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市高考历史第17题答题分析课件_第1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历史第17题答题分析课件_第2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历史第17题答题分析课件_第3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历史第17题答题分析课件_第4页
2022届北京市高考历史第17题答题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北京历史高考第17题答题分析17.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材料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 时间限定: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史实无效;2. 内容限定:各任选一例,不必多、不能少;3. 毛泽东同志,而非其他人4. 思想/理论,而非论断、口号、目标等,思想较之更加宏观5. 独创,而非普遍性、效仿他国先进经验6. 正确、有重要指导意义(两段材料最后一句话提示)

一、解题关键:·完整阐述观点和思想——背景(在什么情况下)、内容(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影响(具有怎样的正确指导意义)·每个实例5分,其中背景1分,内容+独创性+逻辑清晰3分,意义1分;

二、逻辑结构:水平四9-10分别写出两个例子,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水平三6-8分别写出两个例子,内容较完整,逻辑比较清晰水平二3-5只写出一个例子,内容较完整,逻辑比较清晰;或分别写出两个例子,内容不完整水平一0-2只写出一个例子,内容不完整三、 可选史实: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抗战思想、新民主主义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主要任务的明确、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双百”方针、处理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三个世界”的理论三、可选史实:四、参考答案要点:第一个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五、主要问题与思考:1.在内容限定上审题不清:误将设问“各任选一例”认为是两个时期任选其一进行分析,“我选XX时期”。2.实例选取不当:(1) 时空定位有误:·误选过渡时期(1949-1956):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等。(建国初期外交政策酝酿于建国前,但指导的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不符合材料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落笔“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学生普遍问题在于以为只要年份的数字符合题目设问要求即可,对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据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机械记忆时间。五、主要问题与思考:2.实例选取不当:(1) 时空定位有误:·误选“文革”结束后和改革开放时期:破除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2) 并非系统理论:如土地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遵义会议、游击战、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土地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三线建设等。均视为具体史实,给1~2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理论成果时间下限不明确,不理解各思想理论间的关系。还存在基础史实不清。逻辑问题:学生不理解党的会议、建设实践不属于理论,不理解思想理论与论断口号、奋斗目标之间的区别。五、主要问题与思考:2.实例选取不当:(3) 不能体现“独创性”:如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优先发展重工业等。(4) 不具有正确指导意义: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逻辑问题,或是在作答中忘了审题里的要求,部分学生甚至在作答中都写到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把“独创性”抛在脑后。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知道这是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但是非想用这个史实,因此叙述的是问题出现后的调整,答非所问、逻辑不清——这是自我革命(西城模拟+门头沟模拟)。五、主要问题与思考:3.时空错乱、史实不清:·抗战时期为了抵抗日军侵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城市中心斗争失败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上井冈山,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八七会议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一五计划完成后开始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完成了工业化;·南昌起义——武昌起义、南京起义;井冈山——景冈山、井岗山;六、 题目特点与总结:·突出“四史”考查,彰显时代主题,强化理想信念:

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考前张逸红老师发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十个方面内涵及相关史实》PPT中,“坚持中国道路”一节与本题相关性很高;·考查主干知识: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兼具选择性与开放性:材料只是引子,在题干的时间限定中,学生在两大历史时期内有多个可选史实,有利于考察学生知识面、视野和思维的综合能力;(类似2021高考20题第2问考古成果)六、 题目特点与总结:·核心素养:突出体现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能力考查:叙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为核心,兼顾其他能力,如在材料利用方面,材料中一些结论性话语是重要提示和审题限定。部分学生遇到越熟悉的知识点,越不结合材料,只是堆砌罗列所学。·答题模板与破除模板化:历史答题是量体裁衣(依据设问确定作答框架,是+为+怎?是+为?为+怎?,不能削足适履,硬套公式。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第18题试题分析目录二、出题意图

三、教学建议一、考题分析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8分)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4分)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4分)

