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1页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2页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3页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4页
西安石油大学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西安石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自从教育部2012年2月批准我校“石油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参加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题讨论会,提出要求,支持建设。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两个参与专业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最近几个月,分别到第一批参加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借鉴吸收了第一批参加学校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执行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第一批参加学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难点,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开展了多次专题讨论,重新修订了两个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多次深入走访企业和实习基地,结合其他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与企业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分析。共同制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使得制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部分的培养方案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得到落实;与合作企业协商落实具体接洽单位和联络人;成立院企联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及联合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双方协商制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细则,企业提供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家和任务名单;制定企业教育教学标准及评判准则与规范;将企业培养方案提交合作企业征求意见,同时落实课程、企业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及课程设计(选题、指导、评阅、答辩)、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相关问题;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经费(双方课时费、实习费、学生补助、保险、课程教材建设费、教师现场工作补贴、运作过程的差旅费、调研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费等)。二、组织管理学校已经明确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给与大力支持,保证经费到位,提供优质资源,以学校特色专业为基础,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团队建设,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三、政策措施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学生选拔机制、学生分流机制、激励制度等内容,学校制定了“西安石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管理办法(试行)”。在2012年招生工作中,确定了开始招收两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级,独立设班,两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各一个班级,每班30名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级的进出机制和优惠政策。在2012/2013学年教学任务中安排了卓越工程师班的课程计划,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都配备最好的师资力量。优化校内课程,以满足总学时数要求。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宝鸡石油机械责任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陕西省工程实践中心、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与长庆油田公司联合申报陕西省工程实践中心获得省教育厅通过,为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暑假派出多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讨学习班,提高教师认识,提升教师观念,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改革,培养高水平的中青年工程教育骨干教师,促进高校与专家的工作研讨、高校与高校的经验交流,学习有关文件,观摩第一批参与院校的现场,进一步领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和要求,树立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思想。四、培养模式(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在教育部校企联合培养的基本思想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指导下,按照“机械行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要求,结合西安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将传统上“分段培养、松散合作、缺乏机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为“资源共建、全程参与、构建机制、深度融合”模式。以工程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立足机械行业,依托技术资质培训认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四个平台,形成高质量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基本具备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的本科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工程师素质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实施“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集中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轮岗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参加机电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生产检验的全过程,使学生接受机械零部件设计、机电系统设计及工艺设计、石油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初步的工程项目实现能力;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校导师”由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企业导师”则由学校聘请所在企业中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办法(1)成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学校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2)学院工作小组根据学校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办法,制定企业培养阶段实施细则;组织制(修)订企业学习阶段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审核企业学习阶段计划,组织教学检查,深入现场搞好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学习阶段中的问题。(3).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主要内容有:1)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职责与权力;2)企业技术的保密要求;3)学生安全保障;4)企业教师的激励政策;5)学生生活的后勤保障及生活补贴等。(4)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劳动纪律考核,按照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勤,对于无故旷工达1/3时间或迟到早退超过10次的学生,将取消该环节的考核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需重修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5)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位或数位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工作。其中学校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2)根据教学大纲,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执行计划,拟订日程表,经教研室主任同意,经院长批准,提前印发给学生,报教务处备案;3)企业学习前,向企业教育管理部门提交企业学习阶段教学大纲、执行计划和学生名单,具体落实学习安排;4)在学习过程中,每月到企业现场时间不能少于1周,加强对学生指导和监督;5)企业学习阶段结束前,应与企业导师一起认真做好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并将全面考核的学习成绩提交学校教务部门。企业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对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要求,与学校导师一起制定学习期间的执行计划。安排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负责有关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考核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是:1)学生必须完成企业学习阶段计划所要求的全部学习任务,写好实习报告和设计说明书方可参加考核,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2)学生企业阶段学习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学生态度、学习方法、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效果、实习报告及答辩情况等。考核采取笔试、答辩、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毕业设计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指导教师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设计(论文)进行评审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给出。3)企业学习阶段的成绩考核计分方法按五级分制。优秀(91~100分)、良好(81~90分)、中(71~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不足60分)。4)该阶段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才能获得学分。(二)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企业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学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工程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能够满足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内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采用理论与实践对接、教学与科研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三对接”教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掌握石油与天然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在石油石化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具体做法(1)根据石油工业的发展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的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油田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2)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借鉴国内外大专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经验,与石油企业领导和高级专家共同研究制订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阶梯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平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3)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工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组建相对稳定的校企结合师资队伍和工程实践基地管理队伍。优化企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内容,编写企业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系列教材,保证学生企业学习的教育教学质量。(4)按照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基础理论学习——企业认知学习——专业理论学习——企业毕业设计”的培养方式,将企业学习时间分为2个阶段,分别安排在第6、8学期进行,累计企业学习时间为32周。