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10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_第1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10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_第2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10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_第3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10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_第4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10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牛郎织女(一)10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2. 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重点)3. 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难点)课文围绕牛郎、织女、牛等写了哪些内容?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他和织女怎么认识的?这是课后第1题哦!讨论交流: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牛郎与老牛 从哪些地方,大家感受到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反问句写出牛郎

2、认真照顾牛的原因,也看出牛和牛郎都非常的勤劳。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具体写了牛郎怎样周到地照顾老牛。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他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反问句看出牛郎与牛的深厚感情。老牛对牛郎呢?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

3、,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感受到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你感受到什么? 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感受大老牛对牛郎的好。故事讲得要吸引人,必须对文章中一些叙述性的语言展开想象,把情节说具体。想象细节的方法主要有

4、:1.联系上下文情景;2.联系生活想象;3.结合阅读经验;4.用表演形式,在语言、动作中将细节丰富地展现。运用: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试试。边读边想象丰富细节创造性地讲故事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牛郎与织女牛郎和织女互相告知情况。并且聊得很投机。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因为牛郎心眼好,织女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织女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嫁给牛郎? 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

5、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想想她会怎样回答。练习:知道的。比如:仙女: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是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会为此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留在人间了。织女:谢谢你啊,姐姐。但我觉得在天上每天织啊织啊,这日子单调、重复、乏味,让我觉得那样的烦恼。我厌倦了天上的生活,我想到人间追求自己的幸福。仙女:可问题是,你也得替我们大家着想一下。你被发现下凡了,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织女:不要紧,你们回去啊,就说跟你们没有关系,我是偷着下凡的。真的也对不起你们了,反正我就决心留在人间。仙女:织女啊,现在你觉得牛郎好,可你就那么相信自

6、己的眼光?万一他以后变心了,那怎么办呢?织女:我相信自己的眼力,他变心了那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仙女:织女啊,你认为你能跟牛郎过上好日子吗?他那么穷,你在天上住惯了,能习惯过穷日子吗?织女:穷是穷了点,可我问你,是吃得好重要,还是心情好重要? 牛 郎 织 女(一)勤劳善良善有善报 牛郎身世 照看老牛 无微不至 相依为命 老牛说话 帮助认识织女 织女下凡 没有自由 相识织女 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设置故事悬念故事“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

7、他呢?”用了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故事中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运用它。举例: 评书水浒中一个人物出场前的描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这段文字让我们这个着急啊,必须等到听下回,于是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武松。练一练:想象哥嫂有一天见到牛郎织女的画面,用上设问的形式写

8、一段话表达哥嫂的惊奇。 这篇课文通过用创造性的表演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了解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感受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课堂小结示例:孟姜女不可思议的地方有四点:1. 孟姜女不是父母生的;2.孟姜女大哭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3.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4.跳海之后龙王龙女救她。这是课后选做题哦!课文是民间故事,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让我们读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含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说

9、说其中一个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主题延伸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妈妈,她的丈夫死去了,剩下三个孩子。老大叫勒墨,老二叫勒堆厄,最小的叫勒惹。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的花草鸟兽,活鲜鲜的。人家都买她的壮锦来做背带心,被窝面,床毡子。一家四口,就靠老妈妈的一双手来过日子。有一天,老妈妈拿起几幅壮锦到圩上去卖。看见店铺里有一张五彩的画,画得很好。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花园,大片的田地;又一幅壮锦有果园、菜园和鱼塘;又有成群的牛羊鸡鸭。她看了又看,心头乐滋滋的。本来卖锦得的钱,打算全都买米的,但因为爱这张画,就少买一点米,把画买了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老妈妈几

10、次坐在路边打开画来看。她自言自语地说:“我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村庄里就好了。”回到家,她把图画打开给儿子们看,儿子们也看得笑嘻嘻的。老妈妈对大儿子说:“勒墨,我们最好住在这么一个村庄里啊!”勒墨撇撇嘴说:“阿咪,做梦吧!”老妈妈对二儿子说:“勒堆厄,我们住在这么一个村庄里才好啊!”勒堆厄也撇撇嘴说:“阿咪,下辈子吧!”老妈妈皱着眉头对小儿子说:“勒惹,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庄里我会闷死的。”说完,长长叹了一口气。勒惹想了一想,安慰妈说:“阿咪,你的锦织得很好,锦上的东西活鲜鲜的。你最好把这张图画织在锦上,你看着看着,就和住在美丽的村庄里一样了。”老妈妈想了一会,啧啧嘴说:“你说的话很对,我就这样做吧!

