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_第1页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_第2页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_第3页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_第4页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区合理用药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类。中医在临床所使用的赖以治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和成药制剂。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制成中药饮片,供应临床调剂和制剂。 一、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符合法规的要求辩证用药、合理组方注意中药的用法,使用得当注意中药的用量,用量得当煎煮得法,服用相宜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一、合理开具中药处方,符合法规的要求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

2、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处方书写规则(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

3、“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关于超大剂量中药饮片使用

4、的有关规定为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针对使用超大剂量有毒中药饮片的内服情况,作出以下规定: 1. 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开药前熟悉所使用中药的药性、适应症、毒副作用、用药配伍及中毒的抢救方法; 2. 暂定熟附子、生半夏、麻黄、细辛四种中药超大剂量使用内服时,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病人,另一份由药学部保存,可在网上下载; 3. 超大剂量中药饮片的处方必须双签名,药学部严格把关,尤其注意药物的配伍是否合理,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 4. 属于管理范围内的中药饮片详见附件。附件:1.属于管理范围的中药饮片一览表 2.知情同意书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

5、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国营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

6、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二、辩证用药、合理组方中药处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理、法、方、药”的总原则对症立法、依法拟方。中医中药在社区的使用更显效。处方用药一定要熟悉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1、合理组方,应注意配伍禁忌配伍禁忌的内容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2)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

7、,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煿总相依。配伍禁忌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概括起来有以下3种:一为“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同用,可增强毒副作用;二为“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同用,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三为“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同用能增强疗效。配伍禁忌常见的临床应用:半夏与附子、瓜蒌与附子、海藻与甘草等。最为典型的是李可自创的三畏汤:红参、五灵脂,公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三对畏药,属于十九畏的范畴,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对配伍禁忌的态度:(1)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决定如何

8、取舍仍为时过早,故对其仍应采用科学、慎重态度,从保证药物安有效的原则出发,凡“十八反”、“十九畏”包含的药组,若无充分实验根据和应用经验,不宜盲目配伍使用。(2)“十八反”、“十九畏”各组药对在传统方剂或者现代中成药处方中出现过的也不少,而且都是用来治疗疑难重症的,这些资料提示我们,“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巧妙运用也许能给疑难重症的治疗带来希望。2、合理组方,还应注意妊娠禁忌。妊娠禁忌的内容包括禁用药和慎用药。(1)禁用药:毒性中药:如马钱子、生附子、生半夏等28种以及其炮制品。药性峻猛的药物:如催吐药瓜蒂、胆矾等;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牵牛等;破血逐瘀药麝香、水蛭、三棱、莪术等。

9、此外,经现代研究有确切的终止妊娠、引产、抗早孕等作用的药物,如天花粉等。(2)慎用药:包括祛瘀通经药如牛膝、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行气导滞泻下药如大黄、枳芒硝、番泻叶、芦荟;辛热之品,如肉桂、附子等。此外。一些常用而有毒的中药也应当属于妊娠慎用药,如朱砂、白附子、杏仁、黄药子等。另外瓜蒌仁、当归、火麻仁也要注意。3、合理组方,注意中药饮片炮制品同种中药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是有差异的。一种中药往往有多种炮制品,中药炮制泰斗王孝涛提出“中医用饮片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中医用饮片是中医用药的大发展”。中药有偏性,中药饮片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不同炮制品,给药方法和服药方法会有所不同。如吴茱

10、萸,煎汤内服,研粉后在中药的外治法中是应用最外广泛的。吴茱萸炮制品应用吴茱萸少量,入煎剂内服。吴茱萸大量,如250克,可制备称热熨剂,用于寒凝腹痛。吴茱萸研粉,用醋调成膏状,外敷神阙或涌泉穴,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呕吐、腹泻;高血压;口疮。敷于足心治疗水痘。敷于双涌泉穴治疗哮喘及罗音经久不消失、失眠、痹症、三叉神经痛、眩晕等。三七炮制品应用三七入煎剂,3-10克三七粉研磨成粉,冲服1-3克。4、合理组方,注意一字之差的中药一字之差的中草药有很多,往往都是来源不同,功效有异,或来源一致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显著差别。常见的一字之差的中草药柴胡和银柴胡柴胡银柴胡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石

11、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功效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甘苦,凉,清肝热,退虚热。图片黄连与胡黄连黄连胡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功效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味苦;性寒。退虚热,除疳热 图片桑螵蛸与海螵蛸桑螵蛸海螵蛸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南方刀螂、广腹刀螂的卵鞘 。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 功效味甘;咸;性平。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咸、涩,温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 图片白蒺藜与潼蒺藜白蒺藜潼蒺藜来源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实。 为植

