答的

18、问题。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的方向。只有确定了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才有了审计的方向,审计最终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目标是划分审计业务类型的重要标志。具体说明审计目标对于审计过程每个阶段工作的影响审计目标对审计全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整个审计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确定又会影响审计标准的选择,以及审计的范围和程序、方法的设计。2、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不断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发现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不足以达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还要考虑所采用其他替代程序,补充收集证

19、据。审计人员要根据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编写审计报告,出具评价意见,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写入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审计目标,说明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是什么1、存在或发生。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示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就需对存货进行实地观察或监督盘点,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对证明业务发生的凭证进行检查等。2、完整性。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

20、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报表中进行了反映。检查业务记录的完整性时,审计人员需要对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进行调查了解,要检查记录业务发生时的记录凭证,如检查发票存根,然后对照相关的会计记录以确认是否全部业务都进行了记录。3、权利和义务。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为了验证资产的权利有时需要获取资产权证,向银行或其他资产保管机关取得所有权方面的确认材料。在验证负债义务时,审计人员可以向债权单位函证或向被审计单位索取负债声明等。4、计量与计算。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21、是否正确计量,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为达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需要重新计算,或进行分析,同时也到评价所使用会计计量政策的正确性。5、合格性。这个目标实质上审计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前就要熟悉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施审查各项经济活动时都要关注其是否符合规定,而且在形成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时也要就其合法性作出决定。6、揭示与披露。这个目标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反映。为实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要抽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看其会计处理及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22、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审计项目目标对审计测试措施具有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就要考虑采用何种审计方法或测试措施去达到每一个目标,并将其写入审计方案。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如果发觉使用某些措施未能实现规定的目标,就需考虑使用替代的审计程序。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要总结审计工作,评价审计目标是否达到,并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七章 审计程序1、审计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进行,这是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措施。温家宝总理曾经对审计机关提出“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要求。论述规范审计程序的重要意义。(一)审计程序的概念(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二)

23、规范审计程序的意义(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是依法审计,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的手段)2、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就是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因素和要求,为审计项目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论述通用审计程序的内容和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一)通用审计程序的概念通用审计程序是指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适合各类审计项目的基本审计程序,如果审计人员按照基本审计程序来实施审计,则可以满足基本的审计目标。(二)按照审计的三个阶段,分别论述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无论是财务审

24、计、绩效审计,还是其他专项审计,审计程序基本都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一些基本内容。1、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关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依据,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如国家审计经常要根据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要求或政府的中心工作等,社会审计则主要依据自身对客户的调查);确定要求进行审计的原因(如国家审计经常要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社会审计则要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确定审计的法律关系(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通过审计通知书,社会审计通过审计业务约定书,来确立审计法律关系);配备审计人员,组织审计小组,确定需要利用的各种专家;调查被审

25、计单位,取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实施初步的分析性测试,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价固有风险;调查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风险;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2、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包括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最终评价控制风险;调查具体审计计划,最终确定审计的范围和深度;实施分析性测试和详细的余额测试。3、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全部必要的外勤工作;分析、整理审计证据,汇总、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最后的分析性测试,评价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编写并提交审计报告;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三)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具体审计程序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在审计程序的

26、基础上,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必须考虑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资源、审计客体和审计手段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只有全面把握各种制约因素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1、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影响审计程序设计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程序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同的审计目标的实现要求有相应的审计程序来保证。2、审计主体。审计主体是指审计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主要包括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是三种不同的审计主体。不同的审计主体对审计程序有不同的要求。3、审计资源。审计资源是指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或内部

27、审计机构可以用来完成特定审计任务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总称。审计资源是影响审计程序设计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审计资源可以保证各类审计组织按照最理想的模式和需要选择和安排审计程序。审计资源不足时,各类审计组织就必须在保证资源最佳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最基本的审计程序。当审计资源严重不足时,各类审计组织必须考虑承接审计任务后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困难。通常情况下,各类审计组织均应避免在审计资源严重不足时接收审计任务或接收审计客户。4、审计客体。不同规模的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对审计资源的需求不同,审计组织在设计审计程序时,要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略得当的审计程序。5、审计手段。审计手段对审计程序的影