11、不然我会闷死的。”老妈妈买来五彩丝线,摆正布机,依照图画织起来。织了一天又一天,织了一月又一月。勒墨和勒堆厄很不满意妈这样做。他们常拉开妈的手说:“阿咪,你尽织不卖,专靠我们砍柴换米吃,我们太辛苦了!”勒惹对大哥、二哥说:“让阿咪织吧,妈不织会闷死的。你们嫌砍柴辛苦,由我一个人去砍好了。”于是一家人的生活,就由勒惹不分日夜地上山砍柴来维持。老妈妈也不分日夜地织锦。晚上用油松燃烧起来照亮。油松的烟很大,把老妈妈的眼睛也熏坏了,红巴渣的。可是,老妈妈还是不肯歇手。一年以后,老妈妈的眼泪滴在锦上,她就在眼泪上织起了清清的小河,织起了圆圆的鱼塘。两年以后,老妈妈的眼血滴在锦上,她就在眼血上织起了红红的

12、太阳,织起了鲜艳的花朵。织呀织的,一连织了三年,这幅大壮锦才织成功。这幅壮锦真美丽呀!几间高大的房子,蓝的瓦,青的墙,红的柱子,黄的大门。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塘,金鱼在塘里摆尾巴。房子左边是一座果园,果树结满红红的果子。果树上有各种各样的飞鸟。房子右边是一座菜园,园里满是青青的菜,黄黄的瓜。房子后面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牛羊棚,鸡鸭笼。牛羊在草地吃草,鸡鸭在草地上啄虫。离房子不远的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地,田地里满是金黄的玉米和稻谷,清清的河水在村前流过,红红的太阳从天空照下来。“啧,啧,这幅壮锦真美丽啊!”三个孩子赞叹着。老妈妈伸一伸腰,擦着红巴渣的眼睛,咧开嘴巴笑了,笑

13、得好痛快。忽然,一阵大风从西方刮过来,“劈卜”一声,把这幅壮锦卷出大门,卷上天空,一直朝东方飞去了。老妈妈赶忙追了出去,摇摆着双手,仰着头大喊大叫。啊呀!转个眼壮锦不见了。老妈妈昏倒在大门外。三兄弟把妈扶回来,睡在床上。灌了一碗姜汤,妈慢慢醒过来。她对大儿子说:“勒墨,你去东方寻回壮锦来,它是阿咪的命根啊!”勒墨点点头,穿起草鞋,向东方走去,走了一个月,到了大山隘口。大山隘口有一间石头砌的屋子,屋子右边有一匹大石马。石马张开嘴巴,想吃身边一蔸红红的杨梅果。屋门口坐着一个白发老奶奶。她看见勒墨走过就问他:“孩子,你去哪里呀?”勒墨说:“我去寻一幅壮锦,是我妈织了三年的东西,被大风刮往东方去了。”

14、老奶奶说:“壮锦是东方太阳山的一群仙女要去了。她们见你妈的壮锦织得好,要拿去做样子。到她们那里可不容易哩!先要把你的牙齿敲落两颗,放进我这大石马的嘴巴里。大石马有了牙齿,才会活动,才会吃身边的杨梅果。它吃了十颗杨梅果,你跨到它的背上,它就驮你去太阳山。在路途中要经过熊熊大火的发火山,石马钻过火里,你得咬紧牙根忍耐,不能喊痛;只要喊一声,你就会烧为火炭。越过了发火山,就到汪洋大海。海里风浪很大,会夹着冰块向你身上冲过去。你得咬紧牙根忍耐,不能打冷战;只要打一个冷战,浪头就把你埋下海底。渡过汪洋大海,就可以到达太阳山,向仙女要回你妈的壮锦了。”勒墨摸摸自己的牙齿,想想大火烧身,想想海浪冲激,他脸刷

