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前 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教育部 2009年3月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崇左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科学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培养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所需、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备、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和高级专门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部分学科专业在广西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的教学型大学。2013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现将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情况报告如下: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学校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为前提,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服务面向: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广西,辐射东盟。1.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坚持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截止 2013年,共设有23个本科专业(其中 10个师范专业或方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 8个学科门类。表1 本科专业分布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数所占比例(%)备注1经济学14.32法学14.3师范方向3教育学28.74文学313.0师范方向2个5理学417.4师范方向3个6工学521.77管理学417.48艺术学313.0师范方向2个11.3在校生情况 学生人数2013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 982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5932人,占60.4%,专科生3980人,占39.6%。生源质量随着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逐年提高,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2013年,我校除了在广西招生外,还面向湖南、江西、云南、贵州、江苏、海南、福建、山西、广东、河北、湖北等11个省招生。在学校录取的2865名本科生中,区外学生315人,占招生总数的10.99%,大部分省录取分数均高于当地投档控制线,生源质量较高。从区内生源来看,2013年我校录取分数线理科448分、文科480分,分别高出投档控制线4分和7分,文理科一志愿一次性投档人数均超出计划数。提前批次录取的美术学、音乐学专业均一志愿录满。区外招生的11个省中,有9个省一志愿高分完成招生计划。学校本科生生源结构更趋优化,整体质量逐年提升。2师资与教学条件2.1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等不断优化。2013年新增博士1人,硕士30人;新增正高职称3人,新增副高职称8人。师资队伍总体结构合理,教师数量和整体素质能够适应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人。 生师比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 429人,在校学生数 9822人,生师比22.9:1,专任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职称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 20人、副高职称 8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4.24%。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 8人、硕士242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 58.27%。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平均年龄 37岁。45岁以下教师374人,占87.18%。其中:36~45岁教师157人,占36.6%;35岁以下教师207人,占48.25%。师资后备力量充足。主讲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为 4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 教授给本科生授课2013年,学校有在岗教授20人,其中主讲本科课程 20人,占教授总数的100%。学校当年共开设本科课程1245门,其中教授授课62门,占开设课程的7.57%。师资培养学校注重教师知识和能力提升工作。2013年,有17位教师参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入学考试;7位同志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6位同志参加国内访问学者班学习。同时确定 8位同志为2013年度“教授工程”培养人选。2013年我院教师参加广西第十三届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和优秀奖共 15项,同时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教学科研水平2013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 2项,其它厅级项目30项;获得科研平台立项的有: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及“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各1项;获得“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项目”2项。获得区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13项。2013年,教师出版学术著作5部(比2012年多2部),发表学术论文 406篇(比2012年增加了32.5%),获批专利 1项。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区高校教育软件应用大赛和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大赛,2013年广西第十三届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中获一等奖 3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 3项,广西第十三届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 1项。2.2教学条件 教学经费学校坚持经费投入向教学一线倾斜,严格管理经费预、决算,优先保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3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1274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1297元。2013年共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289万元,其中,实验教学经费118万元,生均本科实验教学经费 198元,实习经费7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17元。 教学行政用房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2万㎡,生均10.4㎡。学生宿舍面积7.19㎡,生均7.32㎡。学校实验室总面积2.59万㎡,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64㎡。各类教室、实验室等均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各类教室113个,座位数8704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03个,座位数6000个;外语教学语音室10个,座位数530个。仪器设备2013年我校教学科研设备值564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5700元,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20台。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66万元。图书资料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利用率较高。2013年,投入图书资料建设经费100万元。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79万余册,2013年新增纸质图书8.2万册。有电子图书63万种(其中外文电子图书2万种)。2013年,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访问量58万人次、纸质图书借阅量30万册次。 信息资源学校校园网络现有网络信息点 3000个,校园网出口带宽 180Mbps。覆4盖主校区所有的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为教学、科研、招生与就业、网络办公、财务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教学建设与改革3.1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定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突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因此在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均高于教育部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不低于 20%、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 30%的规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执行情况良好。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现有的本科专业采用“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3专业建设学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学校现有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1个、校级特色专业 2个。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3个(国际经济与贸易、越南语、财务管理) ,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23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制药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越南语、财务管理等专业都与广西及崇左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联系。3.4课程建设学校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充实和扩展基础类、专业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加大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培育、遴选精品课程,努力增开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2013年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271门,比2012年多开设了249门。52012-2013学年,全校本科课程教学班4610个(不含实践环节课程)。其中30人及以下教学班286个,31-60人教学班2856个,61-90人教学班1024个,91-120人教学班289个,121-150人教学班135个,151人及以上教学班20个。3.5教材建设与管理学校鼓励教师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 2013年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 3部。同时,为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和提升教材的质量,学校长期坚持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分管领导以及教务处审核的教材征订程序,并规定优先征订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材,保证了优秀教材进课堂。3.6教学改革学校积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实施。2013年,学校获批区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获批区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一般项目13项。