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的应用课件_第1页
埋线疗法的应用课件_第2页
埋线疗法的应用课件_第3页
埋线疗法的应用课件_第4页
埋线疗法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柳中医消化治未病中心 张云波 1、埋线疗法的定义2、器材及穴位选择3、操作方法4、适应范围5、注意事项6、辨证论治思路7、注入式埋线疗法在专科中的应用体会8、医案分析 内 容 提 要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内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外治法。定义 埋线疗法通过肠线的多种作用(如异物刺激、肠线被吸收后作为异体蛋白等),促使神经-体液发挥一系列的调节作用,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机能。现代医学的认识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埋线疗法的作用1、穿刺针埋线法2、三角针埋线法3、切开埋线法4、

2、改良的注入式埋线法埋线法的分类:注入式埋线疗法的优点 1、无需局部麻醉、操作简便 2、针体小、创伤小、病人易接受 3、具有速效和续效双重作用 4、善选特定穴1、无菌剪刀及镊子2、3个0的羊肠线 3、一次性的镊子 4、一次性的7号注射器针头 5、75%的酒精6、一次性的弯盘7、30号的毫针8、碘复及无菌棉签器材选择:穴位选择: 多选肌肉比较丰满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位最常用。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察,制定穴位处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操作流程: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注意

3、事项。 714天穴位埋线一次,3 5次为一疗程。 疗程: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慢性胆病,脂肪肝等。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等。适应证4、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5、五官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神经性耳鸣等。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7、皮肤科疾病:荨麻疹、湿疹等。适应证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2、肌肉丰满的地方,最好埋入肌层。不宜埋入脂肪组织之中,以防脂肪液化。注意事项及禁忌证5、过敏体质、

4、孕妇、月经期者慎用。6、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注意事项及禁忌证术后正常反应1、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痛、红、肿、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无需特别处理;2、若埋线部位出现皮下硬节,可采取热敷或艾灸以促进吸收。术后异常反应:1、局部并发感染,应抗感染治疗;2、过敏反应,应抗过敏治疗;3、局部血肿,应用无菌棉花或棉签按压局部510分钟;4、神经损伤。 在治疗内脏系统的慢性疾病、美颜美体方面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好,因此必须辩证选择该方法。注意:埋线疗法在脾胃专科中的优势 :1、解决西药难以突破的问题2、解决慢性消化系疾病反复迁延不愈的问题3、控

5、制难治性消化系疾病的发展问题4、提高了临床疗效,树立了专科品牌5、丰富了专科的特色优势6、完善了专科疾病的诊治模式辨证论治思路 四诊 采集病史、追查三因 脏腑、经络、营卫、气血 分析病理、归纳症候群、辨别标本缓急 确立八纲 确立治法 治 疗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应象大论用针之要,在于知阴阳。根结胃脘痛的埋线治疗:1、取足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及任脉2、腧穴配伍: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 痛甚加梁门;胁痛加阳陵泉;寒证可加

6、灸。3、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4、方义:中脘,胃之募穴;足三里,胃之合,配背俞穴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便秘的埋线治疗1、取足太阳膀胱经、阳明经及任脉2、腧穴配伍: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 热秘加曲池、腹结;气秘加阳陵泉、中脘、气海;虚秘加关元;冷秘加关元俞、肾俞。3、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4、方义:脾胃俞配足三里可鼓舞中气,培生化之源,中焦健旺,则疏泄有常;上巨虚是大肠的合穴,配大肠俞,以疏通大肠腑气。腹痛的埋线治疗:1、取足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及任脉2、腧穴配伍:中脘、天枢、足三里 脐上痛配:下脘; 脐旁痛配:大横; 脐下痛配:气海;3、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4、方义:胃募中脘,大肠募天枢与胃之合穴足三里,三穴合用可通降胃肠之气,疏通胃肠脉络,调整胃肠功能,共达理气止痛之效。泄泻的埋线治疗1、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经及任脉2、腧穴配伍:天枢、足三里、中脘、上巨虚 脾虚加脾俞、关元俞;肝郁加肝俞;肾虚加肾俞。3、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4、方义: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及天枢共达调节肠胃功能,制泻止痛消胀之功效。黄某,女,45岁。 患者平素饮食失调而经常胃脘疼痛,经中西医治疗,但胃痛时发时止,历三十余年,发时频频泛恶,脘腹胀满。舌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