15、的青起来。老奶奶望望他的脸,笑笑地说:“孩子,你经受不起苦难的,不要去吧!我送你一盒金子,你回家好好过生活吧!”老奶奶在石屋里拿出一小铁盒金子交给勒墨。勒墨接过小铁盒回身走了。勒墨一路走回家,一路想:有这一小盒金子,我的生活就好过了。可不能拿回家呀,四个人享用哪有一个人享用那么舒服呢?想着想着,他就决定不回家,转身向一个大城市走去了。老妈妈病得瘦瘦的,躺在床上等了两个月,不见勒墨转回家。她对第二个儿子说:“勒堆厄,你去东方寻回壮锦吧。那幅壮锦是阿咪的命根啊!”勒堆厄点点头,穿起草鞋,向东方走去。走了一个月,到了大山隘口,又遇着老奶奶坐在石屋门口。老奶奶又照样对他说了一番话。勒堆厄摸摸牙齿,想想

16、大火烧身,想想海浪冲激,他脸孔刷的青了。老奶奶交给他一小铁盒金子。他拿着小铁盒,也和大哥的想法一样,不肯回家,向着大城市走去了。老妈妈病在床上,又等了两个月,身体瘦得像一根干柴棒。她天天望着门外哭。原来是红巴渣的眼睛,哭呀哭的,就哭瞎了,看不见东西了。有一天,勒惹对妈说:“阿咪啊!大哥二哥不见回来,大约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我去吧,我一定要把壮锦寻回来。”老妈妈想了一想,说:“勒惹你去吧!一路上留心自己的身体啊!附近的邻居会照顾我的。”勒惹穿起草鞋,挺起胸脯,大踏步向东方走去。只消半个月就到了大山隘口。在这里又遇见老奶奶坐在石屋门前。老奶奶照样对他说了一番话,接着说:“孩子,你大哥、二哥

17、都拿一小盒金子回去了。你也拿一盒回去吧!”勒惹拍着胸脯说:“不,我要去拿回壮锦!”随即拾起一块石头,敲下自己两颗牙齿,把牙齿放在大石马嘴里。大石马活动起来,伸嘴就吃杨梅果。勒惹看它吃了十颗,立刻跳上马背,抓住马鬃毛,两腿一夹,石马仰起头长嘶一声,“必里卜碌”地向东方跑去。跑了三天三夜,到了发火山。红红的火焰向人马扑过来,火烫着皮肤,嗞嗞地响。勒惹伏在马背,咬紧牙根忍受。约莫半天才越过发火山,跳进汪洋大海里。海浪夹着大冰块冲激过来,打得又冷又痛。勒惹伏在马背上咬紧牙根忍受着。半天工夫,跑到了对岸。那里就是太阳山了。太阳暖暖烘烘地照在勒惹的身上,好舒服啊!太阳山顶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房子,里面飘出

18、女子的歌唱声和欢笑声。勒惹把两腿一夹,石马四脚腾空跃起,转眼到了大房子的门口。勒惹跳下马来,走进大门,看见一大群美丽的仙女围在厅堂里织锦。阿咪的壮锦摆在中间,大家依照它来学织。她们一见勒惹闯进来,吃了一惊。勒惹把来意说明了。一个仙女说:“好,我们今晚上就可以织完了,明天早上还给你。请你在这里等一晚吧。”勒惹答应了。仙女拿了许多仙果给他吃。仙果味道真好啊!勒惹身体很疲倦,靠在椅子上呼呼睡着了。夜里,仙女们在厅堂上挂起一颗夜明珠,把厅堂照得明亮亮的。她们就连夜织锦。有一个穿红衣的仙女,手脚最伶俐,她第一个织完。她把自己织的和老妈妈织的一比,觉得老妈妈织的好得多:太阳红耀耀的,鱼塘清溜溜的,花朵嫩鲜

