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课件_第1页
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课件_第2页
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课件_第3页
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课件_第4页
中国语文语言文字部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 国 语 文-上篇9/23/2022中国语言文学系1中 国 语 文-上篇9/23/2022中国语言文学系1课程安排(语言文字部分)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第四讲: 诗词格律第五讲: 语言的运用与赏析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2课程安排(语言文字部分)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1) 劳动说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2) 手势说工作时无法进行手势交际黑暗中手势交际无法进行语言传承保留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20223中國語言文學

2、系1) 劳动说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20223中3) 摹声说根据语言中的摹声词推测,但语言中这类词很少,有些抽象概念无法表达 4) 感叹说(叹词起源论)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5) 社会约定论这与语言的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特点相一致6) 咳唷说(吭育说/劳动呼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早期劳动发出的呼叫声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20224中國語言文學系3) 摹声说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20224中通过目前的科学研究,关于原始语言有几点可以肯定: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口耳相传语言一开始就是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的符号语言一开始就与人

3、的抽象思维相连伴随抽象思维语言一开始就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语言一开始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一讲: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9/23/20225中國語言文學系通过目前的科学研究,关于原始语言有几点可以肯定:第一讲: 语2.1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不能脱离社会+发挥交际职能语言发展不平衡语言各要素中,语法发展最慢,词汇发展最快不同语言的发展差异很大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语言政治经济的集中使方言成为共同语(如:北京话)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6中國語言文學系2.1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6中2

4、.2 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个体要素的发展:临时性变化个性特点,尚未固定历史变化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化和更替历史固定下来的语言事实,新旧要素的演变临时变化与历史变化是辨证统一的,其中,历史变化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临时变化可以转化为历史变化:整体系统的发展:共时变化历时变化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7中國語言文學系2.2 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二、语言的发展9/23/202语言系统的共时发展在共时平面上的语言分化问题(语言分工的差异造成的):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共时发展包括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和功能变体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8中國語言文

5、學系语言系统的共时发展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8中國語言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1)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语言的分化:社会分化的结果 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生产不发达社会分化半独立的地方性社会群体(半分裂状态)为之服务的方言(与共同语有联系的地方变体)继续分裂社会解体(全分裂状态)亲属语言形成与共同语断了联系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9中國語言文學系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9语言分化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

6、表现出来的变异。(共时)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0中國語言文學系语言分化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二、语言的发展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1中國語言文學系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是因地域的隔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历时:汉语和藏语都属于原

7、始汉藏语言)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是亲属关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同一语群的语言亲属程度最高;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非亲属语言。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按亲属关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2中國語言文學系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的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社会统一)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差异缩小社会统一,往来频繁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一个社会大致经过这样

8、的语言发展过程:方言通用语共同语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在这一基础上,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3中國語言文學系语言的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社会统一)二、语言的发(2)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语言的接触:词语的借用和吸收(借词);语音、语法结构规则的渗透(音译词改造、欧式语法)借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坦克、沙发音译的借词:葡萄、扑克、咖啡音译兼意译的借词:维他命、利血平音译加意译的借词:冰激凌、马克思主义音义加注的借词: 啤酒、酒吧照搬:WTO、OK、ID、IP 结构规则的借用:欧化句式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4中國語言文學

9、系(2)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4语言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语言融合的过程:民族发展不平衡族际交际语(民族交际语+本族语)国际地域交际语(国家之间交际语) 准国际交际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通用语(世界语:以英语为基础)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5中國語言文學系语言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二、语言的发展9/23/202语言融合的方式:A、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

10、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鲜卑语汉语B、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女真语汉语。 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6中國語言文學系语言融合的方式: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6中國語言(3) 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双言现象: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同时使用一种语言及该语言的某一方言(普通话/方言)过渡语现象:一种语言或方言混合,既不象共同语又不象方言形成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双语现象: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汉语/英语,法语/英语)与方言有区别:双言现象方言

