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学弈学弈2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什么?学识渊博的孔子又被什么难住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新课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3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作者简介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4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提示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6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7为wéi(为难作为)wèi(因为为什么)将jiāng(将来将军)jiàng(上将将领)缴zhuó(弓缴)jiǎo(缴械缴纳)作者简介为wéi(为难作为)将jiāng(将来将军)缴zhuó(8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通国:全国。④之:的。⑤善:善于,擅长。⑥使:让。⑦诲:教导。理解文意学弈(yì)[1]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9其一人专心致志[8],惟(wéi)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听之[10],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⑩之:指弈秋的教导。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一心以为有鸿鹄(hú)[11]将至,思援[12]弓缴[zhuó][13]而射之。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鸿鹄(hú):天鹅。援:引,拉。缴(zhuó):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一心以为有鸿鹄(hú)[11]将至,思援[12]弓缴[zhu11虽与之[14]俱[15]学,弗(fú)[16]若之矣(yǐ)[17]。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12为[18]是其[19]智弗若与[yú][20]?曰[21]:非[22]然[23]也。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yú):语气助词,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yú):语气助词,吗。曰13问题探究,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交流。分组讨论:问题探究,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分组讨论:14核心问题:《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串珠问题:《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核心问题:1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设问的修辞,发人深思,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说明了文中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结果却不同的原因。从而说明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品析课文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16《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弈》讲的是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核心问题: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核心问题:讨论交流,展示汇报17《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结果是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问题解答《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18《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主题概括《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19

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只有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课文梳理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一人三心二意→20方子振学弈胡应麟

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候我唐昌观中。’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记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由是海内遂无敌手。

拓展延伸方子振学弈拓展延伸21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弈。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余力,请以事弈。’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22附译文:人们常说:“方子振小时候喜欢下棋,曾经在晚上见到一位老人,对方说:‘小子你喜欢下棋么?如果你真的喜欢,明天在唐昌观中等我。’第二天方子振到观中时,老人已经在了。老人愤怒地说:‘你曾和长辈约定了时间,怎么来得这么迟?应当于明日重来这里。’方子振说:‘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了。’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时分前往,观门还未开,斜斜的月光还在。不一会儿老人拖着拐杖翩然到来,说道:‘小子是可以与其谈论下棋的人。’于是老人在地上布开棋局,和方子振下了四十八种变化,每种变化仅仅十多手棋。于是方子振在天下没有对手。附译文:23我去清源,为了询问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说:“这是好事者所说的。我八岁的时候就喜欢下棋。当时已经在私塾中念书,每当我上课时,必然要先对弈,并且和老师说:‘弟子我有学有余力,请老师允许我下棋。’老师起初也责打惩罚我,后来也就禁止不了了。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计算。到十三岁时,天下就没有对手了。”这大概是专心学艺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说的:“通达鬼神,而本人却不属鬼神”吧。我去清源,为了询问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说:“这是好事者所说的。24读了这个关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与同学们交流交流。读了这个关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与同学25【关于围棋的知识】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纵横各19道,有361个交叉点。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黑白两色棋子代表阴阳。拓展延伸【关于围棋的知识】拓展延伸26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27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学识渊博的孔子被什么难住了呢?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学习态度不同,学28作者简介

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其著作《列子》的核心思想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作者简介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29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资料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30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提示3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3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远,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33沧沧凉凉孰

汝cāngshúrǔ易错字音沧沧凉凉孰汝cāngshúrǔ易错字音34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①,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③。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儿曰:“我以④日始出时去⑤人近,而日中⑥时远也。”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①游:游学,游历。②辩斗:辩论,争论。③故:原因,缘故。④以:认为。⑤去:离。⑥日中:正午。理解文意两小儿辩日①游:游学,游历。②辩斗:辩论,争论。③故:原因,35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⑦,及⑧日中则⑨如盘盂(yú)⑩,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就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⑦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⑧及:到。⑨则:就。⑩盘盂(yú):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⑦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36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⑪,及其日中如探汤⑫,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⑪沧(cāng)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⑫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⑪沧(cāng)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⑫37孔子不能决⑬也。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小儿笑曰:“孰(shú)⑭为汝(rǔ)⑮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⑬决:判断。⑭孰(shú):谁。⑮汝(rǔ):你。⑬决:判断。⑭孰(shú):谁。⑮汝(rǔ):你。38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供全班交流。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讨论交流39核心问题:《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串珠问题: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为什么而争辩?2.两小儿各自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核心问题:4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文章开篇交代了什么?文章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一个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品析文本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1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早晨太阳看上去大,所以离我们近;中午太阳看上去小,所以离我们远。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4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沧沧凉凉”和“如探汤”分别是早晨和中午太阳照在人身上的感觉,说明中午气温比早晨高,所以中午太阳离我们近。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两小儿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43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决”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孔子不能决也。44《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核心问题:《两小儿辩日》讲的是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还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核心问题:《两小儿辩日45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为什么而争辩?串珠问题:《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为“太阳是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而争辩。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为什么而争辩?串珠问题:《两小儿辩462.两小儿各自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作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2.两小儿各自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47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8《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主题概括《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49

