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总论及二尖瓣狭窄-课件_第1页
心脏瓣膜病总论及二尖瓣狭窄-课件_第2页
心脏瓣膜病总论及二尖瓣狭窄-课件_第3页
心脏瓣膜病总论及二尖瓣狭窄-课件_第4页
心脏瓣膜病总论及二尖瓣狭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Thesecondchapter

ClinicalHematologicalExamination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张建军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Thesecondchapter目录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第四节输血检查和临床用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目录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1.血常规真空采血管(紫色头盖)2.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形态观察新鲜全血3.网织红细胞计数新鲜静脉或末梢全血。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真空采血管(黑色头盖)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区间】红细胞:成年男性:(4.3~5.8)×1012/L成年女性:(3.8~5.1)×1012/L初生儿:(5.2~6.4)×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30-175)g/L成年女性:(115-150)g/L初生儿:(180-190)g/L【危急值】Hb<40g/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区间(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RBC和Hb增多

1.相对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2.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RBC和Hb减少

1.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靑少年、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各种类型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贫血程度Hb

轻度<90g/L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贫血(二)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区间】男性0.40~0.50L/L(40~50%)女性0.37~0.48L/L(37~48%)新生儿0.47~0.67L/L(47~67%)1~3岁0.35~0.47L/L(35~47%)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二)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二)血细胞比容测定【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增多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二)血细胞比容测定【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CV=Hct×103×1012/RBC(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MCH=Hb×1012/RBC(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MCHC=Hb/Hct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corpus(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参考区间】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临床意义】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1(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区间】RDW-CV:11.5%~15.5%。【临床意义】用于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RDW分类法)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2(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区间】RDW-CV:11.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区间】成人(3.5~9.5)×109/L儿童(8~10)×109/L婴儿(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危急值】WBC<1×109/L;WBC>30×109/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3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第四篇(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4(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4(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1)年龄2)日间变化3)妊娠与分娩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肿瘤性增多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5(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1)某些感染2)某些血液病3)慢性理、化损伤4)自身免疫性疾病5)脾功能亢进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患(2)某些传染病(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此质激素后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7(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粒细胞1.病理性增多(1)慢粒:嗜碱性粒细胞可>10%(2)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其他,如淋巴细胞瘤,脾切后和某些转移癌2.减少意义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8(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单核细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感染:如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某些感染的恢复期(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3)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2.减少意义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9(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单核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传染病:如风疹、百日咳等(2)某些传染病恢复期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3)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WBC总数正常)(5)各种引起N↓的原因均可导致L相对增多,如再障2.病理性减少(1)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长期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等(2)各种引起N↑的原因均可导致L相对减少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0(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参考区间】(125~350)×109/L【危急值】PLT<40×109/L;PLT>450×109/L【临床意义】生理变化病理变化1.增多:①原发性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贫血等;③当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增多时,要考虑可能为恶性疾病。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1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参考区间】(1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病理变化2.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的毒性作用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消耗亢进,如上呼吸道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DIC等;③血小板分布异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病理变化第四篇第(二)血小板平均容积鉴别PLT数量改变的原因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MPV常增高作为出血程度的监护指标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3(二)血小板平均容积鉴别PLT数量改变的原因第四篇第二章(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程度,PDW减小表示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示血小板大小悬殊。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4(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程度,PDW四、血细胞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形态呈淡红色双凹圆盘状,大小基本均匀,直径6~9µm,中心淡染区<直径的1/3。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5四、血细胞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形态(一)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的大小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异常红细胞的染色反应异常红细胞的结构异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6(一)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的大小异常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7(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第二章临床(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大小不均2)中毒颗粒3)空泡变性4)杜勒小体5)退行性变6)棒状小体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8(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第二章临床(二)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2.核右移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9(二)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2.核(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cyte)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于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①有明确病因,如感染、恶性肿瘤、中毒等②血象变化明显,而骨髓象大多正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0(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lymp(三)血小板形态检查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µm,约为红细胞1/3~1/2,Wright染色下胞质内充满紫红色颗粒。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1(三)血小板形态检查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µm,约为红细五、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百分率:成人0.0085~0.02新生儿:0.02~0.06(2%~6%)绝对值:(24~84)×109/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2五、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五、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在治疗中的应用骨髓有白血病、肿瘤浸润时,血液中Ret也可呈不规则的病理性轻度增多,为病理刺激所致。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3五、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血浆中的沉降速率。影响因素: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0~15mm/1h末成年女性0~20mm/1h末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4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血浆中的沉降速率。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快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可轻度增快。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②组织损伤或坏死;③恶性肿瘤;④引起球蛋白增高的疾病;⑤其他。血沉增快也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5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三分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6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三分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第四篇第二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7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7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以致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类贫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确定有无溶血及贫血存在的依据确定溶血部位的依据确定溶血病因的依据(1)红细胞膜缺陷;(2)红细胞酶缺陷;(3)血红蛋白病;(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8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血友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晚期孕妇慎作骨髓穿刺临床应用1.确诊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等3.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骨髓液找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等4.协助鉴别诊断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5.可通过骨髓细胞学复查来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9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第四篇二、骨髓检验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特征标本采集肉眼观察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判定增生程度

