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概念:

物质意识实践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联系发展矛盾规律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有)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世界观哲学理论化系统化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也说过:“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是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

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

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有有

彻底的不可知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观上,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两者斗争的根本原因(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本质世界怎样存在(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的含义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旧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原,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物质元素原子当时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成果物质=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又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概括起来”。

列宁把科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明确地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什么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其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形成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决定性环节):▲即由一切物质(无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岩石风化金属氧化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反应特性植物叶子向光含羞草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狗追来,人吓跑人捡石,狗吓跑喜、怒、哀、乐人的意识

其二,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使猿脑发展成为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表达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劳动提供了意识的源泉,意识的丰富内容也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以及其他的社会交往中取得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猿的进化直立行走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齐白石是画虾的高手,但他从来不画龙。(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猪孩”说明了什么1984年在辽宁省台安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发现一“猪孩”,叫王昌凤。1974年出生后,因其母患大脑炎后遗症,没有能力照顾她,在不满周岁时就与母猪相依为命。饿了,她本能地吃猪奶;困了,与母猪睡在一起。夏天,她与母猪一起“打泥”;冬天,她挤在猪群中取暖。9岁时,她听不懂、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她像猪一样爬行走路,完全养成了猪的生活习惯,故称为“猪孩”。1984年她的境遇被当地政府发现以后,社会各方面伸出援助之手,采取一系列方法对她进行“改造”,重塑人性。通过改善她的营养结构,以增加体质;送她上学读书,以开发智力;让她生活在模范教师姜玉香的家中,以培养人的感情和生活习惯。一段时间后,她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汉字1200多个,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她学会了骑自行车,使用缝纫机,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生理发育正常,并有了求偶的要求。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人(左一为王显凤)喜为人母的“猪孩”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什么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2)在世界同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唯心主义一元论,肯定世界的同一性,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肯定世界的同一性,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包括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者是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实体。二元论最终必然导向唯心主义。多元论,认为有物理世界、精神的世界和客观知识的世界(精神产品的世界)。唯物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明确提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在运动发展中的统一。(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的定义:“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旋转。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都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思维运动人的大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2)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相对一定参考系物质位置没有变化和一定条件下事物根本性质没有变化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理解认识和改造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相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世界的可能性。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的区别。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和单向性。

时间的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时空与物质的运动不可分。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所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占用一定的空间、经历一定的时间。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A、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1971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两只极其精确的同步原子钟,一只留在地面上,另一只放在飞机上绕地球运行一圈以后,发现飞机上的钟比地面上的钟慢了100亿分之5.9秒。据此推算,如果宇航员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空中飞行一年,就相当于地球上约50年。B、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爱因斯坦预言太阳附近的空间是弯曲的,从太阳附近经过的光线发生偏转,这个预言在1919年通过天文观测得到证实。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既有开始又有终结,在空间上是有边界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由无数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无限不在有限之外,无限就存在于有限之中。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物质世界运动规律)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要反对从个人的主观愿望、从原则和书本出发的唯心主义。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关到我们的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科学的实践观(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科学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这主要表现在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和深度等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和水平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3)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最基本的,基础地位,主导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