两小儿辩日起因:观点理由结果: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一儿: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儿:日始出远日中近一儿:近大远小另一儿:近热远凉相反相持两小儿辩斗孔子不能决课文梳理两小儿辩日起因:善于观察一儿:日始出近日中远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拓展延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拓展延伸5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布置作业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52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3学弈学弈54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什么?学识渊博的孔子又被什么难住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新课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55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作者简介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56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提示57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58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59为wéi(为难作为)wèi(因为为什么)将jiāng(将来将军)jiàng(上将将领)缴zhuó(弓缴)jiǎo(缴械缴纳)作者简介为wéi(为难作为)将jiāng(将来将军)缴zhuó(60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通国:全国。④之:的。⑤善:善于,擅长。⑥使:让。⑦诲:教导。理解文意学弈(yì)[1]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61其一人专心致志[8],惟(wéi)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听之[10],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⑩之:指弈秋的教导。⑧致志:集中意志。⑨惟(wéi)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62一心以为有鸿鹄(hú)[11]将至,思援[12]弓缴[zhuó][13]而射之。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鸿鹄(hú):天鹅。援:引,拉。缴(zhuó):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一心以为有鸿鹄(hú)[11]将至,思援[12]弓缴[zhu63虽与之[14]俱[15]学,弗(fú)[16]若之矣(yǐ)[17]。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fú):不。矣(yǐ):了64为[18]是其[19]智弗若与[yú][20]?曰[21]:非[22]然[23]也。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yú):语气助词,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yú):语气助词,吗。曰65问题探究,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交流。分组讨论:问题探究,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分组讨论:66核心问题:《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串珠问题:《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核心问题:67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设问的修辞,发人深思,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说明了文中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结果却不同的原因。从而说明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品析课文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68《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弈》讲的是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核心问题: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学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核心问题:讨论交流,展示汇报69《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结果是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问题解答《学奕》中跟弈秋学奕的两个人各自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何?70《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主题概括《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71

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只有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课文梳理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成就一人三心二意→72方子振学弈胡应麟

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候我唐昌观中。’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记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由是海内遂无敌手。

拓展延伸方子振学弈拓展延伸73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弈。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余力,请以事弈。’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74附译文:人们常说:“方子振小时候喜欢下棋,曾经在晚上见到一位老人,对方说:‘小子你喜欢下棋么?如果你真的喜欢,明天在唐昌观中等我。’第二天方子振到观中时,老人已经在了。老人愤怒地说:‘你曾和长辈约定了时间,怎么来得这么迟?应当于明日重来这里。’方子振说:‘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了。’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时分前往,观门还未开,斜斜的月光还在。不一会儿老人拖着拐杖翩然到来,说道:‘小子是可以与其谈论下棋的人。’于是老人在地上布开棋局,和方子振下了四十八种变化,每种变化仅仅十多手棋。于是方子振在天下没有对手。附译文:75我去清源,为了询问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说:“这是好事者所说的。我八岁的时候就喜欢下棋。当时已经在私塾中念书,每当我上课时,必然要先对弈,并且和老师说:‘弟子我有学有余力,请老师允许我下棋。’老师起初也责打惩罚我,后来也就禁止不了了。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计算。到十三岁时,天下就没有对手了。”这大概是专心学艺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说的:“通达鬼神,而本人却不属鬼神”吧。我去清源,为了询问方子振此事。方子振说:“这是好事者所说的。76读了这个关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与同学们交流交流。读了这个关于下棋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与同学77【关于围棋的知识】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纵横各19道,有361个交叉点。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黑白两色棋子代表阴阳。拓展延伸【关于围棋的知识】拓展延伸78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79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学识渊博的孔子被什么难住了呢?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学习态度不同,学80作者简介

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其著作《列子》的核心思想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作者简介列子(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8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资料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82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提示8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反8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远,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85沧沧凉凉孰

汝cāngshúrǔ易错字音沧沧凉凉孰汝cāngshúrǔ易错字音86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①,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③。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儿曰:“我以④日始出时去⑤人近,而日中⑥时远也。”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①游:游学,游历。②辩斗:辩论,争论。③故:原因,缘故。④以:认为。⑤去:离。⑥日中:正午。理解文意两小儿辩日①游:游学,游历。②辩斗:辩论,争论。③故:原因,87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⑦,及⑧日中则⑨如盘盂(yú)⑩,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就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⑦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⑧及:到。⑨则:就。⑩盘盂(yú):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⑦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88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⑪,及其日中如探汤⑫,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⑪沧(cāng)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⑫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⑪沧(cāng)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⑫89孔子不能决⑬也。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小儿笑曰:“孰(shú)⑭为汝(rǔ)⑮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⑬决:判断。⑭孰(shú):谁。⑮汝(rǔ):你。⑬决:判断。⑭孰(shú):谁。⑮汝(rǔ):你。90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供全班交流。讨论交流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讨论交流91核心问题:《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串珠问题: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为什么而争辩?2.两小儿各自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核心问题:9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文章开篇交代了什么?文章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一个小孩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