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课件_第1页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课件_第2页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课件_第3页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课件_第4页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 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 外周阻力大A回弹(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推血(1/3)流动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血管内血液的充盈血流的驱动力心室射血力 血流的阻力 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 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 外周阻 几点说明: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 心搏功能量消耗: 缓冲SP(势能贮存)维持DP(势能释放)动能:推血流 + 大A扩张势能:管壁侧压力+克服外周阻力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 几点说明:缓冲SP(势能贮存)维持DP(势

2、能释放)动能:推(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较多管壁侧压力 4.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SP(明显)DP(明显)动脉血压形成机制3(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4. 动脉(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5)循环血量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 Bp(显著) 另: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如过敏休克血管容积而血量没变故BpDP(明显)管壁侧压力SP(明显)、DP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动脉血压形成机制4(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DP(明显动脉血压影响因素SpDP脉压Bp搏出量(明显)心率(明显)外周阻力(

3、明显)循环血量(明显)(明显)大A弹性(明显)(明显)(明显)动脉血压形成机制5动脉血压影响因素SpDP脉压Bp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大四、脉搏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和容积的周期性波动引起动脉管壁的震动,此震动沿着动脉管壁传向外周。注意: 脉搏不是血液流到所摸A后对A壁的冲击波动,而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A压力波,沿血管壁传布的表现。 其强弱取决于心搏出量与外周阻力。动脉血压形成机制6四、脉搏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和容积五、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 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后,由于需克服小血管的阻力,血流压力降落很大 。 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只考虑胸以下) 下腔V: 34mm

4、mHg小 V:1520mmHg右 房: 0易受重力影响动脉血压形成机制7五、静脉血压与血流下腔V: 34mmmHg小 V:1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V回流量心室抽吸颈V怒张、肝大、下肢肿V回流量大V压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心衰)(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1)心肌收缩力动脉血压形成机制8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V回流量心室抽吸直立下肢V回心量(下肢约多容纳500ml) 例: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肿涨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 (2)重力与体位动脉血压形成机制9直立下肢V回心量(下肢约多容纳500ml)(2)重力与体(3)骨骼肌收缩的挤压: 肌缩挤压V+ V瓣膜的防倒流V血

5、回流 长期站立 + V瓣膜的损伤下肢V曲张。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 精神紧张虚脱。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0(3)骨骼肌收缩的挤压: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0 (4)呼吸运动:V回心量心房与V压差心房 + 大V扩张Bp左室心输出量肺V回流左室肺血管扩张胸 内 负 压 胸 廓 吸 气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1 (4)呼吸运动:V回心量心房与V压差心房 + 大V六、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微A:总闸门,调节血压和组织液生成。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局部代谢物调节。真Cap.:营养性血管。微V:微细的有物质交换功能。直捷通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动脉血压形成

6、机制12六、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直捷通路 微动脉和微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3(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七、组织液的生成滤过重吸收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4(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七、组织液的生成滤过重吸收动脉血压形2.生成量 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52.生成量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5(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

7、肾炎等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 烫伤、炎症、感染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6(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6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调 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反射性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通过调节满足各器官对血流量需求。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7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调 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 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升压反射)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血压的变化。 反射结果:负反馈使得血压升或降(三) 心血管反射

8、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8 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升压反射)(三) 窦弓反射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9窦弓反射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9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H+ PCO2 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弓N孤 束 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心输出量皮肤、内脏骨骼肌血管缩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 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0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H+ P2.心肺感受器反射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经迷走N入中枢后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肾血流量

9、 垂体前叶释放ADH心率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肾重吸收水GFR R-A-A-S肾排钠和排水血 压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12.心肺感受器反射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心肺感受器兴奋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2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2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Bp过低时才起作用。 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间接作用是。直接作用是;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3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间接作用是。直接作用是;动脉血压形4.本体感受性反射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体感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

10、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44.本体感受性反射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体感受器(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中枢间存在相互作用,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的功能活动的需要。 例如,当人的情绪愤怒或动物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出现防御反应。 猫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瞳孔扩大、竖毛、呼吸加深、怒叫,最后发展为搏斗或逃跑;伴随防御反应的心血管整合型式,最具特征性的是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25(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二、体 液 调 节 (全身、局部)(一)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心率;心肌;骨骼肌、肝、心肌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血管的收缩(除心肌),升高血压 (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刺激交感N中枢和其末梢兴奋心脏活动加强、Bp升高(三)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或垂体后叶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有浓缩尿液、减少尿量、升高血压作用(四) 其它:心钠素(舒张血管、降低心输出量、抑制肾素系统释放)、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NO;内皮素动脉血压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