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日期:20xx年X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运用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引用,使学生能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历史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唯物史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发展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时空定位和图片史料的运用,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此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用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重要意义2、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教学方法材料解析法、合作探究法、情景体验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辛亥革命》60秒预告片导入概念解释:狭义辛亥革命与广义辛亥革命一、山雨欲来(背景篇)展示材料: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阅读材料: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一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1895年——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材料三:图片兴中会誓词、同盟会成立材料四:三民主义书影【合作探究】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第二篇章霹雳春潮(过程篇)给出六张顺序错乱的图片和照片,请同学们排序①湖北军政府成立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③武昌首义④清帝退位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⑥临时约法颁布再通过地图将历史事件的进行空间呈现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史料研习:材料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原则据此说明《临时约法》的性质史学争鸣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伦敦《泰晤士报》社论辛亥革命“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唐德刚问题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应如何评价材料一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历史意义。--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结束语:辛亥革命成功的仓促,到手的乃是一场不彻底的胜利。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长。后来无产阶级继续奋斗,发起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设置情景,用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通过几则材料的设置,一方面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通过地图再次强化武昌、南京、北京在这一阶段的坐标城市通过史学争鸣让学生们认识到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多角度,同时也认识到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这种敢于牺牲自我、用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课后反思本节课从设计上充分体现“时空概念”,渗透核心素养,考虑到高一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