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1页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2页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3页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4页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第2课

第3、4课

单元解读必修三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百家争鸣儒学成为正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春、战—产生和初步发展;秦朝—沉重打击;汉朝—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学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文革”、当今“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一、“百家争鸣”的含义:二、背景:

大变革(春战:奴制——封制)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分封制崩溃,变法确立封建制;民族交融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社会环境:礼贤下士成社会风尚

5.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1)孔子:①思想::A.仁B.礼C.德②教育家:A.兴办私学B.因材施教③整理文献:

(2)孟子:①道德观伦理观“人性善”②“仁政”③“民贵君轻”

(3)荀子:①君舟民水”;②唯物主义:A.天行有常

B.制天命而用之

③“性恶论”;

④重视“礼”1.早期儒学:三、表现:(创始人)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奠定基础体系完整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1.较完整,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无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

3.开始与政治结合,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特点:形成:

(1)老子:创始人,《老子》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精华)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庄子》:①“无为”②“齐物”论③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④鄙视富贵利禄。

(1)代表及主张:①李悝:A.B.C②商鞅:A.B③韩非:集大成者:A.集权观;B.法治观;C.奖励耕战

D.改革观

(2)作用:①②2.老庄之学:3.法家

4.墨家:墨子:创始人,《墨子》,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1)兼爱、非攻、尚贤(2)认识论:①来源②“三表”法(3)逻辑学:①术语②类比推理③“墨辩”

1.对当时: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化繁荣

2.对后世:(1)奠定我国思文发展的基础,形成民族传统文化体系,构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惠泽中外

四、“百家争鸣”影响:(3)(6)(5)(4)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无为而治”。荀子韩非庄子孟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1)(2)孔子老子看看以上思想各是谁的主张?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汉武帝董仲舒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汉代-儒学的兴起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1.“焚书坑儒”批判(社会条件)(1)秦“焚书坑儒”①背景:A、B②概况:A、B③评价:A、B

(2)批判(汉初);为独尊儒术提供社会条件(1)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董~新儒学适合武帝加强君专需要(根因)(4)汉武帝采纳,完成文教体制改革

1.核心:(1)君权神授(2)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2.伦理:三纲五常

3.大一统

1.思想:罢黜百家(尊儒)(评价:A、B)

2.政治: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3.教育体制:(1)中央:太学(意义:6点)

(倡儒)(2)地方

实质:

文化专制一、背景:二、新儒学内容:三、措施(表现)2.原因

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评价:(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的历史变迁: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科举制特点:(标准,内容)

(3)影响:①积极A.B②消极A.B四、影响2.发展(异):(1)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专政治需要。(2)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思想,适应政治需要。(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统,神化皇权。

比较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在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1.继承(同):“礼”“仁”“仁政”“民本”小结: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西汉初年汉武帝时——应运而生;——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逐渐复苏;——正统思想;

儒学的兴起高考链接(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春秋战国,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破坏;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道、佛儒(根本)(目的)

1.儒学的困境:(1)

(2)

2.儒学复兴运动:(1)先声:唐代(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2)邵雍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开创“气学”派…准确表达宗旨和精神。

(4)程颢程颐:确定最高范畴“天理”;“孔颜之乐”

(1)观点:A.理气论

B.修养论:格物致知;仁,社会责任感C.社政理论:道统论“三钢五常”;正君心

(2)注解四书:理学的经典

(3)地位:A.一代宗师集大成者,

B.官方正统儒学,维护君专

(1)心学开创者:陆九渊(南宋):A.“心即理也”B.“本心体悟”

(2)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明)A.“灵明”“心外无…”B.“致良知”“知行合一”1.积极:

2.消极:一、背景:二、过程三、评价:3.发展:陆王心学:2.成熟:南宋朱熹1.创立:北宋五子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开辟道路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因循守旧的观念;

(4)重礼轻法的观念;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专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3)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4)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5)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应该采取的态度:不可取:可取: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同:1.内容:2.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比一比说一说

异: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2.把握“理”的途径:3.从哲学范畴看: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都属唯心主义。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理:是外在的“理”(朱:三纲五常)心:是内在的“心”,本心是“理”理:“格物致知”心:“内心反省”“致良知”理:客观唯心主义;心:主观唯心主义

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时期,儒学又有怎样的发展呢?回忆:儒学的发展史

1.经济(根因):商品经济发展,资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政治:(1)君专强化,封制渐趋衰落;

(2)社会矛盾尖锐;

4.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礼教扼杀人性

5.外部:西学东渐,外来文化传入(1)“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3)“童心说”(4)诗文写作主张“真心”(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工商皆本。

(1)“经世致用”

(2)批判君专、腐败;“众治”

(3)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1)对先秦至清初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循天下之公”,批判暴政ABC;

(3)历史观:尊重规律,天地之化日新

(4)哲学思想:发挥了唯物论。5.唐甄:一、原因:二、代表及主张:1.李贽:

2.黄宗羲:3.顾炎武:4.王夫之:批判君专和官(1)是商经发展,资义萌芽的产物。

(2)“学以致用”为以后提供思想来源(新思想的萌发)

(3)有一定反封建民主色彩,强烈冲击君专,有启蒙作用

2.局限:未跳出明君贤臣的理想政治模式。不是资~民主启蒙思想三、评价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