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列传学生版_第1页
李将列传学生版_第2页
李将列传学生版_第3页
李将列传学生版_第4页
李将列传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史记选读》课题:《李将军列传》一、学习目标1、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二、学习重点1、基本读懂文章,积累“其、以、而、因、引、当、绝、用、乃”等词;2、理解和学习通过“细节”和“对比”写人的方法。课前预习人物卡片无缘封侯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中国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相关背景英雄悲剧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在那个绚烂的时代,忠臣良将灿若星河。他们或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因骁勇善战、纵横沙场而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颂扬。李广,抗击匈奴的大将,千百年来,他悲壮的经历使人们一直赞美他、惋惜他、怀念他。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文章结构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上山陈同“”,译为“布阵”2.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同“”,译为“幕府”3.广详死 同“”,译为“假装”4.汉军罢,弗能追 同“”,译为“疲惫”5.诸将多中首虏率 同“”,译为“法令”6.军亡导 同“”,译为“没有”7.南绝幕 同“”,译为“沙漠”8.军亡导,或失道同“”,译为“迷惑”9.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同“”,译为“诚恳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以为前将军古义:今义:认为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今义:弯曲三、一词多义(例句均出自本文)1.及eq\b\lc\{\rc\(\a\vs4\al\co1(①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连词,以及,②莫能及广动词,比得上))2.徙eq\b\lc\{\rc\(\a\vs4\al\co1(①徙成纪动词,迁移,②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动词,变动))3.以eq\b\lc\{\rc\(\a\vs4\al\co1(①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介词,凭借,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动词,认为,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连词,来,④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介词,用,⑤专以射为戏介词,把))4.为eq\b\lc\{\rc\(\a\vs4\al\co1(①秦时为将动词,担任,②士以此爱乐为用介词,被,③无老壮皆为垂涕介词,为了))5.且eq\b\lc\{\rc\(\a\vs4\al\co1(①杀其骑且尽副词,将要,②虏多且近连词,并且,③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连词,况且))6.乃eq\b\lc\{\rc\(\a\vs4\al\co1(①乃自以精兵走之副词,于是,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副词,才,③乃我自失道副词,是))7.之eq\b\lc\{\rc\(\a\vs4\al\co1(①广之百骑皆大恐助词,的,②大军不知广所之动词,往,③顷之,居家数岁助词,谐调音节,④是时单于觉之代词,这件事,⑤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单于,⑥广之将兵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用eq\b\lc\{\rc\(\a\vs4\al\co1(①用善骑射介词,因为,由于,②用坚其意连词,相当于“以”,表目的))9.因eq\b\lc\{\rc\(\a\vs4\al\co1(①因推堕儿介词,趁机,②因引而入塞副词,就))10.即eq\b\lc\{\rc\(\a\vs4\al\co1(①即有急,奈何连词,假使,②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副词,就))11.当eq\b\lc\{\rc\(\a\vs4\al\co1(①如令子当高帝时介词,在,②当斩,赎为庶人副词,应该,应当,③今乃一得当单于动词,面对))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②后大将军 后:(2)名词作状语①欲夜取之 夜:②鞭马南驰数十里 南:③南绝幕 南: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从: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归:③络而盛卧广 卧:④尝夜从一骑出 从: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坚其意 坚:(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 怪: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者……也”表判断)②是必射雕者也。(“……者也”表判断)③果匈奴射雕者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置广()两马间。(省略介词)②天子以()为老,弗许。(省略宾语)③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省略宾语)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其李将军之谓也。(正常语序:)(2)状语后置句①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正常语序:)②固自辞于大将军。(正常语序:)4.被动句①为虏所生得。(“为……所”表被动)②士以此爱乐为用。(“为”表被动)③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为”表被动)文本探究1.探讨“斩霸陵尉”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明确:2.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李广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的形象。在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3.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李广悲剧悲剧原因表现主要原因不善言辞讷口少言引刀自刭心胸狭窄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客观原因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之人的用人政策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4.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很多特色,请和其他同学合作,归纳整理,看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特色。明确:特色解析作者用精细的笔触,绘声绘色地写下了两个完整、生动的战斗故事。这两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第一个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第二个故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通过这两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形象。在“匈奴大入上郡”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这含蓄的叙述之中。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两处对比烘托表现了李广的才干。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军,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素材档案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他廉洁、正直、善战。唐朝诗人王昌龄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用在与“命运”“挫折”“英雄”“不幸”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精彩片段]李广,一个让千年才子文人感怀的悲剧人物,在他自刎时,显出了男儿本色,英雄风流。也正是那一刎,让我们知道男儿的血性是要用生命去争取的。原来男儿血性竟是这样的沉重,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我经常在想,飞将军自刎的那一刻,是否想到了霸王项羽的乌江自刎,是否想到了霸王那一声长叹:非战之罪,乃天亡我也!也许,在飞将军的心中,一定有着太多的遗憾,一定有着万端的感慨,也一定充满了对宿命的无奈。文化常识一、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二、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课后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广数自请行/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B.为虏所生得,当斩/吏当广所失亡多C.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D.南绝幕/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广,以为诱骑②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③以示不走④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⑤广以卫尉为将军⑥射杀追骑,以故得脱⑦以为虎而射之⑧专以射为戏⑨士以此爱乐为用⑩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⑪以为李广老,数奇A.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B.①②⑦⑧⑩/③/④⑪/⑤/⑥⑨C.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D.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鲁卫兄弟之国也,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B.eq\b\lc\{\rc\(\a\vs4\al\co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浮西河而下))C.eq\b\lc\{\rc\(\a\vs4\al\co1(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妾不知其死所矣))D.eq\b\lc\{\rc\(\a\vs4\al\co1(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广之百骑皆大恐))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固自辞于大将军 B.见匈奴三人,与战C.天子以为老,弗许 D.用坚其意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还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匈奴人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得以保全。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生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灌夫有服[注],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酒埽,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乃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有服:有丧服在身,指处在服丧期间。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壁:营垒B.将军壮义之壮义: 认为……勇敢而有义气C.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特:特意D.士亦以此多之 多:称赞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B.①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②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C.①太尉乃固止之②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D.①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②其李将军之谓也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①灌夫不肯随丧归②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④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⑤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⑥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③⑥ D.①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肯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C.魏其侯听说丞相武安侯要来拜访,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可是武安侯一直到中午都没有来,魏其侯很不高兴。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傲慢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严,毫不客气地讽刺他。魏其侯见状,赶快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0分)1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否成功,就看你是否坚持;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是否达到,就看你是否努力;人生是可以辉煌的,是否实现,就看你是否拼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B.eq\b\lc\{\rc\(\a\vs4\al\co1(其李将军之谓也,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C.eq\b\lc\{\rc\(\a\vs4\al\co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D.eq\b\lc\{\rc\(\a\vs4\al\co1(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四、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①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