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9页共9页高中语文必修③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陈学富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2.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学习重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学习难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学法指导】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2.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学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时间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学习步骤】一、知人论世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大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产”。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二、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钿(diàn)头银篦(bì)水浆迸(bènɡ)迁谪(zhé)沾湿(zhān)恬然自安(tián)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幽咽(yè)铁骑(jì)红绡(xiāo)贾人(gǔ)捻(niǎn)渚(zhŭ)清教坊(fānɡ)

间关(jiān)名属(zhǔ)2.关于“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阅读和鉴赏诗歌,首先要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请你按时间顺序,把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并用七字句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序言:交代写作动机。(1)第一部分:江头送客惨将别。(2)第二部分:江上聆听琵琶曲。(3)第三部分:歌女倾诉身世苦。(4)第四部分:同病相怜伤迁谪。(5)第五部分:重闻琵琶青衫湿。2.品读“序言”问题探究:(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赏析第三、四段,分析情感共鸣的原因。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步骤】一、自主学习朗读第三、四段,思考: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3.人物共同点是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4.诗人是用哪两句诗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合作交流1.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赏析三、四段,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2.第三段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诗人将琵琶女的受宠与失宠进行了对比,请概括一下是怎样的对比描写。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独守空船恣情欢笑——满腹辛酸4.研读第4自然段,思考:诗人与琵琶女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生活态度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他为什么要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结合上下文,概括一下诗人和琵琶女有什么样的共同遭遇?明确:琵琶女自诉身世苦诗人自叹谪居苦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突破疑难1.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为什么要极力铺写琵琶女这一形象?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第三课时【学习要点】赏析诗中音乐描写的技巧及作用。【学习步骤】一、自主学习背诵第二段中琵琶女演奏部分,仿照所给范例填写表格内容。过程场景特点方法序曲转、拨、掩抑、思、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以议评声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以喻摹声过渡间关—滑幽咽—难婉转、不畅以形绘声发展冷涩—凝绝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弦暂歇以形绘声高潮银瓶-乍破-迸铁骑-突出-鸣雄浑激昂结束收拨、画一声、裂帛清脆尖利尾声悄无言秋月白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人衬声以景托声二、合作交流(一)品读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问题探究:1.在这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明确:作者在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烘托了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而且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2、重点语句赏析。(1)“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互文。意思是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2)“举酒欲饮无管弦”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形成照应。(3)“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大家想想,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明确: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4)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二)品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问题探究:1.分析琵琶女的出场(1)找出诗中表现诗人态度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明确: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2)找出诗中表现琵琶女反应的语句。明确: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明确:不愿意。羞涩。仅仅是羞涩吗?我们知道琵琶女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在她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所以,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又怎么可能想再次出来抛头露面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4)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明确: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2.分析音乐描写(1)音乐是抽象的,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了。在第二次的音乐描写中,共有九处比喻,你能找完整吗?这些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除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其他的描绘方法?A.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作用:使音节悦耳动听B.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3)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生如歌,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三、突破疑难1.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本诗歌前后有五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2.本诗的艺术特色(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四、课内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金庸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摘自《笑傲江湖》)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2.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