概括时代议题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1个问题关键词2:时代议题关键词1:概括

(考察提取归纳能力)01题目分析

近代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教会迫害新思想废除奴隶制殖民地独立法国大革命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1个问题01题目分析

03主要问题

1.不能表述成句子,议题应该是一个历史概念或问题。

如: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提倡)2.完全照搬材料(写材料中具体的事件)不给分,无概括议题。3.时空定位不准确: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等。4.与所强调的时代议题无关:种族歧视、移民问题、工业革命、拿破仑称帝、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宗教色彩浓厚等,缺乏历史发展的眼光。立意:历史发展大趋势,突破发展中的旧秩序,旧事物。发展中的变化。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1个问题关键词2: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拉丁美洲与欧洲联系--历史事物的横向交流)关键词1:评析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8分)评析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2题目分析——课件来自张逸红老师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

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2评分细则1.民族认同(明确美洲人的概念和玻利维亚人的范围,民族意识,民族国家);或反殖民统治(求民族独立)。(2分)2.更加明确废除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政体;废除奴隶制。(2分)如果回答自由平等给1分发展4分(体现与启蒙思想不同)

玻利瓦尔把启蒙思想和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国情相结合。(迁移17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强调民族认同(明确美洲人的概念,玻利维亚人的范围),为拉丁

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制度上,更加明确废除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政体。

个人:废除奴隶制,强调自由平等,增强民族凝聚力。说明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2评分细则1.拉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政治(社会性质,人口结构—移民、奴隶)、经济等方面去分析。

2.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努力答案依据1.所学2.所学3.材料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2评分细则原因3分(多角度)说明

单元大概念:亚非拉民族放运动的组成部分,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辨证的思维:但是,建立的共和国普遍实行考迪罗政治和大农庄经济,对黑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说明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2评分细则玻利瓦尔思想形成的基础;启蒙思想在拉美的扩展。小结1分

废除奴隶制度

殖民地独立原因:

1.拉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去分析

2.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努力发展表现:民族认同,或反殖民统治废除奴隶制度.2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设问之间搭建思维的台阶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作为殖民地长期处于欧洲殖民专制统治之下,推行奴隶制,发展种植园经济,阻碍拉美经济的发展;受移民、奴隶贸易等因素影响,导致拉丁美洲出现新的族群,这里社会结构、民族成分复杂;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启蒙思想在欧美的扩展以及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促进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和革命思想的产生。玻利瓦尔曾游历欧洲,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状况进行深刻思考。针对拉美民族众多、阶层复杂的现实,强调拉美民众的民族认同,为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政治制度上,更加明确废除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政体,进一步要求废除奴隶制,以实现自由平等,增强民族凝聚力。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启蒙思想在欧美的传播以及玻利瓦尔个人的经历成为其思想的基础;而他的思想也为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和国家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答案示例02评分细则【1】框架问题一是框架不完整

①根据材料提取玻利瓦尔对启蒙思想的发展,最后评价,但是不能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②分析完背景,在发展上的表述上存在问题较多:有一部分学生写的是启蒙思想的主张,而不能从材料中提取玻利瓦尔对启蒙思想发展的具体体现;或者只是写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太空),自由平等没有再深入分析,导致框架缺少具体内容支撑。

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3主要问题

二是要点不突出、不准确①大篇幅在解释时代背景

A.角度不全,且一个角度的表述太罗嗦。如:在从经济角度分析时,从新航路说到工业革命,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加深;从思想上分析时,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思想,也有学生把思想背景定位为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对启蒙思想人文主义内涵的表述错误(肯定人的价值);B.大篇幅只写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②在表述发展的表现时,也存在角度不全,大部分同学能够写出废除奴隶制(材料中明确提出),但是对于民族认同,反殖民求民族独立的角度欠缺。

③有部分同学侧重分析意义,比重占比太大,而这部分只有1分。④就启蒙思想谈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传到了拉美影响到了玻利瓦尔,玻利瓦尔在拉美发展并实践了启蒙思想(没有结合材料提取具体主张),最后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丰富和完善。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3主要问题