表22013年获区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负责人12013年自治区级校外大中信大锰矿业有限公司崇左分彭金云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公司实践教育基地2广西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易忠3广西重点培育学科旅游管理张劲松表32013年获区级教改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备立项时间注1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应用型人才2013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王鹏飞2高等院校文理渗透课程《生命科学2013黄秋婵精要》教学的探讨与实践6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广李洪梅2013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与王强2013建设5利用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范生综韦金明2013合能力研究6新建本科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王散激2013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7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英语》课程教农同亮2013学改革研究8公共选修课—基础泰语课程改革卢慧慧2013研究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研究—郑国富2013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10代数与几何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黄逸飞2013法、手段的改革研究1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邱诗铭2013实验教学的改革12科学与技术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微马硕章2013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纳入高师音乐13学教学体系研究——以广西民族农星光2013师范学院为例最优化教学模式下桂西南高校竞14技陀螺运动特色教材开发研究—蒙军2013—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73.7实践教学按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学校加大了实验室的改造和设备投入。学校加强了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队伍、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和实践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了各实验室的总体水平。 2013年,学校继续加强实验条件建设,通过区财政及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建设项目,完成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外语系等 4个系的专项实验室建设,使学校实验条件进一步完善。2012-2013学年,学校开出含有实验的课程 560门,独立实验课程230门。3.8毕业论文(设计)2013年我校首届本科生毕业,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毕业论文(设计),学校非常重视,出台了有关管理制度,从选题、评阅、答辩到评定都作了规定和说明,确保毕业论文 (设计)的规范和质量。总体上看,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难度和份量适宜,使学生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2013年度,学校开展了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遴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共30篇。3.9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目)的积极性明显增强,项目水平稳步提高,取得较好成绩。学科技能竞赛为加大学科竞赛、技能活动的受益面,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鼓励举办各类实践技能竞赛活动。2013年,学校投入经费近15万元,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8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全国啦啦操联赛、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广西高校化学为化工类论文竞赛等竞赛项目,参赛达600人次,获奖200人次。同年还组织了包括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校内学科技能竞赛 15项,参赛人数达 2500人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3年度,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15项,区级立项46项。结合创业课程,每年配套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以赛促建,推动创业课程建设,通过大赛每年都推出了优秀团队参加全区大学生创业赛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质量保障体系4.1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每学期开学前都专门开会部署每个学期教学重点工作,开会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学第一天,学校党政领导都会在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课堂检查本科教学工作,了解课堂运行、教师到岗、学生到课、教学秩序、教学环境等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开学初期本科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院系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强化党政一把手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主导作用,真正落实院、系各层面的制度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师资保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亲临实习场所和考试现场检查督导工作。4.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学校在2009年升本后,根据本科教学需要,逐步对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质量等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本科教学全面监督和调控,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先后出台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事故9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听课制度 (暂行规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员工作条例》等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渐完善。4.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 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建立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务处每 2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及时通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完成的工作,交流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以听课为重点的督导巡查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实行教学督导员制度,聘请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家为学校教学督导员,重点开展集中听课、集中反馈、专题调研,为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指导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员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调研、教学检查等,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013年共计听课480 节次,指导授课教师300人次,听课班级 300个,覆盖全校各系、各年级和所有专业。 教学检查机制学校建立了常规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学校检查与系(部)自查相结合的教学工作检查机制。另外,学校领导每学期到联系的系(部)进行教学调研,听取各系(部)教学工作情况,现场解决系(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听课、评教制度学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各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2013年,学校领导、各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严格执行每学期听课的规定,及时掌握教学状况。从听课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有完备的教案,能及时把握课堂节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教学内容讲解清楚,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还组织全体学生对本学期修读的所有课程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10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上课情况和教材的选用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学校通过领导调研、教学督导、教学工作例会、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信息。学校在各教学班配备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收集、反馈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教学信息收集反馈网络。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学校自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此项比赛已成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要求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比赛。通过各系部初赛推荐、学校集中比赛评比等形式,2013年共有18名青年教师获得荣誉,有力地推动了青年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学校不断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和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学校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工作,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013年,评选出校级教学名师 2名,优秀教师44名,教学优秀奖10名,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5.1学生学习满意度学校组织在校生对所选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2012-2013学年应该参加评价的学生16084人次,实际参评14912人次,参评率为92.71%,其中,学生评价成绩 36分以上(含36分,课程评估共 40分)的任课教师所占比例为 95.95%。5.2毕业与就业2013年应届本科生 596人,其中毕业596人,截至2013年9月1日本科毕业生签约人数 538人,就业率为90.27%,略高于全区本科生同期的11就业率89.71%。2013年学校第五次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有13名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从录取院校看,有985学校1人、211学校4人。5.3学生成就学校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科学、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专业技能2013年,学校组织学生 600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全国啦啦操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项目,获奖 200人次。其中:获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全国啦啦操联赛区一等奖1 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项 3项; 创新精神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2013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中,获 15项国家级项目立项,46项区级项目立项。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 组织开展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推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如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开展“文明修身”主题教育活动,本年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0余场,其中获得区市优秀共青团员和共青团干26人次。同学们在欢乐中受教育,在游戏中受到启发。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我校的特色及专业的方向, 组织参加了如:全区大学生“挑战杯”,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杯腾杯”创业大赛,三项获得优秀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其中10人获得区级奖励,9人获得国家级奖励;全区首届书法大赛,获得优秀团组织三等奖, 37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通12过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了积极的引导。 