11、+共同语; 双语现象民族语+民族语洋泾浜(皮钦语)和混合语: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由不同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7中國語言文學系(3) 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二、语言的发展9/23/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一句话中夹杂着不同语言的词汇)。如:让我look look你的米西米西小caseI 服了YouYou狠有空call我 洋泾浜的特点: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人山人海 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think thinkee;thanks3X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

12、法特征:I can not My no can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8中國語言文學系洋泾浜和混合语: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8中國語言混合语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就是混合语,它是一种两不象的语言。克里奥尔语当混合语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并成为孩子们的母语时,就发生了克里奥尔化,形成克里奥尔语。二、语言的发展9/23/202219中國語言文學系混合语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3.1 语言发展的原因(1) 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影响(语言的社会性)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

13、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三、语言发展的规律9/23/202220中國語言文學系3.1 语言发展的原因三、语言发展的规律9/23/20222(2) 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a)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由不适应到适应(b)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矛盾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双音化构词法发展(c)体系内相关成分的矛盾所有成员相互制约,对

14、立统一:红/白;伊/渠(晋)/他(唐)三、语言发展的规律9/23/202221中國語言文學系(2) 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2) 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d)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源泉;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二者要保持一致,若发生脱离出现僵化的语言形式(文言文)被新形式代替(白话文)(e)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方言与共同语相互影响,长期共存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三、语言发展的规律9/23/202222中國語言文學系(2) 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1) 渐变性:新旧要素的更替是不知不觉

15、的,渐变的,而非突变,是由语言的本质决定的2) 不平衡性:系统内部各要素及成员发展不平衡语言反映社会变化词汇发展最快尤其一般词汇发展最快(基本词汇相对较慢)语言反映结构规则语法发展最慢 3) 社会制约性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9/23/202223中國語言文學系1) 渐变性: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91) 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或方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不同语言的表现不同(俄语无量词;汉语量词多,少形态变化)汉语中的特殊内部规律:(1) 腭化规律:中古 “见组”k k g x和 “精组”ts ts dz s x在i y前时,变成舌面音(腭音)(2) 普通话闭

16、音尾音节减少。-p t -k -m n -合并(3) 浊音清化规律(4) 双音化规律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9/23/202224中國語言文學系1) 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或方言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的2) 普遍内部规律(1) 语音演变的无限性:单个音位到整个音系的变化(2) 语音演变的一致性: 类同变化同:时间、地域、条件同变化同(3) 词义内部的扩大、缩小、转移规律(4) 类推规律:在结构规则的影响下,语法、词汇形式发生变化:V+动态助词由一到多;SVO宾语前置消亡(5) 抽象化规律:实词虚词;独立成分附加成分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9/23/

17、202225中國語言文學系2) 普遍内部规律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类推作用:语法发展中经常起作用的、带有整齐划一的趋势的作用,叫做类推作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法类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主流规则将新规则归入主流的过程。在语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格式(弱式规则),为符合语法整齐划一的要求,新格式被有意识地推广到已存在的、运用着的旧格式(强式规则)之中,扩展适用范围,进而达成新的整齐划一,使语法规范化。语法类推作用是一个逐次推进的过程,不是一起完成的,变化过程中有一个新旧语法共存的过程。 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9/23/202226中國語言

18、文學系类推作用:语法发展中经常起作用的、带有整齐划一的趋势的作用1. 语音的形成1) 生理基础: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发音动力;喉头和声带:形成清音和浊音;口腔和鼻腔:共鸣器,形成不同音色。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9/23/202227中國語言文學系1. 语音的形成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9/23/20222) 物理因素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延续的时间;音色:声音的特色。3) 社会属性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语音的系统性 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9/23/202228中國語言文學系2) 物理因素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9/

19、23/202221) 元音 辅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发音部位紧张;发元音声带振动,比较响亮,发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弱;发元音时气流比较强,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弱。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29中國語言文學系1) 元音 辅音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292) 声母 韵母 声调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声母后面的所有音素;声调是音节中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30