三是答案序号化A.就是一句一句的表达。

B.从发展表现、原因、影响三角度分析只是习惯了序号化。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3主要问题【2】审题问题一是评析题写成了论证题

观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发展并实践了启蒙思想。

阐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对启蒙思想的发展表现

最后进行小结二是让评析玻利瓦尔对启蒙思想的发展,而重点在评析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解放者。三是大篇幅写启蒙运动的主张,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其影响下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3主要问题【3】史实问题

一是在分析背景时,有学生回答: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自决等等。

二是在分析意义时有学生回答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是有学生把玻利瓦尔答成欧洲人或美国人。

四是把史实和历史解释(把现象和分析)混在一起区分不开导致失分。18.拉丁美洲与欧洲(12分)——第2个问题03主要问题目录二、出题意图

三、教学建议一、考题分析衔接教材变化紧扣课程标准考察核心素养聚焦时代主题上下外内考题

1.2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01上:紧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01上:紧扣课程标准3.5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3.3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02下:衔接教材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18课时

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6课时

02下:衔接教材变化世界史总的编写体例,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通史知识结构,这也是高中世界史的学术体系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其内容特别注重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02下:衔接教材变化纵向发展,主要是描述社会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横向发展,主要是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共同推动历史前进

问题1

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4分)

纵向发展: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

横向发展: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问题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8分)02下:衔接教材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基本特征:一是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使世界越来越紧密连成一体;二是这个体系的鲜明的资本主义特性;三是该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是对上述这种极不合理状况的积极抗争,也推动了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变革,是争取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解放,因此是推动世界历史进一步发展的进步力量。02下:衔接教材变化

19世纪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既可视为非殖民化的开始,也可视为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一部分,因为拉丁美洲的独立并没有真正冲破殖民体系,要完成非殖民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03外:聚焦时代主题中国与秘鲁建交50周年。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和《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2021年03外:聚焦时代主题

中国与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拉美四国建交50周年。

阿根廷成为第21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2022年04内:考察核心素养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属于新教材内容,但是对于学了三年的学生而言,内容也比较熟悉了,纲要内容属于纲要式的架构,而本题给学生大段材料以补充纲要式的微观内容,弥补学生知识短板,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材料很多,很多内容并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04内:考察核心素养

本题从内容上来看考察了文明的交流和第三世界,从能力上来看考察学生对材料归类提取的能力,欧洲的启蒙思想经玻利瓦尔传到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落地生根,根据拉丁美洲的实际,侧重强调玻利维亚人的群体,民族认同感增强,如中华民族的形成。04内:考察核心素养(水平4)

唯物史观: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时空观念: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

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史料实证: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历史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

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家国情怀: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目录二、出题意图

三、教学建议一、考题分析

材料二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1.紧跟区里进修(2)阅读材料,围绕“大西洋革命”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8分)示例一:大西洋革命具有反封建反殖民统治的性质示例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影响的斗争构成大西洋革命(1)关注时代特征(转型)(2)新教材的新增内容(3)在大概念的指导下,关注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多维度去分析历史事件。

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

2.知识层面宏观层面:14-20世纪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民族国家专制王权中观层面:近代世界走向整体的发展历程【时空维度】人文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材料一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示意图简述近代科学成就与人文主义是如何相互促进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微观层面

启蒙运动知识整理的同时更要关注情境-问题训练思维

3.解题层面

思维路径的培养

——课件来自张逸红老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搭梯子——思维台阶3.解题层面

思维路径的培养审题解题联系所学结构化表述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第19题试题分析(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军费与财政田赋;地丁钱粮“因兵荒而蠲免缓征”选必一第16课P93

关税选必一第16课P94盐课及杂税;“盐引”停迟“盐引”是国家特许经营权的书面凭证。不行盐引之处,主要是偏僻山区。“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厘金