积极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主持大赛、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其中社团在全年度开展活动60余场,我校在广西高校中国梦国情区情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通过活动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有注册志愿者 300多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参加各种支援活动,如“阳光助残”、节会志愿、“关爱老人”、支教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并在全区获得优秀志愿志愿者 70人次,优秀项目3项,优秀成果奖1项,我校获得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称号。6特色发展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否则学校就不能在众多的高校中生存和发展,学校遵循教育与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勇于探索改革和实践,尤其是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和校园文化育人等方面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6.1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长期以来,我校都是在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打造师范专业特色,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学校于2010年出台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方案》,考核分为朗读模块、演讲模块、三笔字模块、教学设计模块、课件制作模块、说课模块、计算机基础操作模块七大模块,所有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教育教学实习前,完成7个技能模块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发给证书,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补练、补考。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考核。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必须凭借教务处颁发的教学技能合格证书方能参加教育教学实习。同时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选拔学生与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当地教育局举办的教学技能大赛,为学生成才成长奠定了基础。6.2青年教师培养特色13教师是教学之本,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二是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是每个学期举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四是强化师德教育和师德考核。6.3第二课堂育人特色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因此每个学期学校开办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大系列,内容丰富,涵盖全面。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思想得到了升华、技能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提高。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7.1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由于本科办学时间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复设置的现象。 教师队伍数量及高水平师资数量不足学校师资队伍师结构不尽合理,年青教师较多,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偏少,还没有完全形成足够数量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条件只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场所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仍然不足,个别专业或课程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套数不够;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老化;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校园网络硬件设施数量不足、容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利用率不高。 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够由于是新建本科院校,所以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足,特别是由于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开展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区级以上的“质量工程”项目很少。1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学校还没有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部分专业、部分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少学校高水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内容设置单一,存在着重签订协议轻应用的现象。7.2改进措施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调研,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抓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加强对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监控。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的数量,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2)加大“教授工程”力度,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数量;(3)通过送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请行业专家进课堂等方式,提高具有行业背景教师比例,加强“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稳步增加基本设施建设投入,满足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改善:(1)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内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改善校内实践教学的条件; (2)依托社会力量,在巩固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力争每个本科专业建设 2-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合理安排各类实践课程,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更好的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灵活多样的专业进退调控机制,优化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增加新型应用型15本科专业数量;(2)以当地人才市场需求为改革动力,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带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整体的改革更新。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设专人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反馈各种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督促各主管部门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和规章制度;充分利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以便加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力度,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8.1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办学基本情况概述中文系始建于1978年,于2009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该专业除专业本身外还分三个方向:师范教育、文秘与公共关系、新闻与现代传媒。至2013年8月底,汉语言文学共有学生924人,其中2009级137人,2010级193人,2011级301人,2012级293人。本专业设置以来,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和建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设了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充实了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其完善情况 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其完善情况2009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后,历经了三次逐步完善过程,分别是2010版、2011版、2012版。 培养目标:师范教育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16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普通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相关的教育和文字工作者。公共关系与文秘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系统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理论素养,比较全面地掌握秘书学、公共关系、写作等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高级秘书的调研辅助决策能力、行政公关和管理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出版、文艺、外事、外贸等部门从事文秘、宣传、策划、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新闻与现代传媒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系统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我国新闻法规、宣传政策;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采写、编评等新闻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网络采编、设计与制作以及企业形象策划、广告策划等技能,在电视台、电台、报社、出版社、广告公司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宣传、策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新闻人才。汉语言文学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具备坚实的文艺理论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公务行政、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文秘策划、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以及其他相关社会领域工作的现代化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及其完善情况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及借鉴区内外本科院校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制订的; 2011年后,我们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课程体系更优化,突出了应用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措施17 师资队伍建设 整体结构中文系现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人,占专业教师比例的47.6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为2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6.5%,青年教师(≤35岁)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91%,本专业师资队伍总体结构基本合理。 师资培养与教学水平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历史较长的一个专业,在师资的培养方面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的政策,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充实师资队伍:引进专业急需人才。作为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在师资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本专业一些技术性人才和一些专业方向人才还是紧缺,近三年来,我们引进了这类人才5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准备了较为充足的师资。