20、中國語言文學系2) 声母 韵母 声调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3. 标音符号1) 历史方法历史上出现过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等方法2) 现代方法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31中國語言文學系3. 标音符号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31中國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内容: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5个部分。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造文字的基础。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32中國語言文學系汉语拼音方案2. 语音的基本概念9/23/202232

21、中國語(1) 字母表汉语拼音方案9/23/202233中國語言文學系字母名称ABbCcDdEeFfGHhIiJjKkLlMm字母名称NnOo PpQqRrSsTtUuVvWwXxYyZz(1) 字母表汉语拼音方案9/23/202233中國語言文學(2) 声母表(2) 声母表9/23/202234中國語言文學系bpm f dtnl玻坡摸佛得特讷勒khjqx哥科喝基欺希 zhchshrzcs知蚩诗日资雌思(2) 声母表(2) 声母表9/23/202234中國語言文(3) 韵母表9/23/202235中國語言文學系 i 衣 u 乌 迂 啊 i 呀 u 蛙 o 喔 uo 窝 e 鹅 ie 耶 e 约

22、i 哀 ui 歪 ei 诶 uei 威 o 熬 io 腰 ou 欧 iou 忧 on 安 in 烟 un 弯 n 冤 en 恩 in 因 uen 温 n 晕 n 昂 in 央 un 汪 en 亨的韵母 in 英 uen 翁 on轰的韵母ion 雍 (3) 韵母表9/23/202235中國語言文學系 i (1)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2) 韵母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3) 韵母单用的时候写成。(4) 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 y(呀), ye(耶), yo(腰),you(忧),yn(烟),yin(因),yn(央),yin(英),yon(

23、雍)。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 w(蛙), wo(窝), wi(歪),wei(威),wn(弯),wen(温),wn(汪),wen(翁)。 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吕),n(女)。(5)iou, uei, 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 ui, un,例如niu(牛),ui(归),lun(论)。(3) 韵母表说明9/23/202236中國語言文學系(1)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3)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4) 声调符号9/2

24、3/202237中國語言文學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妈 m麻 m 马 m骂 m吗 m阴平 阳平 上声去声轻声(4) 声调符号9/23/202237中國語言文學系阴平阳平(5) 隔音符号,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o(皮袄)。(4) 声调符号9/23/202238中國語言文學系(5) 隔音符号(4) 声调符号9/23/202238中國語国际语音学会制定。原则:一个音素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素。优点:1、标音准确,避免混乱;2、用拉丁字母,容易学习,书写方便;3、使用范围广。国际音标9/23/202239中國語言文學系国际

25、语音学会制定。国际音标9/23/202239中國語言文學1) 声母声母和辅音的关系来源不同,声母来自我国传统语音学,辅音来自西方语音学产生渠道不同,声母来自音节分析,辅音来自音素分析范围不同,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都做声母(n、ng)声母的分类普通话共21个辅音声母,另外还有一个零声母。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0中國語言文學系1) 声母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0中國語2) 韵母韵母和元音的关系来源不同,韵母属传统音韵学,元音属西方语音理论;产生渠道不同,韵母来自音节分析,元音来自音素分析范围不同,韵母可以由元音、元音加元音、元音加辅音构成。4. 现代汉

26、语语音系统9/23/202241中國語言文學系2) 韵母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1中國語韵母的组成分类单元音韵母:由单个元音构成,共9个,一说10个(多一个)。复元音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共13个。带鼻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n, -ng)构成,共16个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2中國語言文學系韵母的组成分类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2中3) 声调古今调类的比较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有阴、阳、上、去四声。古四声依据一定的条件演变成普通话中的四声。古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上声大部分仍为上声,少数分化为去声;去声

