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考情探究 一、考纲解读 最新浙江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一)理解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一般指新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无一例外考查文言实词,偏重考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而且多考查课外语句与课内语句的联系。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近几年文言实词考查的特点。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就是

2、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主要考查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指定句中字形相同的虚词,要求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要求的关键点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表明本考点考查的着眼点在于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也就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

3、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分析综合 1.文中信息的筛选 所谓“信息”,在传记文章考查中,常常是指文中传记的对象(人物)的言谈举止对这一对象(人物)的表现作用。因而,这种甄别判断也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前提之上的。 近几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2.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这种归纳概括是一个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

4、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个事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依据等。近10年来,高考的古文阅读材料大部分为人物传记片段,所以试题考查的常是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 二、命题探究 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总体来看体现以下特点: 1.难度定位,突出浅易。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文较少涉及文化典章制度,即使有所涉及,也会加以注释。对词句的考查,总是和考生熟悉的课内知识相联系,考生总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5、。如果选文阅读障碍较多,题目的设置则会相对平易;反之,如果选文阅读障碍较少,题目的设置则会较难。 2.选文重点突出,体裁多样。从近几年看,课标区人物传记仍相对占主流,且大多出自二十四史;但体裁也有所突破,墓志铭、书信、游记等文体时有出现。2013年和2014年浙江卷均为序言。 3.题材健康向上,内容相对陌生。叙述类选文多是积极阳刚的作品,主人公为人或孝友,或机智;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 4.热点较为稳定,考点各有侧重。浙江考试说明要求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考点在2014年新课标各地区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涉

6、及,但考点设置各有侧重。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考点透析学习目标典题在线技法盘点学习目标1.理解新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的用法。2.了解高考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规律。3.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题方法。 除假借义以外,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而且本义又联系着字形。了解和熟悉这方面的语言知识,将大大有助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多义词。如: 在一个句子中,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一是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例如“见”最常见的意义是看见,谒见,见解,见识,(现)出现,显现,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文言词中一词

7、多义现象极为普遍,平时学习这类词应当有系统观念,即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了解其全部意义,并把握每个意义的运用环境,临考时方不致无所适从。二是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解释。故在解释文言词语时,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文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意义。 (4)词义的弱化。如“很”,古义就是“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那么高了。 (5)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汉语词

8、汇中一部分词,尤其是一些双音节词(如“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是“指给看”之意,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做此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曲解文意。 3.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者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的原则是音同,如不全同,也要近似。分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同音,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通“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畔”通“叛”;二是声母相同,如“当日知其所亡”的“亡”通“无”;三是韵母相同,如“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通“伸”。中学课本将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如“莫”,在“至莫夜月明”一句中,“莫”是古字

9、,“暮”是今字,词义按“暮”字解。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一是通假有固定的习惯,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二是不能互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悬”,反之则不行;三是有的字按今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弟子趣之”的“趣”通“促”,今天也不同音了。 4.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合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的。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为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异”,不在“同”。 (2)两个语素意义相

10、近的。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用要区别开来。如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从许”即是“相从”或“相许”,此为同义复用。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二、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 1.要注意积累 (1)充分重视课本,重视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积累:近10年高考中

11、所考查的实词大多在课本中出现过。因此重视课本中的文言实词和新考试说明文言实词表中实词的积累归纳是非常重要的。 (2)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实词积累。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练习中出现的实词,要及时进行整理、归纳,以不断丰富词汇量。 2.要整理归纳古今同形的复音词 近两年注重对古今同形的复音实词的考查,因此应该注意对这类词语的整理归纳。如:卑鄙、猖獗、城市、窗户、聪明、地方、风流、横行、婚姻、结束、具体、可怜、前进、青春、痛恨、形容、批示、行为、寻常、宣言、南面、曲折等。典题在线解析: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多”在此处是“称赞”之意。 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

12、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村里没有他喜爱的东西。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一点美景可看,心里就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而忘了回家。等到有风月清晖的景色,有时天色晚了还留在那里,怅惘很久不能释怀,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性情是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还没认识几个字,就追着别人问文章诗词,假如有一句话合乎他的心意,就会高兴很久,吟唱呼啸,不知道停止。父母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常对村里人说:“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恐怕将来会无所作为而沦落为饿肚子的流民。不知道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

13、之后,欧阳先生就每天只是读书,遵从圣人的教诲,追求和乐平易,通晓君臣父子的礼节,忠和孝,只怕自己做不到。提笔写文章,语言优美并且思想深刻,别人不曾说过的话,他却能很容易地写出来,从此闻名于乡里。建中、贞元时期,文章辞赋崛起兴盛,他于是很是显扬,闽越地区没有人能超越他。 正逢前丞相常衮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写文章方面名气很大,又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他到任这一天,把欧阳先生比作“芝英”。欧阳先生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游戏娱乐和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先生谦虚有德行,行为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慢慢的,欧阳先生的名

14、声在江淮地区越来越大,甚至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掌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的人才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欧阳先生也名列其中。曾经与欧阳先生志同道合不相上下的人,有韩愈、李观。欧阳先生和数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先生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乏。他精通理,所以说话往往周到严谨;因为他诚挚恳切,所以叙事委婉曲折:应该让他掌握当代文坛的权柄,改变文风。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了啊! 欧阳先生和我论起来有老交情,外家是一个家族。所以他写的文章之内名为我伯舅写的,有南阳孝子传韩城县尉厅壁记与郑居方书,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验证。所以我很小

15、的时候,就在外家认识他了。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欧阳价从南安来到福州,送给我欧阳先生以前的文章总共十卷,从头到尾共有很多首诗,哭着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文章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派人去找欧阳先生的后代,于是找到欧阳先生的孙子欧阳澥。不能让欧阳先生的文章就此失传,于是我为他的文集写下这篇序,也以此来满足他后代的愿望。技法盘点文言文实词答题的方法 在掌握足够量的实词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以下7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都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分析语境有助于我们确定词义。 2.结构分

16、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这种两两、双双的语言对举现象,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交通”的含义,由两句相似的结构及“枝叶”可推断是“交织”之意。 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语境中的意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17、爱”做“以为”的宾语,不可能是动词“喜欢”之意,可推知是“吝惜、舍不得”之意。 4.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是很有帮助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重”和“复”可互推,是“繁复”之意。 5.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另外,在考场上,还应该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词义。如江西卷中“继迁兵相随属”一句中推断“属”的含义,联想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知是“连接”之意。 6.通假推断法: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同音代替”这个规律,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