厘金产生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时,贯穿于晚清始终,是晚清时期筹措军费十分重要的一个税种。最初只是在局部地区开征,是一种地方筹饷的方法,后来扩展到全国。厘金兼有关税和工商税的特征。厘金分行厘和坐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动中的货物,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

——龚泽琪《中国军事财政史》第19题军费与财政财政家国一体财政公共国家财政国家转型(一)考题主题定位:中国近代社会转型17世纪明朝征辽饷19世纪清朝主要财政收入收入来源(本题对比)

主要占比例支出方向(隐含信息)管理方式(未涉及)一、试题分析制度理性化、公共化(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注释: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辽饷结构表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

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释: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迟,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注释: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注释: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迟,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二)考题素养突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代税收税收主体占比支出国家控制田赋、盐税民营商业税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

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评分重点:明朝:田赋为主(2分)

清朝:厘金为主(2分)(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典型错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理解主旨题意“主要来源”写不出,把三种军费收入都描述一遍,成为了分类描述2.盲目陈列对比项(1)“有何不同”过度对比,写成“清比明朝,田赋下降;清朝关税和厘金占主要税收,明朝没有厘金,清朝新征收的交通税”(2)描述现象过多,分阶段描述田赋、厘金数据,没有理解财政收入的转型3.未精准提取信息(1)抄注释,不看数据图例“厘金”等术语,写“明朝直接增加赋税、清朝设立关卡”(2)历史术语理解不够,错写“厘金”为“关税”或者“交通税”,应突出强调的是“商业”税收(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注释: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注释: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迟,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2分)

“厘金和关税为主体”,“超越田赋”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2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2分)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原因之原因,两层逻辑都要全,突出强调财政反映的近代化“转型”。典型错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审题:没理解题意“结构”“趋势”(1)三种军费收入“变化”描述,而非趋势表达(2)没有观察认识到趋势是商业税“超越”田赋,作为结构组成的占比变化3.表述:没有逻辑,混答不分段落学生典型问题答案示例一:“①洋务运动的影响②西方侵略进行商品输入,冲击小农经济③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④工业革命使得英法国家发展,打开中国国门”2.分析:弃材料情境,缺阶段认知(1)不理解社会“转型”阶段,原因写:雍正摊丁入亩、清朝商帮、工商皆本思想等(2)反复从一个角度说:“洋务运动需要款项,西方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政府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于是要进行商业税征收……”二、教学建议:教材——“见异思迁”关注新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晚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将权力下放给地方以激励其镇压起义。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晚清形成联合政体,无论是人事任用、军权还是财政筹饷等,均依赖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地方督抚。军队由地方自招,军饷自筹自发,作为国家主要经济收入的厘金完全由地方支配并任意截留。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不断尝试恢复中央权限:裁撤湘军,舆论上抑制地方,扬左抑曾、扬淮抑湘,使地方督抚彼此制约,瓦解地方实力。经过调整,中央权势有所回升,但并不能扭转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在与中央争夺财源问题上,地方往往无视中央与列强协定,照样对洋商征收厘金,还采取降低厘税的方式与子口税争夺税源,虚报、隐匿厘金实收数。

——孙宁遥、李明建《厘金制度变迁对现代税制改革的启示——基于央地关系视角》封建国家旧制瓦解

半封建、半殖民地角度举例:《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学——“见微知著”强化整体观二、教学建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单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国民政府召集东南六省财政官员在南京召开财政会议,会议将厘金由地方税更改为国家税,并提出国民政府首次“裁厘”方案。计划在当年9月1日,将苏、浙、皖、粤、桂、闽六省厘金予以撤裁,同时对外宣告关税自主。……到1931年年底,各省厘税机关征收的厘金以及类似厘金的正杂捐税基本上得以裁撤。至此,历经近八十年的厘金终于寿终正寝。