3.观察巨核细胞

4.有无异常细胞骨髓涂片的低倍镜检查骨髓涂片的油镜检查(细胞形态观察、分类)血片检查总结分析

1.粒红比值(G/E)2.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3.填写报告单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0二、骨髓检验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特征标本采集第四篇第二章增生程度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1增生程度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1(七)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2~4:1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正常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无其他异常情况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2(七)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2~4:1第四篇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细胞大小大小核质比例大小细胞核大—>小,染色质细—>粗,核仁清晰—>消失细胞质色深—>浅,量少—>多,颗粒无—>有—>特异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3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细胞大小大小第四四、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结果】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临床意义】急粒:强阳性,急单:弱阳性,急淋:阴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4四、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结果(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化脓菌感染增高,病毒感染正常或降低;急淋增高,急粒减低,慢粒为0;AA增高,PNH减低;淋巴瘤、真红、骨髓纤维化增高。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5(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三)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中性粒细胞阳性外,其他血液细胞均为阴性。【临床意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强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阴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呈阳性,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呈阴性的二种细胞。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6(三)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6(三)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①单核系各阶段均呈阳性,且该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②粒系细胞一般呈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③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单核系细胞呈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为阴性或呈弱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7(三)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7(四)铁染色【参考区间】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12%~44%,以Ⅰ型为主。【临床意义】铁染色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①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明显减低或为零;②非缺铁性贫血,外铁明显增高,内铁减少;③铁粒幼细胞贫血时,内外铁显著增高,并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8(四)铁染色【参考区间】细胞外铁:+~++细胞内铁:五、常见血液疾病的血液学特征

(一)贫血增生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粒红比值减低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9五、常见血液疾病的血液学特征

(一)贫血增生性贫血第四篇第(一)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低下红系(晚幼红多见),粒系,巨核系减低非造血细胞增高,浆细胞,淋巴细胞多见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呈“核幼质老”现象粒系有巨型变,常见巨晚幼粒和巨杆状粒细胞,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巨核系可见分叶过多。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0(一)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0(二)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骨髓象】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②原始细胞+早期幼稚细胞应>30%;③有白血病细胞,核分裂相及退化细胞增多;④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血象】①白细胞增多性,分类易见幼稚细胞;②正色素性贫血,RBC和Hb显著减少;③血小板减少。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1(二)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1(二)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②粒系极度增生;③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④红系细胞受抑制;⑤巨核细胞早期显著增多,血小板增多,晚期均减少。【血象】①白细胞显著增多;②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为多,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③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减少。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2(二)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第四节输血检查和临床用血

