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七中学2023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七中学2023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长治市第七中学2023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参考答案:B略2. 常温下,在0.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是: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0010-7 molL1; D1.0010-12

2、molL1参考答案:A略3.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用量筒量取5.26mL盐酸;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是3.5,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A解析: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符合天平的使用要求,故正确;用量筒不能量取5.26mL的盐酸,因为量筒是一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具,最多量取到0.1ml,故错误;广泛pH试纸是粗略测定溶液PH的一种实验用品,测得溶液的pH值是整数,故错误;故选A4. 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错误的是()A固体NaHCO3(Na2CO3):加热至恒重B固体Fe2O3(SiO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3、再过滤、洗涤、干燥C溶液FeCl3(FeCl2):通入足量氯气D气体Cl2(HCl、H2O):依次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参考答案:A略5. 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ClB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参考答案:B略6. 向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剩余了m1克金

4、属,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钠溶液后剩余了m2克金属,则m1和 m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m1 m2B m1 m2Cm1 m2Dm1 m2参考答案:D略7. 在NH3和NH4Cl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氧化CoCl2溶液来制备化工产品Co(NH3)6Cl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32,质子数为27的钴原子:3227CoB. H2O2的电子式:C. NH3和NH4Cl化学键类型相同D. Co(NH3)6Cl3中Co的化合价是+3参考答案:D【详解】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27的钴原子,应该表示为: ,A错误;H2O2为共价化合物,没有电子的得失,B错误;NH3存在氮氢共

5、价键,NH4Cl存在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间的离子键,氮氢原子间的共价键,C错误;Co(NH3)6Cl3,NH3整体为0价,Cl为-1价,所以Co的化合价是+3,D正确;正确选项D。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 + 2Br2+ 6Cl B氯化亚铁溶液与过氧化钠2: 1反应 6Fe2+3 Na2O2+6 H2O=4Fe(OH)3+6 Na+2Fe3+C向氧化铁中加入氢碘酸发生反应: Fe2O3+6HI = 2Fe2+I2+3H2O D过量铁粉与稀HNO3反应:3Fe+8H+2NO3= 3Fe2+2NO+4H2O参考答

6、案:C略9. 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密度为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M可表示为B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 C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D溶液密度p可表示为参考答案:D略10.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参考答案:C 略11. 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

7、的质量为 A11.2 g B16.8 g C19.6 g D22.4 g 参考答案:A略12. 已知:HNCO(异氰酸,其结构是HNCO)能和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B. 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C.每生成1mol H2O转移6mol电子 D. CO2是氧化产物参考答案:【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B2 B3【答案解析】D 解析:由结构式HNCO知HNCO中H为+1价,N为-3价,C为+4价,O为-2价,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方程式为8HNCO+6NO2=7N2+8CO2+4H2O,则AHNCO中N为-3价

8、,反应后N为0价,则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故A正确;BNO2中N为+4价,反应后N为0价,则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故B正确;C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4mol水转移24mol电子,则每生成1mol H2O转移6mol电子,故C正确;D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利用HCNO的结构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13.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实 验 结 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

9、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D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参考答案:B 解析:A项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C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还可能是其他气体比如氯气;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与甲酸或甲酸某酯、甲酸盐中。14. 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最终出现灰绿色沉淀 D无变化参考答案:B略15. 如右图,试管中盛有已检出部分离子的某

10、溶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加入Mg有H2逸出B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FeI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 该溶液还可能大量存在D.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既有气体逸出又有沉淀生成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为H2SO4(浓)NaBrNaHSO4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有关数据和实验装置如(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乙醇溴乙烷溴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棕色液体密度/gcm-30.791.443.1沸点/78.538.459(1)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_,B中

11、进水口为_口(填“a”或“b”)。(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_。(3)氢溴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给A加热的目的是_,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_和溴蒸气,防止_。(5)C中的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原因是_。(6)将C中的镏出液转入锥形并瓶中,连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12mL以除去水、乙醇等杂质,使溶液分层后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镏烧瓶,水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的馏分约10.0g。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_;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精确到0.1%)。参考答案:(1)防止暴

12、沸 b (2)平衡压强,使浓硫酸顺利滴下 (3)2HBr+H2SO4(浓)SO2+Br2+2H2O (4)加快反应速率,蒸馏出溴乙烷 SO2 防止污染环境 (5)冷却并减少溴乙烷的挥发 (6)检漏 53.4%【分析】(1)液体加热需要防止液体瀑沸,B为球形冷凝管,应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充分冷凝回流;(2)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流下;(3)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氢溴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生成Br2和SO2;(4)给A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蒸出溴乙烷;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溴化氢、溴等可以用稀NaOH溶液吸收;(5)通过E的末端插入水面以下冷却减少溴乙烷的挥发;(6

13、)带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根据产率=100%计算。【详解】(1)液体加热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液体瀑沸,B为球形冷凝管,应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充分冷凝回流,所以B中进水口为b;(2)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流下,而分液漏斗没有这个功能;(3)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氢溴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生成Br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SO2+Br2+2H2O;(4)加热的目的

14、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高于38.4溴乙烷全部挥发蒸馏出来,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溴化氢、溴等会污染空气,所以可以用稀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5)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通过冷却得到溴乙烷,减少溴乙烷的挥发;(6)分液漏斗有上口塞子和下口有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所以溴乙烷的产率=100%53.4%。【点睛】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涉及计算、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除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基本操作

15、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各个装置可能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中等。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5分)钒有金属“维生素”之称,研究发现钒的某些化合物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工业上设计将VOSO4中的K2SO4、SiO2、CuO杂质除去并回收得到V2O5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的名称是 。(2)步骤、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HM为有机萃取剂):VOSO4 (水层)+ 2HM(有机层) VOM2(有机层) + H2SO4(水层)步骤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 。步骤中X试剂为 。 (3)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 (4)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和 。(5)操作得到

16、的废渣,用 溶解(填试剂),充分反应后, (填写系列操作名称),称量得到m g氧化铜。(6)将(5)得到m g氧化铜用氢气完全还原结果生成铜为n g,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 。参考答案:(1)萃取(1分)(2)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2分);H2SO4(1分)(3)ClO3- + 6VO2+ + 9H2O = Cl- + 6VO3- + 18H+(3分)(4)氨气(或氨水)(1分);有机萃取剂(1分)(5)氢氧化钠溶液(2分) 过滤、洗涤、干燥(2分)(6)5n/4m 或 1.25n/m 或 125n/m (2分)18. (15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引人关注,各地对食品非

17、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进行了多项整治活动,其中常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也被禁用。 下面是以物质A为原料合成过氧化苯甲酰的流程:信息提示: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因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反应机理可简单表示为:苯乙烯和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产物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名称为 ,物质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D的结构简式为 ; (2)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3)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某物质E为过氧化苯甲酰的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含有联苯结构单元,在一定

18、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E最多可得到4molAg遇FeCl3溶液显紫色,1molE最多可消耗3molNaOH(5)请写出以苯乙烯和乙烯为原料,合成 的流程,无机物任选,注明反应条件。示例如下:参考答案:(1)苯(1分),碳碳双键(1分), (2分);(2) (写出2个得1分,共2分)(3) (2分)(4) (3分,苯环上基团位置可换,结构合理就可)(5)(4分)19. ( 16分)Heck反应是合成C-C键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反应: 化合物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1)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1 mol化合物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mol O2。(2)化合物IV分子结构中不含甲基,写出化合物IV的结构简式:_,并写出由化合物IV反应生成化合物V的化学方程式_。(3)有关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_。A1 mol 化合物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