12、物扁茎黄芪的种子 。功效苦、辛,平。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甘、温。补肝,益肾,明目,固精。图片五味子与五倍子五味子五倍子来源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功效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酸,平。收敛肺止汗、涩精止泻、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图片草决明与石决明草决明石决明来源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功效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 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日。 图片忍冬花与款冬花忍冬花款冬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为菊科款

13、冬的花蕾。 功效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性味辛温,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图片半边莲与半枝莲半边莲半枝莲来源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甘,平。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辛、苦,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 。图片山茱萸与吴茱萸山茱萸吴茱萸来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及毛脉吴茱萸未成熟的果实。功效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辛、苦,热。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图片天麻与升麻天麻升麻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功效甘、平 。平肝息风止痉。 味辛

14、微苦,性凉 。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图片岗稔根与岗梅根岗稔根岗梅根来源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干燥的根。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根及茎。功效甘、涩,平。养血,通络,止血止痛。 性味苦甘。寒。清热,生津,活血,解毒。图片麝香与毛麝香麝香毛麝香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干燥全草。 功效辛,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辛、苦,温。祛风止痛,散瘀消肿,解毒止痒。 用法入丸散,每次0.060.1克。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多制备成单味的制剂。现在分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图片生姜、干姜、炮姜与姜炭来源功

15、效图片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根茎。辛、温。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痰,解鱼虾蟹毒。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化痰为主。炮姜苦、辛,温。辛燥不及干姜,温里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善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姜炭苦、涩,温。辛味消失,守而不走,功专止血温经。,固涩止血强于炮姜,温经不及炮姜。火麻仁、大麻子与胡麻仁来源功效图片火麻仁桑科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甘,平。润肠通便,滋养。大麻子大戟科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辛,平。有小毒。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胡麻仁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甘,平。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肉豆蔻、草豆蔻与白豆蔻来源功效图片肉豆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辛

16、;苦;温。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草豆蔻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温中、祛寒、行气、燥湿 白豆蔻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洼豆蔻的成熟果实。辛,温。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化湿消痞。5、合理组方,注意中药的习用品习用品是指有一定的使用历史,但未被纳入国家药典,仅在部分地区习惯使用,并被收入地方药品标准的药材。同样的在广东地区有去多习用品,在我院有白头翁、半枫荷、萆薢、紫花地丁、冬葵子、浮萍、谷精子、贯众、骨碎补、海风藤、海桐皮、合欢花、昆布、络石藤、刘寄奴、山慈菇、升麻、石斛、王不留行等二十多个习用品种。大部分的习用品种与正品功效相近,能替代使用,但有些就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如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广东王

17、不留行王不留行来源桑科植物薜荔干燥成熟花托。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功效性平,味甘、微涩。归胃经、肝经、大肠经。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下乳消痈。 外用压穴。图片三、注意中药的用法,使用得当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多为内服、外用、注射等。中药饮片的用法一般煎汤内服或外用。外用方式多种:熏洗、热熨、贴敷(含穴位)、灌肠、漱口、导入等。特殊煎服法:(1)不入煎剂:青黛、芦荟、甘遂、巴豆、千金子、鹤草芽、雷丸、朱砂、琥珀、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蟾酥、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雄黄、硫黄、轻粉、明矾、铅丹、斑蝥、马钱子、升药、砒石。(2)先煎:川乌、附子(

18、30-60分钟)、石斛。(3)打碎先煎:石膏、水牛角、自然铜、海蛤壳、海浮石、磁石、龙骨、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龟甲、鳖甲。(4)后下:薄荷、大黄、番泻叶(开水泡服)、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肉桂、沉香。包煎:辛夷、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蒲黄、五灵脂、旋覆花、蛤粉、礞石、葶苈子。不宜久煎:紫苏、鱼腥草、徐长卿、钩藤。烊化:芒硝、饴糖、阿胶。单煎:羚羊角、人参、西洋参。冲服:牛黄、羚羊角、琥珀、竹沥煎汤代水:灶心土。四、注意中药的用量,用量得当中药的剂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确定剂量的依据:1药物的性质性能2用药方法3患者情况4地域和季节气候特殊剂量细辛:1-3g 青黛:入丸散