一、红细胞血型及血型鉴定

(一)ABO血型系统血型抗原H抗原是A、B抗原的前身ABH抗原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组织细胞上也有ABH抗原血型物质存在于大多数体液和分泌液中血型物质的意义在于鉴定ABO血型和预测胎儿血型,法医学上的血型鉴定等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3第四节输血检查和临床用血

一、红细胞血型及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

血型RBC上抗原血清中抗体

ABABOABAB

(H抗原)抗B抗A—抗A、抗B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4血型鉴定血型RBC上抗原血清中抗体(二)Rh血型系统Rh阳性:含D抗原的红细胞Rh阴性:不含D抗原的红细胞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5(二)Rh血型系统Rh阳性:含D抗原的红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二、交叉配血试验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6二、交叉配血试验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6三、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概念: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免疫学溶血性疾病。ABO血型不合:O型血母亲的孩子易发生RH血型不合:RH阴性血型母亲的孩子易发生筛查:血型、抗体滴度、抗球蛋白实验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7三、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概念: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免疫学溶四、临床输血同型输血成分输血自身输血输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1.能不输血者不输;2.能少输不多输;3.尽可能不输全血,如由输血指征,应该围绕输血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输某种成分血,最好输自体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8四、临床输血同型输血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8重点难点血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和临床意义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59重点难点血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小结血液一般检验是指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检查方法。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方法。ABO血型鉴定为临床的常用项目,交叉配血为了安全输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0小结血液一般检验是指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第四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Thesecondchapter

ClinicalHematologicalExamination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张建军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1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Thesecondchapter目录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第四节输血检查和临床用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2目录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1.血常规真空采血管(紫色头盖)2.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形态观察新鲜全血3.网织红细胞计数新鲜静脉或末梢全血。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真空采血管(黑色头盖)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3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区间】红细胞:成年男性:(4.3~5.8)×1012/L成年女性:(3.8~5.1)×1012/L初生儿:(5.2~6.4)×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30-175)g/L成年女性:(115-150)g/L初生儿:(180-190)g/L【危急值】Hb<40g/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4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区间(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RBC和Hb增多

1.相对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2.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RBC和Hb减少

1.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靑少年、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各种类型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5(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贫血程度Hb