19、鲜的,牛羊活灵灵的。红衣仙女自言自语地说:“我若是能够在这幅壮锦上生活就好了。”她看见别人还没有织完,便顺手拿起丝线,在老妈妈的壮锦上绣上自己的像:站在鱼塘边,看着鲜红的花朵。勒惹一觉醒来,已经深夜,仙女们都回房睡觉了。在明亮的珠光下,他看见阿咪的壮锦还摆在桌子上,他想:“明天她们若是不把壮锦给我,怎么办呢?阿咪病在床上很久了,不能再拖延了啊!我还是拿起壮锦连夜走吧。”勒惹站起来,拿起阿咪的壮锦,折叠起来,藏在里衣袋里。他走出大门,跨上马背,两腿一夹,石马趁着月光,“必里卜碌”地跑了。勒惹咬紧牙根,伏在马背上,渡过了汪洋大海,翻过了发火高山,很快又回到大山隘口。老奶奶站在石屋前笑哈哈地说:“孩

20、子,下马吧!”勒惹跳下马来。老奶奶在马嘴里扯出牙齿,安进勒惹的嘴里。石马又站在杨梅树边不动了。老奶奶在石屋里拿出一双鹿皮鞋,交给勒惹说:“孩子,穿起鹿皮鞋快回去吧,阿咪快要死了!”勒惹穿起鹿皮鞋,两脚一蹬,一转眼就到了家。他看见阿咪睡在床上,瘦得像一根干柴,有气无力地哼着,真的快要死了。勒惹走到床前,喊一声“阿咪”,就从胸口拿出壮锦,在阿咪面前一展。那耀眼的光彩,立刻把阿咪的眼睛照亮了。她一骨碌爬起床来,笑眯眯地看着她亲手织了三年的壮锦。她说:“孩子,茅屋里黑墨墨的,我们拿到大门外太阳光下看吧。”娘儿俩走到门外,把壮锦展开铺在地上。一阵香风吹来,壮锦慢慢地伸宽,伸宽,把几里宽的平地都铺满了。老

21、妈妈原来住的茅屋不见了。只见几间金碧辉煌的大房子,周围是花园、果园、菜园、田地、牛羊,像锦上织的一模一样。老妈妈和勒惹就站在大房子门前。忽然,老妈妈看见花园里鱼塘边有个红衣姑娘在那里看花。老妈妈急忙走过去问。姑娘说,她是仙女,因为像绣在壮锦上面,就被带来了。老妈妈把仙女邀进屋里,共同住下。勒惹和这个美丽的姑娘结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老妈妈又邀附近的穷人也来这个村庄住。因为她在病中,得到他们的照顾。有一天,村旁来了两个叫花子。他们就是勒墨和勒堆厄。他们得了老奶奶的金子跑到城里去大吃大喝。不久,金子用完了,只得做叫花子,乞讨过活。他们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庄,看见阿咪和勒惹夫妻在花园里快快乐乐地唱歌。他

22、们想起过去的事情,没脸进去,拖起乞讨杖跑了。思考:1.壮锦被风卷走后,老妈妈分别让谁去寻找? 2.最后是谁找到了壮锦?他为什么能找到?相传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员外,他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隔壁的姜家结了瓜。瓜熟了,有个瓜一半在孟家,一半在姜家。老员外将瓜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取名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孟员外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

23、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孟姜女哭长城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时,恰巧赶上孟姜女带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一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孟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回答。老员外见他挺老实,又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

24、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要抓民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两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不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点行装,辞别二老,踏上了

25、寻夫的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

26、。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

27、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听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大伙说:“是!”“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死了!”“尸首呢?”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

28、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着,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的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的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守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孟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前。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冤仇未报,黎民的冤仇没申,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