——孙宁遥、李明建《厘金制度变迁对现代税制改革的启示——基于央地关系视角民族民主革命探索角度举例:二、教学建议:学法——“见叶知秋”训练基本功2.多种史料类型信息的精准提取训练(数据图、数据表、图注释等)3.重点问题逻辑的推导过程外显训练(对比、概括、分析、表述)4.答题完整性段落化的落实书写训练(逻辑链、术语、答题项、分段)1.时代典型特征的迁移运用思维训练(时代关键信息、转型变化)2022年北京历史高考第20题试题分析

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一、第20题试题分析(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文献史料①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文献史料⑨《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④《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⑫《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⑬《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⑥《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⑭《华工归国后该怎么办》,《华工杂志》1920年⑦《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动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8月其他资料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⑯徐国崎:《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20.(5.19/12分)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探究主题序号主题甲华工出国的原因乙英法两国对华工的态度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丁一战后华工的境遇(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主干知识:考查新的主干知识(历史纵横“一战中的华工”)考查目标:该题任务设置与考查目标遵循教材中“活动课”的设置理念,注重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考查。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完成任务的过程则包括梳理资料、选定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提纲等,最终提出自己对探究主题的见解试题特点:体现选择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提供多个历史素材,给予学生答题的选择空间,利于学生发挥;创设学术情境,考生自选主题,形成研究思路核心素养:突出体现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能力考查:整理辨析史料,解读历史信息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20题题目的基本情况以及立意和特点:(1)(3分)参考答案:档案:①②③⑤报刊、杂志:④⑥⑦⑨⑩⑪⑫⑬⑭书信:②⑧公文:①②③⑬注意:20题第一问:史料类型分类,务必要以课标为依据来进行分类。文献史料的类型: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二、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学生出现的问题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数字资源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主要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网页、多媒体资源等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和历史传承方式局限:受个人、政治和时

代等因素影响

价值:可信度高,与文献

史料相互佐证,弥

补文献史料不足局限

:年代鉴定较难

不一定能展示全貌

意义不能准确判断价值:对现代史直接深入

研究局限:容易受当事人主观

因素影响;史诗、

神话、传说等虽能

反映历史,但有大

量创造和虚构情节口述史料指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包括回忆录与其他口述史记录;神话、传说、史诗图像史料音像史料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能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1)学生出现的问题:文献史料类型分类错误:分成一手二手史料、官方民间史料文献史料类型名称错误:报刊杂志写成新闻、媒体报道等;

公文写成官方史料、官方文献、政策、通告等文献史料类型合并在一起:比如档案信件、杂志公告等按照“华工”主题进行分类,而非文献史料类型不写分类,只有序号(比如①②③为一类)第二步:列研究提纲(5分)从材料二4个主题中任选1个,不要自拟主题要求:设计完整;系统逻辑清晰;要有问题探究意识(2)(9分)评分标准:第一步:所选研究主题的意义(2分)

第三步:列出跟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序号(2分)对材料按主题进行分类归纳;3-5个得2分,1-2个得1分。水平三4-5分设计完整:提纲所列标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或有二级标题);所列标题紧扣主题;形成系统,逻辑清晰有问题探究意识:所列标题有思想深度,能够反映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水平二2-3分设计不够完整:所列研究提纲标题不足三个;没有很好紧扣主题;或没有形成系统,逻辑不清晰缺乏问题探究意识水平一0-1分所列提纲标题与主题关联不大,无问题意识,逻辑混乱甲:华工出国的原因选题意义(2分):一战时期,华工奔赴欧洲从事艰苦劳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华工出国?这一问题是研究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提纲(5分):一战的爆发与协约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中国政府对华工赴欧的态度华工个人的选择结论参考材料(2分):①②③⑤(2)(9分)参考答案:乙:英法两国对华工的态度选题意义(2分):一战期间,中国政府“以工代战”的方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向欧洲派出大量华工。//英法两国作为协约国的主体,对华工的态度、评价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