轻度<90g/L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6(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贫血(二)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区间】男性0.40~0.50L/L(40~50%)女性0.37~0.48L/L(37~48%)新生儿0.47~0.67L/L(47~67%)1~3岁0.35~0.47L/L(35~47%)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7(二)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二)血细胞比容测定【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增多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8(二)血细胞比容测定【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CV=Hct×103×1012/RBC(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MCH=Hb×1012/RBC(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MCHC=Hb/Hct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69(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corpus(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参考区间】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0(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临床意义】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1(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区间】RDW-CV:11.5%~15.5%。【临床意义】用于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RDW分类法)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2(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区间】RDW-CV:11.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区间】成人(3.5~9.5)×109/L儿童(8~10)×109/L婴儿(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危急值】WBC<1×109/L;WBC>30×109/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3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第四篇(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4(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4(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1)年龄2)日间变化3)妊娠与分娩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肿瘤性增多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5(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1)某些感染2)某些血液病3)慢性理、化损伤4)自身免疫性疾病5)脾功能亢进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患(2)某些传染病(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此质激素后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7(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粒细胞1.病理性增多(1)慢粒:嗜碱性粒细胞可>10%(2)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其他,如淋巴细胞瘤,脾切后和某些转移癌2.减少意义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8(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单核细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感染:如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某些感染的恢复期(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3)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2.减少意义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79(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单核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传染病:如风疹、百日咳等(2)某些传染病恢复期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3)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WBC总数正常)(5)各种引起N↓的原因均可导致L相对增多,如再障2.病理性减少(1)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长期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等(2)各种引起N↑的原因均可导致L相对减少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0(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参考区间】(125~350)×109/L【危急值】PLT<40×109/L;PLT>450×109/L【临床意义】生理变化病理变化1.增多:①原发性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贫血等;③当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增多时,要考虑可能为恶性疾病。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1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参考区间】(1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病理变化2.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的毒性作用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消耗亢进,如上呼吸道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DIC等;③血小板分布异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病理变化第四篇第(二)血小板平均容积鉴别PLT数量改变的原因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MPV常增高作为出血程度的监护指标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3(二)血小板平均容积鉴别PLT数量改变的原因第四篇第二章(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程度,PDW减小表示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示血小板大小悬殊。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4(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程度,PDW四、血细胞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形态呈淡红色双凹圆盘状,大小基本均匀,直径6~9µm,中心淡染区<直径的1/3。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5四、血细胞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形态(一)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的大小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异常红细胞的染色反应异常红细胞的结构异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6(一)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的大小异常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7(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第二章临床(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大小不均2)中毒颗粒3)空泡变性4)杜勒小体5)退行性变6)棒状小体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8(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第四篇第二章临床(二)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2.核右移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89(二)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2.核(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cyte)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于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①有明确病因,如感染、恶性肿瘤、中毒等②血象变化明显,而骨髓象大多正常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0(二)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lymp(三)血小板形态检查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µm,约为红细胞1/3~1/2,Wright染色下胞质内充满紫红色颗粒。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1(三)血小板形态检查圆盘状无核细胞,直径2~3µm,约为红细五、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百分率:成人0.0085~0.02新生儿:0.02~0.06(2%~6%)绝对值:(24~84)×109/L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2五、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五、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在治疗中的应用骨髓有白血病、肿瘤浸润时,血液中Ret也可呈不规则的病理性轻度增多,为病理刺激所致。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3五、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血浆中的沉降速率。影响因素: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0~15mm/1h末成年女性0~20mm/1h末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4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血浆中的沉降速率。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快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可轻度增快。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②组织损伤或坏死;③恶性肿瘤;④引起球蛋白增高的疾病;⑤其他。血沉增快也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5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三分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6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三分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第四篇第二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7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37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以致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类贫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确定有无溶血及贫血存在的依据确定溶血部位的依据确定溶血病因的依据(1)红细胞膜缺陷;(2)红细胞酶缺陷;(3)血红蛋白病;(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8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血友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晚期孕妇慎作骨髓穿刺临床应用1.确诊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等3.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骨髓液找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等4.协助鉴别诊断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5.可通过骨髓细胞学复查来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99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第四篇二、骨髓检验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特征标本采集肉眼观察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判定增生程度

3.观察巨核细胞

4.有无异常细胞骨髓涂片的低倍镜检查骨髓涂片的油镜检查(细胞形态观察、分类)血片检查总结分析

1.粒红比值(G/E)2.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3.填写报告单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0二、骨髓检验的步骤及正常骨髓象特征标本采集第四篇第二章增生程度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1增生程度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1(七)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2~4:1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正常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无其他异常情况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2(七)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2~4:1第四篇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细胞大小大小核质比例大小细胞核大—>小,染色质细—>粗,核仁清晰—>消失细胞质色深—>浅,量少—>多,颗粒无—>有—>特异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3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细胞大小大小第四四、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结果】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临床意义】急粒:强阳性,急单:弱阳性,急淋:阴性。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4四、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结果(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化脓菌感染增高,病毒感染正常或降低;急淋增高,急粒减低,慢粒为0;AA增高,PNH减低;淋巴瘤、真红、骨髓纤维化增高。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5(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第四篇第二章(三)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中性粒细胞阳性外,其他血液细胞均为阴性。【临床意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强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阴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呈阳性,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呈阴性的二种细胞。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6(三)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6(三)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①单核系各阶段均呈阳性,且该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②粒系细胞一般呈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③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单核系细胞呈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为阴性或呈弱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第四篇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107(三)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第四篇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查47(四)铁染色【参考区间】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12%~44%,以Ⅰ型为主。【临床意义】铁染色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①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明显减低或为零;②非缺铁性贫血,外铁明显增高,内铁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