27、仍为去声;入声完全消失,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3中國語言文學系3) 声调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9/23/202243中國語1) 上古音怎么知道几千年古人怎么说话?声母汉字的谐声偏旁,大约19个。韵母先秦的韵文,如诗经、楚辞、周易、老子等,据此可知韵部,大致为29部,但韵母比这复杂得多。声调谐声字,各家看法不一。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4中國語言文學系1) 上古音怎么知道几千年古人怎么说话?5. 汉语语音的2) 中古音反切与反切系联法东,德红切;宠,丑勇切切韵隋代陆法言著,保存在北宋广韵中,广韵是现存最古老的韵书。声调:四声平

28、、上、去、入,与阴、阳、上、去四声不同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5中國語言文學系2) 中古音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5中國語2) 中古音声母36字母: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见溪群疑有一套所谓“全浊”音声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韵母大约142个韵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总数的3倍多,韵尾中有一套入声韵尾p、t、k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6中國語言文學系2) 中古音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6中國語3) 近代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声母:21个,与现代普通话比较接近,区别在于普通话多了一组j、q、x,而没有了v、ng两个声母。韵母

29、:48个,没有了入声韵尾p、t、k声调:平分阴阳,入派三声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7中國語言文學系3) 近代音5. 汉语语音的流变9/23/202247中國語一. 文字的起源1) 记事符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48中國語言文學系一. 文字的起源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

30、3/2022) 几何形刻画符号(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晚期刻符用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几何形状,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仰韶文化/彩陶文化)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形刻画符号,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49中國語言文學系2) 几何形刻画符号(距今约五六千年)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3) 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 )黄河下游山东省营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1960年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

31、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50中國語言文學系3) 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 )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不是简单的描绘。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51中國語言文學系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

32、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4) 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52中國語言文學系4) 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第三讲5) 甲骨文(夏商时期) 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考古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甲骨文“目”字与斐李岗文化期间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近大周口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刻符号与甲骨文的“山”、“火”写法一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

33、,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发展成文字的事实。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3/202253中國語言文學系5) 甲骨文(夏商时期) 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2甲骨文图片9/23/202254中國語言文學系甲骨文图片9/23/202254中國語言文學系甲骨文图片9/23/202255中國語言文學系甲骨文图片9/23/202255中國語言文學系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王襄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8年冬末,而它的价值为人所知则在1899年秋。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王懿荣对金石素有研究,1899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铜器出土,

34、忙亲赴安阳,但到达时铜器已为商贾运走,发掘处只剩下大批正准备作肥田和药材用的龟甲和牛骨。其中有一部分较大的龟甲上有“行列整齐,非篆非籀”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后来王懿荣共收集甲骨1000余片,被认为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2) 甲骨文的发现9/23/202256中國語言文學系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王襄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8年冬末,而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的说法:“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殷人迷信神鬼,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卜问“上帝”。占卜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

35、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由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甲骨文里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3) 甲骨文的文字内容9/23/202257中國語言文學系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的说法:“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 罗振玉,号雪堂 * 王国维,号观堂 * 董作宾,字彦堂(一作雁堂) * 郭沫若,号鼎堂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唐兰)4) 甲骨四堂9/23/202258中國語言文學系* 罗振玉,号雪堂 * 王国维,号观堂 * 董作宾,字概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易经)好书者众

36、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昔者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许慎说文序)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59中國語言文學系概要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59中國語言文學系概要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0中國語言文學系概要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0中國語言文學系1) 甲骨文殷商时期刻于龟甲兽骨的文字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1中國語言文學系1) 甲骨文三. 汉字

37、的演变9/23/202261中國語言文2) 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形体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2中國語言文學系2) 金文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2中國語言文學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9/23/202263中國語言文學系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9/2

38、3/202263中國語言文學系2) 金文-毛公鼎9/23/202264中國語言文學系2) 金文-毛公鼎9/23/202264中國語言文學系3) 大篆、小篆篆:把笔画拉长成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发展,文字应用广泛。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5中國語言文學系3) 大篆、小篆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5中國語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

39、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小篆特点:1结构定型,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组合层次三要素)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6中國語言文學系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小篆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7中國語言文學系泰山石刻 峄山石刻小篆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7中國語言文學系泰山4) 隶书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

