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幻灯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幻灯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幻灯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幻灯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幻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针疗法(liáofǎ)第一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疗法(liáofǎ)是薄智云教授创用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第三页,共六十六页。概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xuéwèi)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临床的应用第四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疗法(liáofǎ)总论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三、腹针疗法的特点第五页,共六十六页。一、腹针疗法(liáofǎ)的定义

腹针疗法: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héxīn),通过在腹部特定穴位进行针灸,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héxīn)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

腹针疗法治疗时微痛或无痛,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第六页,共六十六页。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1、神经反射(fǎnshè)说2、生物全息学说3、脏腑经络说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第七页,共六十六页。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3、脏腑经络说五脏六腑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腹部分布有大量的经络,为气血(qìxuè)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较广的途径。第八页,共六十六页。二、腹针疗法(liáofǎ)的治疗机制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神阙胎儿在母体内逐渐发育,以脐为中心向胎儿全身输布气血的网络不断得到完善(wánshàn),最后形成了一个完善(wánshàn)的给氧系统。它也是一个全身的高级理论调控系统。第九页,共六十六页。二、腹针疗法(liáofǎ)的治疗机制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脐带是人体最早的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演变为神阙穴。所以,以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用中医理论称之为先天经络系统。

近年来,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tāmen)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第十页,共六十六页。二、腹针疗法(liáofǎ)的治疗机制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腹针是以人体先天经络系统--神阙系统为核心,调控人体全身各种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针灸(zhēnjiǔ)治疗方法。神阙系统特点: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效强大、调节迅速。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三、腹针疗法(liáofǎ)的特点1.腹针的一般(yībān)特点2.腹针的临床特点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三、腹针疗法(liáofǎ)的特点1.腹针的一般特点理论创新方法独特操作(cāozuò)简便安全无痛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三、腹针疗法(liáofǎ)的特点2.腹针的临床特点(tèdiǎn)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疗法的常用(chánɡyònɡ)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二、腹针在临床(línchuánɡ)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一、腹部(fùbù)穴位的取穴方法比例寸、水平线取穴,任脉定位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体因高、矮、胖、痩而形成(xíngchéng)的个体差异,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

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一、腹部穴位(xuéwèi)的取穴方法1、腹部尺寸的标定(biāodìnɡ):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合部)分为8寸(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曲骨穴(耻骨联合处)分为5寸(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8寸5寸6寸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1)中庭--神阙8寸:

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距离为8寸。(2)神阙--曲骨穴(耻骨(chǐgǔ)联合)5寸:

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距离为5寸。(3)神阙--腹侧的外缘6寸: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距离为6寸。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3、任脉的定位(dìngwèi)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面,是否能准确定位任脉对于腹部取穴的精确度有着重要意义。

定位方法:(1)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色素(sèsù)沉着汗毛(hànmáo)走向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的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quánxī)影像为特征颈部从两个商曲处伸出,头部伏于中脘,尾部从两个气旁(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前肢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5分上5分)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滑肉门外1寸),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经下风湿点(外陵穴下5分外5分)止于下风湿下点(外陵穴下1寸外1寸)。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神龟图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二、腹针常用穴位(xuéwèi)的定位及功能『穴位』

(常用20穴位)

1、中脘定位(dìngwèi):神阙上4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泻、反胃

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

咳嗽、气喘

浅刺--口、鼻、牙、头面部疾病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建里定位:神阙上3寸,任脉上(中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

浅刺--第一颈椎及其周围(zhōuwéi)相应部位疾病3、下脘定位:神阙上2寸,任脉上(中脘--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

浅刺--第七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4、水分定位:神阙上1寸,任脉上(下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呕吐、腹泻、痢疾、肾炎其他慢性炎症浅刺--第七胸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5、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腹泻、腹痛、中暑(zhòngshǔ)、妇科疾病

(绝对不可针,但可灸)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6、气海定位:神阙下1.5寸,任脉上(神阙--关元中点)。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shēnɡzhíxìtǒnɡ)疾病