19、1.5-3g熊胆:入丸散1-2.5g 鸦胆子:每次10 -15粒(治疟疾)、10-30(治痢疾)芦荟:入丸散1-2g番泻叶:缓下1.5-3g、攻下5-9g泡服或后下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大戟:1.5-3g入散每次1g芫花:1.5-3g入散每次0.6g川乌:1-3g金钱草:30-60g竹沥:30-60g冲服灯心草:1-3g 使君子: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总量 不超过20粒槟榔:驱绦虫60-120g血竭:入丸散每次1-1.5g 干漆:入丸散每次0.06-0.1g朱砂:入丸散每次0.3-1g(忌火煅)

20、琥珀:冲服1.5-3g珍珠:入丸散每次0.3-1g羚羊角:磨汁或锉末服0.3-0.5g全蝎、蜈蚣:研磨吞服每次0.6-1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冰片:入丸散每次0.03-0.1g苏合香:入丸散每次0.3-1g安息香:入丸散每次0.3-1g蟾酥:入丸散每次0.015-0.03g人参:救脱15-30g鹿茸:入丸散或研末1-3g紫河车:入丸散或研末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轻粉:入丸散每次0.1-0.2g明矾:入丸散每次0.6-1.5g铅丹:入丸散每次0.3-0.6g斑蝥:入丸散每次0.03-0.06g马钱子:入丸散每次0.3-0.6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

21、4五、煎煮得法,服用相宜中药汤剂是中药剂型之一,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为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颁布过中药煎熬操作规程(试行)、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规范。目前我们执行的是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1、煎药的用具煎煮中药医家历来强调宜用砂锅或瓦罐,因其锅底导热均匀,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故其汤液成分全面,疗效高。其次不锈钢的成分比较稳定,也可选用。(玻璃、铜)忌用铁、铝等煎具。植物性药物多为酸性或碱性,常含有鞣质、有机酸、酚羟基化合物,这些成分可与金属煎具产生化学反应。如鞣质可与铁反应生成鞣酸铁,

22、并产生异味。黄酮类也能与这些煎具产生难溶于水的聚合物。2、加水量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一般经验是以手压药面,水漫过手背。3、煎煮前浸泡药物 煎煮前将药材浸泡半小时以上,特殊处理者按规定执行。 用水不宜超过60。4、煎煮次数 中药一般煎两次,滋补药可适当增加1次。实验证明,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第一煎和第二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达7O% 8O %,第三、四煎仅占2O %3O %可见一般处方煎2次,滋补方煎3次是完全必要的。如四物汤第一煎比重为10265,第二煎为10255,第三煎比重明显下降仅为10089;大承气汤第一、第二煎均

23、有7只小鼠致泻,而第三煎只有3只有泻下作用。 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煎煮次数多,出水量太多,造成服用困难。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5、煎煮时间中医对中药煎煮时间十分讲究,煎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解表药宜武火急煎,香气出即可。解表药多含挥发油成分,挥发油为气味芒香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就能挥发,更易随水蒸气蒸发,久煎则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滋补药质地多致密、须用文火久煎。其多以氨基酸、鞣质、生物碱、甙类、蛋白质、淀粉为有效成分,煎煮不到一定时间,有效成分便不能充分溶出,而影响疗效。一般说来矿石、贝壳、动物角骨、植物块根、坚硬的果实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要煎煮时间长些,植物的

24、茎、叶、枝、花、仁则相反,煎煮时间不必过长。 有些药物煎煮时间对其疗效的影响很大。如大黄、番泻叶、牵牛子的泻下成分;钩藤、臭梧桐的降压成分;大戟的抗菌成分;鹧鸪菜的驱虫成分等都属不耐热物质,煎煮时间过长即可分解或被破坏而失去疗效。又如附子则需要久煎,时间越长其有效成分去甲基乌药碱的含量在汤液中就越高;紫菀止咳成分为紫杜鹃黄酮和甲素,煎煮过短,则无效;又如麻黄解表取其挥发油,平喘则用麻黄碱。因此,用其解表,煎煮时间宜短,平喘则须稍长些。另外,高温久煎还能破坏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如乌头经久煎其有毒成分乌头碱随着水温的增高,而不断的被水解成毒性最小的乌头原碱,而其散寒止痛的功效不变。故要求一般药物煮

25、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6、出药量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大院一般单煎的中药,没有药量要求的,是小瓶,220毫升;双煎的是大瓶,350毫升。出药量越少,煎煮难度越大,时间越长。在广东双煎药服药难度比较大,原因有二,一是中药确实不可口,很多病人不想喝;二是广东人有喝汤的习惯,住院后不是家里送汤就是食堂订汤。7、特殊煎煮