40、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8中國語言文學系4) 隶书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8中國語言文學4) 隶书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9中國語言文學系4) 隶书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69中國語言文學5) 草书、楷书、行书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

41、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70中國語言文學系5) 草书、楷书、行书三. 汉字的演变9/23/202270六书: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象形:描摹客观事物形象表示字义。 山 水 瓜 竹 虎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表示字义。 一 二 上 下 刃 本 末 朱 四. 汉字的构造原理9/23/202271中國語言文學系六书: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四. 汉字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成字 休 涉 益 初 秉 兼 火:炎 焱 燚 人:从 比 北 化 导致

42、部分汉字复杂化 寒 爨形声:用形旁和声旁组合成字 娶 裹 衷 哀 褒 袤形声占一角的 荆 颖 疆 旗 转注:考 老假借:西 栖四. 汉字的构造原理9/23/202272中國語言文學系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成字四. 汉字的构造原理9/六书中造字之法,只有前四种四种造字法,分为两类: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意音字:形声形声字出现后,造字方法完全成熟,成为最强势的造字法益溢 采採 止趾说文收字9353个,形声字82%,新增的新造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四. 汉字的构造原理9/23/202273中國語言文學系六书中造字之法,只有前四种四. 汉字的构造原理9/23/201. 汉字的贡献(1) 超时

43、间性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汉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33章)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4中國語言文學系1. 汉字的贡献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4中國語言(2) 超空间性维护了汉语言及汉民族的统一;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同一汉字不因方言读音不同而意不同全球华人因汉字而认同中华民族及自己的文化根基各民族通过汉字了解学习汉文化,与汉民族沟通交流有的民族在学习汉民族

44、的优秀文化中,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字、语言、文化,与汉民族融合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5中國語言文學系(2) 超空间性维护了汉语言及汉民族的统一;促进各民族交流(3) 超音响性以形体意象为主体,形成人类独特的“汉字文化”A. 字形反映古代事物特征;生活习俗;认知特点;审美情趣.B. 汉字是二维文字,形体主要构成心理认知的表象,从而构成据形认知的特点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6中國語言文學系(3) 超音响性以形体意象为主体,形成人类独特的“汉字文(3) 超音响性相传八国联军“汉学家”与中国官员对句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文革”期间有人改作: 琴瑟琵琶,

45、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心肠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7中國語言文學系(3) 超音响性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7中國語言C. 独特的平面视觉艺术:书法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8中國語言文學系C. 独特的平面视觉艺术:书法五、汉字与文化9/23/202颜体 柳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9中國語言文學系颜体 柳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79 启功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0中國語言文學系 启功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0中國語毛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1中國語言文學系毛体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1中

46、國語言文學系D. 以字形为内涵的韵律艺术:对仗 拆字对:一大天空,良月更朗。山石岩前,此木为柴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2中國語言文學系D. 以字形为内涵的韵律艺术:对仗 五、汉字与文化9/23/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 崔莺失却佳期回,误怪红娘不用工。(打一字)谜底:徽 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分明,三人骑牛牛无角,草木之中有一人。(打四字)谜底:请坐奉茶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3中國語言文學系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五、汉字与文化9/23/22.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锤炼语言,构成书面语A 语汇丰富 看 瞧 望

47、 瞄 瞅 瞥 扫 瞟 盯 视 塞翁失马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B 文体典雅 律诗 词 散曲C 词语凝练 春风又绿江南岸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棲老凤凰枝。D 区分同音 反应反映 必须必需 书法抒发 期中期终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4中國語言文學系2.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4中词不连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带来词的界限不清:我家门前的水沟很难过。请于9月1日前来报到。五、汉字与文化9/23/202285中國語言文學系词不连写 五、汉字与文化9/23/20

48、2285中國語言文一、基本概念: 1、韵: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于汉语拼 音中的韵母。 诗词中用韵,叫押韵。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常放句尾,故又叫“韵脚”。如: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86中國語言文學系一、基本概念: 1、韵: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于汉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不同韵头的字也算同韵字,也可以押韵。如: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87中國語言文學