实施情况(1)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借鉴国内外大专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经验,与石油企业领导和高级专家共同研究制订了“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3)在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石油工程专业报批了陕西省“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构建适应现代石油工程技术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建立工学融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4)西安石油大学和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同报批了陕西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正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省级工程实践中心的建立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及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石油工程专业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采取:(1)着重人才培养途径的“工程化”,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变单纯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导学上下功夫,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精神,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改变课堂灌输、课后放任、期末考试的教学模式,坚持“精讲多练”,加强能力考核。另一方面着力改革传统的单一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更多的将工程技术、工程概念渗透到实验内容中,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CAI、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条件辅助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技术理念,使教学更加切近工程实际。(2)着重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化”。在抓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计划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通过分阶段有重点地抓好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等活动,使各个年级基础学科知识竞赛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以及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其工作量相应的计入学生学分或教学工作量。(3)着重人才培养途径的“现场化”。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培养具有较强能力的新型复合型石油石化专业人才,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与石油企业联合进行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订单式”培养教学为导向,实施教学重点突破战略,以点带面,使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教学性方法突出现场性、教学信息突出前沿性。另一方面,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推进教学手段创新。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实习基地,了解企业,熟悉岗位技能,并运用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难题,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青年教师队伍逐步适应创新型教育的要求;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行本科生培养双导师制。五、师资队伍完善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开放型、多元化教学团队,为石油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冲击国家级教学团队创造条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例如: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本专业专任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继续投入资金,改善条件,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骨干教师。教师引进坚持“教学与科研能力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科研能力,还应该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具有将学术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转化为教学成果,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高级讲师,每学期给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与讲座,同时,在毕业设计时,要求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必须结合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企业进行,使学生尽快树立起工程意识;四是实行中青年教师定期脱产锻炼制度。要求中青年教师轮流脱产到企业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组建教学研究型创新团队的方式,强调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鼓励科研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鼓励他们将学科前沿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给长期在教学一线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专门的进修机会,支持和鼓励他们将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在促进教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此外,在团队建设中,大胆启用青年博士作为负责人,通过提供建设平台,加快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集成共享,最终促进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形成,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聘请国内外一流的高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参与并指导学术研究团队和教学改革团队的建设,夯实教师学科基础,并根据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建设的理念,探索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聘请他们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传道、授业、解惑。六、校企合作1.综述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情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精神,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结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实际,经过西安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协商,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合作企业的基本情况长庆油田分公司简介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于1970年,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蒙、晋5省(区),是中国石油近年来储量、产量增长幅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油气田。长庆气区是中国陆上天然气集输管网的中心枢纽,承接中亚和西部气源,承担着向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银川、呼和浩特等40多个大中城市安全稳定供气的重任,2011年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大关,目前已具备年产油气当量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我国第二大油气田。公司现有24378名员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54人,占员工总数的15.8%,高级技术专家315人,中级技术人员1165人,博士12人,硕士150人,本科学历1967人,资产总额2300亿元。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与50多家国内外公司、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累计获得科技成果2760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8项,科技水平跻身中国石油前列。40年来,几代长庆人传承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创造了以“能吃苦、讲奉献、守纪律、重执行”为核心的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自然环境艰苦、地质条件复杂、工作区域分散、社会依托较差的鄂尔多斯盆地,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成功开发了国外专家认为不可能开发的陕北安塞油田,开发了被称为世界级开发难题的内蒙古苏里格气田,目前正在开发渗透率只有0.5毫达西左右的甘肃超低渗透华庆油田,累计开发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田37个。掌握了居全球领先地位的“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安塞模式、靖安模式、西峰模式、苏里格模式和超低渗模式为行业首创,低成本、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式,成为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截至2011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72亿吨,生产天然气1309亿立方米,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发展规划,到2013年,长庆油田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长庆油区要建成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天然气枢纽中心,长庆油田要建设成为“技术领先、管理现代、绿色和谐、持续发展”和“上得去、稳得住”的西部大庆。华北石油局简介华北石油局是中国石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机关总部及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驻地在河南省郑州市伏牛路南段197号。以油气工程施工为支柱产业,拥有钻井、物探、录井、测井、固井、压裂等专业化公司的施工队伍86支。主要从事勘探、开发、销售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南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勘探开发、油气地面建设、采油采气、管网集输、石油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销售为工作重点。除此之外在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内外油气工程市场从事油气工程施工业务。企业发展实现了由单一勘探型向勘探开发一体化油公司的成功转型。截至2005年底,华北分公司拥有油气勘探开发权区块15个,合计面积2万3千多平方公里。组建当年就实现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建设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奠定了基础。对甘肃镇泾、陕北定边两个油田实现了集中管理和科学开采。华北石油局下属单位:第三普查勘探大队驻地在陕西省咸阳市;井下作业大队、录井公司、第一采气厂在郑州市须水;第五普查勘探大队、第四物探大队、数字测井站、职工培训中心均在河南新乡市;第九普查勘探大队在山西省晋中市;西部工程公司总部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河南舞阳县还有一处盐矿;在陕西榆林和内蒙鄂尔多斯交界的大牛地气田有一个分公司前线指挥部。(2)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的培养模式。企业学习采用实地认知、培训基地实训、岗位锻炼、座谈访问、调查研究、专题报告、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包括油田采油厂、采气厂、钻井队、集输站、注水站、油田研究院所、油田培训基地等。(3)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中心、学院两级管理,中心负责审核、检查、资金及重大问题的处理,学院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①成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成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管校长和企业领导任主任,委员由双方的教育、财务、科技和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委员会负责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监督经费使用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校企双方的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经费、基地建设、安全保障等,协调教学运行、学生管理等工作。②成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及企业有一定声誉的高级别专家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聘请企业、行业的高级别专家、学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一、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二、对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条件的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协调等指导性工作;三、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工作;四、指导和创造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机遇与条件。(4)覆盖的专业领域和学生受益面覆盖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两个专业,每年能够完成20个班的企业实践任务。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1)西安石油大学和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同报批了陕西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正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西安石油大学和华北华北石油局为推进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已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现正在落实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合作协议。3.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