26、法(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七)对

27、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8、中药的浓煎浓煎就是药煎煮到一定时,倾倒出来,药液过多时,加热浓缩到一定量。浓煎要有一定的量。不可能无限量浓缩,否则就变“清膏”了。9、煎药室能提供的服务1、口服汤剂2、外用汤剂3、灌肠汤剂4、炖服汤剂中药的服药方法1、汤剂服法(1)分服法:即是将一日一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2)顿服:将一剂汤药一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常用于急危症的抢救治疗。(3)频服:是将一天的药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呕吐病人。(4)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

28、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多用此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5)鼻饲:对于神志不清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病人可采用鼻饲服药。2、中成药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易恶心呕吐的病人,最好在服药前先嚼一点生姜或陈皮末,然后再服,以防止呕吐。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1)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或真热假寒证用寒药时,属“寒者热之”和“治热以寒”之法,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2)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

29、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热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大法。服药时间1、清晨空腹时 :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2、饭前 :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3、饭后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 。 4、睡前服用 :安神药、缓下剂宜在睡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服药后的护理工作(1)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

30、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2)观察药物效果和反应,如服解表药后,应给病人喝些热粥或热饮,以助药力。冬令感冒还需稍盖衣被,让其周身微汗出;服泻下药后应观察泻下次数,大便性质、量等;服排石汤要观察二便情况,检查有无结石排出等。对服用逐水药或剧毒药时,应事先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服药后要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一般间隔1小时。(4)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如热证病人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以顺应

31、病、和药物的药性;同样,寒证病人使用热药治疗时也应给以温热性食物。这样治疗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会降低药物的效果。六、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依赖性、成瘾性等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中药本身的毒性、个体差异、中药的品种与质量、配伍不当、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滥用误用、轻信民间传方、调剂不当等。1、与药物本身的毒性有关含马兜铃酸:常用中药有关木通

32、、马兜铃、青木香、广防己、细辛等;复方制剂有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济生橘核丸、顺气丸、导赤丸等。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患者受损的肾脏会逐渐硬化、缩小,导致肾衰,甚至尿毒症。含乌头碱:常用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复方制剂有舒筋活络丸、木瓜丸、活络丹、附子理中丸等。不良反应:含乌头类的中药其生物碱对心脏毒性较大,用量稍大可致心律失常、肌肉强直、心跳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含雷公藤多苷:常用中药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中成药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不良反应:中毒首先出现胃肠道刺激反应,如口涩、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对肝和心肾等脏器可造成损害,可引起肝肿大、

33、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长期服用可引起肝硬化、肝腹水、死亡;雷公藤还可损害中枢神经,肾衰及休克是雷公藤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含强心苷:常见的有夹竹桃科的草药、香加皮、蟾酥、蟾蜍皮等。不良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等;可致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黄药子及其中成药制剂:常用中成药有壮骨关节丸。不良反应: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腹泻等症,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肝脏损害、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昏迷等,严重可致死亡;对循环系统可引起心悸、胸闷、心律失常。严重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肾衰和休克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含雄黄和蟾酥类中成药:常用中成药有六

34、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不良良反应: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类似洋地黄中毒,可见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无力,严重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发紫、手足心及额出汗等,并使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此外,还可引起消化系统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报道六神丸中毒多为新生儿或小儿不当服用所致,新生儿应忌用,小儿慎用。马钱子及其中成药:常用中成药有山药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疏络养肝丸、治伤消瘀丸等。不良反应:马钱子含士的宁毒性大,中毒都可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引起强直性痉挛,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含朱砂、轻粉、红粉及其中成药:常用中成药有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安宫牛

35、黄丸、人参再造丸、朱砂安神丸、紫雪丹等。不良反应:过量或长期大量服用可致恶心呕吐,口中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充血,齿龈肿胀、溢血;腹泻,肾脏损害,肌肉震颤,心、肝、肾、小脑等脏器损伤。故心脏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雄黄或砒石类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砒枣散等不良反应: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致口干,有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七窍出血,心肌受损,血压下降,故心脏病患者、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这些药物。其他如柴胡和薏苡仁使胸腺萎缩,导致免疫力下降;巴豆过量会水泻不止,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杏仁过量严重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等等。很多中药成分还不明,所以在服用时一定要慎用!2、个体差异服用中药应考虑患者的体质。有些人对某些药物可产生特殊反应,用药宜因人而异。关注儿童、老年人、孕期、经期妇女, 肝肾功能异常的人群。少数过敏性体质及特异性遗传特异性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与常人不同,服药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3、中药的品种与质量中药品种混乱现象至今仍未杜绝,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而发生中毒事件屡见报道。一些中草药必须经过加工炮制后,临床应用才安全、有效。如炮制不当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