49、系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构成声音回环之美。但古今语音的变化,拿现代音去读并不完全适合,如:山 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88中國語言文學系江 南 曲唐李 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构一、基本概念: 2、四声: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中平调)、上(升调)、去(降调)、入(短调)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注

50、意:一字两读两义,如:骑、数、教; 声调的演变,如:望、叹、看。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89中國語言文學系一、基本概念: 2、四声: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第四讲 诗一、基本概念: 3、平仄: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是平声,仄是上去入三声。 依据:平声没有升降,较长;仄声有升降,较短。 诗词中平仄的交错,可以使“声调铿锵”交错规则:(1)平仄在本句中交错;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如:毛泽东长征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的辨别:入声的判断是唯一障碍,借助字典或韵书。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90中國語言文學系一、基本概念

51、: 3、平仄: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是平声,仄是一、基本概念: 4、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抗美援朝”。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上句:出句;下句:对句。对偶规则:同一词类相对。“抗美援朝,保家为国” “工对”作用:形成整齐的美。可以在散文和诗中使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律诗的对仗规则:(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91中國語言文學系一、基本概念: 4、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一、基本概念: 对联从律诗中演化而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52、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92中國語言文學系一、基本概念: 对联从律诗中演化而来。第四讲 诗词格律9二、诗律:1、诗的种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93中國語言文學系二、诗律:第四讲 诗词格律9/23/202293中國語言文1、诗的种类:(1)古体和近体古体诗依据古代诗体来写。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古,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

53、束缚的都是古体诗。乐府产生于汉代,配以音乐称为“曲”、“辞”、“歌”、“行”等。唐代以后,文人模拟这种诗体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不再配乐。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二、诗律9/23/202294中國語言文學系1、诗的种类:二、诗律9/23/202294中國語言文學系1、诗的种类:(1)古体和近体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其特点: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 押平声韵;C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二、诗律9/23/202295中國語言文學系1、诗的种类:

54、二、诗律9/23/202295中國語言文學系1、诗的种类:(1)古体和近体长律:超过八句,一般是五言,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除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可分古绝、律绝两类。二、诗律9/23/202296中國語言文學系1、诗的种类:二、诗律9/23/202296中國語言文學系2、律诗的韵韵书:诗韵集成、诗韵合璧诗韵共有106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平声字多,分两卷:上平声、下平声。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

55、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二、诗律9/23/202297中國語言文學系2、律诗的韵二、诗律9/23/202297中國語言文學系2、律诗的韵第一句押韵与否相对自由,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临韵也可以。清 明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十二文)路上行人欲断魂。(十三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诗律9/23/202298中國語言文學系2、律诗的韵二、诗律9/23/202298中國語言文學系3、律诗的平仄(1)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

56、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两联的错综变化,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二、诗律9/23/202299中國語言文學系3、律诗的平仄二、诗律9/23/202299中國語言文學系A、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黄色字体表示可平可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二、诗律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 仄起式二、诗律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春 望B、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57、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二、诗律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山居秋暝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B、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律诗的平仄(2)七律的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即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两联的错综变化,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二、诗

58、律9/23/2022102中國語言文學系3、律诗的平仄二、诗律9/23/2022102中國語言文學系A、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的平仄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书 愤 宋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A、仄起式七律的平仄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书 愤B、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9、。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律的平仄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长 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B、平起式七律的平仄9/23/2022中國語言文學系长 征3、律诗的平仄(3)粘对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即三二相粘、五四相粘、七六相粘。作用:使声调多样化。失对失粘二、诗律9/23/2022105中國

60、語言文學系3、律诗的平仄二、诗律9/23/2022105中國語言文學系3、律诗的平仄(4)孤平的避忌(5)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A 该用“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B 该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C 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用仄声,只第三字用仄声,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二、诗律9/23/2022106中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