28、响巨大。审计手段的改变有时可以引起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变革。6、不同审计组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结合不向审计目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再考虑不同审计组织对审计程序的特殊要求,才能合理地设计出适用的审计程序。第八章 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1、审计证据对于审计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试述审计证据的含义及质量特征要求。(一)审计证据的含义(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二)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要求(充分性、适当性)2、从历史看,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审计学科的发展变化。论述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别及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一)审

29、计取证模式的三种类别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二)分别说明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对选择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从历史角度看,上述各种模式先后产生,从技术方法角度看,各种模式也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模式对另一种模式的完全取代。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是适用范围,因此,都可作为审计人员的选择。1、目标导向分析。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从历史看,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亦即比较适用

30、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是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2、风险导向分析。从审计的发展看,早期账项基础审计由于采用详细审计方法、审计风险是比较低的。为提高效率采取制度基础审计后,由于抽样方法的引入,使审计风险程度加大,最终使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发展。从人们的认识看,早期账项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只是人们的潜意识,审计方法并没有将客观的风险显现出来,人们没有明确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抽样审计方法将客观的风险完全暴露在人们的面前,职业界越来越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即风险型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

31、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职业界通过审计方法的改进来分析、控制客观的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审计人员选择有效的审计方法,分析、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3、资源分析。审计取证模式的选择必然要受到审计资源限制的影响,事实上,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审计目标演变和资源条件限制所造成的。错弊审计以合法性审计为首要目标,要求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审计,不要求必须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这种目标转变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并没有放弃合法性目标,只是将其置于第二位。同时,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要对审计事项作

32、出全面评价,而不是单纯揭示问题,因而其工作量并不比错弊审计小,如果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反而要比错弊审计增加更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着资源限制(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人们必须在审计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又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确立了必要条件。3、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需要审计人员根据情况进行判断。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说明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常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来源。(一)审计评价标准的概念(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与非、优与劣的准绳,是出具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二)选择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与审计目标的

33、相关性;客观性;可获得性;可靠性;明确性)(三)常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来源(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通用的管理原则;同行业的新进做法;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计划、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专家意见)第九章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结果的重要载体,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集中反映。请论述审计报告的重要作用,并简要说明编写审计报告的一般要求。(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二)简要说明编写审计报告的一般要求(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有说服力、清晰性)第十章 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1、试述绩效审计的含义

34、和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一)绩效审计的概念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2)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答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3)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二)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绩效审计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

35、,绩效审计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目标不同。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2、审计方向不同。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而绩效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绩效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3、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绩效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4、审计方法不同。由于审计目标的相对固

36、定,财务报表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而绩效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绩效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三)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1、开展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开展绩效审计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建设责任政府的客观需要。3、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权益的必然要求。4、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重大举措。5、开展绩效审计顺应了世界审计发展的趋势。(四)绩效审计应考虑的因素预计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2、

37、试述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和搞好专项审计调查应注意的问题。(一)专项审计调查的含义专项调查审计是审计机关采用审计方法和其他调查方法,就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对有关地方、部门、单位专门组织的调查活动。(二)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较,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1、作用的建设性和宏观性。专项调查审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建议,在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2、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专项审计调查往往要设计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单位,调查对象十分广泛。3、调查内容的相对集中性。专项审计调查是围绕与

38、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开展的,因此,审计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4、证据的多样性。专项审计调查不仅要查明事实真相,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因此取证范围十分广泛,审计证据的形式也多样。5、取证方法的灵活性。专项审计调查的取证,从根本上上脱离不了财务收支审计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审计证据的多样性和取证范围的广泛性,专项审计调查必须采用灵活的取证方法。(三)结合审计实践,说明搞好专项审计调查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围绕专项审计调查的目标。专项审计调查的目标是整个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灵魂,对整个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具有指导和决定性作用。专项审计调查的内容的确定、范围和对象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进行

39、综合分析,提出什么审计建议等,都是由审计调查的目标所决定的。如果不能紧密围绕目标,专项审计调查就会偏离方向。2、把握总体情况。把握总体情况是专项审计调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对于调查事项的评价和判断,要建立在总体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3、搞好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搞好专项审计调查的关键,是专项审计调查的本质要求,也是专项审计调查区别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特征。专项审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全面的、客观和深入的分析。如果没能做好综合分析,就是去了专项审计调查本身的意义。4、处理好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审计机关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关系密切,专项审计调查的内容就是与财政