培养骨干教师。根据学校的“教授工程”,先后有4人获得资助,其中有2位已经获得教授职称。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做访问学者,提高了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2013年先后选派了2名教师外出学习。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主力。通过以老带新,开展“一帮一”活动。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则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使其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对本专业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检查指导,并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总体上,本专业教师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搞好教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专业建设中文系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实施“ 2+2”专业培养模式,即前两学年18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的过级;后两学年加强专业方向即师范、公共关系与文秘、新闻与现代传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展语言和文学的知识与能力,加强广博知识和说写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中文系的人才培养体现“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多方向”的特点。努力培养具有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能适应培养方向的相关社会领域工作应用型人才。2013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中文系从以下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一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微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二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调整,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加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力度进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初步具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四是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结构的调整,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013年中文系原先立项的 2门校级精品课程已经结题,还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在建设中。鼓励老师编写教材,本学年应用本校老师编写教材 2部,本科生选用省部级(含)以上规划和获奖教材比例为 56%。 教学改革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制订了可行的旨在提高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应用型”的要求。中文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方面突出“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培养;以此相对应的是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从内容到形式更多的投入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上。19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相应的能力培养课程系列和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构建包括“知识”、“能力”、“素质”诸要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和推行课程研究性教学,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教学时间与效果。加强实验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合作教育。2013年,学校投入经费共近50万元,新建了影视编辑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践锻炼有更多的机会。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2013届共137名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数为137个,其中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生产和社会实际中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69个,占50.36%;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秀的14篇,良好的107篇,优良率为89.78%。优化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以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梦想剧社”、“花山文学社”、“美食一条街”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教学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备课上课经验交流、听课评课活动、课程改革的探讨、学科前沿信息的传递、科研课题的申报、课程建设及学科建设的讨论等。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整合了教师资源,加强了教师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1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共发表教研论文近40篇。承担区级教改项目3项。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20 专业实训室建设“中文系文秘新闻实训中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基地,有四个专业实训室:模拟办公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影视编辑实训室、模拟演播实训室。 实验基地建设本专业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实习基地建设方案。经几年建设,现建有教育实习基地12个,能满足本专业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教育实习需要;与崇左电视台、左江日报社、崇左市交警大队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还充分利用崇左丰富的教育、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基本能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方向的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实践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2013届毕业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53.12%。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2013届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通过率100%。毕业生职业资格证。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且有较高的通过率,2013届学生文秘与公共关系65.6%的学生获得秘书资格证,师范教育方向学生普通话测试100%通过二甲以上,顺利获得教师资格证;非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普通话测试也有93.75%的学生通过二甲以上。学生参与学科竞赛。2013-2013学年积极参加在国家级、区级竞赛,获得区级以上的奖励23项;5.2013届本科生毕业率100%、学士学位授予率98.64%。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情况。2013届毕业生总数137人,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3人,录取率2.19%。毕业生就业情况。2013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82.13%(截至2013年8月底)、年底就业率93.23%。就业单位有行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基本上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直接走访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考察了用人单位对中文系2013届毕21业生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评价情况。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评价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 92%。教学特色发展围绕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文系重点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以“ 2+2”的模式强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通过专业知识与能力竞赛来激励、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进行人才培养,以“五个一”(修得一身好素养,做得一手好文章,具有一副好口才,写得一笔漂亮字,掌握一门好技术)贯穿教学始终,逐步形成了中文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中文系办学历史较长,但是还没有区级以上的精品课程,今后,在已经建设的校级3个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级别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训室建设须加强。现有的校内实训室由于场地不足,设备老化,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训,需要加强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待加强,服务地方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对如何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二是合作教学空间有待拓展。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具有行业背景与专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太低。8.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办学基本情况概述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建于 2010年,目前该专业共有学生 181人,其中2010级48人,2011级44人,2012级44人,2013级45人。 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22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化工、能源、环保、冶金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企业管理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对现代化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过程优化、对现有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开发及设计的基本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近几年来,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师资团队的培育建设,如招聘中国海洋大学等985重点大学博士毕业生加入师资队伍;柔性引进企业教授级高工、广西特聘专家到校任教;选送青年教师到广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选送青年教师到中信大锰等化工企业脱产学习实际生产技术以提高教师化工岗位工程能力;校内老中青一对一传帮指导提升教学水平等。通过外引、内培等措施的实施,目前该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7人,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4人,企业兼职教师近20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并富于教学潜在发展活力。近3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广西区级以上教改项目 3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获广西区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项,获广西高校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获崇左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承担广西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余篇。23 构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