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_第1页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_第2页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_第3页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_第4页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多篇精选汇编资料汇编

目录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简介2、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万岁,母校3、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4、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最好的老师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7、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一文教案8、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世纪宝鼎》教学设计9、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2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之中的个人观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简介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第10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万岁,母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3、分层次,概括内容。(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找学生朗读。6、分组比赛。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五、生谈感受。六、作业: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教材说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二、初读指导。1、默读。(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1)出示词语:聂荣臻残忍无辜照料流露惊恐和蔼小勺拘束拽着至仁至义(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残忍:狠毒。惊恐:惊慌恐惧。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4)齐读生字词。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板书:救出;一;;一;关心;一;;一;送归;一;;一;感谢)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字词。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二、精读训练。1、理解课文第一段。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2、理解课文第二段。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1)理解第2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理解第3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3)小结第二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3、理解课文第三段。(1)理解第4自然段。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2)理解第5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4、理解第四段。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五、完成课后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4*顶碗少年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lsquo;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rsquo;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最好的老师 21我最好的老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1.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嗅苹果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广东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美国的间谍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如梦方醒: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出示课件:客家民居图片)客家典型的民居。2、大家看它像什么确实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一;;一;《各具特色的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以你的声音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民居(重读特色)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生词)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读(一生读)齐读。三、学习课文(一)客家民居1、课文大家预习得不错,那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何呢我们来看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谁来读(一生读)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一生说)2、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奇特的客家民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3、交流(1)客家民居的特点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的结构时,课件出示: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客家民居建造坚固,历史悠久)是啊,客家民居非常坚固,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带着你的理解练读这段话。找生读,评价指导。(2)了解了客家民居的奇特之处,那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它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呢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在闽西南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形象直观)③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lsquo;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rsquo;,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4、总结学法(出示课件)刚才对客家民居的学习中,我们先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方面了解了客家民居的特点,随后有明确了课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些特点。(二)傣家竹楼1、对照客家民居的学习方法,咱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一下傣家竹楼(出示课件:傣家竹楼图片),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先由小组长分配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由小组长主持组内汇报,呆会儿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汇报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2、交流四、课外拓展1、资料袋(1)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显著,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下面老师提高一点儿难度,大家来看71页的资料袋部分,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当个小导游,你可以自创导游词,也可以把资料中的重点内容作为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民居的特点。先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小组交流一下。(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这种民居的图片)2、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各地民居的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课件)五、布置作业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富有特色的民居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更多的民居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一文教案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4.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4.集体交流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及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3、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找工具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鼎在造型上的特点。(重点)理解宝鼎的文化内涵及深刻寓意。(难点)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生搜集关于鼎的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鼎,激趣导入。1、师:前不久杨老师有幸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对里面陈列的一种古代器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把它们拍了下来,今天想与我们六(1)班的同学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欣赏吧!2、课件展示古代的鼎(师介绍)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已出土的第一大青铜鼎,重达875公斤,出土于河南安阳。楚风铸客鼎:这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鼎,重400多公斤,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毛公鼎:这是我国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青铜鼎,鼎腹内壁铸有长篇铭文499字。3、师:这种古代器皿是什么呢(生:鼎。)4、师:鼎是象形字,也是个生字。书写比较复杂,我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注意它的笔顺。(板书鼎字),我们一起书空。5、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古代的鼎,下面请看一只现代宝鼎。(图)这是中国政府为联合国50华诞铸造的,它现在伫立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它叫做;一;;一;世纪宝鼎.6、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世纪宝鼎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3、指名回答。(外型意义)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世纪宝鼎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迅速浏览课文2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到概括宝鼎造型特点的句子。2、生读句子。3、课件出示句子: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4、齐读句子。5、师:古朴是什么意思精湛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里能看出宝鼎造型古朴边读边划,并作简单批注。6、交流。7、师过渡:世纪宝鼎三足双耳,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处处尽显其古香古色之韵味。同时从整体结构上看宝鼎结构简单朴实。真可谓造型古朴。8、师:精湛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能看出宝鼎工艺精湛9、交流。10、师小结:从各部分的象征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11、合作读这部分,体会表达方法上的特点12、假如你是送宝鼎的联合国使者,你将怎样向联合国的其他代表介绍中国送去的礼物13、生介绍。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宝鼎的造型特点,知道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向联合国赠送宝鼎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2、生读句子。3、课件出示句子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4、师:先自己读一读吧!5、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注意用红色重点标出的词语。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议一议。6、交流。7、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通过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找工具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比较好的学习习惯。8、师:你还体会到什么9、师:不错,世纪宝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确实应该为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10、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你认为怎样读会更好一些11、生:应该读出自豪的感情。12、师: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1995年10月,为了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世界各国都赠送了礼物。联合国是个什么组织?如意大利赠送一个大地球雕塑,泰国赠送的是大型皇家龙舟模型;这些礼物各有意义。但中国政府赠送的这座世纪宝鼎寓意更深刻,是什么寓意呢2、生:寓意是-----鼎志昌盛龙兆吉祥3、板书:鼎志昌盛龙兆吉祥4、课件出示句子: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1.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3.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教学重点]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引用、类比等手法的作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提示大家:A妇女受到歧视B死于白血病)(二)讲读1、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有什么含义(外表美和内在美)有关居里夫人外表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大家找一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第5、第7页)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请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最好用四字短语)的句式来表达(1)淡薄名利(第8页),(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5;一;;一;6页),(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lt;如何理解好像文章的四段(4)持之以恒:(6页)(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6页,居里夫妇搞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7)坚定、自信: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7页)(8)科学献身精神:笔记本发射线(8页)在文章第7页谈到: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