40、财务收支有关的事项,专项审计调查主要还是运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方法。但是,专项审计调查必须从财政财务收支入手,深入到业务层面,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情况,揭示存在的为题,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等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挥其再宏观建设性的作用。第十一章 资源环境审计1.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共识,审计机关开展的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请简要论述资源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二)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 资源环境审计包括财务

41、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资源环境财务审计通常评价政府的财务报表是否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负债; 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主要评价是否遵照有关的资源法律、规章和政策;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通常包括评价政府: 是否实现资源环境目标; 是否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是否高效、经济地运行。(三)资源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最高审计机关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在完善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国际法律和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现各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隐患,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建立恰当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基础的、可靠的信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建立。 对与国际环境保护协

42、议、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的完善。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的法律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审查和监督,必要时可以直接问责,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 对环境保护及其相关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促进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升国家环境信息的质量,从而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国资源环保工作中心,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利益,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五)目标检查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分析政府履责绩效,促进政策落实;

43、检查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揭露问题(偷、挤占、损失)、提高效益。分析环境项目运营效果,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第十三章 跟踪审计1、近几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方式较普遍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请论述跟踪审计的特点和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跟踪审计的概念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跟随审计事项实施过程而持续进行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二)跟踪审计的特点1、过程性突出。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过程性,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资金,审计机关提前介入,由单

44、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2、时效性强。跟踪审计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及时性。3、预防作用突出。审计机关可以凭借跟踪优势,在跟踪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建章立制,防范问题再度发生,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防御功能,因而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三)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明确跟踪审计的目标。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确定跟踪审计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可以利用较少的审计资源,实现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2、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45、首先要突出重点。审计机关在确定跟踪审计项目时,要按照要求,对关系国际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实质上主要是指两类:一是重大工程项目,二是重点财政资金。其次要量力而行。在推广跟踪审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开展。3、要注意防范风险。在开展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是审计责任方面的风险。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审

46、计质量方面的风险。审计机关应加强人力资源配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审计组,统一组织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2、跟踪审计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审计中。近年来,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请简要论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和内容。(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项目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进行

47、,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竣工结算审计相比的特点1、审计时间和次数不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过程合理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及时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审计的次数比竣工决算审计大大增加;审计介入的时间也由工程竣工以后提前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2、审计内容不同。竣工决算审计主要是在事后对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跟踪审计主要是在平时对形成竣工决算资料的各环节、过程及相关资料及时进行动态审计,审计的内容、资料要多于竣工决算,体现出全面、全程审计的特点。3、审计作用不同。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作用更大,可以有效防止资源流失和质量等问题,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发挥制约、促进作用。(三)建设

48、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1、投资立项方面。在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即将其纳入审计范围,主要审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与其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规,与招标文件和招标承诺是否一致;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专户存储;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与使用范围;审查征地或拆迁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等。2、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方面。主要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审查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审查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审查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

49、衔接,有无大量资金闲置,或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问题;审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工程进度付款,有无挤占挪用等问题,对往来资金数额较大且较长时间不结转的结余工程款等查明原因,防止出现超付工程款得现象。3、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等程序。主要审查是都按分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等程序进行,是否按照验收的程序办理竣工验收报告、图纸是否齐全,是否及时办理了交接,竣工财务决算是否合规,工程节超情况以及剩余资产是否妥善处理;审查是否有批准后的验收申请,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处理。第十四章 审计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审计信息化

50、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程。试述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以及审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目标。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信息化环境相对于纸质账簿环境,从以下6个方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是传统的查错纠弊手段在查账时不再奏效;二是审计对象管理方式的嬗变模糊审计取证切入点;三是审计人员不得不关注新的审计领域;四是社会综合效率对审计工作效率的要求;五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面临新情况;六是审计机关的审计决策思路要适应信息化做出调整。审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目标信息化是将传感、通信、计算机、控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某一领域,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建立并完善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转变过程;也是指信息技术被高度利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传统经济信息被信息技术适度改造,社会结构被信息技术合理重塑的状态。审计信息化是通过一个转变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