大补元气7、关元定位:神阙下3寸,任脉上。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益肾回阳

气海、关元无浅刺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8、阴都定位(dìngwèi):中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失眠、头痛

浅刺--耳前部位疾病9、石关定位:建里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

浅刺--颈部相应部位疾病10、商曲定位:下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

浅刺--颈肩结合部相应部位疾病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11、气旁定位:气海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xiàzhī)无力

浅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2、气穴定位:关元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浅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13、滑肉门定位(dìngwèi):水分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上消化系统疾病

浅刺--肩及肩关节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4、天枢定位:神阙穴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便秘、腹泻

生殖系统疾病

浅刺--侧腰部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15、外陵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天枢穴下1寸)。功效:中、深刺--下消化系统:便秘(biànmì)、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浅刺--髋部及髋关节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6、大横定位:神阙旁开3.5寸功效:中、深刺--益胃健脾、调理中焦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17、上风湿点定位:滑肉门上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治疗上半身炎症

浅刺--肘关节及其周围(zhōuwéi)相关部位疾病18、上风湿外点定位:滑肉门外1寸。功效:中刺--调节上肢经络

浅刺--腕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19、下风湿点定位:外陵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下半身之炎症(yánzhèng)

浅刺--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20、下风湿下点定位:下风湿点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调节下肢经络

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腹针常用(chánɡyònɡ)穴位图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chánɡyònɡ)处方『穴位』1、天地针

组成: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2、引气归元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hòutiān)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3、腹四关组成(zǔchénɡ):滑肉门(双)、外陵(双)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4、调脾气组成:大横(双)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5、风湿(fēnɡshī)点组成:上风湿点、下风湿点功效:消肿、止痛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疗法(liáofǎ)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针具的选择二、针刺的手法三、腹针的操作(cāozuò)规范四、腹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一、针具的选择(xuǎnzé)

『操作』原则: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疾病选择针具,同一病人只能选用(xuǎnyòng)同一规格的针具

1、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2、消瘦型病人可以用长针,但要注意进针深度

3、体质好患者--粗针;体质差患者--细针4、急性病患者--粗针;慢性病患者--细针

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腹针的针具选择(xuǎnzé)一般采用每一个病人(bìngrén)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治疗。直径0.16—0.22mm。A、B、C、D三类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选用50mm长度的针具治疗。中等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选用40mm长度的针具治疗。削瘦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选用25mm长度的针具治疗。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A型—0.22mm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B型—0.20mm适应症:头痛、面瘫、上呼吸道(shànghūxīdào)感染、带状疱疹、变应性哮喘、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等各种慢性疾病。C型—0.18mm适应症:多年脑血管后遗症、慢性前列腺炎、眼底病、老年病、慢性病等各种体质虚弱的慢性病D型—0.16mm适应症:多年脑血管后遗症、小儿脑瘫、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中体质较弱者。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二、针刺的手法(shǒufǎ)

『操作』1、进针深度

分为:浅刺S、中刺M、深刺D

(1)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无针感为度--对症治疗(2)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调节(tiáojié)经络(3)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度--调节脏腑进针深浅原则:根据疾病病位的深浅来确定进针的深浅,要求“刺至病所”。(不询问患者的酸麻痛感,以手下沉紧感为度)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腹部(fùbù)深似海腹部的浅层和中层——

调节全身的系统(xìtǒng)和外周系统(xìtǒng)。腹部的深层——调节内脏系统。腹部左右同名穴

1、在针刺(浅刺中刺)外周系统时,治疗同样的疾病。

2、在针刺(深刺)调节内脏系统时,作用的内脏不同,故穴性也不同。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深浅(shēnqiǎn)目的与原则调理脏腑功能深刺或中刺调理经络功能中刺或浅刺定位(dìngwèi)调理人体各部位病症浅刺或中刺针刺深浅的决定因素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复合刺法三角针: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júxiàn)的病证。三星刺: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或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穴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一针。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病证。梅花刺: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呈梅花状。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证,也可用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以增加治疗效果。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3、针刺方法:

(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

(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bìkāi)毛孔、血管进针

(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

(4)进针时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5)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

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

(6)出针顺序与进针顺序相同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三、腹针的操作(cāozuò)规范『操作』1、治疗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

(2)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zuìjiā)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

(3)选择适当的针具2、治疗程序

(1)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

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

(2)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

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3、治疗结束后对患者

的疗效进行评估,

并详细书写腹针病历基本处方穴位用标记补充增加穴位用标记必须(bìxū)标注针刺穴位的序号及深浅4、治疗疗程:

常规针刺6~10次为一疗程一般疾病6次为一疗程

慢性疾病10次为一疗程

其中第一个疗程前三次为每日一次,后三次为隔日一次,其后则隔日一次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四、腹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腹针的适应症

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症等。(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例,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3)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例,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jǐngzhuī)综合征、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效不佳者。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四、腹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腹针的禁忌症(1)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者。(3)妇女的大月份孕期。(4)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虚弱者,应慎用本法。(5)肝脾大者,针刺(zhēncì)两肋时需注意不宜刺太深,以免伤及脏器(6)皮肤疾病及溃疡处均不宜用腹针。

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临床(línchuánɡ)常见病的腹针治疗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1.落枕(làozhěn)1.1定义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yóuyú)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1.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度:中脘(深)、商曲(浅)、滑肉门(中)1.3〔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2.肩周炎2.1定义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2.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2)针刺(zhēncì)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中)、滑肉门(浅)2.3[辨证加减]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3.肱骨(gōnggǔ)外上髁炎3.1定义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3.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zhōnɡwǎn)、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中)、滑肉门(中)上风湿点(浅)3.3[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浅)。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4.腕部的狭窄(xiázhǎi)性腱鞘炎4.1定义(dìngyì)

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4.2〔腹针治疗〕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中)、滑肉门(中)、上风湿点(浅)、上风湿外点(浅)4.3[辨证加减]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5.颈椎病5.1定义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huódòng)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5.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2)针刺顺序:1、中脘;2、关元;3、4、商曲;5、6滑肉门(3)针刺深浅: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中)5.3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6.腰椎间盘突出(tūchū)症6.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kěkào)的保证。6.2〔腹针治疗〕(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2)针刺顺序:1、水分;2、气海;3、关元(3)针刺深浅:水分、气海、关元6.3[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7.腰背痛7.1定义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的一种常见临床(línchuánɡ)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骨质增生、闪挫等因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为复杂。7.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2)针刺顺序:1中脘、2气海、3关元、4、5大横(双)(3)针刺深浅: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7.3辨证加减: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浅)、下风湿点(双、浅)。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8.膝关节痛8.1定义膝关节痛是指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病症,常见膝关节扭挫伤,膝关节骨质增生病,膝关节炎等。8.2〔腹针治疗〕(1)处方:滑肉门(患)、外陵(患)、气旁(健)、下风湿点(患)(2)针刺顺序:1滑肉门(患)、2外陵(患)、3气旁(健)、4下风湿点(患)(3)针刺深浅:滑肉门(患、中)、外陵(患、中)、气旁(健、中)、下风湿点(患、浅)8.3辨证加减: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患);外侧(wàicè)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患)。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双)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9.慢性(mànxìng)胃炎9.1〔定义〕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yánzhèng)。9.2〔腹针治疗〕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枢(双侧)9.3辩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便秘:加天枢下(左侧)虚寒型:加神阙温灸第六十页,共六十六页。2022/11/17中国(zhōnɡɡuó)撑法推拿创始人主讲10.消化性溃疡(kuìyáng)10.1〔定义〕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米克耳憩室。因这些溃疡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chánɡjiàn)慢性病,多发于青壮年。10.2〔腹针治疗〕处方: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水分;4、气海;5、关元;6、7天枢(双侧)。10.3辩证加减: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嗳气、泛酸加:上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