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之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汇总_第1页
通史复习之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汇总_第2页
通史复习之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汇总_第3页
通史复习之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汇总_第4页
通史复习之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知与识文清化单;】选修一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第一章原始社会(

2、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政治方面:禅让制。(1)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2)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3)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经济方面:(1)农业:原始农业出现,先后实行和等原始耕作方式,集体劳作;土地归氏族公社集体所有。(2)手工业:开始了世界最早的。(3)商业:商品交换出现。文化方面:(1)文字的源头:西安遗址和山东遗址陶器上刻画符号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萌芽。(2)绘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画,其中

3、是彩陶画最高成就。3)戏曲的源头:原始社会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第二章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奴隶制-封建制;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

4、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一、夏商周时期政治政权更替: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代替禅让制,“”取代公天下。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2分封制沿革:目的:对象:内容: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特点:评价:3.宗法制含义: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以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及土地继承方面矛盾的制度。特点:目的:作用:二、夏商周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转变为农业,工具上和木、石农具并用。(2)手工业:实行“”制度,政府设,组织手工业生产,以满足官府和奴隶主贵族的需要。其中,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相当成熟,以至夏商周时

5、代被称为“”,人工冶铁技术也在晚期发明。原始瓷器出现。(3)商业:实行“”制度。商代后期,货币广泛流通。(4)土地制度:井田制沿革:特点:评价:三、夏商周文化商朝出现了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并在这种文字和金文中有了系统的自然数数字。教育上“”。第三章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阶段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

6、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思想: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一、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过渡。A.生产工具:随着铁农具出现和牛耕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水利灌溉:主要有兴修了和,还发明了原始提水灌溉工具C土地制度:出现和扩大,各国的变法改革,日趋瓦解,确立。D.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出现,形成。其特占.V、O形成与

7、发展的条件: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积极性较高;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内容: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主要特征:以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相结合(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落后性)。不利于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

8、荡。评价: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落后的重要原因。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形成了、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有很少一部分也会进入市场。商业的发展“”制度被打破,迅速崛起,城市不断涌现,各种出现并大量流通。重农抑商政策概念:主张重視农业,打击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历代封建王朝推崇。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原因:是自给自足的的产物。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亡和人民生

9、计。表现:推行专卖制度,独断专利;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税收;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等;组建庞大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5)影响: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初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该政策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妨碍国内市场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与资本原始积累,从而造成发展缓慢,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春秋: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出现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各国变法;战国七

10、雄。诸侯国相争变法: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1)背景政治: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混战,制和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私田制逐渐瓦解。思想:出现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条件: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商鞅个人的才能和主观努力。(2)措施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政治改革为主,经济改革为辅)a.颁布法律,实行、制度。b.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厂c.,奖励耕织。d.“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统治。

11、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以经济改革为主,政治改革为辅)a.废除,实行土地私有制。b.改革,按户口征收户赋和口赋。c统一:平斗、桶、权、衡、丈、尺,颁行标准度量衡器。d废除分封制,推行。e移风易俗:禁止私下里的请客之风,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实行男女别居。(3影响:商鞅变法是一场以法家理论为指导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度,为秦统一全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的许多制度政策法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什伍户籍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法治、郡县制、中央集权的

12、政策法令)。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的发展。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分封制瓦解,社会动荡。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出现,士阶层的崛起;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表现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墨子MZJ墨豕战国道家法家老子庄子韩非子春秋战国战国影响大大促进了;深远影响了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的基础。科学技术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一一。数学上出现十进位值制的法,国际通用至今。文学春秋时期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

13、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代表作有。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4.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5.戏曲艺术: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6教育私学出现,打破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书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要了解其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态度、教学精神、最大贡献)。7汉字:形成完整体系,主要是。细微点拨误区警示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所说的“封建”,是指一

14、种社会形态。误区警示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古代中国实行一夫多妻制,正室所生为“嫡”,侧室所生为“庶”,因长子可能庶出,故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误区警示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知识图解诸子百家的地位与影响【归纳拓展深化】1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封建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社会习俗

15、: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思想观念:宗法观念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

16、族色彩;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对生产关系的推动(1)表现:铁农具的使用一一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普遍一一农用动力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牛用于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灌溉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水利技术的提高上。(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关

17、系的变化,表现是西周以来的政治上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经济上的井田制遭到瓦解,私有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者变法本质上就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也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变法,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确立了私有制的地位,是历史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有: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经济:铁器

18、、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诸子百家思想智者学派思想社会环境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峰时期产生原因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的社会地位提高思想特点百家争鸣,强调为统治阶级服务充分肯

19、定人的作用和价值地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独尊,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6.诸子百家思想体现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

20、贵族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墨家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推崇。7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

21、于倡导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对于增强环境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武器。8.先秦儒家代表的民本思想及评价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

22、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五年高考经典试题】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23、。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河南河北C陕西D.山东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丨)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2013高考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XX武主咸主天子)-庄公-叔牙一埜孙議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B.C.(2014.高考广东卷)“宗”是一个会

24、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下”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2013高考海南卷)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2015浙江高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015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

25、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2015全国卷II)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014.高考四川卷)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0.(2014.高考安徽卷)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

26、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1.(2013高考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工、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12.(

27、2013.高考海南卷)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012.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2013高考四川卷)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H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

28、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2012.高考江苏卷)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2015长沙模拟)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

29、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2015全国卷I)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4.高考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012.高考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

30、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高考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011.高考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14.高考重庆卷)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2012.高考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